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 欲是諸苦之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會疏》曰,「欲是諸苦之因」。這個人一定要知道,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這麼苦?總的原因就這一個字,欲望。人要把欲望放下就沒有苦,有欲望得不到,苦;得到之後放不下,更苦。這個字是禍害之根,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清淨心裡頭也沒有這個東西。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叫性德,如來智慧德相沒有欲這個東西。欲是總的名詞,細分貪瞋癡慢疑都屬於欲。「施」,布施,「戒」,持戒,「能離之」。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施是布施,多給別人,好,為什麼?心裡沒有罣礙。有罣礙就有煩惱,供養多了罣礙,布施給大眾就沒有了。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怎麼個做法。跟大眾的緣,結得愈多愈好、愈深愈好。不必自己享受,自己生活苦一點好。我們怎樣苦修,跟佛比還差很遠!佛是每天沿門托缽,這我們沒有干過。吃飯是修行,穿衣是修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是修行。你修的是善行是惡行,是淨行是染行,是出世行還是世間行,都要知道,這你才能明了修淨土人的心。他心裡有沒有這些東西?沒有,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每天念的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除這個之外他什麼都沒有。

  「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铠入城」。這是比喻,就是有正念是保護自己的,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就好比穿铠甲進入城市熱鬧的地方,不受染污,不受誘惑。外面一切人事物對我們都是誘惑,起心動念已經被它傷害,分別、執著,嚴重的傷害。真正放得下的人,不起心、不動念,他不受傷害,不受傷害他得大利益。得什麼利益?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看了之後如如不動是禅定,他到這個地方來是修禅定的,是修般若波羅蜜的。《華嚴經》上鬻香長者,他就是用這個方法來修行,別人不知道。大修行人怎麼天天逛超市?他不知道逛超市是修大行。看到這些東西琳琅滿目,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這是智慧;如如不動,在這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真不執著,真不動心。沒有見到,不動心,那是假的,靠不住;真擺在你面前,不動心,這叫真不動心。所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正念是善護助,忍辱、禅定能為之。「淨慧則是般若。精進一度,總通五故。」布施、持戒一直到禅定、般若,沒有一樣不精進。「是則菩薩六度」。「望西師稍異於此」,他的講法跟這個有點不一樣,他以離欲是布施、持戒、忍辱,正念是禅定。「總之皆謂離欲、正念與淨慧,即是菩薩之六度」。這六個字,離欲、正念、淨慧,包括菩薩六波羅蜜。「修此六度,能離貪瞋癡三毒,故曰梵行。」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見到六塵境界,在這裡去練,練不生貪心、不生瞋恚、不生愚癡,這叫真修行。見色聞聲,六根對六塵,只知道念阿彌陀佛,菩薩行就圓滿了。決定求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一切都可以隨緣,沒有絲毫執著,統統能放得下,這真念佛人。望西師又雲:離欲就沒有貪心,善正念就沒有瞋恚,淨慧就不愚癡。所以總而言之一句話,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要離貪瞋癡慢疑,要把這五大類煩惱斷掉。不接觸外頭境界斷不了,在境界當中就是磨煉這個。用禅宗的一句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禅宗要覺,我們提起佛號就是覺。念頭才起,什麼念頭?貪瞋癡慢疑的念頭,才動,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不讓這個煩惱念頭相續,不讓它相續,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你要這樣子用功,你會很快成就。決定不隨煩惱去,一定要跟定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換題目。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五集)  2013/4/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55

 

 

上一篇:我的忏悔
下一篇:淨空法師: 六根對六塵,生起貪瞋癡慢疑,這叫心顛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