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蕭德言先生每一次打開聖賢經典都是這樣恭敬的態度
編撰《群書治要》的大儒當中,有一位讀書人叫蕭德言,他也是編撰《群書治要》的功臣之一。他每一次要打開聖賢經典,他一定是把手、把臉都洗干淨,把衣服穿好,束腰帶束得很工整,恭恭敬敬才打開書來看。他活到九十七歲,年事已高的時候,他每一次打開都是這樣恭敬的態度。他的太太就說,你都年齡那麼大,你這樣自己不是很辛苦嗎?他說面對聖賢的經典,做這些事哪算得上什麼辛苦?要恭恭敬敬去領受經典的教誨。大家想想,蕭德言先生讀經,跟我們的收獲一不一樣?不一樣。你看他齋戒沐浴然後束著腰帶,椅子還坐二分之一,這種態度讀經典,那很可能是隨文入觀。我們這衣服也沒穿好,然後邊看的時候打哈欠,那能得什麼利益?所以態度決定了成敗,態度決定了收獲的多寡,這很重要。從這點我們假如教小孩子,每一次拿起經典恭恭敬敬的禮敬,在眉間禮敬,再把它打開來。那孩子從小養成這種禮敬經典,他跟一般的孩子的氣質一定不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蕭德言先生他這個一舉一動,都這麼恭敬,恭敬經典、恭敬他人,我們想想看,他身邊的太太、孩子對他一定是肅然起敬,因為他做得到,身邊的人做不到。所以愈佩服他的德行,自然愈恭敬,不會輕慢、不會亵渎。今天假如我們的另一半,對我們都這樣很輕慢,他今天給你亂開玩笑,然後你就說,來來來,過來讀這一段。這就麻煩了,拿著經典去要求別人,就學偏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身邊的人對我們輕慢,那是我們以前的因感來的果,這個都要很慎重對待。不然我們都是著在這個結果上,馬上要去要求別人,而不是那個因還是落在自己的身上。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三集) 2012/7/2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