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個失敗的修行者的歸宿:淨土宗的“弘願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知的淨土法門行者

1998年,我為加拿大東蓮覺苑編寫佛門網站、 介紹中國佛教十大宗派時, 有機會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淨土宗。其實,那時候我已了解淨土宗既權巧方便,又真實圓頓,境界甚深微妙,希有殊勝,深遠廣大,不只念佛那麼簡單!

經此一事,我再次較深入、全面地研究淨土宗,不單只流於學術研究,更有一種投歸的意向。有時,我覺得對淨土法門的理解太簡單了,——一味念佛嗎?日念夜念嗎?但自己似乎尚未有這種“愚夫愚婦”般的熱忱。又覺得這樣念佛有點盲目,太宗教化了。有時,我又覺得淨土宗的理論極復雜,涵蓋全部大乘佛教的思想,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禅宗等都可闡釋淨土的理念,各宗的祖師都稱要“導歸極樂”。在解脫生死的問題上,我還有選擇嗎?

作為一個失敗的“修行者”,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我最終選取和鎖定了淨土宗為我的歸宿,並自稱是修淨土法門的佛弟子;可是,對於淨土宗的修持,我仍茫無頭緒,枉論付諸行動。究竟要怎麼樣修淨土法門呢? 

研究淨土宗時,我的“死穴”所在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有言:“彼只知禅家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禅縱到大徹大悟地位,若煩惑未淨,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盡我法二執,則縱明白種種名相,如說食數寶,究有何益;密宗雖雲現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志於念佛一門,為千穩萬當之無上第一法則也。”

雖然最終選取了淨土宗為我的歸宿,但我的“所知障”又故態復萌,自以為是,不但沒有奉行淨土法門的行持——念佛,而且繼續不斷“深入經藏”,企圖研究淨土宗的奧義,希望找到一套與淨土宗相應的理論基礎作為依據,給自己念佛時多一點動力,否則自己或許時念佛,時又不念佛,若存若亡。

在摸索期間,我遇上因緣,受了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等,希望有些“突破”。有時,我還兼習坐禅,學唱華嚴字母。總之,持戒修福,修諸功德,,卻偏偏較少念佛。就算念佛,亦較多誦《阿彌陀經》《往生咒》等,把佛號放在較輕的位置。

回想起來,我雖說捨易信難行、自力解脫的聖道門,但自力心仍很重;又認為愈難愈有功德,念佛號不如持咒,持咒不如誦經,殊不知這樣背離易行難信、他力救度的淨土門愈遠。結果呢,我除了修淨土門,還要修聖道門,兩者兼修。明明淨土宗是“易行道”,變成易上加難,甚至比“難行道”更難,這似乎有違彌陀接引十方眾生的本懷,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對頭。

例如,當我讀《阿彌陀經》中“一心不亂”這一句,即想到禅定功夫,反問自己是否做到了“理一心,事一心”;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就反問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多、不夠難、不夠苦,為何修淨土者有那麼多門坎。

如此種種,反而令我疑惑起來,心想:“究竟仗他力、易行的淨土宗,是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我漸漸地覺得,有必要再深入,更全面地認識淨土宗;不能太雜亂,應集中以淨土宗的“三經一論”為主,以淨土宗祖師大德的注疏為輔,再以其他專修淨土宗的法師的批注、論述等,配合淨土宗歷史的發展作為參考。 

淨土法門三種修法

淨土宗的正依經典是“三經一論”,“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是世親菩薩造《往生論》。把一代佛法分成難行道與易行道的是龍樹菩薩。佛法傳到中國來,先後出現了幾位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德,如東晉的慧遠大師,後魏的昙鸾大師,唐代的慈愍大師(慧日大師),代表三種不同的修持方法。

