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智慧第一的捨利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捨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捨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智慧最為第一,如佛偈說:

一切眾生智 唯除佛世尊

欲比捨利弗 智慧及多聞

於十六分中 猶尚不及一

  捨利弗有智慧及多聞的大功德,從年八歲始就誦讀十八部經,並且能通解所有經書的義理。

當時,在摩伽陀國有龍王兄弟二人,一名為姞利,另一名阿伽羅,按時節需要而降雨,因此國無荒年,人民很感激龍王二兄弟,經常在仲春月,一起到龍王居住處大聚結,擺設隆重的祭典,歡慶暢談,而度過這一天。這樣的風俗從古至今沒有更替變換,並以龍王的名字定為聚會名稱。

  這一日,按貫常法設立四個高座,一是為國王,二是為太子,三為大臣,四為論士。當時,捨利弗年僅八歲,向眾人問:“這四個高座是為誰設立的呢?”眾人答道:“是為國王、太子、大臣及論士設立的。”於是,捨利弗便觀察了在場的人及婆羅門等,注視他們的神情,發現沒有一個能勝過自己的,便爬上論士的座位上結咖趺坐。在場的眾人有些奇怪和疑惑,有人認為年幼無知,也有人認為智慧膽量過人,雖然都嘉許捨利弗神情非凡,但還是各人懷著矜持心理。眾人恥於他年齡尚小不和他說話,便派自己年少弟子傳話質問,捨利旨酬答無不合於宗旨妙趣,並且言辭意理超脫絕俗,在場的許多論師都贊歎前所未有,無論愚笨的、智慧的,年長的、年少的所有人都為折伏。國王大喜,命令官員封賞一村落給捨利弗,用來常供。並且國王乘著大象車,搖動響鈴而向國民宣告這一切,消息傳遍十六大國、六大城,人民無不歡慶喜悅。

  當時,有一位占卜師的兒子名叫拘律陀,姓大目揵連,捨利弗與他很親近友好。捨利弗才智明慧,見解不凡,目揵連豪爽過人,氣質尊貴,這二人才智相匹,德行互勉,行則一起同游,居則一起同處,從少至長,形影不離,相結相邀,自始自終。後來,二人都厭離世俗而出家學道,成為梵行弟子,一心求悟道之門但沒能實證,於是,他們就求教於師父。師父名叫刪阇耶,回答他們說:“從我求道以來,虛度相當年歲,也不知道是否有道果。我不是這樣的人,我也不曾得道果。”

  一日,師父生病臥床,捨利弗站在頭邊,目揵連站在腳邊,已經氣息庵庵了,生命將要終止,便哀憐一笑。二人同時問師父為什麼要笑,師父回答道:“世俗人無眼,被恩愛所侵害。我見過金地國王死時,他的夫人自已投身於火堆中,以求能同生一處。然後這二人果報各不相同,所投生處相別殊遠。”這是,二人筆錄師父的話語,要驗證是否真實。後來有金地商人,從摩伽陀國遠來,二人以用筆疏詢問證實,果然如師傅說的那樣,便怅然長歎:“我們倆不是人啊,以為師父是欺埋我。”二人互相發誓道:“若誰先得甘露,一定要告訴對方,共同享其味。”

  再說,佛度了迦葉兄弟和他們的一千位學生,雲游諸國到了王捨城,住於竹園。二位梵志聽說佛出世了,一起來到王捨城打聽消息。這時有一比丘名叫阿說示的,著僧衣、持缽盂到城中乞食。捨利弗見他的儀容服裝非比尋常,根身清淨靜默,接近他問:“您是誰的弟子呢,師尊是什麼樣人呢?”比丘答道:“師尊是釋迦族太子,厭離生老病死苦而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捨利弗說:“您世尊所教授的能否向我說說呢?”比丘於用偈回答:

我年既幼稚 學日又初淺

豈能宣至真 廣說如來義

  捨利弗說:“只要大概說一下。”於是,阿說示比丘。說了此偈言:

諸法因緣生 是法說因緣

是法因緣盡 大師如是說

  捨利弗聽到此偈以後就得了初果,並回來告訴目揵連。目揵連看他面色和悅,相迎而問:“你已經得甘露味了嗎?快為我說法。”捨利弗馬上為他說剛所聽到的偈,目揵連說:“請再重新說一下。”捨利弗再說一遍,目揵連於是亦得初果。二人於是率二百五十位弟子一起到佛居住處,佛遠遠望見二人和弟子一起來,告訴諸位比丘說:“你看到二人走在眾多梵志前面了嗎?”這些比丘回答說:“看見了。”佛說:“這二人是我弟子中智慧及神足第一的。”二人與弟子大眾一起來,漸漸走近佛,到了後叩首禮拜,站立而一起禀告佛:“世尊,我們這些人願受佛法出家而受戒。”佛說:“你們來的很好,比丘。”當即須發落下,法服著身,准備好衣缽,完成受戒。

  過半個月後,佛為長爪梵志說法,捨利弗聽了也當時證得阿羅漢果。他至所以能在半個月就得道的,是因為捨利弗正是繼佛之後宏揚佛法的法師,在學地現前已入諸法義趣,種種都能知,所以半月後就得阿羅漢果。

 

 

上一篇:求解脫的鬼
下一篇:欲望的本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