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白淨王。發遣王師及大臣已。即以太子璎珞。與摩诃波阇波提。而語之言。此是太子所服璎珞。付車匿還。令以與汝。摩诃波阇波提。見璎珞已。倍增悲絕。而自念言。四天下人。極為薄福。失此明智轉輪聖王。又送余莊嚴具。以與耶輸陀羅。而語之曰。太子以此嚴身之具。令持與汝。耶輸陀羅。既見此物。悶絕躃地。王又遣人敕耶輸陀羅。令自愛敬。無使胎子不安隱也。
爾時王師。及以大臣。至跋伽仙人苦行林中。除去從人及諸儀飾。便前仙人所住之處。仙人請坐。互相問訊。於是王師。語仙人言。我是白淨王師。今所以來至於此者。彼白淨王。足相太子。厭惡生老病死之苦。出家學道。路由此林。大仙見不。跋伽仙人。答王師言。我近於此見一童子。顏容端正。相好具足。來入此林。共我議論。遂經一宿。不知乃是王之太子。鄙薄我等所修之道。從此北行。詣彼仙人阿羅邏迦蘭。爾時王師大臣。聞此言已。即便疾往彼仙人所。而於中路。遙見太子在於樹下。端坐思惟。相好光明。踰於日月。即便下馬。除卻侍衛。脫諸儀服。前太子所。坐於一面。互相問訊。於是王師。白太子言。大王見使尋求太子。欲有所說。太子答曰。父王遣汝。欲何所道。王師即言。大王久知太子深樂出家此意難回。然王於太子。恩愛情深。憂愁盛火。常自熾然。須太子歸。以滅之耳。願便回駕。還反宮城。雖有物務。不令太子全棄道業。靜心之處。不必山林。摩诃波阇波提。耶輸陀羅。內外眷屬。皆悉沒於憂惱大海。思太子還。而拯救之。
爾時太子。聞王師語。以深重聲答王師言。我豈不知父王於我恩情深耶。但畏生老病死之苦。是以來此。為斷除故。若令恩愛終日合會又無生老病死苦者。我復何為來至於此。我今所以違遠父王。欲為將來和合故耳。父王憂愁大火。今雖熾然。我與父王。唯余今生有此一苦。將來自當永絕斯患。若如汝言。令吾處宮修道業者。如七寶捨。滿中焰火。當有人能止此室不。如雜毒食。設有饑人。終不食之。我既棄國。出家修道。雲何令我復還宮城修學道耶。世間之人。在大苦中。為小樂故。尚復耽湎不能暫捨。況我在此極靜寂處。無諸患苦。而能捐棄。還就於惡。古昔諸王。入山學道。無有中路還受欲者。父王若欲必令我歸。便是違於先王之法。
爾時王師。白太子言。誠如太子今之所說。然諸仙聖。一言未來定有果報。一言定無此。二仙聖尚不能知未來世中必定有無。太子雲何欲捨現樂而求未來不定果報。生死果報。尚不可知決定有無。雲何乃欲求解脫果。唯願太子。便還宮也。
太子答言。彼二仙人。說未來果。一者言有。一者言無。皆是疑心。非決定說。我今終不修順彼教。不應以此而見難诘。所以者何。我今不為希慕果報而來至此。以目所見生老病死。必應經之故。求解脫免此苦耳。令汝不久見我道。成我此志願。終不可回。還啟父王。說如此也。爾時太子。作此語已。即從座起。與王師大臣。辭別北行。詣阿羅邏迦蘭仙人所。於時王師大臣。見太子去。啼泣懊惱。一者念太子情深。二者奉受王使。來太子所。而復不能移轉其意。徘徊路側。不能自反。互共議言。既被王使。而無力效。今者空歸。雲何奉答。我等當留。所從五人。聰明智慧。心意柔軟。為性忠直。種族強者。密令伺察。看其進止。作此言已。顧瞻其傍。見憍陳如等五人。而語之言。汝等悉能留止此不。五人答言。善哉如敕。進止去來。當密伺察。即便辭別。趣太子所。王師大臣。還歸宮城。
爾時太子。往彼阿羅邏迦蘭仙人住處。渡於恆河。路由王捨城。既入城已。諸人民眾。見太子顏貌相好殊特。歡喜愛敬。舉國皆悉奔馳瞻視。如是諠嘩。徹頻毗娑羅王。王便驚問。此是何聲。諸臣答言。白淨王太子。名薩婆悉達。昔諸相師。記其應得轉輪王位。王四天下。又復記其若出家者。必當成就一切種智。其人今者來入此城。外諸人民。馳競來看。以是之故。所以諠鬧。時頻毗娑羅王。既聞此語。心大歡喜。踴躍遍身。即敕一人。令往伺察太子所在。使者受敕。尋求太子。見在般茶婆山。於一石上。端坐思惟。時使即歸。具白大王。王便嚴駕。與諸臣民。詣太子所。至般茶婆山。遙見太子。相好光明。踰於日月。即便下馬。除卻儀飾及諸侍衛。前坐問訊太子。四大悉調和不。我見太子。心甚歡喜。然有一悲。太子本是日之種姓。累世相承。為轉輪王。太子今者轉輪王相。皆悉具足。雲何捨之。來入深山。踐藉沙土。遠至此耶。我見是故。所以悲耳。太子若以父王今在故。欲不取聖王位者。當以我國分半治之。若謂為少。我當捨國盡以相奉臣事太子。若復不取我此國者。當給四兵。可自攻伐取他國也。太子所欲。其不相違。
爾時太子。聞頻毗娑羅王說此語已。深感其意。即答王言。王之種族。本是明月。性自高涼。不為鄙事。所為所作。無不清勝。今發是言。未足為奇。然我觀王。中情懇至。倍於前後。王今便可於身命財修三堅法。亦不應以不堅之法勸獎余人。我今既捨轉輪王位。亦復何緣應取王國。王以善心。捨國與我。猶尚不取。何緣以兵伐取他國也。我今所以辭別父母剃除須發捨於國者。為斷生老病死苦故。非為求於五欲樂也。
世間五欲。如大火聚。燒諸眾生。不能自出。雲何勸我。貪著之耶。我今所以來至此者。有二仙人阿羅邏迦蘭。是求解脫最上導師。欲往彼處求解脫道。不宜久停在於此也。我既違王初始之言。喜心賜我。勿致嫌恨。王今當以正法治國。勿抂人民。作此言已。太子即起。而與王別。時頻毗娑羅王。見太子去。深大惆怅。合掌流淚。而作是言。初見太子。心大踴躍。太子既去。倍生悲苦。汝今為於大解脫故。而欲去者。不敢相留。唯願太子。所期速果。若道成者。願先見度。太子於是。辭別而去。時王奉送。次於路側。極目瞻矚。不見乃反。
