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捷徑 文珠法師講述
既對佛法有了正確的理解,就應該依解起行,進德修業,將所聞,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實踐,從實踐中去止惡生善,斷煩惱,證菩提,獲得學佛的真實利益,便是修慧。聞慧、思慧,屬於散慧,修慧屬於定慧,散慧僅可以止惡行善,定慧方能斷惑證真。觀音菩薩亦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我們若能從聞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轉凡成聖,自度度人,所以我說:聞、思、修三慧,是學佛的起步。···
成佛捷徑
文珠法師講述
1990年於香港九龍梁顯利中心
一、學佛的起步
二、修行的層次
三、修行的法門
四、成佛捷徑
我們想成佛,當然要學佛,要修行。然學佛修行,是有一定的步驟與層次。我們必須依照學佛的步驟和修行的層次,按步就班,順序增進,然後可以斷惑證真,覺悟成佛。
世間事業尚且要有一定的計劃與方針,始抵於成,何況佛道遙遠,菩薩道難行,豈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更不可能出家三年五載,即可成佛。最近有人,於世間失意,投歸佛門,不知進修,妄稱明師,自謂是佛,證之佛經,不是魔鬼投胎,破壞佛教,便是破戒修禅,招魔附身,诳言妄語,淆惑視聽,自誤誤人。
今天,本人將特別為各位介紹,有關學佛的步驟,及修學佛法的層次。同時,在佛所說的無量法門中,選擇成佛捷徑,介紹給各位,希望各位藉此明白學佛的歷程,及成佛的步驟。
一、學佛的起步
學佛的起步,應該是聞,思,修三慧。依所見所聞的經教而生智慧,謂之聞慧;依所思維之理解而生智慧,謂之思慧;依修習的禅定,而生智慧,謂之修慧。
又聞慧因善知識而生,思聞從思維而來,修慧由修證而得。因為善知識可以傳授佛的正法,可以啟發人的智慧,可以指示人成佛的正途。人果能親近善知識,多聞佛法,多誦佛經,多解佛理,便可萌智慧芽,開智慧花,結智慧果。大乘義章言:‘受教名聞,生解名慧’。可見聞慧,不僅是信受,還要因信受而生理解。可以說,我們對佛所證的真理、所開示的正法,既要信受,更要理解。信是正信,解是正解,便是聞慧。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世間學問尚要學而思之,何況精深的出世佛法。更何況末法時代,去聖遙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謂善知識,是真是假,是正是邪,是佛是魔,實在不容易辨別。若聞而不思,深加考慮,便信以為真,何止難得法益,反為邪見所惑,為邪師所害。誤入歧途,求升反墮,何等冤枉?即使所聞的真是佛法,但聞而不思不修,如人說食數寶,亦無法得益。楞嚴經:阿難從YIN室歸來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存道力,而說:‘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佛亦诃斥阿難:‘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又說:‘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可知學佛的人,除了多聞,還要思、還要修,方可取證,始得實益。若能繼多聞之後,提高理智,將所見所聞的道理,經過冷靜思考和分析,決擇邪正,明辨真偽,最後獲得正確的理解,便是思慧。
既對佛法有了正確的理解,就應該依解起行,進德修業,將所聞,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實踐,從實踐中去止惡生善,斷煩惱,證菩提,獲得學佛的真實利益,便是修慧。
聞慧、思慧,屬於散慧,修慧屬於定慧,散慧僅可以止惡行善,定慧方能斷惑證真。觀音菩薩亦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我們若能從聞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轉凡成聖,自度度人,所以我說:聞、思、修三慧,是學佛的起步。
二、修行的層次
成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多生多劫長期修學,始可以斷惑證真,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慧雙足,惑盡智圓,方成佛道。雖然有人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僅就理言。理雖可以頓悟,事必漸修,如利刀割紙,一落千張,亦有層次。今有狂人,以一生解脫,即生成佛為號召,以蠱惑世間,急功好利的人。誠為智者所不取,且有謗佛謗法之嫌,實在罪過。在楞嚴經,對於修行的層次,說得最詳盡。現在,限於時間,在這裡只作簡單的介紹。
楞嚴經先顯示如來藏性,人人本具,是成佛的真因;次選擇圓通,以示成佛的妙行;,再依修行過程,立六十聖位,使修行人,知漸次增進。最後,展示五十重陰魔,令修行人有所警惕,降伏魔軍,殺煩惱賊,然後轉凡入聖,而證佛果菩提,可謂層次分明。
