問:第一個問題,男眾想邀請女眾照相,《弟子規》有何規范?
答:這跟往生好像沒什麼關系。《弟子規》從頭到尾講一個孝字,《弟子規》從頭到尾也講一個敬字,對人的恭敬。我們所有處世待人能圓融,父母不擔心,《弟子規》從頭到尾也講一個孝字。所以有孝心、有恭敬的心,要落實弟子規就不難,而且孝敬的心是我們本有,對自己要有信心。我們修行人不能講我的個性怎麼樣,我的個性怎麼樣,個性不是真正的我們,我們的本善裡面跟聖賢、跟佛菩薩是無二無別。我們從心境上去學《弟子規》,落實起來就不困難。是一個孝字、是一個恭敬,也是一個忍字,忍住煩惱,伏住煩惱,放下過去錯誤的個性。修道人沒有個性可言,個性就是貪瞋癡慢,叫個性,修道人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我記得二00五年一月一號到新加坡跟新加坡的同修交流中國文化,師長見到我們第一句話跟我們提到,「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學儒就要學孔子」。我們是學佛、學儒,我們不是佛學、儒學,學佛、學儒最重要的就是從存心上去契入。存心上一定是不斷的息滅我們自己的貪瞋癡,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一切言行,跟佛菩薩、跟聖賢人相不相應。佛菩薩的行持是一切皆是孝敬的心,所以是禮敬諸佛。我們今天去邀請別人照相,要有禮敬的態度,但是我們想想,做任何事情有沒有意義要先想。我們每天念著無常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精進就是跟了脫生死、跟往生無關的事就別干了。男眾去邀女眾照相,這個意義好像不大,真的照完相之後,照片怎麼處理還真麻煩!到時候照完洗出來,又被太太看到問「這個人是誰?」那有什麼意思?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先想想有沒有意義?煩惱就不見了,有意義的事再做。
那天悟道法師跟大家講解一段《寒笳集》,蕅益大師的教誨,那段話對我們的啟發太大了,我們要深深記在心上。諸位同修們,法會結束了,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讓我們把從每個法師教誨當中給我們的啟發,從此在我們的生命當中落實下去,這才是真正對所有法師給我們的教誨,真正的供養、真正的回饋。而不是我們到法師面前說「法師,你們講得太好了!」更重要的,諸位法師最歡喜見到的,還是我們依教奉行,佛菩薩最願意見到的也是如此。諸位同修們,我們七天課程結束了,每位法師的教誨還有多少印在我們的心上?
悟道法師那天提到的,「真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我們所有的規矩都是真為生死做的。從這段教誨,「真為生死營福」,我們做一切布施、一切服務大眾的事,統統不求來生福報,也不求子孫發達,都不求,只求了脫自己的生死,只求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真為生死」四個字真留在我們的心中,這些問題不會問。佛陀說「系心一處,無事不辦」,不管做任何事情,專注的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只為了這個目標,那一定成就。我們在家庭裡面,我們在工作、在處世當中,統統為了廣修供養,給世間人做好榜樣,都是為了敦倫盡分,求生極樂,那每天的生活統統在積累往生的資糧。
我們剛剛說到男眾邀女眾照相,《弟子規》有沒有規范?《弟子規》是講禮敬、禮貌,我們要去邀請別人,當然要對方同意才可以照,這就是「禮者,敬而已矣」,我們用恭敬的心去請教別人、去邀請別人。而且「人不閒,勿事攪」,人家在忙的時候就不要找他去照相,做什麼事情。而且不認識的,找也不好,不是很熟的去找人家,人家要拒絕也不是,這就惱害眾生。我們邀請他人做任何事,都要讓對方感覺很自然、很舒服,這就是一顆柔軟的心。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弟子規答問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7/3/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2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