爾時太子。即便前至彼阿羅邏仙人之所。於時諸天。語仙人言。薩婆悉達。棄捨國土。辭別父母。為求無上正真之道。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今者已來。垂至於此。時彼仙人。既聞天語。心大歡喜。俄爾之頃。遙見太子。即出奉迎。贊言善來。俱還所住。請太子坐。是時仙人。既見太子。顏貌端正。相好具足。諸根恬靜。深生愛敬。即問太子。所行道路。得無疲耶。太子初生。及以出家。又來至此。我悉知之。能於火聚。自覺而出。又如大象。於罥索中。而自免脫。古昔諸王。盛年之時。恣受五欲。至於根熟。然後方捨國邑樂具。出家學道。此未足奇。太子今者於此壯年。能棄五欲。遠至此間。真為殊特。當勤精進。速度彼岸。太子聞已。即答之曰。我聞汝言。極為歡喜。汝可為我說斷生老病死之法。我今樂聞。仙人答言。善哉善哉。即便說曰。眾生之始。始於冥初。從於冥初。起於我慢。從於我慢。生於癡心。從於癡心。生於染愛。從於染愛。生五微塵氣。從五微塵氣。生於五大。從於五大。生貪欲嗔恚等諸煩惱。於是流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今為太子。略言之耳。
爾時太子。即便問曰。我今已知汝之所說。生死根本。復何方便。而能斷之。仙人答言。若欲斷此生死本者。先當出家修持戒行。謙卑忍辱。住空閒處。修習禅定。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得初禅。除覺觀。定生入喜心。得第二禅。捨喜心。得正念。具樂根。得第三禅。除苦樂。得淨念。入捨根。得第四禅。獲無想報。別有一師。說如此處。名為解脫。從定覺已。然後方知非解脫處離色想。入空處。滅有對想。入識處。滅無量識想。唯觀一識。入無所有處。離於種種想。入非想非非想處。斯處名為究竟解脫。是諸學者之彼岸也。
太子若欲斷於生老病死患者。應當修學如此之行。爾時太子。聞仙人言。心不喜樂。即自思惟。其所知見。非究竟處。非是永斷諸結煩惱。即便語言。我今於汝所說法中。有所未解。今欲相問。仙人答言。敬從來意。即問之曰。非想非非想處。為有我耶。為無我耶。若言無我。不應言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為有知。我為無知。我若無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緣。既有攀緣。則有染著。以染著故。則非解脫。汝以盡於粗結。而不自知細結猶存。以是之故。謂為究竟。細結滋長。復受下生。以此故知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盡捨是則名為真解脫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說。甚為微妙。
爾時太子。復問仙人。汝年至幾而出家耶。修梵行來。復幾許年。仙人答言。我年十六。而便出家。修梵行來。一百四年。太子聞已。而心念言。出家以來。乃如是久。而所得法。正如此乎。於時太子。為求勝法。即從坐起。與仙人別。爾時仙人。語太子言。我久遠來。習此苦行。而所得果。正如此耳。汝是王種。雲何而能修苦行耶。太子答言。如汝所修非為苦也。別有最苦難行之道。仙人既見太子智慧。又觀志意堅固不虧。知決定成一切種智。白太子言。汝若道成。願先度我。於是太子。答言善哉。次至迦蘭所住之處。論議問答。亦復如是。太子即便前路而去。時二仙人。見太子去。各心念言。太子智慧。深妙奇特。乃爾難測。合掌奉送。絕視方還。
爾時太子。調伏阿羅邏迦蘭二仙人已。即便前進迦阇山苦行林中。是憍陳如等五人所止住處。即於尼連禅河側。靜坐思惟。觀眾生根。宜應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是已。便修苦行。於是諸天。奉獻麻米。太子為求正真道故。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設有乞者。亦以施之。
爾時憍陳如等五人。既見太子。端坐思惟。修於苦行。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或復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時憍陳如等。亦修苦行。供奉太子。不離其側。既見此已。即遣一人。還白王師及以大臣。具說太子所行之事。爾時王師大臣。俱還宮門。顏貌愁悴。身形萎熟。猶如有人喪其所親葬送既畢。抑忍而歸。時守門者。而白王言。師與大臣。今在門外。王既聞已。氣奔聲絕。身首才動。時守門人。解王此意。即呼令前。王與相見。悲不能言。如是良久。微聲而問。太子既是我之性命。卿等今者獨作此歸。我之性命。雲何而存。王師答言。我奉王敕。尋求太子。便至跋伽仙人住處。