六十聖位是:三漸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三漸次是能轉之行,其余五十七位是所轉之號。但五十七位中,干慧地是路非真,妙覺是真非路,所以六十聖位中,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共五十五位,是真菩提路。守培法師則說:三漸次,干慧地,四加行、等覺、妙覺、加上信、住、行、向、地等五十心,合名五十五位菩提路。此是古人見解互有出入,於此不談。
楞嚴經所立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亦即佛在楞嚴經中所說‘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修習首楞嚴王大定的人,依此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進修,終必成佛。但於其中間,欲免魔事,當先嚴持佛之禁戒,然後修定,因定發慧,則根塵相對,不再起惑作業,而得捨棄妄想攀緣,回歸清淨真心。本此真心,經歷干慧地的觀行位,及十信的相似位,轉凡入聖後,再經歷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四十五位,分斷無明,分證法身,最後進入妙覺位,究竟轉凡入聖,如是循序進修,位位深入,層次分明,歷無量時空,斷無量煩惱,度無量眾生,方許成佛。至於六十聖位的內容,請閱楞嚴經。
三、修行的法門
(一)各宗的成立
釋尊垂籎娑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無論說大乘,說小乘,說頓說漸,或顯或密,或權或實,皆為對治十二類生的顛倒妄想而說。因為眾生的顛倒妄想,有八萬四千之多,所以佛說法門,亦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的法門中,門門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斷惑證真,皆可以轉凡入聖,覺悟成佛,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佛教傳入中國,由於外國聖僧接踵而來,翻譯佛經,及中國古德的努力弘傳,加以歷代帝王的恭敬護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國,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葉茂盛,發揚光大。至隋唐年間,何止思想成熟,教義精密,同時派別競起,宗門林立。如隋.吉藏法師所創的三論宗,智者大師所立的天台宗,賢首國師的華嚴宗,玄奘法師的法相宗,善無畏又傳來密宗,善導和尚又提倡念佛宗,還有道宣律師所倡的律宗,以及達摩祖師傳來的禅宗,皆是綜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雖然,隋唐之前已有俱捨,成實、涅槃、地論、攝論等宗派問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勢未盛而衰,或被綜合他宗,故隋唐年間所盛行於世的,僅有天台、三論、華嚴、法相、淨土、律、禅、密等八大宗。輾轉流傳至今,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淨土、禅和密。至於華嚴、法相,仍有人學習,但弘傳不廣。律宗則僅存儀表,欠缺內容。佛門大德,雖然頻頻傳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二)各宗的要義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本經,以大智度論為指南,以涅槃為扶疏,以大品般若為觀法,以闡明一心三觀的妙理。其始祖該是北齊慧文禅師。慧師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論思想,開本宗的先河。後傳授於南岳慧思,慧思傳授於隋智者大師,大師著「法華玄義’以明教相,以‘法華文句’以解經文,以‘摩诃止觀’示意三觀的行因,又以五時八教判釋如來一代時教。至此,豈獨思想純熟,而且發揚光大,為研習經教的人所崇尚,亦為顯教的代表。弘傳至今,其勢未衰。因智者大師在天台山開辟此宗,又入寂於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
天台宗主張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當作佛。人本具的佛性,雖然離言絕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淨,具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用。眾生隨一念染緣,便迷真起妄,成九界聖凡;佛隨一念淨緣,即反妄歸真,圓證無上菩提。由於佛性隨緣,成十法界聖凡;而十法界聖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諸法中,直顯實相,當體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說。欲證此理,必須從聞思修,由名字即佛,進入觀行即佛;觀行功深,斷煩惱,相似見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並非真實,必當百尺竿頭重進步,繼續努力,分證佛果,謂之分證即佛;最後惑盡智圓,究竟證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證,一心三觀為能證,一境三谛是所修所證;以一心三觀,觀於一境三谛理,而斷惑證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學方法。鈍根小智,只可以漸次修證,故分為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及頓、漸、秘密、不定等化儀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圓修三觀,圓斷三惑,圓悟三谛理,圓證佛之三德。
