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校長,大家早安。

    剛剛我們主持人何老師有提到,冠軍可以不要,但是要想到孩子的健康、他的成長、包含他的學習。我們真正用這樣的心去愛孩子,冠軍還是拿得到。因為孩子感受到愛,他對學校有一種責任心,他有榮譽感,而這種動力是長長久久的。你一直訓練、一直訓練,那個只能撐一下子而已,他那個成績沒有辦法持久。

    其實我們要看得很遠。比方,孩子是患得患失的心能夠成就他的幸福,還是平常心能夠成就他的幸福?我們把成績看得很重的時候,孩子的得失心也會跟著很重。我們強調在平常的努力,盡人事、聽天命,平常心去應對考試、應對比賽,反而他的表現會更好。這都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我們有了這些正確的觀念,我們在面對老師、面對孩子都能很從容,不會受到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那種急功近利的情況。

    我們在跟老師們、家長們談德行教育的時候,都會問一個問題:是兩分重要還是德行重要?大部分都會回答德行重要。我都會跟家長講,這叫“標准答案”。我們不要那個標准答案,我們要實際的情況。我們的學生都會寫標准答案,實際上處世待人呢?我們不希望教出來的孩子說一套做一套,那首先我們大人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我自己印象很深,昨天陳老師講到,要有教育的敏感度。什麼時候是教育孩子?實實在在講,anytime,anywhere,隨時隨地。就像孩子犯錯的時候,可能是他一次成長的機會出現了。我們的老師們是這種心態,用耐心、用愛心去陪伴他,他提升。可是假如老師一看到學生犯錯馬上說,“你又給我找麻煩了。”那老師會墮落,學生也會墮落。所以老師的一念之間,對學生的人生影響是很大的。老師的成熟度重要,不是他有一個師范學院的文憑,他就能做一個好老師,他必須有人去引領他,去協助、幫助他,那最重要的就是校長。

    昨天,我們幾次聽到陳老師說佩服他的趙校長,真的是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這一句好話當然是發自內心的關心,還有對教育的使命感,還有那份時時為國家下一代培養人才的心,這個才會感得這些老師們都有這份仁義之心。所以校長,還有教育界的前輩,他們的教學經驗跟智慧一定要傳承下來,這樣年輕的老師才會減少摸索的時間。很多時候正確的心態沒有建立,很可能十年、二十年才知道自己心態偏在哪裡,那對他自己來講他就會非常遺憾,對學生來講就是很大的損失。

    昨天陳老師也幾次提到“至誠感通”,會感通的哦。只要我們是一個無私的心,會招感來很多的助力。大家注意去觀察,特別有教育愛心的校長,他的老師、他的家長都會特別支持他,這是互相感應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互相互動起來的,人的一生當中遇到的機緣都不是偶然的,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自己的心感召來的。

    我自己大學畢業出來兩年左右,換了差不多十個工作,為什麼?因為那時候想賺錢。我爸爸有一天進我的書房,說:“哇,你換那麼多工作,你的名片都可以開展覽了。”當那時候我遇到傳統文化,開始學經典,心定下來了。從想賺錢、享受,轉成應該去利益別人,去付出才對。人生的目的是助人為樂,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個心念轉了。一轉,想當老師的因緣就出現了。本來都是想要賺錢,然後怎麼做都不順,為什麼?沒有福報。沒有福氣做什麼都做不成,你再有能力都不行。中年人很多能力很高的,然後懷才不遇,因為他沒有福氣。那個工作機會叫“緣”,他能不能有事業,他的“因”是他有沒有福氣、福報。

    所以人這一生,“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人師能改變我們錯誤的思想觀念。台灣是寶島,大馬是寶地,寶島好在哪呢?隨時可以聽到聖賢的教誨,很多電視台它都是公益的,都是講古聖先賢教誨的。有一些講宗教經典,都是勸善的。剛好我就在電視上看到我師長講課了,這老人家怎麼把道理講得這麼清楚?自私自利折福,念念為他人著想才是添福。明白了,就不能再做糊塗事了。心念一轉,人有時候真的需要靜下來,看看經典、聽聽課。

    剛好我那個時候在台東,遇到一個學校有老師生產,要兩個月產假。我是一個大都市(高雄人)跑到台東鄉下去。那個老師生產了,那一年規定大學畢業才可以代課,法律規定,不能違法。結果在池上鄉那個鄉下,找不到一個大學生。我剛好從大都市跑過去的,就找到我了,說:“你可不可以來教一年級的學生?”我一想到那一年級的站起來才到我的腰而已,我很怕把他給戳傷,到時候脾氣忍不住,一抓起來把他給抓傷了就麻煩了。我就推掉了:“不要,我沒想過要當老師。”後來他又來說,真的找不到大學生。這個時候爸爸的教誨就起來了“不能拒人於千裡之外”,就勉強答應了。

    我媽媽聽到這件事情,馬上從高雄坐車坐了四百公裡趕過來,我媽說:“我教書三十多年,來,我教給你看。”你看,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人這一生最大也是最持久的助力,就是自己的父母跟兄弟姐妹,那個是無條件的支持我們。我媽來了,我心裡就比較沒有那麼恐懼了。我媽說:“才七個孩子,想當年我六十幾個孩子,我都教。”結果教了一天,進門的時候,我媽說了:“怎麼七個比六十幾個還難教?”因為我媽忘記了,她那個教鞭已經放下不少年了。現在的孩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每天看電視,那個魔王太厲害了,所以都很不好帶。後來在母親指導之下,我開始帶這個班。