訪覓太子。仙人語我太子所在並說太子所言之事。我便前行。而於中路。遇見太子。在於樹下。端坐思惟。相好光明。踰於日月。即向太子。具說大王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輸陀羅憂苦之情。太子即以深重之聲。而見答言。我豈不知父王親戚恩情深耶。但畏生死愛別離苦。為欲斷除故來此耳。如是種種言辭所說。志意堅固。如須彌山不可移動。捨我而去。如棄草芥。爾時即便選擇五人。隨從給侍。伺察所在。所遣人中。有一人還說言。太子當至阿羅邏迦蘭仙人之所。路由恆河。以天神力。而得渡水。至王捨城。時頻毗娑羅王。來詣太子。方便譬說。不應出家。分國共治。及以全與。並欲與兵令伐他國。太子亦復皆悉不受。即又前行達仙人所。而為說法。降伏其心。又至伽阇山苦行林中尼連禅河側。靜坐思惟。日食一麻一米。
爾時白淨王。聞王師大臣說彼使人如此語已。心大悲惱。舉體戰掉。身毛皆豎。即語王師及大臣言。太子遂捨轉輪王位父母親屬恩愛之樂。遠在深山。修此苦行。我今薄福。生失如此珍寶之子。王即復以使人所言。向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輸陀羅。而為說之。時白淨王。即便嚴駕五百乘車。摩诃波阇波提。及耶輸陀羅。亦復相與辦五百乘一切資生。皆悉具足。即喚車匿。而語之言。汝送太子。遠放深山。今復令汝領此千乘。載致資糧。送與太子。隨時供養。勿使乏少。盡更來請。車匿受敕。即領千乘。疾速而去。至太子所。見形消瘦。皮骨相連。血脈悉現。如波羅奢花。頭面禮足。悶絕於地。良久乃起。銜淚而言。大王憶念太子。不捨日夜。今故遣我。領此千乘。載資生具。以饷太子。於時太子。答車匿言。我違父母。及捨國土。遠來在此。為求至道。雲何當復受此饷耶。爾時車匿。聞此語已。心自思惟。太子今者既不肯受如此資供。我當別覓一人。領此千乘。還歸王所。我住於此。奉事太子。即差一人。領車而去。於是車匿。密侍太子。不離晨昏。爾時太子。心自念言。我今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修於苦行。垂滿六年。不得解脫。故知非道。不如昔在閻浮樹下。所思惟法。離欲寂靜。是最真正。今我若復以此羸身。而取道者。彼諸外道。當言自餓是般涅槃因。我今雖復節節有那羅延力。亦不以此而取道果。我當受食然後成道。作是念已。即從坐起。至尼連禅河。入水洗浴。洗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天神來下。為按樹枝。得攀出池。時彼林外。有一牧牛女人。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勸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女人聞已。心大歡喜。於時地中。自然而生千葉蓮花。花上有乳糜。女人見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彼女施。而咒願之。今所施食。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使施家得膽得喜。安樂無病。終保年壽。智慧具足。太子即復作如是言。我為成熟一切眾生故。受此食。咒願訖已。即受食之。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
爾時五人。既見此事。驚而怪之。謂為退轉。各還所住。菩薩獨行。趣畢波羅樹。自發願言。坐彼樹下。我道不成。要終不起。菩薩德重。地不能勝。於時步步地為震動。出大音聲。爾時盲龍。聞地動向心大歡喜。兩目開明。曾見先佛有此瑞應。作是念已。從地踴出。禮菩薩足。時有五百青雀。飛騰虛空。右繞菩薩。雜色瑞雲。及以香風。而隨映拂。爾時盲龍。以偈贊曰。
菩薩足踐處。地皆六種震。發大深遠音。我聞眼開明。
又見虛空中。青雀繞菩薩。瑞雲極鮮映。香風甚清涼。
此菩薩瑞相。悉同過去佛。以是知菩薩。必定成正覺。
於是菩薩。則自思惟。過去諸佛。以何為座。成無上道。即便自知以草為座。釋提桓因。化為凡人。執淨軟草。菩薩問言。汝名何等。答名吉祥。菩薩聞之。心大歡喜。我破不吉。以成吉祥。菩薩又言。汝手中草。此可得不。於是吉祥。即便授草。以與菩薩。因發願言。菩薩道成。願先度我。菩薩受已。敷以為座。而於草上。結加趺坐。如過去佛所坐之法。而自誓言。不成正覺。不起此座。我亦如是發此誓時。天龍鬼神。皆悉歡喜。清涼好風。從四方來。禽獸息向。樹不鳴條。游雲飛塵。皆悉澄淨。知是菩薩。必成道相。
爾時菩薩。在於樹下。發誓言時。天龍八部。皆悉歡喜。於虛空中。踴躍贊歎。時第六天魔王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精神躁擾。聲味不御。而自念言。沙門瞿昙。今在樹下。捨於五欲。端坐思惟。不久當成正覺之道。其道若成。廣度一切。超越我境。及道未成。往壞亂之。