二、禅宗:禅宗不依經教,不立文字,不立漸次,僅以心傳心。此心即是諸佛所證本妙明淨之佛心,亦是眾生本具清淨本然的真心。若能覺悟此佛心,便可以見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诃迦葉尊者,自從靈山會上,承受釋尊所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之後,便成為禅宗初祖。後祖祖相傳,至二十八祖達摩。達摩原是南天竺剎帝利種,父王名香室,摩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羅,後受廿七祖般若多羅之法,改名菩提達摩,譯名道法。於梁武帝時,渡海至廣州,帝迎之到建業,問:‘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人出家,有何功德?’答:‘毫無功德’。帝問:‘雲何真功德?’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帝問:‘如何是聖谛第一義?’答:‘廓然無聖。’問:‘對朕者誰?’答:‘不識。’帝不解。遂渡江致魏,止於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靜坐;如是九年,不識者號為壁觀婆羅門。孝明帝三召不起。
後有神光大師,獨具慧眼,知是聖人,立雪程門求法;達摩祖師初則不理,神光為表示求法決心,自斷左臂,祖問:‘所為何事?’答:‘為求法。’問:‘所求阿法?’答:‘我今心緒不寧,乞師與安。’師說:‘將心來與汝安。’答:‘覓心了不可得。’師言:‘我與汝安心竟。’言下開悟,即傳心法,為中國禅宗二祖,改名慧可。
慧可傳法於僧燦,僧燦傳法於道信。僧燦為禅宗三祖時,因遇周武滅佛之亂,隱居深山,後遇十四歲沙彌道信,信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說:‘誰縛汝?’答:‘無人縛。’祖說:‘更何求解脫乎?’於是開悟,嗣僧燦法,為第四祖。後傳法於弘忍,弘忍授法於慧能。慧能之後,衣缽不傳,應達摩傳法偈所說:‘吾本來東土,傳法度群迷,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兩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岳,青原兩派,展轉相傳,又有沩仰、曹洞,臨濟、雲門、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臨濟,但能修禅悟道者,實寥寥無幾。
三、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對顯教而言。學密宗的人,認為此宗所傳教法,是法身如來所說境界,深密秘奧,故名為密。密教以毗盧遮那佛經,金剛頂經等為依據,立十位心,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修持三密,所謂‘口持真言,手結印契,意作觀想’,使身口意三業相應,便可與本尊之清淨三密互相融會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三業入不思議境界,能迅速轉變八識田中有漏業種,發無漏智慧,開佛知見,便可轉凡入聖,覺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議,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測度,因名密宗。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傳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國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紅教、黃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師,各傳其法。不過,無論修習任何派系,任何法門,都要一門深入,既要信師尊師,更要始終不二,精勤修學,方得感應,始可進入不思議境界,而發神通妙用。
四、淨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主。其始祖該是普賢菩薩。因為釋尊最初成道,於三七日中,為法身大士宣說華嚴大法,普賢菩薩已於華嚴會上,提倡念佛,以十大願王導歸淨土。如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說:‘是人臨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
