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復李德明(即李炳南)居士書
民國二十四年
諺雲: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擾之。智者以智擾,愚者以欲擾。欲擾之禍雖烈,人猶得而知之。智擾,則非具超方知見者,不得而知。既不知為擾,則反以為德,此吾國開自有天地以來之大亂之所由來也。學說誤人,深可畏懼。文王澤及枯骨,不數百年,而殺人殉葬之風,遍於天下。穆公為秦之賢君,尚殺百七十七人殉葬,而子車三子,亦不以國之賢臣以免。其不賢者,所殺之多,更何忍言。自佛教東來,大明因果輪回之事理,而後世南面稱朕者,亦不敢為。縱暴惡之君,猶欲為之,決不敢以此為榮,及以多為貴也。設使世無佛法,其人民孰能得其令終哉?吾固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程,朱天資超邁,竊取佛經之義以釋儒經。又恐人學佛,特倡異義,謂佛所說之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實無其事,不過藉此以騙愚夫愚婦奉彼教耳。且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將何所施?又神既飄散,又有何人復托生乎?此事在佛法中為極淺之事,在國家社會為極要之事。彼既提倡因果輪回為虛謬,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徒抱定正心誠意,為教民治國之本。而不知無因果輪回,則正心誠意,與不正心誠意,有何分別,不過一空名而已。且實既無有,又誰顧此虛名乎?自此以後之理學,無一不偷看佛經,無一不辟駁佛法。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數百年來,猶能維持者,尚有禮教之儀型在。及至歐風東漸,則完全隨歐風以披靡矣。以無因果輪回之根本,故致放僻邪侈,無所不為。在程,朱當日之本心,乃借毀佛以護儒,而不知毀佛即成毀儒。如今五經四書,乃成犯禁之書,而大小學堂皆不許讀,此明證也。儒,釋本同源,認心性為身形之異端,而謀為滅除心性,則先滅身形矣。使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然此種話,似疏而實親。讀書人於此關頭認不清,則看佛經,即生信仰,看理學辟佛之書,亦生信仰。理欲交戰於一心,欲自利利他,大有障礙。故為略說其弊,以期推類悉知耳。
莊厚澤,年已六十五歲,而欲以粥飯庸僧為師,故為取法名為德扶。謂以因果報應,信願念佛,為自扶扶人之法。俾一切同倫,生為聖賢之徒,沒生極樂世界。方長隆,字寒泉,以無躁競之清心,普潤一切,故名德澤。戰之一字,關系甚深,人欲,天理之際,若不以力戰,則理被欲蔽,俾理必隱而欲必著矣。孔子四十不惑,乃理勝而欲伏之時。七十所欲不逾矩,乃天下太平,了無戰事矣。孔子曰;“我戰則克。”孔子一生,未操兵權,何得說“我戰則克”之話乎?乃孔子教人克念作聖之微旨也,故為取名德克。聖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其要只是無欲,無欲則無戰。有欲則長戰,直至自他同歸於盡,方肯死心。否則,必欲人亡而我獨存,決不肯念戰爭之慘而暫息也。於霈霖,若知如來淨土法門,為九界眾生之甘露霖雨,果能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自行,則一倡百和,相觀而善者,大有其人焉,故名德霖。汝謂旅居恐無人繼,今此四人,則是本鄉,當可令此法門,永遠傳布。光為汝作一臂助,以彼四十圓香敬,完全作寄書用。俾汝與彼等,各有取法,自行化他,為有根據。當開一單,凡大部頭,及義旨深奧者,四人各與一分。凡普通人所能看者,隨便送人,及與監犯。然須切囑恭敬,不可與普通人讀儒書之了無恭敬一樣,庶可得益,而不至獲亵慢污穢之罪。其事見於敬書惜字單中,此不備書。
●(其二)前接汝及慧修等書,因弘化社言,有德克之《歧路指歸》二百冊,尚未來,故不即復。前日其書來,光目力不給,略看二三幅,頗覺甚好。遂努力作三四次看,通篇均好。但有三處誤點,不得不為說明。五八,八九行,《饬終津梁》,蘇州弘化社贈閱。此一小本,尚無大礙。六二,二行,《勸世白話文》,《初機淨業指南》,《彌陀經白話解釋》,《饬終津梁》,《印光法師文鈔》等書,蘇州弘化社都贈閱。此各書皆贈閱,其印書費從何而來?現今學佛者甚多,若通贈閱,則誰不願請。何不詳看照本流通,此則要請多少,則付多少。半價流通,及全贈流通,乃有制限。若通作贈閱,勿道印資無來源,而印刷及包扎之人,不知用若干人,方能了事。此事乃明道師所辦,光殊不以全贈半價為然。有有學問家頗豐裕之人,開大部頭若干部,亦只給半價。贈閱之權,在我不在人,則隨我意可贈。若公開,尚有限制,人不詳閱,亦難應付。然此乃錢財邊事,即彼責備,亦可以章程回復,無足置意者。唯三二,第八九行,“晉朝慧遠大師,以至最近還在世的印光大師。”此十二字,殊覺失體。在德克以為尊師,而不知其樹的以招眾矢之共射也。此十二字,當改作“晉朝慧遠大師,以至善導,永明,蓮池,蕅益,省庵,徹悟(徹悟即夢東,現安徽有名夢東者,故用徹悟也。)等,都是最有學問雲雲。”光乃粥飯庸僧,雖知淨土法門之利益,何可以與從上祖師並列並論?然時人固不知是德克自引,則謂光意所使。人必以光為冒充通家,欲與蓮宗初祖同列,則光之人格罪過,不堪設想矣。幸努力看完,否則,將無法收拾矣。吾人一舉一動,各守本分,人自不會特意誹毀。若稍帶矜誇僭越氣分,則不但吹毛求疵者,鹹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當以此而藐視之。祈與德克說之,令將此三處酌改,仍不多加行。唯三二第八九行添三幾字,以下行尚有十一個空故也。此書流通,實有大益。光亦非世之久客,我死之後,凡我弟子,只可依教修持,不得七拉八扯,把我一個土偶,裝做真金,則是以凡濫聖,自己與光,同得罪過。《文鈔》中與潘對凫馬契西之信,當查閱之。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
《復李德明居士書二(民國二十四年)(原名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