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陳坤會想:沒有那些童年的不快樂,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有些事,只是不願提起,卻無法忘記。小時候,他一直在外祖母家長大,11歲才回到母親身邊。母親的家裡,還有繼父,以及異父的弟弟。
記得有一次,母親無意中提到:過幾天是自己的生日。陳坤省了好幾天的早點錢,終於能夠在菜市場給母親買一個面包,他在電影裡見過人家在面包裡夾肉或者香腸,但他沒錢了呀。他在菜場徘徊了很久很久,終於看到一個攤子,在賣熟透的西紅柿,很便宜。他趕緊買了下來,夾在面包裡,送給了母親。
從那之後,母親就一直愛吃這種夾了西紅柿的面包。
在學校裡,他是班裡唯一一個父母離婚的學生,這常常讓少年陳坤被另眼相待。同學們去郊游,都不肯帶上陳坤;老師挑了些學生參加體育訓練,跑步或者踢球,都沒有陳坤的份。可是有一次,上補習課,一個新來的老師來班上通知:田徑隊的同學可以不用上課,直接去活動。老師不知道誰是田徑隊的,陳坤就舉起了手說:我是。
那一剎那,他覺得特別榮耀,像被一個團體接納了。
他真的去了,老師很奇怪:“你怎麼來了?”接著讓他跟著其他隊員一起跑了一圈,但最後還是說:“你明天不要來了。”
陳坤漸漸習慣了一個人去河邊游泳。船舶空載的時候,船舷離水面特別高,他最喜歡爬上去,以漂亮的吸腹動作,一個飛燕式直躍入水。水聲潑濺,仿佛剎那間,他分身為二,一個是表演者,另一個是觀看者,為自己輕輕地鼓掌喝彩。
他也常常沉浸在幻想的世界裡。比如說,幻想母親常常陪在自己身邊,叮囑自己加衣服,教導自己做功課。有時候,在他心目中,母親與老師合二為一,既嚴厲又溫柔,無論在哪裡,都一直陪著自己。
從那時起,陳坤就發現了世界是分層次的,一層是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而另一層是一個華美的、無所不有的幻想世界。他在兩個世界裡自由馳騁,無往不利———也就是憑著這樣的能力,他一步步,走進了電影的領域。
電影,無非就是夢中的夢,他甘願做一個造夢的人,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夢所懼,與所有人分享。人家耐不住寂寞,而他已經習慣;人家渴望喝彩,而他能聽見自己內心鼓掌的聲音。
他終於明白:童年的痛,就是為了此刻的成功在打底。也許,歷經孤單才有表達欲,及其表演才華;也許,被拒絕的痛,讓他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和人生。那些不快樂,是生命中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