慧遠大師修持及弘傳“觀佛”,即念佛三昧,推行“觀想念佛”之淨土教法。他臨終示往生淨土相,被追認為中國淨土宗初祖。

昙鸾大師專修淨業,於世親菩薩主張的“五念門”中,力倡“持名念佛”方法。他又以大乘的“實相”及“緣起”兩大思想,解釋淨土教各種論說,為淨土宗日後的開宗立教打下理論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昙鸾大師精研淨土,注釋世親菩薩的《往生論》,名為《往生論注》,引出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所雲二種菩薩道: (1)難行道,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2)易行道,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他主張淨土法門必須專持佛名,全仗佛力,全信佛智,求生淨土。他作結《往生論注》時雲:“愚哉! 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慈愍大師的淨土思想傾向禅淨融合,影響後世盛行的“禅淨雙修”法門。慈愍大師主張禅、教、律、淨四行並修而著重於淨土。他的思想一方面反映當時禅宗的崛起,另一方面表現淨土法門適應當時社會需要而流行。

除了禅宗外,淨土法門也與天台宗,乃至其他各宗各派結合,淨土可說是“百搭”的法門。因此,當時出現了大量以不同宗派诠釋淨土經典的注疏,以及相關儀軌,包括拜忏、放生等等,夾雜在淨土法門內。 

淨土法門有兩門

唐朝的善導大師雖被後人奉為中國淨土宗的第二位祖師,實質上他才是中國淨土宗的宗祖,是祖師中的祖師。他的著作《觀經四帖疏》是楷定古今的立宗典籍,有雲:“今乘二尊教 廣開淨土門。”“二尊”是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善導大師依教開宗,成為淨土宗的創宗祖師。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雲:“然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娑婆化主是娑婆化土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安樂能人是安樂報土的能者,即阿彌陀佛。前者開淨土之要門,後者開淨土之弘願門。

何謂要門?何謂弘願門?《觀經四帖疏》雲:“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回斯二行,求願往生也。”善導大師將釋迦牟尼佛在《觀經》中宣說的要門歸納為定善 (修定求慧) 和散善 (修善求福) 兩門;二種行門都以自力所修之功德回向,求願往生淨土。這是淨土宗之要門,其至要之處在於“回斯二行”。

《觀經四帖疏》又雲:“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至於淨土宗之弘願門,如《無量壽經》所言:一切善惡凡夫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大業、大力為增上緣,得生淨土。 

要門和弘願門

學佛多年,我常以自己的角度去看經典,如今才懂得要從佛的角度去想。淨土宗是徹頭徹尾佛力救度的法門。我總在想:“怎麼樣做才能使彌陀接引我到彼國?”,而不從阿彌陀佛的立場去想 ——佛怎麼樣做才使眾生“來生我國”?殊不知極樂是無為涅盤界,是佛的境界,無論九界眾生怎麼樣修,若他們沒有佛力為增上緣,一概無由得生。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說明他是為十方眾生而成佛,並成就極樂淨土,主動、平等、無條件地救度一切善惡凡夫。弘願門是阿彌陀佛顯彰的別意,與釋迦牟尼佛所開淨土之要門不同:弘願門者仗佛力 (他力) 而得生,而要門是仗自力所修之功德回向,求願往生。善導大師這樣解釋《觀經》付囑文“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專志倡導淨土宗的弘願門,特別是我等末法惡世的生死凡夫,捨此其誰!弘願門立於阿彌陀佛的本願 ——第十八願,以信方便,願生者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必得往生。弘願門強調專修,以稱名正行為正定之業,行者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節久近,“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反過來看淨土宗的要門,若我等在念佛之余,還以自力修雜行,企圖繼續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求願往生,善導大師言:“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往生機率極微。 

小結

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中,我觸及人生的根本大事——生死問題,而進入宗教的領域,尋求終極的解脫生死之道;在林林總總的宗教中,我選取人類歷史上最具圓滿智慧的釋迦牟尼佛為我的導師,而捨去其他宗教;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我遇上大乘菩薩教,而選取了八大宗派中的易行難信之淨土宗,而捨去其他易信難行的教派;最意想不到的是:淨土宗也有兩門,我最後選取易中之易的弘願門——全仗他力,而捨易中之難的要門——自他二力:這樣經歷了半個世紀,我終於找到了真實的歸宿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學習中心修學報告:盡孝才是真正學佛的開始
下一篇:淨空法師:棄惡揚善,仰信彌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