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花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自行化他,廣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願王的人,臨命終時,一剎那中,即可往生極樂國土,見佛聞法,並蒙佛授記,不久即坐道場,成等正覺。所以我說,普賢菩薩是提倡淨土法門的第一人。
其實,文殊菩薩又何嘗不是提倡念佛法門者?觀佛三昧經中,文殊菩薩說偈:‘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利。’此外,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大集經,以及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世親菩薩的淨土往生論,無不推崇及倡導念佛法門。
及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專弘淨土的經典,亦先後譯出,如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大阿彌陀經二卷,無量壽經二卷,觀無量壽佛經一卷,阿彌陀經一卷,稱贊淨土佛攝授經一卷,鼓音王陀羅尼經一卷,皆是贊頌淨土、弘揚念佛法門的經典,因名淨土七經。
中國東晉時慧遠法師,專弘淨土,於廬山結蓮社,集一百二十三人專修淨業,同願往生極樂。是為中國淨土宗之始,而慧遠大師亦被稱為蓮宗初祖。其後有善導和尚,承遠大師,法照國師,少康大師,永明延壽禅師,省常和尚,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徹悟大師,及近代的印光法師等,皆精進念佛,力弘淨土,人稱為蓮宗十三祖。
(三)各宗的比較
以上四宗,若論教義,各有所長;若論修持,則難易不一。例如:天台宗的教義,廣博精深,止觀細致微妙,且概括如來一代時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並進的人,最好研習天台教觀。但其教義的精深奧妙,又非鈍根小智人,或初學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證。必須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學問基礎,時間充分,經濟雄厚,環境幽靜,如是刻意學習,十年八載,即使未能精通三藏,亦能明白天台教觀,成為弘宗演教的法師。至於解行並進,修習一心三觀,甚至反妄歸真,覺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辦了。
當今之世,有人自己落發,名為出家,不求師承,不習經典,便自稱法師。其實此人,能否以佛法為師,修持以自利,尚且成問題,莫論能以佛法為他人之師。可是當今之世,又偏多的是這種法師。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證,何況禅並非一門從語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學問,而是由實踐修證所領悟的工夫。修行過程,全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禅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銳利,加以持戒僅嚴不可。否則,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YIN,必落魔道。楞嚴經說:‘汝以YIN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YIN根,根本成YIN,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又說:‘殺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又‘若則身心,無殺盜YIN,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則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可知修習禅定,既要斷YIN,還要戒殺,戒盜,戒妄語,實行諸佛如來四種清淨明誨,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論修證。近代學人,特別是西方國家,對禅的研究,甚感興趣。因此各國禅學會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師們,亦喜歡談禅,或教人修禅。可惜修禅之人,大都殺心未除,YIN心熾盛,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為招魔之由。有人竟淪為魔眷,實在可悲。
我認為際茲末法,眾生障深慧淺,加以魔力強大,習禅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禅淨兼修,憑借佛力加被,既可卻魔,又可往生,一到極樂,便可以一生成辦佛事,何樂而不為?