爾時魔子薩陀。見父憔悴。而往白言。不審父王。何故憂戚。魔王答言。沙門瞿昙。今坐樹下。其道將成超越於我。今欲壞之。魔子即便前谏父言。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智慧。無不明了。天龍八部。鹹共稱贊。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須造惡自招禍咎。魔有三女。形容儀貌。極為端正。妖冶巧媚。善能惑人。於天女中。最為第一。熏以名香。佩好璎珞。一名染欲。二名能悅人。三名可愛樂。三女俱前白其父言。不審今者何故憂愁。父即寫心。語諸女言。世間今有沙門瞿昙。身被法铠。執自在弓。镞智慧箭。欲伏眾生壞我境界。我若不如。眾生信彼。皆悉歸依。我土則空。是故愁耳。及未成道。欲往摧挫壞其橋梁。於是魔王。手執強弓。又持五箭。男女眷屬。俱時往彼畢波羅樹下。見於牟尼。寂然不動。欲度生死三有之海。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汝剎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宜應修汝轉輪王業。捨出家法。習於施會。得生天樂。此道第一勝先所行。汝是剎利轉輪王種。而為乞士。此非所應。今若不起。但好安坐。勿捨本誓。我試射汝。一放利箭。苦行仙人。聞我箭聲。莫不驚怖。惛迷失性。況汝瞿昙。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說此語。以怖菩薩。菩薩怡然。不驚不動。魔王即便挽弓放箭。並進天女。菩薩爾時。眼不視箭。箭停空中。其镞下向。變成蓮花時三天女。白菩薩言。仁者至德。天人所敬。應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無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形體雖美。而心不端。YIN惑不善。死必當墮三惡道中。受鳥獸身。免之甚難汝等今者欲亂定意。非清淨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須。時三天女。變成老姥。頭白面皺。齒落垂涎。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柱杖羸步。不能自復。魔王既見如是堅固。心自思惟。我昔曾於雪山之中。射此摩醯首羅。即便恐懼。退其善心。而今不辦動於瞿昙。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能移轉。令生愛恚。當復更作他余方便。即以軟語。誘菩薩言。汝若不樂人間受樂。今者便可上升天宮。我捨天位及五欲具。悉持與汝。菩薩答言。汝於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還下生沉溺三塗。出濟甚難。此為罪因。非我所須。魔語菩薩。我之果報。是汝所知。汝之果報。誰復知者。菩薩答言。我之果報。唯此地知。說此語已。於時大地。六種震動。於是地神。持七寶瓶。滿中蓮花。從地踴出。而語魔言。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可稱計。為求無上正真之道。以是之故。汝今不應惱亂菩薩。魔聞是已。心生怖懼。身毛皆豎。時彼地神。禮菩薩足。以花供養。忽然不現。
爾時魔王。即自思惟。我以強弓利箭並及三女。兼以方便和言誘之。不能壞亂此瞿昙心。今當更設諸種方便。廣集軍眾。以力迫脅。作是念時。其諸軍眾。忽然來至。充滿虛空形貌各異。或執戟操劍。頭戴大樹。手執金杵。種種戰具。皆悉備足。或豬魚驢馬師子龍頭熊罴虎兕。及諸獸頭。或一身多頭。或面各一目。或眾多目。或大腹長身。或羸瘦無腹。或長腳大膝。或大腳肥腨。或長爪利牙。或頭在胸前。或兩足多身。或大面傍面。或色如灰土。或身放煙焰。或象身擔山。或被發裸形。或復面色半赤半白。或唇垂至地。或上褰覆。面或身著虎皮。或師子蛇皮。或蛇遍纏身。或頭上火燃。或嗔目努臂。或傍行跳擲。或空中旋轉。或馳步吼嚇。有如是等諸惡類形不可稱數。圍繞菩薩。或復有欲裂菩薩身。或四方煙起。焱焰沖天或狂音奮發。震動山谷。風火煙塵。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湧沸。護法天人。諸龍鬼等。悉忿魔眾。嗔恚增盛。毛孔血流。淨居天眾。見此惡魔惱亂菩薩。以慈悲心。而愍傷之。於是來下。側塞虛空。見魔軍眾。無量無邊。圍繞菩薩。發大惡聲。震動天地。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群。皆悉歎言。嗚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薩決定當成正覺。是諸魔眾。互相催切。各盡威力。摧破菩薩。或角目切齒。或橫飛亂擲。菩薩觀之。如童子戲。魔益愁忿怼。更增戰力。菩薩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中。電雷雨火。成五色華。惡龍吐毒。變成香風。諸惡類形。欲毀菩薩。不能得動。