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好色其實是一種“分別心”的造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俗言:人皆有愛美之心。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既然如此,愛好美色,何錯之有?!

   錯在我們芸芸眾生,皆是肉眼凡胎,見聞覺知,難符真義!

   如果美色值得貪愛,那無可厚非;如果好色只會帶來真實、永恆的幸福,而不會招致各種禍患、痛苦,也無可指責。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通過聖者教言和理性分析,我們會發現:好色其實是一種“分別心”的造作,無有實義。所謂的“分別心”,就是一顆不穩定、不可靠、善變的心。何謂善變?心老被外境所轉,隨著外境的變換而生起各種苦樂捨受,沒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善變。為何善變?因為心沒有安住在如如不動之中,老將眼識所見的色相執著為實有,取相分別,而沒有覺悟其流轉變遷的不實體性,所以善變。

   好色心是一種凡夫心,凡夫心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善變的,善變的就是不實的,因為真理是如如不動的。如果對不實的東西產生貪瞋執取之心,那便是一種愚癡。

   為了證實美色只是分別心的造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具體分析:

一、六道眾生對不同道的美貌異性如何看待?

   所謂六道,就是天道、阿修羅、人道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不同道之間對於“美色”的感知是不一樣的。比如公豬戀母豬;公狗追母狗。在畜生眼裡,它們自覺自己所愛的對象很美型,然而在人類看來卻很丑陋。同樣,雖然人類覺得天仙很美,但在天人眼裡,人間美色,只不過是一具帶血骷髅,九孔常流不淨,全身散發臭味,並不可愛,根本不值得貪戀。還有,多數畜生對人間美色也不感冒,比如一位美女站在一只公牛面前,除非她穿紅衣服,否者也不會引起它的興趣。可見,六道眾生在美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啊!

二、人類中不同種族之間的審美觀不盡相同

   在人類中,不同種族的審美觀也不盡相同。例如,非洲黑人,他們公認的美女,我們黃種人可能不會覺得有多美。同樣,我們黃種人推崇的美女,在非洲黑人和西方白人看來,可能也just so so。而西方白種男性娶的一些中國“美女”老婆,常常會讓中國男人大跌眼鏡。可見,不同種族的人類在美色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啊!

三、同種族的人們也會“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即使是同一種族,每個人的審美觀也是千差萬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部分人認為某某明星長得好有型,好有氣質,是我的菜,但同時卻有一些人對此不敢苟同,認為那個明星太過冷酷,太過做作,不夠卡哇伊。可見,同種族的人們對於美色問題,也存在分歧!

四、不同時期的人們的審美觀不太一樣

   從朝代看,最典型的就是漢朝與唐朝在審美上的巨大對比。漢朝以瘦弱為美,代表人物是漢成帝劉骜的皇後趙飛燕。當時的女性為了美,甚至忍饑挨餓,乃至餓死;唐朝以胖為美,代表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妃楊玉環。現在體形稍胖的女生要是生在唐朝,那就是得寵的對象。

   從年代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發型、服飾,在當今世人看來,就顯得特別老土,不夠時尚;相反,假如有時間穿梭機,我們穿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人們肯定會覺得我們的發型、穿著太怪異,讓人難以接受。

   可見,不同時期的人,對於外貌也有不同的審美觀!

五、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審美感覺也不相同

   不同年齡段的人們也會在審美上產生沖突。比如,如果子女穿著打扮過於前衛,父母就會數落,認為子女的裝扮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點美感都沒有,而子女則會反駁說,這是潮流,這是我的style;還比如,現在我們常常把許多90後出生的一些人稱為非主流,認為他們的打扮太誇張,太另類,太缺乏品味,不符合主流審美觀。可見,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對於美色的定義,也有代溝!

六、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對美色的感受也有變化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境況下對美色的感受也會產生巨大的反差。

   比如,當初,由於一見鐘情,你喜歡上了一個美貌異性,並成功地追到她(他),與她(她)成家,幸福甜蜜了好一陣子。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發現了她(他)的很多缺點,比如蠻橫不講理,小氣,不講衛生,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等等。她(他)的美好形象在你心中漸漸坍塌,所以你感到厭倦,對她(他)產生了審美疲勞,當初的那種新鮮感不復存在,對她(他)的熱情已燃燒殆盡。隨著時光的進一步流逝,她(他)逐漸衰老了,年華不再,由於你當初迷戀的是她(他)的年輕貌美,所以,你對她(他)當初的海誓山盟,變成了現今的空谷回響。可是,你好色的心無法抑制,空虛的情感無法彌補,所以紅杏開始出牆,第三者開始插足,你不顧後果地出軌,給自他雙方帶來了巨大傷害。

