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興教寺事件”讓中國佛教再一次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社會各界奔走呼吁,佛教信眾奮勇護法,這是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佛教事件。與此同時,我們不會忘記興教寺事件之前發生的法海事件。這兩者看似關聯不大,實則同屬一事。這兩件事都是在中國文化重新抬頭、復興傳統的時刻出現的,戲谑佛教、消解神聖、剝奪寺產、踐踏信仰,都是中國文化上坡路上的絆腳石。北京大學李哲博士的文章,讓我們重新回到法海事件的語境,因為,戲谑佛教的戲碼還在各地上演,三寶尊嚴、教界前途,怎堪賣媚求生、險境求存?
李哲博士評龔琳娜“法海事件”中老鑼對佛教界的回應(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老鑼撇開水軍,首度正面回應“法海事件”的報道裡,有一個扎眼的情節: “……在北京北四環的工作室裡,老鑼盤腿打坐,泡上一壺普洱茶”,侃侃而談如何用漢語拼音,把玩著佛教,看上了白蛇,踩准了蛇年的利益引爆點。 盤腿打坐、談天論佛——做了你生活的小點綴,也做了你利益的引爆點,更做了你優越感的墊腳石。老鑼,在你眼裡 ——中國佛教,何以如此之賤? 演善巧VS賣媚俗:底線,還是底線! 陽春白雪的大乘,發展了眾多善巧,俯身接引十方眾生。然而所謂的善巧,在時下卻往往流變成方便攀附的媚俗。 坊間流傳京城四大俗:喝茶喝普洱、彈琴彈古琴、開店開會所、學佛學密宗。 這些個情調裡,若是有出家人夾雜其中,品茶彈琴、坐而論道,無疑更是上乘消遣。 出家人的身份,扮演或被扮演了世俗人生活的調味劑。然而,卻真有人以此為“善巧”,樂得用此類迎合世人、大賣媚俗的方式,開辟所謂的佛教市場。 這種思路,使得中國佛教在老鑼一干人眼裡,出落得媚態十足。如果籍由拍著世人的馬屁,來為自己求取這方生存空間,佛陀和祖師的基本尊嚴,我們在哪裡兼顧? 不要以一己誤讀,把善巧降格為媚俗、方便淪落為賤賣。娛樂圈當有底線,佛門更當有底線! 圍牆VS突圍:走出、爬出,還是被拖出? 圍牆困境,是中國佛教的不爭事實。如何突圍,卻值得謹慎抉擇。 如果不守尊嚴、一味迎合、甘心媚俗,那佛教無疑會讓人從狗洞子裡拖出圍牆! 在世俗的需求之下,被裹挾著拖出去,下場也不難預測:旋即被人騎在頭上。龔鑼二人上演“現身說法”:不僅把暴露在圍牆外的信仰拿來一番戲耍,甚至更要拖“懂幽默”的圍牆中人,一起來耍。 如此所謂的佛教世俗化,無疑是一條險路。 慘烈之下,與其突圍,不如固守。上世紀後半葉,美國基督教在物化文明甚囂塵上的嘈雜中,扮演著“文化保守派”的角色,寧可把傳統尊重和保留起來,也不讓其在媚俗大眾中,被徹底廢掉。一番韬光養晦,為今日的燎原之勢,保留下本色火種。 在化世俗與世俗化之間,莫要對自己走鋼絲的技巧,過度自信。三寶尊嚴、教界前途,怎堪賣媚求生、險境求存? 隨順世俗VS隨波逐流:倚仗誤讀的人,請為自己洗白。 錯事有人做,話就得有人說。還是那個理兒,沉默的好人,等於邪惡的同盟。 明賢法師說:大乘的出世本位與入世情懷,原是一體兩面、渾然天成。而當“深度認同世間不圓滿性”的隨順世俗轉換為隨波逐流的行動,出離心就徹底變成了俗人心。 倘若為了“投奔俗人”,誤讀善巧、異化善巧,把手段當目的、把工具當理想,那麼佛教的貶值與沒落,指日可待。 我們看到,以龔鑼為代表的這撮世俗之人,也恰恰是倚仗對善巧的誤讀,直了理壯了氣,憋著勁兒將戲谑佛教進行到底。 眼下正是中國文化,重新抬頭、復興傳統的時刻。惟願圍牆內外若干人等,不要做這個上坡路上的絆腳石,做時代的阻撓者,做歷史的陰暗面。 我們自己的反思,我們自己做、用心做。但德國的歷史也並不清白,如果不想被指責為“別有用心”、被質疑為“文化納粹”,老鑼龔琳娜,請用實際行動,為自己洗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