魔有姊妹。一名彌伽。二名迦利。各各以手執髑髅器。在菩薩前作諸異狀。惱亂菩薩。是諸魔眾。種種丑身。欲怖菩薩。終不能動。菩薩一毛。魔益憂愁。空中有神。名曰負多。隱身而言。我於今者見牟尼尊心意泰然。無怨恨想。是諸魔眾。起於毒心。於無怨處。而橫生忿。是癡惡魔。徒自疲勞。永無所得。今日宜應捨恚害心。汝口乃可吹須彌山。令其崩倒。火可令冷。水可令熱。地性堅強可令柔軟。汝不能壞菩薩歷劫修習善果。正思惟定。精勤方便。淨智慧光。此四功德。無能斷截。為作留難。不成正覺。如千日照必能除暗。鑽木得火。穿地得水。精勤方便。無求不得。世間眾生。沒於三毒。無有救者。菩薩慈悲。求智慧藥。為世除患。汝今雲何而惱亂之。世間眾生。癡惑無智。悉著邪見。今設法眼。修習正路。欲導眾生。汝今雲何惱亂導師。是則不可。譬如在於曠野之中。而欲欺诳商人導師。眾生墮大黑暗之中。茫然不知所止之處。菩薩為然大智慧燈。汝今雲何欲吹令滅。眾生今者沒生死海。菩薩為修智慧寶船。汝今雲何欲令沉溺。忍辱為牙。堅固為根。無上大法以為大果。汝今雲何而欲攻伐。貪恚癡鎖。縛諸眾生。菩薩苦行。欲為解之。今日決定於此樹下。結加趺坐。成無上道。此地乃是過去諸佛金剛之座。余方悉轉。斯處不動。堪受妙定。非汝所摧。汝今宜應生欣慶心。息憍慢意。修知識想。而奉事之。是時魔王。聞空中聲。又見菩薩恬然不異。魔心慚愧。捨離憍慢。即便復道。還歸天宮。群魔憂戚。悉皆崩散。情意沮悴。無復威武。諸斗戰具。縱撗林野。當於惡魔退散之時。菩薩心淨。湛然不動。天無煙霧。風不搖條。落日停光。倍更明盛。澄月映徹。眾星燦朗。幽隱暗暝。無復障礙。虛空諸天雨妙花香。作眾伎樂。供養菩薩。
爾時菩薩。以慈悲力。於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於諸法中。禅定自在。悉知過去所造善惡。從此生彼。父母眷屬。貧富貴賤。壽夭長短。及名姓字。皆悉明了。即於眾生。起大悲心。而自念言。一切眾生。無救濟者。輪回五道。不知出津。皆悉虛偽。無有真實。而於其中。橫生苦樂。作是思惟。至初夜盡。
爾時菩薩。既至中夜。即得天眼。觀察世間。皆悉徹見。如明鏡中。自睹面像。見諸眾生。種類無量。死此生彼。隨行善惡。受苦樂報。見地獄中考治眾生。或洋銅灌口。或抱銅柱。或臥鐵床或以鐵镬。而煎煮之。或於火上。而加丳炙。或為虎狼鷹犬。所食。或有避火依於樹下。樹葉墜落。皆成刀劍。割截其身。或以斧鋸解剔肢體。或擲熱沸灰河之中。或復擲於糞屎坑中。受如是等種種諸苦。以業報故。命終不死。菩薩既見如此事已。而心思惟。此等眾生。本造惡業。為世樂故。而今得果。極為大苦。若人有見如此惡報。無復更應作不善想。
爾時菩薩。復觀畜生。隨種種行。受雜丑形。或復有為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而受殺者。或復為人負荷重擔。饑渴乏極。人無知者。或穿其鼻。或鉤其首。常以身肉。而供於人。還與其類。更相食啖。受於如是種種之苦。菩薩既見。生大悲心。即自思惟。斯等眾生。恆以身力。而供於人。又加楚撻饑渴之苦。皆是本修惡行果報。爾時菩薩。次觀餓鬼。見其恆居黑闇之中。未曾暫睹日月之光。還是其類。亦不相見。受形長大。腹如太山。咽頸若針。口中恆有大火熾燃。常為饑渴之所燋迫。千億萬歲。不聞食聲。設值天雨灑其上者變成火珠。或時過臨江海河池。水即化為熱銅燋炭。動身舉步聲。如人牽五百乘車。支體節節。皆悉火然。菩薩既見受如是等種種諸苦。起大悲心。而自思惟。斯等皆為本造悭貪積財不施故。令今者受斯罪報。若人見彼受此苦痛。宜應惠施勿生吝惜。設使無財。亦應割肉以用布施。爾時菩薩。次復觀人。見從中陰始欲入胎。父母和合。以顛倒想。起於愛心。即以不淨。而為己身。既處胎已。在於生熟二藏之間。熏炙身體。如地獄苦。至滿十月。然後方生。初生之時。而為外人之所抱執。粗澀苦痛。如被刀劍。如是不久。復歸老死。更為嬰兒。輪轉五道。不能自悟。菩薩見已。起大悲心。而自思惟。眾生皆有如斯之患。雲何於中。耽著五欲。撗計為樂。而不能斷顛倒根本。爾時菩薩。次觀諸天。見彼天子。其身清淨。不受塵垢。如真琉璃。有大光明。兩目不瞬。或有居在須彌山頂。或復居在須彌四鎮。或復居在虛空之中。心常歡悅。無不適事。奏天美樂以自娛樂。不識晝夜。四方諸趣。無不絕妙。視東耽著。彌歲忘轉。瞻西耽湎。經年不回。乃至南北。皆亦如是。飲食衣服。應念即至。雖有如此適意之事。猶為欲火之所煎燋。又見彼天福盡之時。五死相現。一者頭上花萎。二者眼瞬。三者身上光滅。四者腋下汗出。五者自然離於本座。其諸眷屬。見天子身五死相現。心生戀慕。天子亦復自見己身。有五死相。又見眷屬戀慕於己。當爾之時。生大苦惱。菩薩既見彼諸天子有如是事。起大悲心。而自思惟。此諸天子。本修少善。得受天樂。果報將盡。生大苦惱。既命終已。捨彼天身。或有墮於三惡道中。本造善行。為求樂報。而今所得。少樂多苦。譬如饑人啖雜毒食。初雖為美。終成大患。雲何智者。貪樂此耶。色無色界諸天。見壽命長。便謂常樂既見變壞。生大苦惱。即起邪見。謗無因果。以此事故。輪回三塗。備受諸苦。菩薩以天眼力。觀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三界之中。