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學佛不念佛就錯了,大錯特錯!一生的法布施,抵不過一句阿彌陀佛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464集 2013/10/7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一心與一念,文異而實同」,一個講心,一個講念,文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心的作用就是念,念的本體就是心,說心,從體上講,說念,從用上講,起作用上講。「《教行信證》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這個境界是佛的境界,說得親切一點,是阿彌陀佛的境界,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學佛,學淨土,不但希望我們這一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更希望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提高品位。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這是略說、是概論,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能細分,細分品類無量,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不相同,品類差別自然就多。
我們提升品位全憑清淨心。我們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用一心,不用二心,這樣養成習慣,我們往生,縱然不能生實報土,肯定是方便有余土,這是真的,帶得去的。世間名聞利養、親情眷屬、金銀財寶,沒有一樣能帶去,凡是帶不去的絕不放在心上,要把它捨干淨,沒有牽掛、沒有累贅。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帶得去的是什麼?清淨平等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不是只對念佛講的,我念佛用菩提心,我日常生活當中處世待人我還用分別執著,那就錯了。祖師大德說的話,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這個話我們聽多了。我們用菩提心念佛,我用菩提心生活,用菩提心工作,用菩提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對了,這才真正有感應道交,這才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把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縱然不能斷,要把它減輕,不能讓它增長,不能讓它現行,這個控制住就是忍辱跟禅定。沒有得禅定之前能忍,不發作,忍久了自然得定,定久了自然開智慧。
現在練,練什麼?順境裡頭不起貪戀,逆境裡頭沒有瞋恚,這功夫,忍辱的功夫。小小不如意,心裡頭就有怨恨,錯了,我們學佛的功夫全廢了,禁不起考驗。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很好,順境善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順境,好環境,你很喜歡,善緣,你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歡的人,這個時候什麼?不生貪愛。逆境,外面環境非常不好,處處都是障礙,惡緣,遇到的人都是找麻煩的,都是冤親債主,在這裡面不生瞋恚。我們對於環境、對於人都要生感恩的心,為什麼?它來考試我。我考試及格了,通過了,這是大恩大德。沒有這些人考試,我怎麼知道自己境界提升?怎麼能知道自己現在在某一個階段?於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驗,在這裡頭看看你是不是一念清淨。念佛人,在一切境緣當中,保持一念清淨,這就對了,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真因。
「信心無二之心,即是一心」。我這一生生在這個世間來干什麼的?往生極樂世界,我就這一個方向,就這一條路,一個目標,其他的?附帶的。這個附帶也做自己往生淨土的資糧,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到西方極樂世界,憑藉這個功德提升品位。這個世間裡頭一切的一切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真正發大菩提心,能捨己為人,要救度這個世間眾生,就要培養自己的智慧德相,以菩薩再來、祖師大德的身分來拯救大法。那要怎樣?要從根本下手。能講經不行,能修行也不行,一定要按照規矩走,規矩是戒定慧,要先學戒。在中國古時候,五年學戒,這是出家前五年學戒律。
……
念老引用這些話都是說明信心不二的殊勝功德。下面他又舉《圓中鈔》上的話,「持名一心不亂者,因也。得一念者,約行成而為言也」。得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一念清淨,一念信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妄念、雜念是迷惑顛倒,所以說它伏惑。「臨終正念,自然現前,往生淨土必矣」。這裡學佛的人在臨終最後一念決定是阿彌陀佛,這一念,阿彌陀佛就現前,佛來接引你往生,所以必定往生。這個必是肯定的語氣,一絲毫懷疑都沒有。
下面是念老的話,「蓋言,持名心無散亂者」,這個心無雜亂現在要養成,到臨終來不及,平時就要養一個不散亂的心。怎麼不散亂?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對於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你在世間干什麼樣的好事,《金剛經》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還得了,不是一個地球,大千世界。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十億個銀河系的七寶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如四句偈功德大。可以說無量四句偈法布施的功德,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我這個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沒人知道,所以大家把念佛疏忽了,多可惜!佛門古代裡面文字的記載,多少學佛人在急難的時候,一句阿彌陀佛,化解了,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災消了。這些記載的文字很多,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為什麼不肯念佛?
