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淨土宗的心經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經教的核心
恭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注》238集
「故本經中,與會諸大菩薩,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之德者,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利利他,無有窮盡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歸納成總綱領就是十大願王。普賢菩薩在十方世界以十大願王教化眾生,最後導歸極樂,所以極樂世界是普賢大士的世界,極樂世界一切眾生修行全是修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在極樂世界得到圓滿。也因為如此,所以古大德將《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的一卷,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從《華嚴經》抽出來,附在淨土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如果諸位將來看到,從前是線裝本,淨土四經,你就知道淨土怎麼會有四經,這個本子裡頭後面有《普賢行願品》。這是清朝魏默深居士,他把它放進去的。好,做得很好。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段經文節錄下來,附印在淨土四經後面,就變成五經。現在是淨土五經一論,可以說淨宗經典圓滿了。有沒有東西可以再附上去?沒有必要了,它已經到圓滿了。
三經,《無量壽經》是概論,《觀無量壽佛經》是講原理跟方法,淨土教理論是什麼?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的理論。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說的,淨宗講是心是佛,所以你現在是心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是用什麼方法修?這裡面講十六種方法,每一種裡面也很多種,總的來說十六種,叫《十六觀經》。這十六種,修任何一種,修成了都能往生。「持名念佛」是十六種裡頭最後的一種,就是第十六種。《觀經》講方法、講原理。小本《阿彌陀經》是勸修持,可以當作課誦本,因為它簡單,時間短,便於受持,把整個淨宗濃縮在這一部小經上。這我們都得認識。《普賢行願品》是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附在三經後面,好,讓大家知道華嚴會上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要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我們能不發心嗎?能不去嗎?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
印光大師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這一章文字不多,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大勢至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不到二百六十。講什麼?真的,是淨土宗的心經。而且妙,妙到什麼程度?《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經,精華,在這二百六十個字;大勢至菩薩這二百多個字,不單單是淨土宗的心經,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大藏教的心經,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一切經教的核心,真正不可思議!裡面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是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臨命終時你看到阿彌陀佛拿著蓮花來接引你,這是現前見佛。為什麼?你沒有死,沒斷氣。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跟在佛的身邊,那是當來見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阿彌陀佛,不是普通的佛。這個法門怎麼修法?他告訴我們一個綱領,「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講得太妙了!都攝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統統收回來,不要向外去攀緣;淨念相繼,用清淨心念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念念相續。淨就是不懷疑、不夾雜,這是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你看這麼簡單,效果不可思議,幫助這個人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在所有宗派裡頭,只有淨宗的典籍分量最少,只有六樣東西,五經一論。隨便依哪一種,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在近代,佛門一位大德,弘一大師,這大家都知道他,他老人家一生受持《普賢行願品》,就是末後這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末後念佛往生。祖師告訴我們,五經一論依任何一種都能成就,而且是愈簡單愈好。如果對於極樂世界信心生不起來,那是《無量壽經》最好,《無量壽經》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你,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講到普賢之德者。我們把這句再念一遍,「普賢之德者,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利利他,無有窮盡之德。極樂大士遵行普賢之德,復教余土眾生」,就是十方世界,「皆行普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