無有一樂。如是思惟至中夜盡。爾時菩薩。至第三夜。觀眾生性。以何因緣。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為本。若離於生。則無老死。又復此生。不從天生。不從自生。非無緣生。從因緣生。因於欲有色有無色有業生。又觀三有業從何而生。即知三有業從四取生。又觀四取從何而生。即知四取從愛而生。又復觀愛從何而生。即便知愛從受而生。又復觀受從何而生。即便知受從觸而生。又復觀觸從何而生。即便知觸從六入生。又觀六入從何而生。即知六入從名色生。又觀名色從何而生。即知名色從識而生。又復觀識從何而生。即便知識從行而生。又復觀行從何而生。即便知行從無明生。若滅無明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逆順。觀十二因緣。第三夜分。破於無明。明相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
爾時如來。心自思惟。八正聖道。是三世諸佛之所履行。趣般涅槃路。我今已踐。智慧通達。無所掛礙。於時大地。十八相動。游霞飛塵。皆悉澄淨。天鼓自然。而發妙聲。香風徐起。柔軟清涼。雜色瑞雲。降甘露雨。園林花果。榮不待時。又雨曼陀羅花。摩诃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等花。七寶蓮花。繞菩提樹。滿三十六踰阇那。是時諸天。作天伎樂散花燒香。歌呗贊歎。執天寶蓋及以幢幡。充塞虛空。供養如來。龍神八部。所設供養。亦復如是。當爾之時。一切眾生。皆悉慈愛。無嗔害想。歡喜踴躍。如見聖跡。無怖畏情。其心調柔。離憍慢意。亦無悭嫉谄诳之心。五淨居天。離喜樂根。亦皆歡悅。不能自勝。地獄苦痛。暫得休息。生大歡喜。一切畜生。相食啖者。無復惡心。餓鬼飽滿無饑渴想。世界之中。幽瞑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悉得相見。各作是言。此中雲何忽有眾生。大聖法王。出興於世。以大法光。破非法暗故。令一切皆悉明朗。甘蔗先王。棄國學道。得五通仙。又行十善。得生天者。皆乘神通。到菩提樹。在虛空中。歡喜合掌。而贊歎言。於我甘蔗種族之中。能斷諸漏。成一切智。為世間眼。甚為奇特。一切莫不歡喜踴躍。唯有魔王。心獨憂愁。
爾時如來。於七日中。一心思惟。觀於樹王。而自念言。我在此處。盡一切漏。所作已竟。本願成滿。我所得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一切眾生。於五濁世。為貪欲嗔恚愚癡邪見憍慢谄曲之所覆障。薄福鈍根。無有智慧。雲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為轉法輪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誹謗。當墮惡道。受諸苦痛。我寧默然。入般涅槃。爾時如來。以偈頌曰。
聖道甚難登。智慧果難得。我於此難中。皆悉已能辦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
順於生死流。不能反其源。如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
爾時如來。作此念已。大梵天王。見於如來聖果已成。默然而住。不轉法輪。心懷憂惱。即自念言。世尊昔於無量億劫。為眾生故。久在生死。捨國城妻子。頭目髓腦。備受眾苦。始於今者所願滿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雲何默然。而不說法。眾生長夜。沉沒生死。我今當往請轉法輪。作是念已。即發天宮。猶如壯士屈伸臂頃。至如來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卻住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往昔。為眾生故。久住生死。捨身頭目。以用布施。備受諸苦。廣修德本。始於今者。成無上道。雲何默然。而不說法。眾生長夜。沒溺生死。墮無明暗。出期甚難。然有眾生。過去世時。親近善友。植諸德本。堪任聞法。受於聖道。唯願世尊。為斯等故。以大悲力。轉妙法輪。釋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復如是。勸請如來。為諸眾生。轉大法輪。
爾時世尊答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等言。我亦欲為一切眾生轉於法輪。但所得法。微妙甚深。難解難知。諸眾生等。不能信受。生誹謗心。墮於地獄。我今為此故。默然耳。時梵天王等。乃至三請。爾時如來。至滿七日。默然受之。梵天王等。知佛受請。頭面禮足。各還所住。
