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素食者最常遇見的問題及對應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緣起
我成為素食者的起因是聽說兩個平時挺要好的同事吃素了!那時我覺得他們很極端。又聽說他們是看了一本書就吃素了,這激起我更大的好奇心,想了解到底那本書有什麼魔力。
1992年下半年的某一天,第一次看到“為什麼吃素”的文章,當時的感覺就是茅塞頓開,原來還有這麼多的說法!當即就決定素食了。那時的我如獲至寶,極力向自己的好朋友們“推銷”素食觀念,現在想起來是有點狂熱的味道。但那時的心情是那種發現珍寶或中了大獎,“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心態。
可是,我很快就發現,你認為好的東西別人未必贊同,經歷幾次挫敗之後,這種熱情也就慢慢減退了。現在我基本上不“鼓吹”素食主義,(當然有例外的時候,比如這會兒)當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優”於別人的時候,很容易引致別人的反感。說到底,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個人的自由,好壞的標准也是依個人的判斷,你有什麼權利對別人的生活方式說三道四呢?(正如素食者不願意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一樣)。讓身邊的人從你的一言一行得到關於素食的積極的看法。這是他們“自己”得出的,這要比別人灌輸給他(她)強得多,有說服力得多。
我倡導理解與求同存異。畢竟這個世界是由那麼多樣化的元素組成的,何況“人”這個如此自以為是的家伙。
素食者遇到的難題大致有這麼幾種:
■親情危機
我算是非常幸運的,家人不在身邊,沒人阻攔;我的爺爺早年修道,知道我素食後贊賞有加,其他的人早已經習慣了我的獨立自主,知道說了也是白說。家族中唯一一個反對的聲音來自我的姑姑。她說:“這麼年輕吃什麼素,等到四、五十歲再吃也不遲。吃素營養不夠!”但是這對我起不了什麼說服作用。
絕大多數的人沒我那麼幸運。我知道身邊的素食朋友在這個方面通常遭遇很大的障礙。因為生活習慣不同,繼而導致思想溝通的困難繼而夫妻感情破裂、終至分手的案例並不缺乏。(對於這個問題,我以為比較復雜,素食可以成為分手的直接原因,但世界上離婚、分手的絕大多數都不是素食者)。還有一個朋友的父親極端反對兒子吃素,聲言要與其斷絕父子關系。可以說素食者面臨的親情危機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相當大。
但是只要素食者有堅定的關於素食的概念,加上對親人的愛心和耐心,以婉轉、溫和的態度對待他們,家人總有一天會理解素食者的生活方式是合乎自然的,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
■吃的問題
我剛吃素時可不像現在。那時還沒有這些現成的素食品,專門的素食餐廳也只有寺廟裡才有。飲食習慣乍一改變,如果不參考一些菜譜,還真是無從下手呢!記得吃素後第一個大年夜,我把所有能找到的東西全下到鍋裡,名曰“大團圓”。
後來我找來不少精美的素食菜譜,挑簡單的學著做,竟也慢慢地小有心得,再後來獨立辦一桌菜也不在話下。事在人為,要改變任何狀態必須要付出努力。
■ “面子”、工作與交友問題
中國人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時時不忘“面子”問題。不少人認為素食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們害怕因此影響交際,被別人視為異類,因此失去朋友,從而失去許多可能的“機會”。因為有不少人認為素食者是一些喜歡逃避的人,缺乏競爭性。
但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並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吃素不久曾到一家廣告公司兼職,從老板到同事都非常尊重我的飲食習慣,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到,因而非常佩服我的“毅力”。對素食者的我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需要毅力的問題。我們缺乏的是同一個價值判斷體系。非素食者認為“好的”、“有營養”的食品,素食者卻正好持相反的態度。
當時我通常的做法是早上把中午的菜做好,放在便當盒裡帶去。中午熱一下就可以了。現在許多單位都有微波爐,熱菜更方便了。一些單位有自己的食堂,他們都會做一些蔬菜。當然不少嚴格的素食者認為那種蔬菜“不干淨”,那最好自己帶菜。對於其他因健康、時尚、環保、愛護動物等非宗教原因吃素的朋友來說,現在吃素是相當方便的。而“面子”越來越不成為問題,如今這個時代“異類”(或曰特立獨行)更是大行其道,素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新的潮流。
在日常工作中,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與同事的交往保持真誠的心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我的一個同事(素食者)對於本職工作非常盡心,經常加班加點,其突出的表現和成果得到單位的肯定。我本人則幸運地成為單位中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
■素食的好處
這裡就不重復許多專家學者在理論上已經得出的結論了。
從我個人的親身體會來說,我只想說,素食是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從此,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對於世界、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以前我只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現在我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從而能夠較全面地了解實相。總之一句話,素食對於智慧和愛心的的增長大有裨益。多說無益,試試便知。
|
|
|
|
|
|
上一篇:誠戒:一個有十三年邪YIN的大學生的忏悔(第三次忏悔)
下一篇:一位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老師的出家之路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