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向知識分子弘揚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3-04-10      14:39:55


[轉載]向知識分子弘揚佛法

作者:蓮覺

本人在文學藝術界工作了二十多年,多與作家、畫家、攝影家打交道,結識了不少文化藝術界知識分子。在自己學佛的這幾年裡,累積了一些向知識分子弘揚佛法的實踐經驗。現將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有利因素:

一、文學藝術界知識分子大多善於形象思維,悟性較高,喜好讀書,熱衷於人生終極問題的探討,故有關宗教方面的書籍也多有涉獵。如省內一位八十年代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對佛教禅宗很好樂,曾寫過有關品讀禅宗公案的書籍。有位身居高位的文友,通過人與螞蟻在境界上的高低,從而形成知見上的懸殊之事實,推而論之,對佛說的華藏世界的佛菩薩境界,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有些人還有過一些神秘體驗,在理解因果輪回方面,比較容易溝通。如一位女作家曾多次在夢中身處叢林寺院裡,身邊人均稱她為師太,於是相信真有因果輪回,自己宿世便是佛教修行人;另一位女作家夢中的情節,常在後來的現實生活中應驗,故而對三世因果有較大的信心。

二、作家、藝術家生性較敏感,對生老病死及天災人禍,有比常人更加深切、敏銳的感受,如恐懼、哀傷、厭離心……本能地向往如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完美的淨土。陶淵明撰寫的《桃花源記》便是實例。在末學熟悉的文友中,也有這樣的事例,如一位女作家原本不信任何宗教,但近三五年來,家中老父親、丈夫、弟弟、弟媳先後均罹患癌症,苦不堪言,於是對佛說的人生八苦深有體會,便常去佛寺拜佛以祈求平安;另一位文友家中八旬老父母身患多種疾病,無奈中數次來東林寺寫消災延壽牌位為父母祈福,孝心所感,幾年來父母均身心安泰,由是對佛教信心大增。

不利因素:

一、知識分子讀書多,免不了先入為主,受近百年來盛行的“撥無因果”的斷滅論影響,形成了知見顛倒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妨礙他們入佛知見的“所知障”,使他們對佛教,特別是對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有較大的懷疑和抵觸心理,每每聽末學講西方有阿彌陀佛有極樂淨土,不是譏嫌為宗教的麻醉劑,便是理解為子虛烏有之神話。

二、文學藝術界知識分子世智辯聰和驕慢心都比較重,重視自我感覺和自我價值,對所謂的“現代科學”比較崇拜,對超越了凡夫知見的佛菩薩境界,本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之固見,很難生起信心。

三、即便有人對三世因果輪回有點信心,對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義心生贊歎,但出於多生多劫的煩惱習氣,他們對佛教的清規戒律懷有較大的畏懼感,這亦成為他們皈依佛教的一大障礙。比如有的作家誤以為厭離娑婆便是悲觀厭世。一位曾隨末學來東林寺拜見過大安法師的女畫家,因為擔心皈依佛教後會改變她固有的生活方式,更擔心會因此消減她對繪畫的熱愛和享受,所以一度止步在佛門之外。

針對以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末學雖才疏學淺,也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向文化藝術界人士弘揚佛法的契入點。

一、推薦其閱讀佛教接引初機的書籍,如聖嚴法師著的《正信的佛教》,於凌波居士著《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等書籍,用正知正見消除他們對佛教的誤解和偏見。

針對“佛教消極”論,用佛菩薩曠劫以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大願大行,以及“五戒十善”的人天乘教義,予以糾正和駁斥;然後宣傳佛教積極“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之善行,宣傳佛教對構建當今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針對“佛教偶像崇拜”論,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天地君親師”的禮拜恭敬推而論之,對能引導我們了生脫死、成就佛果的佛菩薩,理應恭敬禮拜。用至誠心拜佛能彰顯我們本有佛性之道理,予以糾正和駁斥。

針對“佛菩薩與神祇一體”論,先為其講十法界眾生的境界差別,佛菩薩已是超越輪回的聖人,神祇一類尚屬六道眾生之列,兩者境界有天壤之別;然後講因果法則,人的禍福皆自作自受,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佛菩薩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絕不會如世間貪官污吏那樣,不辨善惡,視供養、賄賂的厚薄而賜福免災。