爾時世尊。受梵王等請已。又於七日。而以佛眼。觀諸眾生。上中下根。及諸煩惱。亦下中上。滿二七日。爾時世尊。又復思惟。我今當開甘露法門。誰應在先。而得聞者。阿羅邏仙人。聰慧易悟。又先發願道成度我。作是念時。空中有言。阿羅邏仙人。昨夜命終。爾時世尊。即便答彼空中聲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終。又自思惟。迦蘭仙人。利根明了。亦應先聞。空中又言。迦蘭仙人。昨夜命終。爾時世尊。即復答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終。
爾時世尊。又自思惟。彼王師大臣所遣。憍陳如等五人瞻視我者。皆悉聰明。又過去世。於我發願應先聞法。我今宜當為此五人先開法門。又自思惟。古昔諸佛轉法輪處。皆悉在於婆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又此五人。所止住處。亦在於彼。我今應往至其住處。轉大法輪。思惟是已。即從座起。詣婆羅奈國。爾時有五百商人。二人為主。一名跋陀羅斯那。二名跋陀羅梨。行過曠野。時有天神。而語之言。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最上福田。汝今宜應最前設供。時彼商人。聞天語已。即答之曰。善哉如告。又問天言。世尊今者為在何許。天又報言。世尊不久當來至此。於是如來。與無量諸天。前後導從。到多謂娑跋利村。時彼商人。既見如來威相莊嚴。又見諸天前後圍繞。倍生歡喜。即以蜜麨。而奉上佛。爾時世尊。心自思惟。過去諸佛。用缽多羅。而以盛食。時四天王。知佛心念。各持一缽。來至佛所。而以奉上。於是世尊。而自念言。我今若受一王缽者。余王必當生於恨心。即便普受四王之缽。累置掌上。按令成一。使四際現。爾時世尊。即便咒願。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者。得色得力。得膽得喜。安快無病。終保年壽。諸善鬼神。恆隨守護。飯食布施。斷三毒根。將來當獲三堅法報。聰明智慧。笃信佛法。在在所生。正見不昧。現世之中。父母妻子。親戚眷屬。皆悉熾盛。無諸災怪不吉祥事。門族之中。若有命過墮惡道者。當令以今所施之福還生人天。不起邪見。增進功德。常得奉近。諸佛如來。得聞妙說。見谛得證。所願具足。
爾時世尊。咒願訖己。即便受食。食既畢竟。澡漱洗缽即授商人三歸。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將來僧。授三歸竟。因與之別。而便前行威儀庠序步若鵝王。路逢外道。名優波伽。既見如來相好莊嚴。諸根寂定。歎為奇特。即說偈言。
世間諸眾生。皆為三毒縛。諸根又輕躁。馳蕩於外境。
而今見仁者。諸根極寂靜。必到解脫地。決定無有疑。
仁者所學師。其姓字何等。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已超出。一切眾生表。微妙深遠法。我今已具知
三毒五欲境。永斷無余習。如蓮花在水。不染濁水泥。
自悟八正道。無師無等侶。以清淨智慧。降伏大力魔
今得成正覺。堪為天人師。身口意滿足。故號為牟尼。
欲趣波羅奈。轉甘露法輪。是天人魔梵。所可不能轉。
爾時優波伽。聞此偈言。心生歡喜。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圍繞而去。回顧瞻矚。不見乃止。
爾時世尊即復前行。次到阿阇婆羅水側。日暮止宿。而便入定。當於爾時。七日風雨。時彼水中。有大龍王。名目真鄰陀。見佛入定。即以其身圍繞七匝滿七日已。時彼龍王。化為人形。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在此。七日之中。不至乃甚。患風雨耶。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諸天及世人。所歡於五欲。比我禅定樂。不可為譬喻。
時彼龍王。聞佛此偈。歡喜踴躍。頭面禮足。還歸所止。
爾時世尊。即復前行。往婆羅奈國。至憍陳如摩诃那摩跋波阿捨婆阇跋陀羅阇所止住處。時彼五人。遙見佛來。共相謂言。沙門瞿昙。棄捨苦行。而還退受飯食之樂。無復道心。今既來此。我等不須起迎之也。亦勿作禮敬。問所須為敷坐處。若欲坐者。自隨其意。作此語竟。而各默然。爾時世尊。來既至已。五人不覺。各從坐起。禮拜奉迎。互為執事。或復有為持衣缽者。或有取水供盥漱者。或復有為澡洗腳者。各違本誓。猶故稱佛。以為瞿昙。爾時世尊。語憍陳如言。汝等共約見我不起。今者何故。違先所誓。而即驚起。為我執事。時彼五人。聞佛此語。深生慚愧。即前白言。瞿昙行道。得無疲惓。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雲何。於無上尊。而以高情。稱喚姓耶。我心如空。於諸毀譽。無所分別。但汝憍慢。自招惡報。譬如有子。稱父母名。於世儀中。猶尚不可。況我今是一切父母。時彼五人。又聞此語。倍生慚愧。而白佛言。我等愚癡。無有慧識。不知今者已成正覺。所以者何。往見如來日食麻米苦行六年。而今還受飲食之樂。我以是故。謂不得道。爾時世尊。