    好像才前兩三天,剛好我走在走廊上看到幾只螞蟻已經往生了,俗話講入土為安,“泛愛眾,而親仁”,這個眾是指眾生。我隨手就把螞蟻給埋了。我埋的時候,剛好有學生看到我蹲下來,他不知道我干什麼,三個學生過來:“老師,你在干什麼?”我說:“我在埋螞蟻,它們已經去世了,入土為安。”孩子都很單純,一年級再怎麼調皮都單純,眼睛瞪著你看,很認真聽。所以我們回想自己小的時候,讀一年級、二年級,推開家裡的門看到媽,“媽,我們老師說、我們老師說。”可見得老師在孩子心目當中影響非常非常大,好像老師說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不能忘記。

    隔天,我走在走廊上看到那三個孩子蹲在那裡,不知道在做什麼,我就靠過去:“你們在干什麼?”其中一個男孩先轉頭過來回答我,那個男孩的長相我都還記得,白白胖胖的,那個臉真圓,他很認真地告訴我:“老師,我們在埋螞蟻。”從那一刻開始,我覺得我人生找到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就是教書。孩子的善良,可以由你的一個動作、一句話,把他的本善給喚起來,不斷地增長,這是世間最有意義的事情。

    我帶了兩個月的課,之後,我就回來考師資班了。台灣有師資班要補一年的教育學分。當時候去考試,不好考,一百個差不多才考上八九個人。不過我有把握考得上,為什麼?因為第一年考不上還有第二年,第二年考不上還有第三年,“有恆為成功之本”,你下了決心一定可以達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也很奇怪,我不怕多考幾年,四個半月以後我就考上了。

    我去補習班之前就遇到陳真老師。陳真老師跟我們家距離多久呢?五百公尺。這麼近,為什麼遇不到?因為我的心在名利上嘛。心轉成要走教育這條路了,這個緣不就接上了。所以,這件事也給我一個啟示,時間、空間不是障礙,哪裡是障礙?心是障礙。心是真誠、慈悲,很多助緣就會接上。

    我跟陳真老師認識,是因為她的學生是我小學同學的女朋友。有點復雜,她的學生剛好跟我小學五、六年級的同學談朋友,現在結婚了,小孩都挺大的了。我這個同學跟我感情非常好,那是十多年的朋友,現在是二十多年了,我們十歲左右就認識了。他很信任我,第一次交女朋友帶來讓我看一下,我是他的智囊團之一。這是對的,結婚是大事,不可馬虎。

    結果他那個女朋友,我們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數次提到:“我們老師說,做人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提了好幾次“我們老師說”。我就在那裡想,這個老師是大學,還是高中,還是國中,還是小學?真的不會想到小學。我就主動問她:“你所提的老師是你什麼時候的老師?哪個你讀書年齡的老師?”她說是小學,我就很吃驚了。我又要去考師資班,以後假如真的順利當老師了,那這麼好的老師影響她學生一生,這樣的老師要拜見。所以我就很激動,馬上就說:“我可不可以跟你們老師見見面?”她說:“好,我回去問一下我們老師。”

    當天晚上我就覺得好像自己有點唐突,老師是長輩,說不定人家正忙,突然說要見人家,人家也不知道好不好安排。我隔天早上就給她打個電話,我說:“這件事我看就先緩一下吧,好像太唐突了。”她說:“昨天晚上我已經給我們老師講了,我們老師說好,要跟你見面。已經約好了,這個禮拜。”那已經約了,這個緣就上天有安排,我就歡喜接受了。

    結果就差五百公尺,我的朋友接完我之後就去接陳老師了。上了車,老師坐在前座,回過頭來,第一句話對我的教學的態度影響非常大。第一句話就說:“三十多年來,我的學生教我很多東西。”這句話跟《禮記·學記》的一句話相應,叫“教學相長”。學生是來成就我們的道德、智慧的。為什麼?“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夠的地方,“然後能自反也”我們打開《論語》來,以孔夫子為榜樣,我們向他學習。看到那一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不就感覺到跟孔夫子的差距了嗎?自我反省,去提升、去改過,“自反也”。“知困”,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在知識的傳授,學生一問,我們答不出來,我們還有沒貫通的地方,所以“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我們的老師假如像昨天facebook(一個社交網站)那一件事情,老師一遇到了馬上講:“一定我有不足的地方,我有錯的地方,我怎麼去突破這個瓶頸?”他懂得自強,他懂得去請教。所以老師的心態、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年輕人你一下讓他成熟度這麼高也是不可能,必須我們校長、教育界的長輩去引導,包含整個學校老師們學習的氛圍能建立起來。而且學習氛圍建立起來,他就不是孤軍奮戰,他是同一個年級所有的同仁跟他一起來面對這個教學的現況,來支持他、來幫助他。

    比方說:這個學年有十位老師,十位老師所有教學的經驗,包含他教學的資料全部可以提供出來,那老師們會覺得太有助力了。可是假如這些老師們沒有互相切磋、互相幫助,都是孤軍奮戰,累不累?苦不苦?可能現在他面對的一個瓶頸,那個老師他已經經歷過了,他馬上把方法、把他的這些經驗提供出來,可能那個老師的煩惱馬上就解除掉了。所以教學團隊的建立很重要。

