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攝受眾生供養。”
這就是以我們的善行善言,勸導別人。特別是攝受他歸淨土,把念佛法門介紹給他,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利益,把這部經介紹給他,把這個注解介紹給他;如果有這個機會,在網路上聽經、在衛星上聽經,這個信息頻道傳授給他,勸他常常聽經念佛,這是攝受眾生。
下面一條叫:
“代眾生苦供養。”
特別是念佛功夫成就的人,他可以隨時往生,功夫成片就有這個能力,想什麼時候往生,佛什麼時候就來接他,為什麼?他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所以他念念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看到眾生太苦,眾生確實迷惑顛倒,造作許多不善業,自然感得許許多多的苦報,不忍心,那怎麼辦?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多住幾年,這“代眾生苦”,這是菩薩發心。能多勸一些人,能多帶一些人,好事情,這個在世間受一點苦值得!如果不是利益眾生,這個苦是冤枉受了,為什麼受這些苦?我受苦,眾生能得利益,好!這個有價值,有意義。
下面:
“勤修善根供養。”
這些統統叫“供養”。法供養的方法多,世間善根,“不貪、不嗔、不癡”,能放下,出世間善根,“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有進無退,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具體落實了。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大家把古聖先賢教誨全都丟失了,一生沒有見過人做,也沒有聽過人講,這麼重要的一樁事情,怎麼可以疏忽?!我們不知道,那不能怪你。知道了就應該做榜樣給別人看,等於說我們來做實驗,別人看到成就、看到成果,他就相信了,這個功德大!能夠啟發很多人的信心,信心的人多了社會就會改變,改惡向善,改迷為悟,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不捨菩薩業供養。”
“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是什麼?是教學。釋迦摩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那是菩薩的事業、是佛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