語憍陳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輕量我道成與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鑽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鑽智慧火。亦復如是。有苦樂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滅於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捨苦樂。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八正聖道。離於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隨順中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五人。既聞如來如此之言。心大歡喜。踴躍無量。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觀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語之言。憍陳如汝等當知五盛陰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失榮樂苦。憍陳如。有形無形。無足一足。二足四足多足。一切眾生。無不悉有如此苦者。譬如以灰覆於火上。若遇干草。還復燒燃。如是諸苦。由我為本。若有眾生。起微我想。還復更受如此之苦。貪欲嗔恚。及以愚癡。皆悉緣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諸苦因。猶如種子能生於芽。眾生以是輪回三有。若滅我想及貪嗔癡。諸苦亦皆從此而斷。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澆於盛火。一切眾生不知諸苦之根本者。皆悉輪回。在於生死。憍陳如。苦應知。習當斷。滅應證。道當修。憍陳如。我以知苦。以斷習。以證滅。以修道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汝今應當知苦斷習證滅修道。若人不知四聖谛者。當知是人不得解脫四聖谛者。是真是實。苦實是苦。習實是習。滅實是滅。道實是道。憍陳如。汝等解未。憍陳如言。解已世尊。知已世尊。以於四谛得解知故。故名阿若憍陳如。當佛三轉四谛十二行法輪時。阿若憍陳如。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虛空中。八萬那由他諸天。亦離塵垢。得法眼淨。爾時地神。見於如來。在其境界。而轉法輪。心大歡喜。高聲唱言。如來於此。轉妙法輪。虛空天神。既聞此言。又生踴躍。展轉唱聲。乃至阿迦膩吒天。諸天聞已。欣悅無量。高聲唱言。如來今日於婆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轉大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所不能轉。爾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龍八部。於虛空中。作眾伎樂天鼓自鳴。燒眾名香。散諸妙花。寶幢幡蓋。歌呗贊歎。世界之中。自然大明。阿若憍陳如。於弟子中。以始悟故。為第一弟子。時彼摩诃那摩等四人。聞佛轉法輪已。阿若憍陳如。獨悟道跡。心自念言。世尊若更為我說法。我等亦當復悟道跡。作此念已。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知四人念。即便重為廣說四谛。於時四人。於諸法中。亦離塵垢。得法眼淨。時彼五人。見道跡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五人。已見道跡。已證道跡。我等今者欲於佛法出家修道。唯願世尊。慈愍聽許。於時世尊。喚彼五人。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問彼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識為是常為無常耶。為是苦為非苦耶。為是空為非空耶。為有我為無我耶。時五比丘。聞佛說是五陰法已。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果。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於是世間。始有六阿羅漢。佛阿羅漢。是為佛寶。四谛法輪。是為法寶。五阿羅漢。是為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為諸天人。第一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