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修行就是出家,出家才能修行,因此不敢修行。其實修行不等於出家,出家也不等於修行。因為不管出家在家都需要調伏自心的煩惱,有人厭倦了壓力巨大的世俗生活,以為一旦出家就能獲得解脫,但我們是想解脫什麼呢?是解脫來自生活壓力的煩惱?還是要解脫貪嗔癡煩惱?前者可以用出家來解脫,但後者必須要用修行來解脫,佛陀從未說過僅僅剃掉頭發和換上袈裟就能解脫貪嗔癡三毒,事實上出家後的出家人也是非常清楚這一點。既然調伏煩惱是靠修行,而趨入修行的條件首先是想修行,其次是要掌握修行的方法,再就是在生活中去實踐這些方法,那麼這些條件出家人可以具足,在家人也可以具足。(別以為只有在家人才有生活,就像佛說修行有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一樣,生活也有出家生活與在家生活。)
佛陀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基,專門設計了出家在家兩套修行方案供修行者選擇,兩套方案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佛弟子可以根據各自情況來做選擇。為了鼓勵不同的選擇者,佛菩薩在經論中有時講出家功德,有時也贊歎在家修行。而有些出家人因為自己已經出家,就說只有出家才能解脫,並引經論與釋迦牟尼佛、諸聲聞弟子、佛教史中的高僧大德事跡為證,另一些人因自己不能出家,又引經論與維摩诘居士、蓮花生大師、八十四成就者、傅大士等的事跡說明不出家也照樣可以解脫,其實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對的,如前所說經論中對出家在家並沒有硬性規定,再看看他們引用的——釋迦佛、蓮師這些案例,都不是說只要你出家或在家就可以怎樣怎樣,而是說只要你調伏了煩惱就可以怎樣怎樣。
還有一點,因為佛說居士應恭敬出家人,並且佛教史上的確出家大德多於在家大德,很多出家人就以此為傲,自認為自己高於一切在家人,甚至連在家成就者也看不起,反之,有些傲慢的居士也拿修行失敗的出家人去和成就的居士比,從而得出在家優於出家的結論,其實兩種觀點都不太公正,因為在家出家修行人中都有修行好的與修行不好的,不能武斷地判定只有出家好在家不好,或只有在家好出家不好。既然出家在家都需要調心,那出家到底有沒有超勝的地方呢?客觀地說,出家沒有生活壓力,生活方式較為單純,不需各種應酬,心情比較平靜,有很多時間可以親近上師善知識聞思佛法,想要閉關靜修也相對容易,加之守持出家戒律等,可以說在同等根基的情況下,這些修行硬件的確超勝在家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