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身體力行就是潛移默化地教化眾生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48集 2013年4月2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聽我念三歸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身體力行就是潛移默化教化地眾生
請看《大經科注》第520頁,從第三行看起:
“漢譯,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平等覺。”
這個意思就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
“故知,十方大士,聞佛名號,至心信樂,以平等心,念平等覺,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義也。此一句佛號,即是實相,即是法界全體,即是諸法平等體性,但能念念相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
“如是心行,是菩薩行。”
自己要依照經教學習。最重要的,經教所說的事、理明白了,就立刻要落實到生活當中。佛法確確實實是生活教育,在生活當中體現智慧、德能、相好,這叫真修,真正學菩薩行,行菩薩道。
“輾轉教授。”
輾轉教授的心不能有一刻失念,念念當中常常有。有這個念頭,我們要將這一個殊勝的大法傳授給一切有緣眾生。身體力行就是潛移默化,跟我們住在一起的人,見到我們的人都會受感動;還不能受感動,自己要反省,過失不在對方,是在自己真誠做得不夠。別人沒有感動,要認真,要努力,一年、兩年、三年。中國古聖先賢居住在一個地方三年,這個地方的民風完全就改正了,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功德;到感化之後,就可以教學了,為什麼?他們能聽你的話、能相信你、能尊重你,願意向你學習,這樣才能夠教化一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十二年的苦行,那就是他的潛移默化,示現大徹大悟之後就展開教學,四十九年一帆風順,什麼原因?前面十二年的潛移默化。這個十二年不說,只是做,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做些什麼?就是後面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教學要教得成功,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往年,05年的年底,06年開始,我們在湯池辦的試驗。我要求這些種子老師,三十七個人,我跟他們談話,我說自古以來教學最成功的兩個人:在中國,孔子;在印度,釋迦牟尼。這兩個人為什麼教學成功?沒有別的,先行其言。他在沒有說之前他先做到了,孔子十幾年周游列國,那是在行、解,做樣子給大家看。列國的這些君王不是不知道,知道孔子是賢人,為什麼不用他?孔子不會隨順他的煩惱習氣,不會隨順他的貪嗔癡慢,這些君王不敢用孔子。孔子回到家鄉去教學,以後成為至聖先師,我想這是孔子在世做夢也沒想到。但是孔子這大願確實是“輾轉教授”,世世代代的人都得利益,都是先行其言,最後教學。我們要會看、要能體會到。真正發心度自己、度眾生,不真干是不行的。世尊“信、解、行、證”,孔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有“笃行”,儒、佛看法做法都相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信、解”,“笃行”就是真干,一定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干,“果”則是成聖成賢。佛法裡面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解”就是“慎思、明辨”,都在這些地方下功夫,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
……
五忍:伏忍,信忍,順忍,無生法忍,寂滅忍
佛在《仁王經》上講五忍:
第一個,“伏忍”。一般講是地前,沒登地,三賢菩薩,他能夠伏住煩惱,沒有斷,所以第一個叫 “伏忍”。念佛法門裡頭,能伏煩惱,一般都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第二個,“信忍”。“信忍”是初二、三地,“得無漏信”,這叫真信,初二、三地,地上菩薩了,這都是說的別教。
那麼第三,叫“順忍”。“順忍”是四、五、六地,四地、五地、六地菩薩。四、五、六地,“趣向無生”,這叫“順忍”。
“無生法忍”,第四個,是七、八、九地。“諸念不生”,名無生忍,也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無生法忍”。見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是差別法,菩薩遠離兩邊,就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了。
那麼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家的發現,一切法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菩薩見到動靜不二、動靜一如,這個境界裡叫無生法忍。那麼這個裡頭有上、中、下三品,七地菩薩證得的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後面還有十地,“妙覺得菩提果”,這叫寂滅忍。《仁王經》上講的“五忍”,十地是下品寂滅忍,等覺是中品寂滅忍,妙覺是上品寂滅忍。
“六度”裡最重要的,“布施”是結緣功德,“忍辱”是能保持
世尊說法對於“忍”非常重視,“六度”裡頭,大家知道,“布施”跟“忍辱”這兩個最重要。“布施”是積結功德,“忍辱”能保持,沒有“忍辱”,那個功德積不住,你所積的功德都會漏掉。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佛門裡頭有個俗語叫“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嗔恚。脾氣一發,功德全沒有了。那是不是白做了?沒有白做,功德變質了,變成福德。福德所感的果報是在人天,人天福報。功德呢?功德不是的,功德是成就你的品位,是出世法,不是世間法,超越六道輪回,以證聲聞、緣覺、菩薩、佛果,節節上升,那個靠功德了。功德最怕的是嗔恚,所以嗔恚、傲慢、嫉妒都把你的功德毀掉了,把功德變成了福德。喜歡發脾氣的、貢高我慢的、嫉妒別人的人,他修的大福報,來生多半在阿修羅、羅剎,做阿修羅王、羅剎王,他的福報很大,可是死了以後墮在地獄,這是佛門常講的三世冤。你看第一世修福,修福帶著煩惱習氣,真修福,修大福報;第二生享福,享福造業;第三世墮落,墮惡道去了,叫三世冤!這是迷惑,這不是覺悟。如何能保持?你所修的福變成功德,不求人天福報,求了生死、出三界,求菩提果,這是功德;求念佛求往生是功德,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干這個事情。我們決定不能享人天福報啊,生活過得去很好,很知足、很滿足。不要再要求了,要求就錯了。我們所要求的,是求佛菩薩加持,讓我們真正能夠遠離煩惱習氣,不再迷惑顛倒了,做一個真正念佛人。也就是除了佛號沒有雜念,世間無論什麼事情隨緣就好、有緣很好,沒有緣也很好。沒有希求,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一心一意念佛求實淨土。這個人天天在積累功德,我們要向這些人學習。
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勉勵我,他以他自己做例子,他很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可惜一生都沒有學像,沒有學成功,勉勵我們要有這個機會,要真干,真放下。
大慈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勸兩個人念佛,這兩個人念佛往生了,那個功德比自己成就還大。送兩個往生,就是送兩個人成佛了。如果能勸個十來個人往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能勸幾十個人往生,這個人是菩薩再來,不是凡夫;能勸上萬的人往生,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大慈菩薩說的,菩薩說的話我們不能懷疑,要真正相信。你勸別人往生,等你往生的時候,相信那些已經往生的人都會要求阿彌陀佛,我們能到極樂世界是他勸的,現在求佛去接引他,我們一起跟著佛一起接引。肯定的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你往生的時候沒有大障礙,決定得生。往生的那些人會報恩,不知道恩德,不知道報恩的人都不能往生。知恩報恩,念佛了必定往生,那麼這是《仁王經》上五種忍簡單的說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