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念佛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沉、不掉舉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會兒就打瞌睡,經行念佛就不會;有些人心裡妄念紛飛止不住,但是經行念佛心很定,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淨土祖師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專修這個念佛法門,一般稱為“般舟三昧”,完全是晝夜經行念佛,不坐.不臥.不扶.不靠.不跪.不拜.不蹲.不爬,除了行就是站,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繞佛念佛。
般舟一語,本是梵語,漢譯佛立,故般舟三昧,也稱佛立三昧,此念佛法門,不坐,不臥,不眠,不休,常行,故又稱常行三昧。此法出自《般舟三昧經》。此經是現存大乘經典中最早的經典,也是淨土經典的先驅,甚至古有大德認為此經是《佛說阿彌陀經》的最早文獻。為什麼在淨土經典中沒有《般舟三昧經》呢?佛在經中早有授記:“ 佛告颰陀和菩薩。我般泥洹後。是三昧者當現在四十歲,其後不復現。卻後亂世佛經且欲斷時。諸比丘不復承用佛教。然後亂世時。國國相伐。於是時是三昧當復現閻浮提內。用佛威神故。是三昧經復為出”。因此,我們佛教徒,必須以性命來護持《般舟三昧經》,以血汗來護持《般舟三昧經》,以志願來護持《般舟三昧經》。令《般舟三昧經》永住於世,發揚光大,流通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去,流通到盡虛空遍法界中。
釋迦牟尼佛的傳法人摩诃迦阇尊者,就是般舟行法成就菩提者之一。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聽經聞法49年只證得初果須陀洹,佛涅槃後集結經典時,500阿羅漢聚集,阿難尊者不是阿羅漢被拒之門外,沒有資格參與集結。阿難尊者七天七夜行般舟,從初果證到了四果阿羅漢,從門縫裡飛了進去集結經典。還有一位名叫周利盤陀伽尊者,大家公認他資質魯鈍,無法成道。佛陀知道後,給他一把掃帚,吩咐他每天打掃精捨,並口念“掃除塵垢”。周利盤陀伽雖然生性愚鈍,但他懂得遵循師父的教誨,能夠虔心奉行。一把掃帚,一句口訣。心無雜念,一路掃來,從不間斷。三年時間,證阿羅漢果。他修的也是行般舟。
佛在《法滅盡經》上說:般舟三昧經是末法時代最早被魔滅掉的經之一,因為般舟念佛行法直截了當,修行得力時易脫離輪回、往生極樂;對比現代的念佛人往生率(李炳南老居士曾經開示過,當代人念佛真正往生的只有萬分之幾),而修習般舟法門的淨土宗初祖及當時的追隨眾123人,個個往生,有令所有念佛人希求的百分之百的往生率,太值得學習了,是念佛人真正的歸宿。
般舟修行的特點是直截了當,實修實證,絕不含糊;最簡單最直接最不回避問題直插要害,處處皆具操作性,處處皆是第一義谛。般舟步伐如是,般舟呼吸如是,般舟音聲如是,般舟心法亦如是。
般舟步伐是般舟行法的一個基礎與根本所在,一切的修證都體現在般舟的步伐當中,一是踏必須帶喊,踏帶上喊就有了生命力,喊追隨踏就有了根;二項結合功德增加十倍以上;二是踏的層次遠遠超越了走的層次,可以說因為有踏才有我們的般舟行法;三是暗踏賦踏於真正的生命,明踏必不能持久,明踏很難轉為內動;四是踏喊的有機結合賦整個身體於生命,整個身心俱融身心俱震是般舟行法的根本所在。
在般舟行法中,會分別遇到一些困難和關口,比如,苦痛關、昏沉關、境界相和想魔奪念等, 睡眠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從入胎後就開始了,很難克服。一般行法到半夜後,昏沉總是不期而至,對治的根本原則是相同的,即“大聲念、使勁踏”,通常在念佛堂如此行法半圈後,就清醒了。要點是不回避昏沉,認識到它是必然出現的,至誠接受,關鍵是在昏沉中還能保持念佛,這一個頑強的“不退”念,對應“不退”的果報。
在行法兩天兩夜後,會出現一些境界相,對於開始的粗淺境界,容易看出其假象,不會上當。但隨著行法的進行,境界相也隨之深入,眼睛看到的東西變形,真相假相幻覺混在一起就不容易分辨了,比如念佛堂平坦的紅地毯,行法到一定時候,會看成是波浪式的起伏狀,有時又是地毯中間凸起很高,看上去有一米五以上的高度;牆可能看不到了,換成了其它景象,如公園或海灘等等。
靠分別心是過不了境界關的,一切境界沒有真假之分,無非心所造自見影爾,生生滅滅而已,我所修者,無非與一切境上如如不動而已,假境如是,真境亦如是。不染於境不著於界,不管境界,即是修持無為無住無執無分別。
對聲音的感覺也有不同,佛號的音聲、節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領眾者的變化也都有變化,在行法到兩天後,經常會有疑問:這是在念什麼呢?還是佛號嗎?佛可以這樣念嗎?
眾多的行法者都要經過這一關,於念佛的音聲有非常強烈的分別相,尤其在昏沉時在疲倦至極時,這種分別相非常十分的明顯,甚至到了頻生煩惱頻增疑惑不安的程度。念佛念的無非是個節奏而已,不是四個字,不是某個調。真正體證這一點者,才能真正體味法界共振念佛的法悅。
境界相本身已經給行法者造成很多困惑了,而想魔乘虛而入,將這些真相假相幻覺混合在一起,編了故事。這些故事邏輯嚴密,行法者又處於比較執著的狀態,一般不容易聽他人的勸解,雖然旁觀者清,但這時往往都更相信自己。行法者對師父的信心這時就很重要了,能聽師父的指點,才能擺脫想魔奪念,不被各種境界所左右,不被魔所控制。但總的對治原則還是一致的,“大聲念、使勁踏”,念佛是根本,念佛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而使勁踏是用整個身體一起來念佛,力量更強。最怕的是行法者自行其事,即不聽師父的指導,更不理會同修們的勸導,在所編的故事情節裡不能自拔,陷在境界相中不能自撥。
念佛的人都想往生極樂世界。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為什麼這麼少呢?行了般舟就知道:很多念佛念得很好的人,苦痛一來,佛號丟了;昏沉一來,佛號忘了;境界一來,佛號跑了……有人說行般舟太苦,比起臨終時如活牛剝皮般的痛苦,那又算得了什麼呢?臨終前必然遇到更大的苦痛、昏沉、境界,到那時提不起佛號,如何能往生呢?若不往生,肯定到三惡道,那是多麼地可怕呀!所以行般舟,也是臨終預演,平時先練習好,臨終時就知道怎麼應對,我們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而這次機會還是在體能最差、心力最衰的時刻進行的,對具體情況不了解的,萬分之幾的成功率也是合理的。 若已做到“不管它,只管念”,往生的把握就很大了。
(文/釋演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