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海法師:世間人要處理好的六重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王捨城看到一個長者子沐浴之後向東西南北上下六方禮拜。長者是指那些很富有,在地方上頗具影響的人。這位長者的兒子叫善生。釋迦牟尼佛就問善生在做什麼?善生恭恭敬敬地答道,他的父親去世時叮囑他要每天禮拜六方,如此就能夠得到幸福。佛陀說這六方確實應該禮拜,而我的教法中也有六方,但我的六方跟你所禮拜的六方不太一樣。於是善生就問世尊,在你的法中如何禮拜六方呢?佛陀就講了下面的教法。 

    從《善生經》裡面可以看出,那時候人們追求幸福和快樂的心願是非常真誠的,你看那個年輕人,每天早上洗完澡後就在外面禮拜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這很辛苦啊。但是佛陀並沒有嘲笑他、奚落他乃至排斥他,而是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引導他明白:命運的幸福和快樂就在於當下,在於怎麼樣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關系,怎麼樣承擔生活中的各種責任和義務。

    古代的人講經要先講經題,本經經題是因人立名,人就是善生。佛法都是緣起法,怎麼偏偏碰到一個叫善生的年輕人呢?這個名字本身也蘊含著一個法,它側重的是講怎樣生活最善、最好。從“如是我聞”到“向東方禮,南西北方上下諸方,皆悉周遍”,這是本文的序分。序有兩種,第一種叫通序,是所有的經都必有的部分,往往包括六個方面,講法的時間、地點、隨行眾、講法的人和聽法的人。第二種叫別序,就是佛陀講這部經特別的因緣。 

    下面是本經的正宗分。這部分是釋迦牟尼佛在《善生經》中要宣講的主要教法。佛陀首先講了“四惡行”,又叫“四結行”,他告誡善生首先要遠離四種惡行,“一者殺生,二者盜竊,三者YIN欲,四者妄語”。佛教提倡在家居士守的五戒,就是四結行再加一條飲酒戒。 

    要遠離的“四結行”。為什麼叫做“結”呢?如果犯了上述的四個錯誤,我們將發現生命的自由越來越少了。就像有一個結在心裡,有一條繩子把我們捆住了一樣。我們通常把戒律理解為是一種約束。下面佛陀講了四惡處,“欲恚怖癡”。“欲”就是貪欲,“恚”就是瞋恨,“怖”就是恐怖,“癡”就是愚癡。這四種情緒心理也是推動我們造惡的心理,因為貪欲、瞋恨、恐怖和愚癡而造惡。 

   “佛告善生”那一段,佛陀在這裡介紹了六損財業,有六件事情會使我們的財業一天天地受到損壞,“第一耽緬於酒,第二博戲,第三放蕩,第四迷於伎樂,第五惡友相得,第六懈惰”。每一方面都有六種過失,六六就三十六種過失。後面有一個偈子,這是佛經裡面經常用的,為了便於信徒記憶和傳誦,用詩偈將前面所講的內容概括。 

下面這是佛陀講交朋友方面的一個問題。佛陀講到有“四親可親”。第一種“止非”,第二種“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其中每一種又分為四事。釋迦牟尼佛洞察人世間的一切,洞察人心的種種過失和種種相狀,他就像慈母一樣地教育我們做人。

    佛陀針對善生童子拜的“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以佛法的智慧做了一個定義,“佛告善生,當知六方。雲何為六方?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童僕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佛陀在下面解釋了六方,也就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要面對的六種關系,也可以說是六種關系中的責任與義務。 

   下面又說“善生,子於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穩,無有憂畏。”在古代,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不發達,很多的知識、智慧、學問,必須從父母處獲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講到師長和學生,弟子敬奉師長,“一者給侍所須”,要交學費。“二者禮敬供養”,恭敬。“三者尊重戴仰”,你只有尊重師父,他才能夠傾囊相授。“四者師有教敕,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跟著老師學習,能夠善加受持。老師應該用五事來對待弟子,“順法調御”,就是用自己的法來調服學生。“二者誨其未聞”,要教給他從來沒有聽過的知識。“三者隨其所聞,令善義解”,就是能夠解決弟子心中的疑惑。“四者示其善友”,老師還要幫助學生找到一些同學和善知識。“五者盡己所知,誨授不吝”,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給學生,無所保留。 

