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觀世音菩薩之含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世音菩薩之含義



觀,是能觀之智,即一心三觀是也。

世音,是所觀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

世,謂世間出世間,指十界依正二報。謂世間六凡,以同居土為依報,以胎卵濕化四生為正報,指三界諸天,四洲雜類,鹹不外於四生也。出世四聖,二乘聖人,以有余土為依報,以阿羅漢辟支佛為正報。菩薩聖人,以實報土為依報,以別圓地上住上大士為正報。別教地前,圓教住前,皆有余土為依止故。

音,謂無論依正二報所有音聲,皆得為所觀境也。凡音本屬於耳根所聞,今不曰聞,而曰觀者,須知大士,過去古佛,號正法明如來,以誓願宏深,悲心不息,倒駕慈航,□垂九界,眾生不盡,大士悲願亦無盡也。若講大士因地修證,請讀楞嚴經,大士自陳所修圓通,未嘗不從聞根而入。所謂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聲塵,而入乎聖流,即於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聲塵之感,必有其所,今雖亡所,而未得寂。當聲動時,見有動相,而欲亡之。當聲靜時,見有靜相,而欲趨之,二相歷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則動者自動,吾不知其動也,動相自何而生?

靜者自靜,吾不知其靜也,靜相自何而生?故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夫動靜二相,固是所聞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聞之根。亡所聞易,亡能聞難。而言如是漸增者,謂如上返聞功夫,逐漸增進,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復亡其能,則能聞與所聞俱盡。是所聞者,聲塵也,自亡所,而漸至於所聞盡,更無可聞者,則聲塵泯矣。能聞者,聞根也。自入流,而漸至於能聞盡,更無能聞者,則聞根亦泯矣。故曰聞所聞盡。夫根塵俱泯,歸於盡地,有盡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於空,雖得所覺空,未得能覺空也。而言盡聞不住者,謂今則外盡其塵,內盡其根,如是盡聞,亦不住著,則不但所覺空,而能覺亦空矣。

故曰覺所覺空。是所覺空者,即證人無我也。能覺空者,即證法無我也。證人無我易,證法無我難。必以大乘真空觀而空之,然後能覺可空也。而言空覺極圓者,夫有空而空乎覺,而空不得圓。有覺而覺乎空,而覺不得圓。今以空空覺,並亡其為空,以覺覺空,並亡其為覺,故謂之圓矣。猶未極也,極之,覺即是空,求覺相不可得,空即是覺,求空相不可得,則覺而無覺,空而無空,故為圓之極也。而言空所空滅者,唯覺極圓,無覺相可得,則所空滅,唯空極圓,無空相可得,則能空亦滅矣。又言生滅既滅者,夫所空滅者,法空也。能空滅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後可謂之生滅既滅也。

而言寂滅現前者,然則有聲在,則聲生聲滅。有聞在,則聞生聞滅。有覺在,則覺生覺滅。有空在,則空生空滅。皆未離乎生滅也。今先證人空,繼證法空,後證空空。凡屬生滅者,皆已滅盡,則本來不生不滅之一真如性,乃得現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現前者,皆為生滅幻法之所蓋覆。

今既纖毫蕩盡,真體呈露,本自寂然,本無可滅,非有以滅之而後謂之寂滅也。到此故鄉田地,求其不現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滅現前。此一真如寂滅之性,既得現前,一現前,一切現前,則在在處處,無不現前。如是則不必離聲,而聲自寂滅也。不必離聞,而聞自寂滅也。不必離覺,而覺自寂滅也。不必離空,而空自寂滅也。若爾,無往而不寂滅矣。經雲:“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謂也。

寂滅者,乃自在之異名詞,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證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隨處得大自在,施諸無畏。或稱觀自在者,即寂滅現前,忽然超越意也。若僅得寂滅現前,未得忽然超越,猶是中道法愛,可謂貼體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爾時,造到寂滅現前;了無寂滅細相當情,即能忽然超越,發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眾生之心,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薩道,普門示現也。

言菩薩者,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若以通途而講,須約三義:一者,自利義,以其證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見自心朗然大覺,如佛無二,故稱為覺。以其無明未盡,有時出三昧後,猶有微細生滅,識情流動,乃稱為有情也。二者利他義,謂其自己所證之道,而能覺悟有情眾生,俾彼同證斯道,即所謂以斯道覺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義,謂上求佛道為自利,故稱為覺,下化眾生為利他,故稱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對於大士而言,菩薩上,宜加摩诃薩,華言大道心成就眾生。

謂大士運稱性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性體豎窮三際,橫□十方。是故稱性所發之慈悲妙用,亦橫□十方。故盡虛空,□法界,無一處不是大士所化之境,無一眾生,不是大士所度之眾生也。亦豎窮三際,故從無量劫以來,直至盡未來際,皆大士度生之時,所謂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大士之慈悲妙用方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大士之悲願終無有盡時矣。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上一篇:外來物種被放生至長江 專家稱嚴重威脅當地環境
下一篇:蕅益大師四十八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