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底下這一代最重要的是扎根
我們今天像方老師、像李老師,這種善知識都遇不到,統統凋零!我們做他的學生,我們的基礎不如他,他們讀過私塾,他們年輕時候上學是私塾,四書五經、十三經都背過,底子厚。我這個年齡私塾只上了兩年,幾歲?六歲、七歲,八歲就改了,私塾改成什麼?短期學校,課本就是白話文,古東西不念,這就糟了。好在我們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那種倫理、道德、因果觀念還在。
十歲我們從鄉下搬到城裡去住就沒有了,都市裡頭沒有了。就那麼一點點根,我們跟上一代比怎麼能比?上一代受傳統教學至少是十幾年,到我這一代兩年,兩年那麼小,六、七歲的時候那麼小。我弟弟小我六歲,他一天也沒見到過,我十歲的時候,他才四歲,所以他什麼都不知道,連一點印象都沒有。真的叫一代不如一代,差距很大!
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缺失的是什麼,需要補習的是什麼,我們知道。這就什麼?盼望於底下這一代,底下這一代最重要的扎根,如果沒有根全是假的,不可能成就。這個根還是古老東西,儒釋道的三個根,儒家的根,我們選擇強調《弟子規》,道家的根《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十善業道經》,如果出家加上《沙彌律儀》,四個根。
這四個根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的,是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依照這個標准不能違背。這四個根扎穩了,這德行,然後儒釋道三家重要的經典要讀一點,不需要多,要認識、要理解,引發我們自己尊重的心,我們對聖賢、對古德有景仰、有尊重,就是誠敬的心從這培養。
然後在儒釋道裡頭專攻一門,都有成就,攻儒學能成聖、成賢,學道能成神、成仙,學佛能成菩薩、能成佛。可是到真正有人才出現總得三、五代以後,沒這麼快。我們現在是傳燈,這盞燈不能熄滅,代代相傳,傳一個、兩個都可以,就是不能中斷。像達摩祖師到中國,五代都單傳,到惠能才開花結果,到第六代禅宗在中國才發揚光大。
六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四十三個人,在他以前老師都是一個、一個,沒有第二個。明心見性就是成佛,所以唐朝那時候佛法之盛,四十三個明心見性的,在中國這個地區四十三尊佛還得了!四十三個人每個人傳一個,這又是四十三。要傳兩個,傳兩個八十六不得了!所以傳統文化復興,正法久住,總得要三、四代之後,我們要看清楚這事情不能著急。
今天只有自己把自己學好,這個比什麼都重要,自己學不好,根就斷了,燈就熄掉了、滅了。要想做好一定要記住,這四個根是非學不可,沒有這個就完了。根能生能長,將來能開花結果;沒有根的東西學得再好,我常說的那是佛學、儒學、道學,沒根的,我看過,有根的我沒看過。
像我們上一代的,無論是儒、道、佛,真有成就的他們都有根。在過去這個根是家庭教的,父母教的,現在父母不教,學校也不教,社會上聽不到,所以對於這個是非常陌生,甚至於比不上外國人。外國人還知道,中國人疏忽,日本人也疏忽,日本人把傳統丟掉四百年,中國丟掉兩百年。
但是日本的民間還保持著純樸的風氣,這個非常好,很難得。可是沒人提倡,日本的儒釋道都變成宗教,沒有講學的,沒有研究經典的,我們看到很難過,我們想幫助他幫不上。年歲漸漸大了,在這個世間時間不長了,所以希望真有年輕人來接棒接著干。老一代,說實在話這也是環境的關系,他們沒有真正培養底下一代,時間都空過了。
倓虛老法師晚年在香港辦了一個華南佛學院,這裡頭有不少的學生,我都認識,年齡跟我差不多,比我大的多,比我小的不多,像暢懷法師他小我三歲。但是比我大的都不在了,這幾年都往生了,真的看到後繼無人。
同學當中實在講就是疏忽扎根教育,禁不起環境的考驗,現在的環境不容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不是深入經藏,天天讀經,你在這個環境裡頭能不動心,不可能的事情。不動心那是聖人、是再來人,不是凡夫,凡夫哪有不動心的道理!我們這一生能保全,沒有別的,就是沒有離開經本,每天接受佛陀教誨,天天接受佛陀提醒,才勉強能保住。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十集)2011/10/8 檔名:02-03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