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念阿彌陀佛是修無上深妙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禅也。」這句話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諸位就要細心去參究,念佛不如禅嗎?諸位好好想想,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從佛滅度開始算起,第一個一千年叫正法時期,人根淳厚,持戒就能成就,依著戒律修行就能證阿羅漢果。到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慢慢就鈍,持戒不能成就,要修禅定。像法時期,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真,禅定成就的。佛法傳到中國,正是像法的開端,佛滅度後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所以中國的禅宗特別興旺,這《大集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的預言兌現了,修禅定能開悟、能證果。可是再過一千年,三千年之後,入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而且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人的根性愈來愈鈍,修禅不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念佛,末法一萬年,念佛成就。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戒不能成就,禅不能成就,念佛能成就。這就像害病一樣,正法時期的人病很輕,戒律一治他就好了;像法時期的人害的病就嚴重,戒律這個藥沒效,用禅定這服藥,行,能幫助他;末法時期,病入膏肓,沒救了,戒律的法、禅定的法都不行,念佛能救。你說哪一服藥厲害?還是念佛,念佛才是無上的妙寶,能救末法眾生,要是像法、正法遇到的時候,他能不成就嗎?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他的父王,佛為父王說什麼法?說念佛法門。那是正法時期,佛在世,他不教他別的,對他父親教念佛法門,求生淨土。

  我們要細心、冷靜的觀察,才知道這個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無量無盡法門當中,它排名是第一。因此,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注解上他說的,我們如果遇到大災大難,所有經教法門都救不了,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有一門決定得救,這一門是什麼?老實念佛,這一句六字洪名能普度一切災厄,比什麼樣的經忏佛事效果都殊勝。可惜宣揚不力,社會大眾知道的人很少,他們遇到災難,去拜忏,拜梁皇忏、拜水陸忏,水陸法會。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如果這些忏儀都收不到效果,念佛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們才知道,中峰禅師他編集的《三時系念法事》,那是什麼用意?所有忏儀都失掉效果,這個東西行,念佛,以《彌陀經》、一句佛號為主!所以這句佛號用禅來說,是無上深妙禅。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六七集)  2011/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67

 

 經雲,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

  這兩句經文非常明顯。禅是什麼?在佛法當中,許多人曉得佛教有禅宗,但是究竟什麼叫禅?很少能把它講清楚,於是對於佛法產生誤會的人自然就在所不免了。禅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直接翻它的意思,有「靜慮」的意思,靜是安靜,慮是明了。如果只靜下來,外面事情一無所知,都不明了,這不是禅,那是定,那不是禅。禅是什麼?雖然是定,定中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是禅。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定,不取於相是禅。不取相並不是對於相一無所知,對於所有一切現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不染著,這個叫禅。

  念佛何以說是禅?不但是禅,而且是『無上深妙禅』。無上深妙禅,這個意思就很深了,就不是普通的說法。它就像《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上所說的師子奮迅大定,如來果地上的禅定,這才是「無上深妙」。妙在哪裡?妙在它沒有出入,禅定有出有入這就不妙。沒有出入,所謂行住坐臥都是禅定,這個禅就妙,無時無處不在禅定當中。這個意思搞清楚了,我們再細細觀察念佛人。念佛,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禅;念佛人身心世界萬緣放下,那是定。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諸位想想,這是不是無上深妙禅?覺明妙行菩薩說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是靜,不間斷裡面是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知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甚深的深妙禅。有許多人不知道實際的情形,誤以為念佛不如參禅,他不曉得念佛是深妙之禅,比一般參禅的功夫高明多了。這個絕對不是我們修淨土的贊歎淨土,不是的。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十五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45

 

 「故《大集經》曰」,這兩句話很重要應當好好把它記住,這兩句《大集經》上經文,「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禅」。我們念佛還得去參禅嗎?有人說「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他想當戴角虎,修了淨土還去搞禅宗。不知道這個戴角虎是永明延壽大師講的,你要想他那個時代社會風氣是什麼?他為什麼講這句話?是因為那個時代禅的風氣太盛,大家都學禅,一窩蜂學禅,他看到了學禅不能成就,但是又不能說,說出來他不服。就順著他,禅好,很好,如果再加上淨就更好,是這個意思,叫學禅的人再加淨,不是叫學淨的人加禅,別搞錯了,因為什麼?他念佛,將來禅不能成就,淨這邊可以成就,說話用意在此地。為什麼我們不需要學禅?釋迦牟尼佛《大集經》上告訴我們,念佛原來是無上深妙禅,那還有什麼話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四集)  2012/2/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04

 

 念佛法門無比的深妙,這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若人但念阿彌陀佛,是即無上深妙禅。」念這個佛號不但是禅,釋迦牟尼佛說的,無上深妙禅,這個話是真的。所以這個法門諸佛贊歎;修學這個法門,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我們在這些年當中,很明顯的覺察到這個事實。我們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講經,講其他的經論,包括講《華嚴經》,都比不上講《無量壽經》法緣殊勝。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這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所以講這一部經的法緣特別殊勝。我自己講經四十年深深體會到,太明顯了。諸佛護念,正因為這個法門是無上深妙禅,如來心心相印,祖祖心心相傳,就是這個法門,比《楞嚴經》上講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還要殊勝。這個道理太深了、太難懂了。

大乘無量壽經  (第九十四集)  2000/7/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94

 

