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古之成事者八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古之成事者八律

在《讀者》雜志2013年第四期上,登了一段短文——《古之成事者八律》,很有意思,轉載如下:

1.覺人之詐,不憤於言;2.受人之侮,不動於色;3.察人之過,不揚於他;4.施人之惠,不記於心;5.受人之恩,銘記於心;6.受人之魚,而學之漁;7.識人之才,授之以權;8.善於謀人,有容乃大。

這段不知出於何人之手的話,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古之能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需遵循的八條注意事項,也可以說是八條戒律吧。這八條對我們加強品德修養,處理好人際關系,發揮好團隊精神也有借鑒作用。

首先凡成大事者,必胸懷大志,嚴於律己。

“八律”的前兩條,意思是察覺出來別人的狡詐之處,不憤發在言語上;受到別人的侮辱,臉色毫不改變。這是做人的很高的境界。

 怎樣做到“受人之侮,不動於色”呢?用一個字概括就得:“心字頭上一把刀”——忍。“小不忍則亂大謀”,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終成一代名將;司馬遷強忍“腐刑”之恥,留下了不朽的史書《史記》……只有忍天下人之不能忍,才能為天下人之不能為,這是為許多古人的事跡所證明了的。然而,說說容易,實行頗難。“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有的人什麼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受別人欺騙自己;什麼苦都能吃,就是不能忍受別人冤枉自己。更何況“覺人之詐”還要“不憤於言”;“受人之侮”還能“不動於色”呢?

然而,古之能人為什麼要忍?又為什麼能忍呢?就是因為他們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心中有了大目標,覺人之詐,受人之侮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其次,成大事者還必需“善於謀人”,只有廣納天下英才,組成優秀的團隊,方能克敵制勝,取得最後的成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八律”的最後兩條:“識人之才,授之以權”和“善於謀人,有容乃大。”告訴我們,要廣納天下英才,既要有識人的慧眼,又要有容人的雅量。

也許大家都知道楚漢之爭的故事,看似弱小而且無賴的劉邦為何能戰勝英勇蓋世,戰無不勝的西楚霸王項羽呢?聽聽劉邦自己是怎麼說的吧:據《漢書高帝紀》記載,漢高祖劉邦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過一段名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饷饋(供給軍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

劉邦在這裡說的是實話,《史記》中有記載的他的重要謀臣和將領共約二十人,其中約十三人出身於下層,如蕭何、曹參出身於小官吏,陳平幼時家貧,樊哙以屠狗為業,周勃靠編席為生,還當過吹鼓手……就是韓信也是從項羽那裡跑過來的,並沒有多少名望。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膽破格地提拔他為全軍的統帥,讓他連百萬之軍,獨擋一面,立下了不世戰功。尤其是他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能坦率的承認三個“吾不如”,並有“識人之才,授之以權”的胸襟,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而項羽卻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同的意見,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導致他最終的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總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豁達大度、胸懷寬闊,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也是廣納天下英才的必要條件。俗話說:“宰相肚裡能行船”,不是說歷史上的那些宰相都是有肚量的人,而是說作為宰相應該具有大海一樣的廣闊胸懷。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團結和帶領天下英才為國家效力。作為普通老百姓,雖不可能都去當領導,干大事。但若想廣交朋友,多干實事,也必需具有寬廣的胸懷。

“八律”的第三、第四、第五條則提供了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

“察人之過,不揚於他”意思是說觀察到別人有過錯,不向他人宣揚。這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很重要的一條。但現實的情況往往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這種“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的自由主義,使團結渙散,關系松懈,工作消極,意見分岐,對團體、對事業、對個人都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古代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見之於《大戴禮記倠張問入宮篇》。意思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人過分苛察,就沒有伙伴和朋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人不能過分精明,“人至察”了就往往容不得他人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差異。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誰能做到永遠不犯錯呢?因此,過分精明的人就不會有朋友了。這是我們必需銘記的古訓啊!

“施人之惠,不記於心。”和“受人之恩,銘記於心”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含意也很清楚。若給人一點小恩小惠,卻經常放在嘴上,等待別人的回報。這不是“施惠”,而是在做交易,甚至是在乘人之危,這種善包含了不純的動機,其實是不善的表現。同樣不知感恩,甚至忘恩負義,恩將仇報。這樣的人勢必為人所不齒,又有誰願意同他做真朋友,做好朋友呢?

打鐵要靠自身硬,無論是“律己”還是“謀人”都得加強學習。

“八律”之第六條:“受人之魚,學之於漁”。意思是接受了別人的魚,就要學會捕魚的本領。這就告訴我們,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用心長本領。我們的本領不夠,就得不斷地學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的那樣:“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他還說:“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我們應該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好學上進,在大興學習之風的熱潮中,學習一輩子,實踐一輩子。以適應新情況,學會真本領!


 

上一篇:生命的三種狀態
下一篇:寺廟被占山泉枯,僧眾歸來清水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