二、近些年來,科學研究有許多重大突破。東西方一些頂尖級的物理學家,對宇宙的探索越是深遠,就越是與佛教對宇宙的揭示相近,以至於科學家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幾百年的科學探索,不過是在印證佛經對宇宙現象的描述。比如說宏觀世界之“三千大千世界”、微觀世界之“一滴清水中有八萬四千蟲”、物質世界之“空有不二”……楊振寧博士就說過,人類若要徹底印證佛經所描述的宇宙真相,須五億年的不懈努力。

盡管現代科學的發現,與佛經所描述的華藏世界不可同日而語,但針對知識分子崇拜“科學”之特點,為使他們對佛教有信心,除了推薦閱讀尤智表居士著《佛教科學觀》、《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等書籍外,末學還勉為其難,嘗試著用物理學的新發現、新理論,來證明凡夫的“耳聽為虛”有偏頗,“眼見為實”是錯誤,因為宇宙確實不是人類肉眼所見的那個樣子。

1.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證明了即便是看似相對靜止的空間和時間,都會因物質的體積、重量、遠近,以及運行速度所產生的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而隨時發生變化。由此,我們可以對佛教關於宇宙萬象皆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皆由因緣果律而成就之定論加深理解。

2.量子物理學“超弦理論”誕生後,科學家用數學幾何方程式進行演算,認為宇宙空間至少有十個維度,而每一個維度空間,都有可能存在生命。二維空間的生命,只有長寬概念,沒有高的概念,所以不能理解三維空間的境界;而三維空間的生命,也不能理解四維、五維空間的境界……由此可以推論:根據果報,六道眾生皆有各自特定的生存維度空間。我們三維空間的眾生,不可能理解佛菩薩所在維度空間的現量親證,唯有依教奉行,信願持名求生極樂,獲得五眼六通之後,方能了知宇宙真相。

3.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定律,揭示了物質不滅、能量守恆。但人類如今只能將某些物質瞬間化為巨大的能量(如核裂變),但卻還不能將散發在空間的能量瞬間還原為物質。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西方極樂世界天人的資生用具,包括衣食、宮殿等,都能隨念而至,隨念而去。這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虛無之神話,而是人類無法想象的、超高級的文明世界。

4.量子力學觀察到,物質最小單位基本粒子的運動,無論是公轉或是自轉,都是跳躍著進行的,這說明空間不是連貫的,空間與空間之間存在著縫隙。人類只要找到轟開空間縫隙的超級能量,就能將空間如折扇那樣任意折疊,人類就能如蟲子在蘋果中鑽開一道道“蟲洞”那樣,在過去和未來的時空中任意穿行。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何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乃至所有出世間的聖賢,皆能於一剎那中來去自由,游遍十方世界,因為十方世界皆在我們的一念心性之中,若一念染污,西方淨土距十萬億佛剎之遙遠;一念清淨,西方淨土近在咫尺。

5.現代基因科學已經證明,人一生下來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攜帶了諸多生命密碼,這些密碼必然與宿世有關,可見因果輪回真實不虛。近年來,生命科學發現,人類體內的某些化學成分,唯有在外層空間方能合成,於是提出了人類也許來自外層空間的新論點,這與佛經所說人類來自光音天基本相似。

6.借用廣播、電視頻道收發的原理,來說明人類的心靈感應。本人用念佛實修中的一些感應體驗,表明淨土法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感應道交,其實就相當於宇宙間普遍存在的磁場與電場的相互作用。

三、針對文藝界知識分子重視體現自我價值之特點,用佛陀所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分別執著不能證得”之義理,令其生起內重己靈、外慕聖賢的求道之心。

用古代各階層有佛教信仰的傑出人士,特別是文人崇拜的蘇東坡、白居易、李叔同、豐子恺等大文豪、大藝術家在文學藝術上的非凡成就,說明信仰佛教與文藝創作不僅不相妨礙,而且具有提升生命層次、升華境界,出精品神品的積極作用。

四、對清規戒律的畏懼感,來自對佛教戒律的誤解。可先為其講解佛教戒律有多種,修行有次第;其次為其講解因果法則,分析世間善人與出世間善人的區別;然後講解人生本質是苦,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激發其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

(完)

 

 

 

 

上一篇:淨空法師:從科學發現肯定物質的基礎是意念
下一篇:我與十個男人有過一夜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