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成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成長
 

    我們思考看看,現在人家講我們的缺點,我們的耳朵熱不熱、臉紅不紅?這個臉紅是不好意思,不是怒發沖冠那個紅,不是惱羞成怒那個紅。所以這個是自然現象,假如現在人家批評我們的不足,我們臉都紅不起來,那就有點不正常。所以現在有一個說法,常說臉皮太厚了,厚得很難提起慚愧的心境。所以這個恥心讓人知羞恥,然後懂得收斂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回歸,叫『歸乎天良』,回歸天良本性。其實從小孩來看,小孩一做錯事,他的神情就不一樣。他第一次說謊,第一次犯哪個錯誤,父母很明顯的就察覺,他整個身心的展現就很不一樣,看他的臉色就知道一定做壞事。您看那是不是他的恥心在作用,做錯事情渾身不自在。為什麼要陪伴孩子成長?因為陪伴的時候,孩子只要一犯錯,馬上你就察覺,就可以修正他,讓他記取教訓,後不再犯。你陪他三年、五年,他整個德行的根就扎下去了。

  現在家長麻煩了,都沒有陪伴孩子成長,什麼時候孩子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自己都沒有察覺,等到很嚴重的時候,都比較難改了,積重難返。所以教育、陪伴孩子,這是父母的天職。父慈子孝,這個慈愛就在能重視孩子的教育,樹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因為這是他幸福一生的基礎。而不是拼命賺錢,後來他奢侈浪費,你的錢都不夠他花,這個就沒有遠見、沒有智慧了。所以當父母的也要有輕重緩急來衡量,不能自己很忙就覺得很為孩子了,為孩子還是要教育擺在第一位。現在學校也常常找父母溝通學生的情況,尤其初中生狀況會比較多。其實初中生的狀況,應該什麼時候就開始埋下病根?可能三歲、五歲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有一位初中老師跟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他就講:有一個孩子,有一個女孩,她行為很不好,你們都說孩子的行為跟父母有關系,可是她的父母什麼都很好,就只有忙一點而已。大家聽有沒有道理?什麼都好,就只是忙一點而已。你看,「忙」變成了合理的藉口。而一忙,請問,孩子誰陪她成長,誰糾正她的錯誤?父母一忙,誰教孩子?大部分保姆教。坦白講,保姆給誰教?保姆把孩子給電視教、給電腦教。電視、電腦是魔王,裡面多少污染的東西誤導孩子。所以現在很多家庭,面對初中的孩子,一個頭兩個大。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那麼忙?這些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人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等到發現問題了,他後半輩子就很麻煩,得要花更多倍的時間、精力,來導正孩子的行為、過失。

  所以人的智慧在哪裡展現?在人生的取捨,人生的輕重緩急,他能很明白。所以少賺一點錢,多陪孩子成長。那可能有人就要說:那我少賺的錢,蔡老師你要不要負責?告訴大家,你假如真懂道理了,你這一輩子該是你的福分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福,你縱使一天十六個小時,賺了之後也不見了。要不開車在高速公路當中爆胎了,修理汽車什麼的,一大堆別人都沒有的,都跑你身上來了。那個就是沒有福,你錢是留不住的。包含奢侈,那更留不住錢。所以福田還是靠心來耕。而羞恥心對每一個人,對孩子的人格特別重要。《弟子規》裡面講到,「德有傷,贻親羞」。一個人有孝心是他羞恥心的根,他怕以自己的行為羞辱自己的家庭、羞辱父母,他就有羞恥感。包含《弟子規》上講的「過能改,歸於無」,他自己有過失了,養成習慣,勇於認錯、勇於改過,這個都是在扎他的羞恥心。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十九集)  2011/5/7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69

 

 

上一篇:淨空法師:報恩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尊師重道做起
下一篇:可以把香煙送給別人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