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和平從哪裡來?“八正道”就帶給我們和平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505集 2013年11月8日講於台南淨宗學會
“聖道者,指八聖道,亦名八正道。謂:一, 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這叫“八正道”,《彌陀疏鈔》曰,這下面引用蓮池大師的注解:
“正見者,‘雜集’雲,若覺支時,所得真覺,以慧安立,谛理分明,無有錯謬故。”
現代這個社會,可以說是過去歷史當中,未曾有過的混亂,人心浮躁,不能夠安定下來,沒有安全感,這活在世間這是人生最痛苦的一樁事,六十年前,我們在抗戰時期,抗戰結束,還沒有意識到沒有安全感這樁事情,反而在這個半個世紀,大的戰爭沒有,小的戰爭也沒有中斷,因為核武的存在,核武是毀滅性的戰爭,是滅絕人類的戰爭,不是普通的戰爭,世界上這些大國,都在研究核武,制造核武,發展核武,這就叫人心惶惶不安,那制造這個東西干什麼?不定哪一天起作用了,這個東西起作用就是地球的毀滅,所以讓人在一生當中,沒有安全感,真的叫過一天算一天。以往這種安定和諧,幸福圓滿的生活,什麼時候能再見到?這個問題是全世界多少專家學者乃至於國家領導人,心裡面常常念著第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希望有和平.和平從哪裡來?“八正道”就帶給我們和平。
“八正道”不是書本上的,不是我們念念和平就能現前,是要我們深入認識它,理解它,然後把它落實,一個人落實,一個人解脫,你就得道了。一個家庭落實,家庭和諧了,一個團體我們寺院道場是團體,一個團體落實了,這個團體也解脫了。除了這個方法之外,找不到第二個方法。
“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究竟圓滿的總結,它不是一蹴就能做到的,它是有步驟,你看經過“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才能達到。如果不能夠循序漸進,我們讀到了、聽到了,知道有這麼回事情,那叫佛學常識、知識,沒落實不管用,還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對國家、對這個世界,不起作用。
我在這個十幾年在國外弘法,實際上是流浪,遇到很多人問我這些問題,我想來想去,只有宗教團結,和平才能落實。宗教怎麼團結?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建立宗教的共識,要恢復宗教的精神、理念,落實到我們個人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從我們自己做起,從我們家庭做起,從我們小團體做起,總得是要有個三五十年,也許和平實現了。
=========================================================
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的好,什麼叫“正見”?“若覺支時”,這個“覺支”是“七覺支”,前面我們所學的“七覺支”,這其中都是幫助我們覺悟。“七覺支”裡頭第一個,“擇法”要有智慧,要用智慧去選擇。
我們很歡喜,最近印尼教育部的官員到香港來訪問,告訴我印尼的中小學全國推動《弟子規》,把《弟子規》放在中小學課程裡面來學習。好事情!這是智慧的擇法,選擇這個東西。
最近,印尼回教大學的校長一行也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一個信息,回教大學裡面要開漢學院。這是智慧的選擇,都是“七覺支”的“擇法覺支”,我聽到非常歡喜,他們要邀我到印尼去看看。印尼在過去,瓦希德做總統、梅加瓦蒂做總統的時候,我常去,一年要去好幾次,我跟他們很熟,現任的總統尤多(蘇西洛),我跟他見過面,談過四十多分鐘。年歲大了,體力衰退了,所以好幾年沒去了,沒有想到他們有這麼好的選擇。漢學、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年來我們極力的宣揚,起作用了。馬來西亞有漢學院,沒有想到印尼回教大學主動想到要開漢學。
那麼“七覺支”正確選擇之後,“精進”、“輕安”,法喜充滿,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應該放下的要放下,應該提起的要提得起,所謂“放的下,提得起,看得破”。
“八正道”裡面我們看到,“正見”,“見”是見解,就是說你的看法非常正確,對於古今中外都能有正確的看法,這個社會就有前途,這個社會就有光明。
“正見,所得真覺,以慧安立。”