    其實我們感覺得到,現在的老師辛不辛苦?很辛苦!諸位校長,你們也是久經沙場的人,你們也是老師過來的,你們是過來人,特別能夠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今天中心的成立也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工作,要支援所有教育界的老師們,因為他們太不容易了。

    陳真老師為什麼要辦這個教師工作坊?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自己的經驗,包含所有有經驗的這些長輩、前輩們的經驗,能夠在這個平台,能夠供養給這些年輕的老師。這幾天,諸位校長,你們把你們的經驗能提供出來,我們吸收這些經驗,也會在教師工作坊當中再跟廣大的教師做分享。所以大家一定要提供出來,我們之前有跟大家講到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您的智慧、經驗提供出來,得聰明智慧,要提供哦。提供出來有聰明智慧,不提供出來很可惜,我們離開這個世間就埋到黃土裡面去了,就很可惜。

    這幾天跟大家在談“君道”,而“君道”實質的落實,就是我們老祖宗講的三寶:君、親、師。這是世間最重要的三個角色,這三個角色能正,天下就安定了。“君”,是帶領一個國家、一個團體;“親”,是父母,代表家庭。父母有智慧、有德行,他下一代出人才,下一代出人才,國家、民族就強盛。家庭安定了,社會一定安定,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都健康了,哪有器官、哪有身體不健康的道理。家庭都安定了,社會國家一定越來越興盛,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父母親重要。

    而父親跟母親當中,誰更重要?母親。待會兒我會舉一個例子,是孔子講的,不是我講的。大家有沒有聽過“家庭主婦”?注意,那個“主”字是給媽媽的。大家有聽過“家庭主夫”嗎?家庭主婦是從孔子,在《孔子家語》裡面講的,我待會兒會證明給大家看。所以母親的胎教,母親的德行好,個個出人才。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聖賢人很多都是媽教出來的,爸爸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孔子,媽教出來的;孟子,媽教出來的;范仲淹……奇怪了,這些德行已經達到頂點的人怎麼都是媽教出來的呢?你有沒有聽過哪一個聖哲人是只有爸,沒有媽的?來,你舉看看,有沒有?所以你看,媽比爸重要太多了,這個孩子還沒有出來以前就在受媽媽的影響,而且特別直接。他那個時候是很清淨的,媽媽的一個善念他全收到,媽媽的一個惡念他也收到。所以我們老祖宗對這些人生的真相特別明白。

    有一個媽媽喜歡打麻將,而且她也聽說,好像說什麼胎教很重要,她就綁了一個錄音機,然後放說,“兒子,好好聽。我打麻將。”現在人搞不清楚要重實質,不可以做表相的事情。結果她這個孩子生出來以後,很有意思,晚上不睡覺。因為打麻將容易熬夜,然後什麼時候才睡呢?得要有那個麻將聲,扣,扣,有那個聲音,他在胎裡的時候很習慣聽這個聲音,他才睡得著。所以你看那個在胎裡面的影響就很大了。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脾氣蠻好的,可是她的兒子脾氣特別大,她自己也很納悶。我就問她:“你懷孕的時候,那一段時間工作、生活情況如何?”她說,那一段時間最苦,先生又好像出去哪裡,什麼都壓在她身上,每天煩死了。那個機會點錯失掉了,那個時候情緒特別大,孩子就受影響。所以這一段要回去講給你們學校的老師聽,她假如懷孕的時候罵孩子、還打孩子,她的孩子受傷很嚴重。

    告訴大家,一個人假如對父母生氣、對上司生氣,會傷到腦。現在人偏頭痛特別多,偏左邊頭痛,就是對父親、對男主管不敬。男左女右。天人合一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我們老祖宗都教過,木、火、土、金、水——五行,跟仁、義、禮、智、信完全相應。這個五行跟五髒、跟五常,跟太多東西全部都是相應的,最後回來就是跟人心相應。木—仁、火—禮、土—信、金—義、水—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個“水”表智。

    五髒:仁—肝,所以肝髒不好的人,仁慈心不夠,尤其特別容易發脾氣,暴怒就傷肝。所以怒會傷肝,而且肝開竅於目,眼睛會不好,肝髒不好的人眼睛發黃,早上起來紅眼絲一大堆。其實我們會看自己的身體狀況,就能查自己的修養哪裡有問題。所以老子說“知人者智”,知道人,看得懂人是智慧;“自知者明”,能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這個才是明白人。

    禮—心髒,你很傲慢,脾氣很大你就是無禮了,會傷到心。從情緒來講,那就是恨,恨會傷到心。從你的五官來講,你的舌頭會常常出狀況,所以常常會咬到舌頭的人可能火氣太大了。再來,嘴巴常常破的,就是太常講人家的是是非非,口業太重,都會表現在你的身上。你面對長輩無禮也是傷到頭,兄弟之間,你跟你的哥哥過不去,你會傷到你的左手,男左女右,跟你的姐妹幾個月沒有通過電話了,就為了一個小事,會傷到你的右手。跟夫妻之間會傷到腰。你跟下屬氣得不行,氣得你都睡不著覺了,會傷到你的腳。你的下屬是女的,傷右腳;你的下屬是男的,傷左腳。大家注意,有的中風,偏癱,偏右邊偏左邊,他心裡面太多怨。怨誰?你可能怨兄弟,你右手最後中風之後抬不起來,怨你的下屬。或者,你煩你的孩子煩得不得了,你煩你兒子,你的左腿一定不好。所以老祖宗這些學問很微妙。