   下面再看夫妻之間。丈夫對妻子有五件事:一者“相待以禮”,丈夫對妻子要“相待以禮”。第二“威嚴不媟”,媟就是慢的意思,意思是說親密要有分寸。三者“衣食隨時”,丈夫要對妻子供養衣食。第四者“莊嚴以時”,做丈夫的要經常給太太添置一些衣服和首飾。五者“委付家內”,家裡有多少存款,哪裡有房子哪裡有地,銀行帳號的密碼是多少,都得讓太太知道,不能保有秘密,否則便是沒有信任。“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雲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先起”是說要比丈夫起早一點,“後坐”是指丈夫下班回來時把座位弄好請他坐,然後自己再坐;“和言”,說話要溫和;“敬順”,恭敬、順從他的意思;“先意承旨”,交辦的事情要認真作。 

    下面的一個責任“親族”,就是親戚朋友之意:“一者給施”,要從物質上幫助他們;“二者善言”,說安慰的話,鼓勵的話;“三者利益”,要幫助對方的困難;“四者同利”,自己有好處與他分享;“五者不欺”,同心同德。親族反之也用五件事親近我們,哪五件事呢?“一者護放逸”,我們善待親友,他們也將反過來護持我們,使我們不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使我們不至恐怖,因為有很多的人作後盾,你就不會害怕;“四者屏相教誡”,如果我們有錯誤,會在人後悄悄地指出來;“五者常相稱歎”,常在別人面前稱贊我們,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下面是講主與僮使的關系,所謂的主與僮僕在現代相當於領導和下屬。領導如何對待下屬呢?一者“隨能使役”,所謂人盡其材,根據他的長處和能力來安排他的工作;二者“飲食隨時”,在現代相當於按時發工資,不能拖欠員工工資;三者“賜勞隨時”,適時地要放假,不能讓他連續地工作;四者“病與醫藥”,要為他買醫療保險;五者“縱其休暇”,相當於現代的勞保福利、退休保險金,這說的是如何當老板和領導。那麼怎樣當下屬呢?“早起”,上班不要遲到;二者“為事周密”,辦事要周密有計劃;三者“不與不取”,不要占公家的便宜,偷偷地用公家的電話打國際長途,這就不是“不與不取”;四者“任務以次”,老板交待自己的任務一件件地都能完成;五者“稱揚主名”,就是在外贊歎公司的好處。

    下面一個責任與義務是“供奉沙門、婆羅門”,在家人如何對待世外高人。“一者身行慈”,檀越是施主的意思,施主對待沙門和婆羅門要“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為什麼這裡說慈呢?因為在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裡出家人一方面是我們的福田,是對我們有恩的人;另一方面還是悲田,這個悲不是慈悲的悲,是指生活條件比較差,無依無靠,需要幫助的意思。比如說,出家人沒有家庭的支持,沒有錢財,修行上可能遇到各種困難,生病缺醫少藥,所以他是需要我們支持的。“身行慈”就是出力幫助他;“口行慈”,說話贊歎他,在內心裡尊敬他;“四者以時施”,在印度出家人都是托缽化飯吃,所以在家人要把飲食准備好,以供養修行人;五者“門不制止”,出家人來托缽化緣的時候,不要制止他。 

    下面說沙門婆羅門當以六事教授在家人。“第一防護不令為惡”,不讓他犯錯誤;“二者指授善處”,告訴他哪些是對的,哪些能做;“三者教懷善心”,讓他心生善念;“四者使未聞者聞”,要讓那些沒有聽聞過佛法的人聽聞佛法;“已聞能使善解”,已經聽聞過的要使他理解;“六者開示天路”。這本經是人天乘的教化,所以釋迦牟尼佛沒有講成佛,沒有講解脫涅槃,只是講如何保證能生在人道和天道,能夠生到善處。 

    現在看流通分。善生童子說“甚善,世尊,實過本望”,您講的超出我的想像,比父親教給我的要好得多。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佛是“如來、至真”,他所講法是真實不虛的;“等正覺”,他的覺悟圓滿普遍平等;“為世明導”,為世間人的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優婆塞就是男居士;“至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YIN、不欺、不飲酒”,不欺就是不妄語。 

    《善生經》告訴我們,作為一個世間人要面對的六重關系,即六重責任和義務。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確實是這樣。人在重重的關系網中生活,重重的關系網就意味著重重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我們能定好位,我們的人生將會幸福和快樂。在此基礎上再發起出離心和菩提心,進一步修戒定慧、修六度四攝就能圓滿究竟的佛果。如果沒有人道的基礎,出離心、菩提心和佛果就沒有希望,這是我們從《善生經》裡得到的啟發。

 

上一篇:依淳法師:《善生經》為現代人提供保富法
下一篇:依淳法師:父母與子女的倫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