“七覺支”這七條真正覺悟,因為它以智慧為基礎,不是知識,是智慧。我們知道,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沒有局限性,沒有後遺症;知識不然,知識有局限性,有後遺症。我們通過最近十幾年,對這樁事情總算是認識了;對於古聖先賢,我們尊重佩服,贊歎,這樁念頭油然而生。
“谛理分明,無有錯謬。”
就是現在人所說的真理。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錯誤。
接著第二個,“正思維”。
“二,正思維者,見此理時,無漏心相應,思維疇量,為令增長,入涅槃故”
這個“見”是第一“正見”,“正見”之後當然有“正思維”,我們的想法。“見”是我們的見解,“思”是我們的想法。
“見此理時,無漏心相應。”
“無漏心”是真心,我們中國人講“本性”,本性本善。古人把它寫在童蒙讀本,《三字經》上第一句話說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無漏心”。本善就是“無漏心”,跟這個心相應,
“思維疇量,為令增長,入涅槃故。”
這個標准高了,要把“無漏智”,“無漏心”,“無漏心”裡面生“無漏智”,“漏”是煩惱、是習氣。“無漏”就是說煩惱、習氣斷干淨了,這叫“無漏”。這個功夫不是普通人有的。真正修行人,要達到一定的境界,這個境界的標准是阿羅漢,阿羅漢以上的境界。為什麼?阿羅漢“無漏心”現前了,見思煩惱斷了,證得“偏真涅槃”,無漏智慧現前。所以他的思維是“正思維”,他的“疇量”,“思維疇量”標准是真實智慧,所以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境界。阿羅漢向上提升是辟支佛,再向上提升是菩薩。“增長而入涅槃”,證得阿羅漢果入小乘的涅槃,再向上提升入大乘涅槃,入大乘涅槃就成佛了。阿羅漢是小成就,大乘涅槃是大成就,證得究竟無上的佛果。
我們現在地位是人、天,十法界裡頭人法界。我們依照佛的方法來學習,提升自己,學習的順序一定要依“三十七道品”。這一段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大圓滿,確實是我們非常向往的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會、理想居住環境。我們的地球,我們向往的,這佛所說的,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佛說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怎麼個想法,他就有怎麼樣的結果,“境隨心轉”,環境永遠隨著我們的念頭在轉。
現在人的思想,他想錯了。這個錯誤的根本,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根本就是看錯了,把這身體當做自己。所以佛有一句話說,“身為苦本”,這個錯誤麻煩可大了,生生世世你吃盡苦頭,很冤枉,就為這個錯誤。
所以佛第一句話告訴我們,“身不是我”,“四念處”,是“三十七道品”第一堂課。“念”就是觀念,四種正確的觀念,不是錯誤的,“四念處”是真實智慧。
……
=========================================================
沒有實驗,不能取信於現代人。現代人必須要讓他看到中國古老那些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現在人完全不知道,我們跟他講,他不容易接受,他沒見過,沒聽說過,這一樁事情就相當困難。佛經上講的智慧、理念、方法都在其中,可是今天經沒人講了,知道人真的不多,包括佛門,連出家人你給他講,他都懷疑、他都不敢相信。
而“一門深入”的,我早年住在韓館長家裡,韓館長家的隔壁,天主教堂,這個神父,是個學者,我們就變成好朋友了,方豪,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政治大學文學院的院長,他的學歷,初中畢業,他有這麼高的成就。我們因為常常在一起,他一生就學一樣,宋史。二十五史裡頭的一部,宋朝歷史,一生的時間幾十年就在這一部書上下功夫,對於宋朝典章制度,那真是如數家珍,所以他就變成宋史專家。談到宋朝的一切,再找不到一個人能夠超過他,這“一門深入”。我在那個時候,因為住得近,我看天主教的經典,他看佛經。他在我這借佛經看,看了兩個月之後告訴我,他說釋迦摩尼佛好像到過天堂,他怎麼把天堂說得這麼清楚,比我們經典還講得清楚。我就告訴他,沒錯,釋迦摩尼佛常常在天宮裡頭講經教學,他當然清楚。所以你看,真正做學問的人心胸就開闊、能包容。方先生年歲比我大,現在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