密宗,種類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則,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結印契,心作觀想,以謀三密相應,淨化身心,消除宿業,自可深入三昧,轉識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學密法,必須莊嚴道場,供品具足,更要上師傳法加持,誠非限於經濟、時間,或缺乏師承的人,可能做到。何況凡夫俗子,特別是在家修行,要修到三密相應,實在不易。更何況所謂即生成佛,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觀行、分證即佛而已,並非究竟即佛。若證究竟即佛,除修禅定,斷煩惱,顯佛性外,還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
現代人每急功好利,貪多務遠,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應,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來一金剛上師,前去皈依,明日來仁波切,又去求法,結果,一無所得。還有,修習密教,雖有神通,不過是從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貪著,否則,貪求執著,或喜說神通,不但淆惑觀聽,且為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淨土宗,念佛法門,三根普彼,利鈍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師說:‘吾人心性與佛同俦,只因迷背,輪回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禅曰淨,了脫最易,禅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徹悟禅師亦說:‘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後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放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授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道乎?’讀此,可知念佛法門之殊勝,為六方諸佛所共贊,為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大菩薩所共修,我輩不幸,生逢末法,魔強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誠恐不易,毋寧老實念佛,來得直捷妥當。只要資糧具足,一心不亂,臨終決定往生極樂,揖別生死,超出六道輪回。所以佛說之八萬四千法門,雖然依教奉行,皆可離苦得樂,趣向菩提,但論難易,如此比較,當選念佛法門,因為念佛法門,何止簡便易修,事半功倍,簡直是橫出三界、一生成佛的捷徑。
四、成佛捷徑
我說念佛法門,是成佛的捷徑,其理由如下:
(一)一生成辦
念佛的人,但能深信,切願,實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者,立即花開見佛,悟無生忍,於十方界,供養承事諸佛,上求下化,得不退轉,蒙佛授記,補諸佛缺,一生成辦佛事。即使下品下生,經十二大劫,蓮花方開,但住蓮花胎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且常聞法音,胎教便是佛法,自然消業障,增福慧,及蓮花開敷,觀音勢至,為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心,修菩提行,由於壽命無量,更不退墮,所以就此一生,便可以成就佛事,如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既至一生補處,當然很快成佛,比較在娑婆世界修行,要經三大阿僧祇劫,快捷得多矣。
(二)成佛真因
凡是念佛求生淨土者,除信願行三資糧外,還要發三種心,修三種福,作為助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說:‘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直心正念真如是至誠心,即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積一切功德,名深心,即是廣修六度,下化眾生;宏誓無盡,名回向心,是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發願,往生淨土。人能發菩提心上求佛道,廣修六度下化眾生,正是成佛的真因,因必感果,果證菩提,必然之理。何況發願求生淨土,一生極樂,即得不退,位補佛處,將成菩提,非成佛捷徑而何?
(三)即心是佛
念佛之人,念佛之心,便即是佛。觀無量壽佛經言:‘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集經亦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便是佛性,專心念佛,至誠懇切時,我心佛心,融合為一,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能所雙亡,即念是佛,現前當來,不但見佛,且速成佛。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龍樹菩薩說:‘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壽昌禅師說:‘念佛心,即是佛。’古德每於念佛時,口放光明,或佛隨聲出。如善導和尚,念一句阿彌陀佛,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句,百句千句,其光亦然,故人皆稱之為光明和尚。又少康大師,每念佛一聲,便有一佛從其口出,連唱十聲,則有十佛聯珠而出。此皆念佛之心與佛心相應,即心是佛所致。
蕅益大師淨土案卷下論述中記載一段公案說: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伴死,葬之,攜資還其婦,婦疑,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近汝矣,歸語我婦,令自來,當為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為僧。嗟嗟,甫舉一念,光輪便舒。故壽昌大師雲:念佛心,即是佛也,豈今時念佛,他時成佛哉,惜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驚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緣,寧不頓超樂土耶。’
由於念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位登補處,一生成辦佛事;由於念佛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成佛的真因;更由於念佛時,即心是佛,我心佛心,互融為一,即證實相,即念是佛。所以,我說念佛法門,是成佛的捷徑。然則,想一生成佛的人,最好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當知念佛,並不是消極的行為,更不是等死,而是以一念止妄念,以善念轉惡念,以正念轉邪念,以覺念轉迷念。使人去妄想,除執著,止惡因,從善業,若能信深願切,精進念佛,求生淨土,加上佛的願力,慈悲攝受,則一期壽終,必然往生極樂。
不過念佛之人,臨命終時,最忌貪生怕死,或戀棧財物,或想念親人,因為心有牽掛,則念不專誠,勢為業力所牽,難免墮落。最怕是臨終神志不清,未能提起正念,最好是平日能夠三業專精,系心佛號,無時或忘,則念佛純熟,臨終便能提起正念,免隨雜念惡念而去,念佛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