 所以坐禅這個坐不一定是指打坐,是取這個字的意思,坐是什麼?坐是不動,坐在這裡就不動了。不是身不動,身都不是我,它動不動有什麼關系?重要是心不動。所以大乘經裡常講「行住坐臥皆是禅」,你走著,住是站著,坐著,躺在床上睡著,全是禅,心不動,心住在一個境界上。我們今天坐禅,就是心住在阿彌陀佛上,行住坐臥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在禅定當中。這個禅,釋迦牟尼佛贊歎,在《大集經》上,佛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禅」,這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禅在大乘,一般說比別的法門都高一等,念佛是無上深妙禅,比禅又要高一等。

 「具曰禅那」,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省掉,就用這禅字,意思是「靜慮」,靜是清淨心,制心一處這是靜,所以它是止;慮,它是觀。他的心不是死的、不是空的,他有境界,你就守住這個境界。我們念佛人境界,就是一句名號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一切時一切處,你念念守住這句名號,不允許任何雜念夾雜在裡頭,你念佛功夫就成就,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保證,決定得生。這個時候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跟阿彌陀佛相應,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叫會念。大多數人不會念,口裡念佛,還有很多很多的雜念在裡頭,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壞了,自己不知道,自己還認為我是念佛人,我天天念佛,我每天念佛多少萬聲。不曉得多少萬聲裡頭有懷疑、有夾雜,破壞了,那種念佛就不是禅。如果念佛專注這一念,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那是禅,那種念佛就是世尊所講的無上深妙禅。所以要懂得禅的意思。大乘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是修禅,就是用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禅,修靜慮、修思惟修,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都能得禅定,都能開悟,都能明心見性。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修學就有難易的差別,許多差別。阿彌陀佛為普度眾生,他提出一種方法,持名念佛,這個方法容易、簡單,什麼人都能修,而且無比的殊勝,只要如法,如理如法它就是無上深妙禅。如果念佛夾雜那就不是禅,禅裡面不許夾雜、不許懷疑。不懷疑、不夾雜就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無上深妙禅,我們的一心就住在名號上。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五集)  2011/4/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5

 

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是從外來的,智慧是從內求的。內求,最重要的是禅定。大乘佛法修禅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離不開禅。淨土宗念佛也是禅,《大集經》上佛說了,念佛法門是無上深妙禅。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修什麼?修禅定。修禅定的方法非常多,得到禅定叫三昧,無量三昧,無量法門。

  修學最重要的,禅是什麼意思?佛在經上常說「制心一處」,這就是禅,《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是禅定。所以一心不亂有三等,最淺的是功夫成片,應該是一般修淨土的人,能夠如理如法,都能到這個境界。到這麼一個境界,往生就決定有把握了,這個不難修。第二個,第二類的是事一心不亂,這比較不容易,現在一般人可能達不到。事一心不亂是斷見思煩惱,這個功夫等於阿羅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他不在同居土,功夫成片往生同居土。理一心不亂,這最高的,理一心不亂跟禅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等境界。我們在禅宗裡面看到六祖惠能大師,他所證得的境界,在淨土宗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佛法修學的樞紐是禅定,禅定修學基本的條件是放下,如果放不下,你的心怎麼能得定?統統放下了,一個妄想、一個雜念都沒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是這個境界,惠能大師所證得的也是這個境界,境界是相同的,這是佛為我們示現的。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九集)  2012/7/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09

 

 「蓮華藏世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禅、淨、密、教是一,《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四,四即是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最後歸宿肯定是極樂世界。生到華藏世界,文殊、普賢這兩位大士再帶著大家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是對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的。「又《金剛頂經》曰,唯此佛剎,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密嚴華藏。」這是把禅跟密都講到,禅的歸宿是華藏,密的歸宿是密嚴,「皆表極樂即密嚴、華藏,皆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到這裡可以說都說清楚了,我們有沒有聽懂?這是關鍵。我們有沒有真正體會得?真正體會得,就斷疑生信,死心塌地一向專念。我們念佛就是參禅,我們念佛就是念咒。禅跟密在面前,我還動不動心?不動心,知道我的成就就是禅的成就,就是密的成就。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念佛法門就是無上深妙禅,這釋迦牟尼佛說的。從原理上來講,全是放下。你參禅,不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怎麼參?諸位要認識那個參字,參是什麼意思?離心意識叫參。心是起心動念,意是末那,執著,識是第六意識,分別,怎麼參禅?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叫做參。密也不例外,三密相應,口念咒,意觀想,手結印,用這種方法,它的目的也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個道理,用的手段不一樣。淨宗用一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還是得放下。

  但是你要曉得,禅跟密不放下,你決定入不了它的境界;可是淨土宗這就方便了,占了大便宜,我沒有能完全放下,放下一點點,就能往生。它叫帶業往生,禅沒有帶業的,密也沒有帶業的,只有淨宗准許你帶業。禅,功夫成片沒用處,還得搞六道輪回。到事一心不亂,你才能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還有四聖法界,得慢慢修。唯獨淨宗,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事一心、理一心,凡夫不容易得到,可是功夫成片,凡夫個個都能成就,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干?你肯干,沒有一個人不能成就。功夫成片是什麼?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都沒有了,叫成片,一片。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別的念頭在,不行,這你往生時沒有把握。那臨終時候看運氣,這就是什麼?緣分,關鍵是在臨終一念。功夫成片,臨終一念你有把握,平常已經練成,沒有雜念了。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你臨終時候決定有把握。臨終走示現什麼樣子走?那是你的緣分。這些樣子都是給眾生看的,給別人看的,與自己不相干,無非是幫助別人生信心,提正念,加強他們對淨宗的願望,如此而已。所以臨終走的時候,是站著走、坐著走、吉祥臥,全憑緣分,你統統都能做得到。這些事情我們都親眼見過,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一一集)  2011/3/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11

 

 

上一篇:淨空法師:哪一樣東西不含靈?
下一篇:淨空法師:「功德」兩個字要認清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