你在我這個會上,我們是無量壽法會,真正把這個意思聽懂、聽明白了,你的問題解決了,講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你問我,我早晚散步,一步一聲佛號,沒有白走路。無論干什麼事情,不用頭腦的,干事情也念佛號,心裡頭默念,不出聲音。得真干,分秒必爭。我這一秒鐘沒有念佛,這空過了,這多可惜!這一句佛號裡頭含藏無量功德,為什麼?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通號,念這一聲佛號就是所有諸佛如來全念到。這句佛號裡頭,裡面包含的是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劫所修習的功德,一個也不漏,沒人知道,沒人講。學佛不念佛就錯了,大錯特錯!一生的法布施,抵不過一句阿彌陀佛。句句是實話,千萬不要看輕,千萬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造輪回業。我們的目的是出離輪回,求生淨土,造輪回業,臨命終時怕有障礙,你去不了,這比什麼都要緊。
下面念老的話,蓋言,持名心無散亂者,這是因。「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得一念,這個一念有淺深之別,深的就是一心不亂,淺的是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上品的功夫成片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佛就來迎接你,因為你每一念跟阿彌陀佛都通了,都感應到了,什麼時候去都可以。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也沒關系,為什麼?你已經到不染污了,這個世界無論善緣惡緣、逆境順境,你統統不染;換句話說,你已經可以做到不造業,善惡業都不造。善業感的三善道,惡業感的三惡道,善惡業都不造,這六道沒有你的分,這才能超越。一心不亂難,事一心不亂等於小乘阿羅漢,理一心不亂等於大乘圓教初住菩薩,這個真不容易。但是功夫成片不難,人人都可以修成,人人都能往生。所以萬修萬人去,道理在此地。
「若得一念,則臨終時,能伏諸惑,正念自然現前,定為往生之因」。所以我們學佛,不念佛就大錯特錯。搞什麼都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這個事情大難大難。我學佛六十二年,自己想想,我做不到。所以我晚年回頭了,專講《無量壽經》,生平最喜歡的是《華嚴》、《楞嚴》、《圓覺》,放下了,不再看它了,專門學《無量壽經》,每天讀它,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堅定大家的信心。我不是隨便選擇的,通過六十二年的修學,選定這一部,選定這個會集本,選定黃念老的集注。學佛不求別的,真求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法門就是你迫切需要的,真正能幫助你達到你的目的,了生死出三界,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
「故本經曰」,《無量壽經》上說的,「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國」,這是《無量壽經》上的經文。「又《彌陀要解》謂」,這是蕅益大師的開示,「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約臨終時,亦與此無違」。《要解》上講到十念、一念,關鍵時候是往生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他決定往生,都是就臨終時候講的,與我們現在念佛也沒有違背。「若於平時能發一念清淨心」,關鍵是一念清淨心,「冥契理體,入於一念。則因此一念之力,臨終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平常我們念佛能夠與彌陀的本願相應,與淨宗的教義不違背,這個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什麼?在乎是你清淨心,一念清淨心,也就是說你念佛這一念或者十念裡頭,決定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萬緣真放下,這個功夫就得力。一句佛號功德就不思議,何況十句!
這是為一切工作繁忙的人,他沒有時間念佛,在寺廟裡面做執事的,方丈、住持、監院、知客這些,他們沒有這個時間,修十念法,早晚用這個十念,功德跟一天到晚念佛的人沒有兩樣。執事是護法,哪些人出來做護法?過去是修行證果的人,他來護持,他已經開悟,他已經萬緣放下,大公無私來護持,做得周到。現在出家人福報很薄,沒有菩薩來護法,沒有羅漢來護法,所以護法出事情,常常做得不如法。真正有修行人的時候,所感得的,佛菩薩來護法,他們為我們示現的。用這種修行方法,在家人最合適,工作繁忙,早晚十念。這個十念要真誠清淨心,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起來。念十聲佛號,或者是古大德教給我們,一口氣做為一聲,念十口氣,一口氣裡面念多少佛號不拘,沒關系,念十口氣。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教同學是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句佛號,也有很大的效果。東南亞一帶很多人用這個方法,在美國、加拿大也不少人用這個方法。這個更簡單,也不過二、三分鐘,不耽誤你事情。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聲,不一定要一口氣,就十聲,這個十聲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我們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十念,早晨一次,晚上一次,這兩次,每天三餐飯,吃飯之前不要念供養咒,念十聲佛號,就五次,在工作,上午你上工、放工,下午工作的時候上下班,四次,一共九次。養成習慣,到時候佛號就起來了,它會起很大的作用。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非常透徹,講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相信,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你就拿到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這個話說得好。功夫是什麼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功夫就深。這三句話是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這個法門殊勝無比。因此一念之力,臨終仍能有十念或一念,感得在臨命終時得佛力的加持。自己平時功夫得力,決定得生。
「如《圓中鈔》所雲」,幽溪大師說的,「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臨終正念,自然現前」。臨終這一句佛號,因為你養成習慣,你阿賴耶識裡頭有很強的力量,念佛的力量,這時候一定會現前。千萬不要養成錯誤的習慣,那是什麼?貪瞋癡慢、財色名利,這個習慣在臨命終最後一念起來,六道去了,又搞輪回,這比什麼都可怕。臨終最後那個念頭冒出來,就是你阿賴耶種子裡頭最強的那個念頭。我們要把最強的這個念頭,一般是親情,不容易放下。現在人親情淡薄,現在名利心很重,名利心放不下。古人因為有倫理道德教育,親情最重,現在倫理道德沒有了,親情很淡薄,但是把財色看得很重,這個東西到臨終的時候一下冒起來,三途去了,不在善道,在三惡道,所以不能不知道。一定要把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養成功、培養成功,無論在什麼時候,第一個念頭起來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好了,問題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