    “信”傷你的脾(肝、心、脾、肺、腎,這是五髒),會怨,這個是會反映在身體上。再來,這個“義”會傷到肺,就是常常會惱,氣惱會傷到肺,這樣你的鼻子會不好。你傷到肺,肺跟鼻子相通,常常早上起來流鼻涕,這個都有關系,義跟肺相應。

    “五常”跟“五髒”,跟怨、恨、惱、怒、煩都有關系。“智”是傷腎,腎會因為太多讓自己煩心的事,會傷到腎。我們有時候說:“哎呀,煩啊煩啊,煩死了。”你的腎髒會不好。

    我有一次剛好送我們同仁每個人一本《四書讀本節要》,把四書裡面的精華節取出來,一本小的口袋書。我說:“你們很誠心來抽,都會抽到那一句跟你最有關的。”因為我在每一本書寫了一句格言。我們有一個部門負責人,他們夫妻都在我們單位,那天他一進門就跟他太太講:“煩啊煩啊,真是煩死了。”他太太說:“你先別煩,你去抽一本書。”他就馬上去抽,結果抽了一打開來,“做大事者不可煩,煩必亂。”他嚇了一大跳,怎麼這麼准?其實我們做教育事業,承傳文化,冥冥當中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祖先都在保佑,他會用很多小事來提醒我們,我們要很敏銳地去感受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最後,腎是反映在耳朵,這個我們就再不延伸了。

    “五色”,青、黃、赤、黑、白。青,青色的東西對肝髒好,您看食物的顏色。黃對脾好,土;赤對心髒好;黑對腎髒好;白對肺好,白芝麻就對肺好,黑芝麻對腎髒好。你看大自然其實它都是相應的。

    諸位校長,你們以後慢慢再來研究這個,就可以幫你的老師算命了。他長期在那裡花一大堆醫藥費,根源上是仁、義、禮、智、信有虧,這個時候他花再多的錢,都是冤枉錢。他一定要從心上再輔以這些食物、食療、藥物才有用,不然吃什麼效果都不大。

    接著“師”,循循善誘,不疲不厭,傳道授業,這就是師。要把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扮演好,我們今天主要談的,要把一個領導的角色扮演好,這三個精神一定都要能契入。我們要像家人一樣去愛我們的下屬,我們要引導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有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這是我們師。還要抓住一切機會點,就像昨天陳真老師講那個facebook,那個校長會不會處理,影響就非常大了。他能夠去引導這個老師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不會擴大。

    我們之前跟大家談“務本”,就是一個領導者,他是主導、是領導整個教育的事業,他對於教育的根本,他要認知得很清楚。接著,這個君“以身作則”的原則很重要。

    再來,昨天陳真老師也有講到,你要知人,你要會用人。舜王治理天下,他就用了五個人,天下大定。他用大禹治理水利,用契去管教育,用稷去負責整個農耕,用皋陶去負責這些刑法、這些管理,用伯益去管山川大澤。五個人,天下就安定下來。可是假如你用人用不對了,那問題就每天都會有了,你就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所以知人善任,也是君道當中的關鍵點。

    “親”當中,我們有仁義、有使命,我們愛人,愛護老師、愛護孩子。“師”,我們能循循善誘,教化老師、教化學生,這一些我們待會兒會就《群書治要》的句子跟大家來交流。

    我們先看“以身作則”,在《大學》裡面有講到一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一句話很重要。一個人這一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己的責任,從皇帝(天子)到一般的老百姓,都要以什麼為本?“修身為本。”皇帝要以修身為本,農夫他要當好爸爸、好兒子,他也要修身為本。那身要怎麼修呢?從哪裡下手呢?《大學》又告訴我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我們希望能夠利益世界,先從哪裡開始?“先治其國”,你自己的國家要先做出榜樣來人家才相信你。“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從哪裡下手?修這一顆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要有真誠。真誠容不容易?真誠是每個人都有的。大家有沒有覺得看完《醫道》的時候我們特別真誠?因為流了不少眼淚。那個眼淚會把我們一些習慣給洗掉,都覺得每一個人都好可愛。可是不一定能保持,可能一看到某一個人火氣又上來,真誠又不見了。所以要誠意正心從哪裡下手?“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你要明理,明白我這個念頭不對,我說這一句話不對,我這麼做是不對的,知道了才能去改,不知道就不知道從何改起了。但是“致知在格物”,煩惱輕了,智慧才能長。我們念過不少書,可是事實上,這些經典我們真正用上去的很少,為什麼?因為傲慢沒有去掉,都覺得經典都是講別人的,不是講自己。

    我以前念《論語》,也念了不少,可是一句也沒受用,因為我這個心態不對。因為《論語》裡面最多的句子是什麼呢?君子跟小人。是吧?“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好多這種句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念了那麼多句,沒有一句我用上了。為什麼?因為讀的時候,“君子”,一讀到君子就覺得君子君子(指自己);一讀到“小人”,噢,小人小人(指別人),心態不對了。沒有辦法往內看到自己的問題,就沒有辦法修行、沒有辦法修身了。念頭一轉,君子,誰啊?君子君子,人家的優點都要看得到;小人,每一句對照自己的態度,這樣才能得利益。人都能找別人的好處,這叫“補陽氣”,你的身心會越來越健康。都看人家的不好,就是“藏陰氣”,陰氣沉沉就健康不了。所以“見人善,即思齊”,“道人善,即是善”,這個是“補陽氣”。