   再比如,當你看到一位美貌異性時,感覺很好,但是你突然看到她(他)卸妝後俗氣的面容,你對她(他)的好感就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穿了一件不得體的衣服,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與她(他)交談,聞到她(她)重重的口氣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在摳鼻屎,或在摳腳丫子,或在吐痰,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遇到忘記噴香水的她(他),聞到狐臭、汗臭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聞到她(他)放的一個臭屁,或聞到她(他)的汗腳,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用她(他)剛用過的衛生間,聞到了騷尿味和屎臭味,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因酒醉、暈車而嘔吐,那些嘔吐物散發出難聞的酸臭味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你看到她(他)因疾病而出現憔悴衰疲的樣子時,好感又降低了一些;當她(他)因事故、暗殺等原因而英年早逝,屍體腐爛,蛆蟲在她(他)的七竅爬進爬出,你見此景,對她(他)的好感已蕩然無存,相反,你對她(他)只剩下厭惡感、恐懼感!

可見,你當初對美色的好感,很不穩定啊!

七、修行人們如何看待那些“帥哥靓女”?

   修行人,特別是得道者,對我們所謂的“帥哥靓女”是怎麼看的?他們會像凡夫一樣對之迷戀不已嗎?顯然不會。修行人對人們推崇的美色主要有幾種觀待。

   一種是不淨觀。美色在修不淨觀的行者眼裡,就是臭皮囊一個,薄皮所覆的血肉骨髓、五髒六腑、屎尿涕唾等等皆為不淨之物,沒有什麼值得貪愛的。

   一種是清淨觀。從清淨觀的角度看,我們所感知到的現象其實都是佛的壇城,包括美貌異性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本具佛性,都是佛菩薩,既然是佛菩薩,那當然都是清淨的。

   一種是空性觀。從空性觀的角度看,如《金剛經》所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既然人我之相不可得,那麼男女之相也是不可得的。所以美女也好,帥哥也罷,聖者不會去執著這些外相。

   綜上可見,凡夫眾生對美色的感受原來有這麼多差別,而這源於眾生分別心的造作。所以,只有減弱分別心,才能接近聖者的境界,也即接近實相!這裡講一個公案,以此說明上述見解。

公案:難陀出家的故事

   難陀娶了一位美嬌妻,兩人雙雙墜入愛河,整日如膠似漆。有天,佛陀覺察度化難陀的時機成熟,就到難陀家化緣,難陀被佛陀的威嚴所懾服,跟隨佛陀出家。出家後,難陀老放不下家中嬌妻,整日魂不守捨,根本無心修行。為了度化他,佛陀帶他到郊外散步,看到樹上有只母猴,就問難陀:你的妻子與這只母猴相比如何?難陀不以為然地答道:我妻子美貌無雙,與此母猴,不可相提並論。佛說:既然如此,那你想不想看看天上的仙女長得如何?難陀回答想看。佛陀就運用神力,將難陀帶到了天界,結果看到了一大群超凡脫俗、美貌絕倫的仙女。佛陀再問難陀:你妻子與這些仙女相比,若何?驚呆了的難陀答道:我妻子的外貌與這些仙女相比,就像母猴一樣丑陋!難陀因此發願努力修行,力求往生天道。但是佛陀之後又帶他到地獄參觀,並告訴他,往生天道,壽福命盡,依然會墮地獄受苦,所以應該求超出輪回的解脫道。難陀最終在佛陀的善巧開示下,勤力修行,斷除貪欲,證悟了阿羅漢果。

  案例點評:對於這個故事,有兩點啟發:

   其一,從難陀前後的感覺看,我們的凡夫心真是善變!本來還覺得自己妻子貌美無雙,不一會兒又覺得跟母猴一般丑陋。如果他妻子身上真的存在美的本質,應該不會讓人感覺有如此大的落差。所以,在遭遇美色時,我們一定要清醒,她(他)或許很美,但這只是我們分別心所造出來的一種假象,因為,所謂的美貌很可能會隨著時間與境況的改變而在我們的心中轟然倒塌!

   其二,在遇到美色時,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我認為他(她)很美,這沒錯,但其他眾生未必如此覺得,而且我眼睛所見也不一定是真相。或許是鬼迷心竅,或許是心血來潮,總之,先冷靜下,不要一下被美色打倒。事實上,他(她)往往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完美,她(他)可能也會在無人的時候使勁摳鼻屎。所以,你愛的,永遠只是存在於你心中造作的那個“完美情人”,而這個完美情人,在現實中,了不可得!


最後,總結出一個對治辦法:遭遇美色時,告訴自己,這或許只是自己分別心的造作罷了,不必太當真,不必太執著,不必太迷戀,因為,真相,往往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美好!


  雖有借鑒聖者教言,然此文亦是由我這凡夫以分別心造作而成,故難免有錯謬之處,弟子表示忏悔,也望同修斧正。此文若對眾生有些微幫助,願此功德,回向法界,共成佛道!阿彌陀佛!


 

上一篇:淨空法師:我們現在這麼苦,佛菩薩為什麼不來救我們?
下一篇:少一些狼性,多一些人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