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放生的三個意義
從整個人類的利益,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等方面來看,放生有非常大的必要。趁此機會,我給各位佛友具體談三點放生的意義。
第一,放生是長壽的秘訣。
在座的各位都樂意放生,這對大家有極大的幫助,能讓我們獲得長壽。為什麼呢?因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誰都不願意離開世間,都願意一直生存在這個世界當中。這不僅是人類的共同想法,世間任何眾生都是如此,包括今天放的這些飛禽,都願意永遠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正因如此,如果我們能長期放生,無疑會得到長壽的利益。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長壽有十種秘訣[1],如:自己不殺、勸別人不殺、贊歎不殺、放生護生等。既然我們都怕死,都願意在這個世間多活一段時光,那就要牢牢記住,我今天所講的這個秘訣——放生!
如果有人問:有什麼辦法能長壽呢?我們也要把這個千真萬確的秘訣告訴他。因為佛陀是量士夫[2],如今世間很多科學家和學者通過各方面的研究,也證實了這樣的教義。
第二,放生能讓人們了知生命的重要性。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特別珍愛,當生命受到危難時,只要能保住性命,連自己平時特別執著的家庭、財產、地位等,都願意捨棄或者付出。《華嚴經》中雲:“諸根法中,命根為首。”因為在所有根當中,命根是最主要的,所以只要命保得住,捨棄手臂、腿腳、眼睛、耳朵等肢體或器官也不要緊。但是,為了肢體或器官捨棄命根,這是誰都不願意的。
因此,在座的各位都要珍惜生命!在這方面,大多數人的眼光非常狹隘,只知道保護自己,保護人類,對其它生命卻任意踐踏。我希望大家能推己及人,乃至所有生命,不僅要保護自己、保護人類,還要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或者意識——每一個眾生的生命都極其寶貴,其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是不容抹煞的。
第三,放生是實踐菩薩精神的最佳方便。
作為大乘佛教徒,為了維護眾生的生命,冒著生命危險也值得努力。在隋朝時,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智舜禅師,他在外行腳時看中一山,便在山上搭茅棚住了下來。有一天他在屋中修行時,一只被獵人追捕的野雞跑到他跟前,禅師便把它藏了起來。一會兒獵人追進屋中,並要求禅師把野雞給他。禅師一直求他:這是生命,希望你能把它放生。獵人糾纏不休地說:這只野雞是我的一盤菜,你必須給我。後來禅師拿出戒刀,割下自己的兩只耳朵,當作一盤菜交給他。獵人特別驚訝,從此之後便皈依佛門、行持善法。
以前,很多禅師為了救護眾生的生命,哪怕自己入監獄,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方面有許多非常精彩的公案。
今天只講這三條,希望大家能再三思維!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及將來有緣看到這個開示的佛教徒和非佛教徒,要考慮人類和地球的未來,而保護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現在人類在物質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超級的,但從有些行為上看,善心和慈悲心卻越來越弱,其實這對人類乃至賴以生存的地球是有害的,因此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所有生命都獲得自由、快樂。這不僅是佛教徒的責任,對所有尋求快樂、追求真理的人來講,其責任都不可推卸。
注: [1]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一者,自不殺生;二者,勸他不殺;三者,贊歎不殺;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喜;五者,見被殺者,方便救免;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見恐怖者,施與無畏;八者,見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見諸急難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諸飲食,惠施眾生。以是十業得長命報。”
注:[2] 因明術語。量即無欺識。量士夫指具有最勝無欺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