    比方:我剛剛念到《論語》裡面講,“君子求諸己”,君子應該反求於自己。這句話我已經念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就是沒有用上它,為什麼?因為沒有往自己的內心習氣去對治的話,它只是知識,它只能考試用,它利益不了我們的人生。所以東方重視的是智慧、是悟性的教育。西方功利以後比較重視的是知識而已,背了一大堆知識,沒有智慧。有智慧怎麼離婚率越來越高,是吧?怎麼意氣用事的事越來越多?這不是的。

    大家注意看,離婚率越高的是哪一個學歷的人?大學啊?我當時候看報紙,報紙上講“高學歷,高離婚率”,那個篇幅很大,我印象很深。高學識的高材生,他那個領域的高材生,卻是生活的低能兒,報紙就這麼寫的。現在高學歷不是高離婚率,是高失業率!他不肯干,他說:“我是碩士,怎麼可以干這種事!”他屈不下來。讀了一二十年的書,怎麼會讀成這個樣子呢?所以他不是學智慧,他是學知識。可是你不能怪他,我們整個教育體系為什麼沒有開他的悟性、開他的智慧呢?

    所以,我們從這裡感覺到,人真正要能感悟到古聖先賢的這些德行,除非先去掉自己的習氣。現在的人都不能接受批評,孔夫子的《論語》看一遍,“哎呀,這句話聽了很不舒服,孔夫子怎麼批評我?”那嗔恨心就上來了,孔子的教誨也聽不下去了。

    比方說,有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聽到這一句,“傳統文化真是不行、不好啊。”聽到這一句有沒有很難過?你又不知道上一句是什麼,“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這麼講?男人他出去了,他要服務社會,德行太重要了,他假如無德而有才,會禍亂天下,所以“有德便是才”。而且他有德行,他會很努力地去提升他的能力跟才華,而後面那一句它整文是什麼?是女人很有才華都藏起來,不去炫耀,那個“無才”是不炫耀出來,這樣的人才是真的有德行的。你看現在女強人都怕人家不知道她很厲害,是不是?那就犯了這個大忌了。所以,整段文你不去看,然後就抓一句話,你就很生氣,然後就否定整個五千年文化,最大損失是誰?自己。所以現在人不相信聖人的話,都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這些話,就很麻煩了。

    所以修身最後推到它的根本在哪兒?格物。格什麼?格除壞習性、格除物欲,叫“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根找到了。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講“至誠感通”,真誠能夠感通。而曾國藩先生對“誠”下了一個定義很好,叫“一念不生是謂誠”。一個妄念都不生,這個時候人才有真誠。我們冷靜去看,我們跟人在交往的時候,想到自己利益,一點便宜都不願意讓人家占,我們跟人家相處不真誠。都是先想到自己,不想別人,這是貪。

    一個男人看到女人貪色了,他真誠嗎?你們怎麼沒有反應?你們從沒遇過貪色的男人,是吧?你就看他那個心思哪是真誠?都是邪思了。所以只要欲望一上來,這個人就不真誠了。一個人坐在餐桌旁,看到他喜歡吃的東西,然後你在跟他說話的時候,他還看你嗎?他真的看你的時候心也在想,你先別說了,讓我吃一下吧。所以你看人貪念一起的時候,就沒有真誠,不會想到別人了。

    所以,人只要這個習性:貪、嗔、癡、慢、疑不去掉,誠就不能現前。我們冷靜去感受一下,當我們脾氣起來的時候,什麼話有時候就罵出去了,哪會想到說會不會傷到對方?“癡”,愚癡沒有智慧。當人,比方說意氣用事的時候就沒有智慧,那時候也沒有真誠;“慢”,傲慢瞧不起人,那個態度就讓人家很難受,也不真誠;“疑”,疑神疑鬼,不信任人,這個時候也很難真誠。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歌,叫《愛的真谛》?你有沒有真誠的愛心,這一首歌告訴我們。昨天我們李校長唱了這麼多首歌,孔子有說,他假如聽人家唱歌唱得很好聽,他就會跟他一起唱。那我沒有孔子的德行,也要學他的行為,所以今天也跟大家唱一首歌,《愛的真谛》。而我唱的時候大家注意去聽,這首歌隨時在提醒你不要貪、不要嗔、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壞脾氣、不要愚癡。要有智慧、要愛真理,不要傲慢、不要懷疑,要信任。“凡事預則立”,唱歌以前氣要先吸足夠了。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後面那一句很重要:不止息——,這一句拉得很長,代表真愛是不會變的。我們本來對一個人很好,最後很討厭他,那我們不是懂愛的人。因為我們的心變了,就不是真心。我們都說別人變心,我們自己的心變了沒有?講別人都很容易,自己有真心了,才能引導別人也是真心待人。這個也是君道當中正己化人。自己先做到了,自然感化他人也來效法學習。

    好,那我們現在進入“不貪”,君道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修身。我們打開第1頁,因為句子比較多,所以我們來看第五句:

    【訓有之。】

    這個是夏王大禹給他後代的教誨,說道:

    【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弗亡。】

    後面講到,上面的這些欲望,假如有一條,這個人如果他是領導者,他的國家就會敗亡,一條就不行。我們冷靜看,“內作色荒”,就是他好色,YIN亂了;“外作禽荒”,就是他很喜歡,古代是去打獵都不回家,就是去玩樂,玩到當學生的不讀書,做事業的人都不回來盡他的職責,就“外作禽荒”;“甘酒”,就喜歡喝酒,飲酒作樂;“嗜音”,喜歡聽靡靡之音;“峻宇雕牆”,就是喜歡住很豪華的房子,又喜歡開豪華的汽車,這些都是欲望。

    諸位校長,我們冷靜看看,現在的青少年犯了幾條?那你看我們的國家民族危不危險?我們把他的價值觀誤導了,他們覺得享受欲望是人生的目標跟成就,錯了,應該是盡道義,應該是服務人群才是對的。那首先我們先穩住,我們自己做校長有沒有這個問題?有沒有哪些欲望是我們不去做受不了的,一定要去的?假如有這個情況,一定影響我們的生活跟工作,為什麼?這種欲望跟吸毒品差不多,你會上瘾的,你不做就很難過。

    現在,有的老師迷上網絡,有的也打到三更半夜,隔天去了就沒有精神。也有女老師喜歡買衣服,都買名牌的,逛百貨公司逛到很晚,回來累得半死,隔天沒精神。我有認識一個女士,她就說以前到什麼程度?看電視看那個服裝秀,一看喜歡,馬上跑到百貨公司去買,找啊找啊,有時候找了一整天沒找到,回來累得半死,“啪”躺下去就睡著了。她說現在想想,就為了一件衣服,搞了好幾天,而且買了以後一刷卡,都不少錢。所以我們自身包含引導老師們他的價值觀,不要是這個縱欲的價值觀。

    我遇到一個長輩盧叔叔,他送我一個杯子,我非常感念他的恩德,他說:“這個杯子我本來要傳給我兒子的。”要當做他的傳家寶,後來他傳給我,這個杯子叫“戒盈杯”。從直接看,杯子水倒得太多會怎麼樣?滿出來了。所以不能傲慢、不能自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為只要一傲慢,人生就毀掉了。孔子也有非常慈憫的叮咛,就在58頁,131句,在《論語》當中,孔子講到: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擁有周公這樣的才華、辦事能力。

    【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假使他因此驕傲、傲慢了。這個“吝”,就是吝啬,不跟人家分享這些智慧、經驗。“其余不足觀也已”,縱使他還有一些優點、小善,他也成就不了事情,不足一觀。

    諸位校長,我們冷靜觀察我們所遇到的人,他很有才華,可是他一傲慢,他就不能凝聚眾人的力量,人家在他旁邊就好像矮半截了,就很難受了,不肯跟他合作,甚至會得罪所有的人。

    昨天,陳老師舉一個例子:一個博士,二十歲就拿到數學博士。可是,十年以後,他這個頂尖的人才,都升不上教授。因為他看不起所有的教授,人家就不通過他所提的建設案件,包含也不想提他做教授,他就遇到很多障礙了。而且這個時代做任何事都是團體的力量,不可能靠他一個人,一枝獨秀的能力。

    在《大學》裡面就有講到,真正能夠利益一個國家的大臣,是很謙虛,都看別人長處,別人的好他都贊歎,去支持他、去成就他,成人之美的人才是棟梁之才。這個是不能自滿。

    孔老夫子又說舉一要反三,所以這個“YIN”字(戒“YIN”杯),這個YIN是沉溺,男女之色不能沉溺,包含財、色、名、食、睡都不能沉溺。這個“五欲”不懂得節制就會陷進去了。

    “財、色、名、食、睡”,我們現在整個地球的災難就是吃出來的,大自然就被我們給吃到整個失衡掉。我們現在吃肉的量是古代不知道多少倍。而要吃肉就要去養牛,要去養這些畜生,養牛就要把森林砍掉。所以你越吃,整個森林就越來越不見了,然後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所以,只要不節制了,整個大自然就失去平衡,自己的身心也會失去平衡。所以現在人的病,病從口入,吃出來的。“財、色、名、食、睡”,這個欲望要懂得節制,不能放縱。

    再來,這個“銀”字也就是財(戒“銀”杯),錢財不可以有絲毫的貪戀,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於一生,失之只頃刻之間,一生清名,可能就是一個貪念就給毀掉了。所以,古人為什麼要嚴以律己、戰戰兢兢,是有道理的。

    我們不只代表自己,我們還代表父母、代表家族,我們還代表學校,還有我們還代表教育界。大家有沒有看到現在教育界的名聲被誰害的?就是被少數那些老師做錯了,就好像把我們的這個名聲都給打壞掉了。現在那些家長一講到老師,好像那個懷疑的眼神就起來了,所以,我們是關系到整個教育界。

    還有,我們關系到中華民族,我們一走出去,坐飛機的時候,所有的華人以外的民族看到我們,都說我們是什麼?Chinese(中國人)。是吧?我們都是華人,所以我們做對一件事,人家說這個世界上Chinese好。我們做不對事,人家說這個Chinese都是這樣,是不是?所以,做華人要積功德比較容易,你一做好,人家十幾億人都誇了。你做不好,你把十幾億人拖下水,罪業也比較大。所以,說到最後也是跟校長們一起共勉,我們沒有後路可以走了,只有一條路,成聖成賢,勇往直前就對了。

    再來,處處都想贏就會很好面子,就會輸不起,這個“戒贏”其實主要的就是貪這個名。像昨天舉到的,假如為了拿到冠軍,貪這個名,卻把孩子的身體給搞壞了,卻忽略了他的學習、他的成長,這個名有何意義?那不是有虧我們當校長、當領導的這份對孩子,甚至對老師的一份道義了嗎?

    再來,就是這個“贏”好像是希望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光彩都到自己的身上來。其實成就一件事情並不容易,都是眾人的力量。而人其實真的是都貪這個名的時候,你只看到名,體恤不到底下人的辛苦。就為了追求這個名,把你帶領的人統統累得半死,最後真的會到眾叛親離的程度都不一定。以前君王窮兵黩武,常常打仗,他就好一個名,最後流離失所的百姓有多少?同樣的,我們今天追一個名之後,真的就沒有辦法去愛護、去尊重我們身邊的人,愛敬的心就被這個貪欲給障礙住了。

    我曾經在學校看到一幕,我也比較痛心。就是教育部門要來檢查了,前三天趕緊印一大堆資料出來,那三天最熟悉的聲音,就是printer(打印機)的聲音,所有的課程全部打亂,就是為了讓教育官員看。三天以後,所有打印出來的資料統統鎖起來,不然就丟掉。一罐printer(墨)很貴,幾百塊台幣,就這樣欻欻欻欻,最後就為了什麼?做個表面看,可悲!請問大家,學生學到什麼?學生學到什麼?什麼時候是教育?Anytime(任何時候),anywhere(任何地方)。教育敏感度,我們都說老師沒有教育敏感度,我們校長要帶頭。

    一個學校如此,一個家不是這樣嗎?請問大家,媽媽什麼時候整理房間?客人要來了。所以孩子學到什麼?“哦,有人要看的時候才做。”那不是教出偽君子,不然教出什麼?

    我佩服陳真老師在哪裡?當時我感覺老師教學經驗很寶貴,我推薦我的同學去看陳老師上課,怎麼看呢?平常怎麼上就怎麼看。現在教學演示,那個准備的老師緊張兩個月,然後搞了一大堆資料東西,然後演出來,好厲害啊。底下的老師說:“做不到,我假如像他這麼教,那我一節課要花多少時間?”我們演示出來是做不到的,演那個干嘛?我們到底在瞎忙些什麼?所以一大堆比賽,一大堆什麼成果展覽,那叫什麼?“揠苗助長”。

    推行個運動“德行教育成果發表會”,教育當局在辦這個活動。德行教育成果,什麼時候才有成果?看你那個總統做得好不好,看你那些官員做得好不好,看你那些立法委員是哪個小學、哪個中學教出來的,那個叫成果展覽。哪是你做了一些事馬上就貼出來在那裡展覽,那就是成果?孩子的德行有沒有越來越好,那個都要看整個生活的這些細節。

    我們教育當局的人也好,領頭的人也好,統統都是要立竿見影,那怎麼可能會是真正能夠啟發孩子的德行呢?“欲速則不達”,十年樹木……這些標准答案我們都寫得出來,真正遇到了可能還是恍恍惚惚,搞不清楚。

    孟子有一段譬喻真的是啟示我,“揠苗助長”。孟子有一個寓言就是講到了:有一個農夫到田裡去,看到那些稻子,“怎麼長這麼慢?”他就拔拔拔,都把它們拉長了。一看很滿意,都變長了。自己累得半死,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了。隔天一來看全死了。因為被他給拉壞了。那請問孟子講這個故事給誰聽呢?給兩千多年後我們這些子孫,提醒我們當爸爸媽媽、當老師、當領導都不能犯這個錯誤。

    我曾經聽一個中學校長講了一段話,我很感動,他說現在的教育犯了兩個問題,比較突出:就是“急功近利”、“捨本逐末”。這“本”是德行,沒有掌握到。他做了一個比喻:假如你把一個蛋放在鹹水裡面,請問它會變成什麼?鹹蛋。你把它放在甜水裡面它會變成什麼?你不用急,它遲早就變了,是不是?自然而然。假如今天你煮飯,煮飯它還沒熟,你就“熟了沒有?熟了沒有?”最後怎樣?煮不熟。古代懂啊。古代這些教育部門來視察讀書,都是有規定時間的,他不是常常來的,常常來會干擾老師的教學,他就不能一貫。《禮記·學記》講的,不是我講的。所以,老祖宗這些智慧要發揚光大。我們才能把很多不是很妥當的現象慢慢導回正路來,這是講到“貪”這個部分。

    所以“繩鋸木斷,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矜躁狐疑”,想快反而適得其反。“矜”是自以為自己的認知才對。“躁”是急躁。“狐疑”,我們懷疑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育智慧,覺得自己的方法比較好了。“欲速”,想要真正快一點幫助孩子,反而跟目標越離越遠。就是我們現在的父母、老師,明明比以前的父母、老師努力,為什麼得到的教育效果更差。所以還是要遵循這些智慧來做,從本做起、從孝道做起、從德行教育做起。

    我們看第七句,也就是好名是很大的殺傷力。

    【人主之大患。】

    一個領導者、一個君主最大的禍患,沒有比愛好虛名更大的。

    【莫大乎好名。】

    其實諸位校長,你們在這個領域去觀察,這個校長特別就是“我要多拿多少獎杯的”,他的老師、孩子一定累得半死。

    【人主好名。則群臣知所要矣。】

    而這個“群臣”是指什麼呢?指那些特別會巴結谄媚校長的人,底下的實際情況就傳不上來了,因為校長只想聽這些好聽的,“哇!太光榮了,拿多少獎杯了,怎麼樣怎麼樣。”

    槟城的吳校長,鐘靈獨中的吳校長,他們的學生得獎太多太多了,都是因為他愛護孩子,所以這些孩子特別認真學習,包含這些藝術的學習都很下工夫。那些都不是逼出來的,都是他的愛帶出來的,而不是好名帶出來的。

    我們接著看格物的第二個重點,“勤儉”。曾國藩先生有一句話講到:家敗,敗在一個“奢”字,奢侈。人敗,敗在一個“逸”字,放逸、懶惰、懶散,沒有目標。

    諸位校長,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家”字,不想自己家,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家敗,奢侈;人敗,敗在一個“逸”字,不勤勞;討人厭敗在一個“驕”字,驕傲。我們看一個學校,假如今天我們不節儉、不勤勞,反而是奢侈跟放逸了,我們一定贏得不了大眾,贏得不了家長的支持。我們對於所有支持我們的人,我們用錢用得非常地勤儉,他們會很感動,他們會更支持。這樣你才是有福的人,勤儉才是有福的人。

    有一句話叫“祿盡人亡”,一個人這一生的福報,你把它享盡了,你的壽命就到了。可是假如你本來是六十歲的命,但是你很節儉,到了六十歲你的福都沒有享完,你會多延長二十歲的壽命,到八十歲。假如命中是六十歲,可是非常揮霍,就像我們現在的這些青少年,不趕快改掉他的習慣,他到四十歲的時候,他的福就享盡了,他就走了。所以大家注意看,越奢侈的地方,現在天災最多,因為他的福報享盡了,災禍就要到了。

    所以節儉是重要的美德。而且人一節儉,有仁愛心。為什麼?省下來給誰?給後代、給社會。現在窮苦的人很多,我把水省下來,我把資源省下來給誰?給地球。地球現在資源有限,很多人都快餓死了、渴死了,我們不能再浪費,要把這個福報留給他們。諸位校長,您的孩子假如用水、用電都為天下著想,你的孩子會沒福?量大福就大,他那個心量是在用水的時候都為天下著想,這樣的教育是帶給孩子一生幸福。大家想,節儉,他自然而然仁愛心就上來了。

    我們冷靜看,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奢侈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不要覺得說西方社會福利很好。不要看表面,請問大家,西方社會福利的錢從哪裡來?大家有沒有去調查調查?從哪裡來?這麼多福利,錢從哪裡來?國債。以後誰還?五千年的中華民族,你聽過哪一個時代的祖先是花後代的錢?而且不是花後一代,花後兩三代,有這種祖先嗎?有這種父母嗎?可是你看這個時代的人類,尤其高度“發達”的國家,這個“發達”打括號,花到兩三代了啊。這怎麼是對的呢?而且它還是世界文明國家的代表、領袖,真的很誇張,美國是全世界負債最嚴重的國家。我們華人能做出來給別人借錢去享受嗎?告訴大家,這個叫無恥。自己有多少能力就過多少日子,哪有去借錢來還過好日子?這是沒有羞恥心。

    結果,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跟價值觀居然引領了全世界,有沒有?下一代大學還沒畢業,都還沒賺錢,信用卡好幾張,真是諷刺。都沒賺錢就花錢,談什麼信用?誰的信用?他媽媽的血汗錢、他爸爸的血汗錢,拿他爸媽的血汗錢來這樣揮霍,這樣的人有信用?所以,我們所處的整個環境,很多價值觀它是錯誤的,我們自己要會判斷。你看那個花後代錢花越多的,現在災禍越多,這在歷史當中都有記載的。現在真的時間不夠了,不是不夠,時間到了,都有故事講給大家聽的。

    古人對這些道理很明白,禍福相倚。有一個地方,這一年剛好旱災,他們那個地方的水利工程比較好,沒事,整個地區就他們沒事。就給朝廷報這個地區免稅,他們就免稅了。第二年,水災,他們那個地方地勢比較高又沒淹到,整個地方又免稅,他們又不用交,可是他們又沒受災。兩年過去以後,他們那個地方最有錢。其他地方都很窮,就開始賣東西。他們就開始買,都用那些高級的東西。當地有見識的人就說了,我們這個地方要遭難了,因為把福報都花完了。結果沒多少年,那個地方火災也來了、瘟疫也來了,很多家族是全家族的人一個都沒有留,全死。《德育古鑒》裡面有記載,這在提醒我們不可以奢侈,所以這個“儉”字重要,還要勤勞,勤儉為持家之本。

    好,這一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資料摘自: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2012年4月和諧校長研習營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三集) 蔡禮旭老師 2012/4/1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4-020-003

 

 

上一篇:蔡禮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二集)
下一篇:達真堪布:眾生無常,行者無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