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新素食主義者”之風席卷全球。香港近二百多家素食館生意興隆。美國有一千二百多萬素食者,加拿大多倫多素食協會的會員,5年來增加了一倍多。 在我國,“新素食主義者”主要是中老年人。他們厭倦了都市的喧鬧與擁擠,厭倦了餐桌上日益增多的魚肉海味,逐漸從素食中尋覓一縷清香,一份恬靜。素食之味美於鮮。吃蔬菜要趁新鮮,吃本味,不必放調料。的確,像春之茼蒿,夏之蠶豆、新茄,秋之鮮藕、肥菱,冬之韭黃,若是烹調得當,或清幽,或淡雅,或素淨,格外受老年人喜愛。 “新素食主義者”嗜素,其關鍵還在於科學搭配。在日常生活中,人如果幾天不吃蔬菜,就會出現頭昏腦脹、牙龈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狀,並且食欲大減,渾身不爽。這是因為蔬菜、水果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有利於人體機能的均衡發展,可以增強免疫力。據測試,素食中的蛋白質含量,麥谷類約為8%~20%,堅果、種子、豆類為30%,黃豆高達40%左右。 素食還有助於抵御高熱能、高脂肪飲食所帶來的“現代文明病”,減少癌症的發病率。實驗表明,消化一頓米飯加豆腐的飲食約需5個小時;而消化一塊分量與之相當的牛排則需用18個小時。同時由於動物肉中的脂肪不易被人體充分吸收與分解,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內部變得越來越狹窄,最終造成心血管疾病。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急性傳染病等“貧困病”,已由五六十年代的首位下降到第9位。而心血管等“現代文明病”,卻上升到了首位。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糖尿病患者不足1%,而如今在各大中城市已高達5%。近幾年來,肥胖人數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說明“現代文明病”正朝著我們走來。 “新素食主義者”的出現,對推崇健康、自然的飲食之風無疑是大有幫助的。盡管飲食的喜惡是各人所好,但少食葷,多食素,保持營養的“三低一高”(低糖、低鹽、低脂肪、高蛋白),卻是世界潮流。素食之風,為何能在全球興起,蓋因為此。 關於食肉與食素的利與弊,據世界健康統計資料顯示,肉類消耗得多的國家,心髒病、癌症的發病率要高於肉類消耗少的國家。美國國立健康學院,最近研究過5萬名素食者,發現他們的壽命較長,患心髒病、癌症的比例較低。 在我國,素食與養生學源遠流長。古代著名醫學養生家老子,終生食素。作為醫學家的孫思邈,對素食推崇備至,他活了102歲。我國有名的長壽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那裡的人們以玉米、紅薯、大米、豆類等為主食,蔬菜則以青菜、南瓜、紅茄葉、瓜苗等為主,很少吃葷食。 其實,人類在地球上已生活了幾百萬年了,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水果、谷類和青菜為主,所以人的身體結構並不適應肉食。科學家們發現,凡是食肉動物的小腸,都很短,大腸很直且平滑,只有身長的3倍。這是因為這些肉類腐爛得快,必須及時排出。而人類腸子的長度比身體要長得多,並且來回排列,腸壁皺在一起。人們吃進去的肉食,要經過5天左右的時間才能排出。在漫長的5天中,所食的肉類一直在37℃以下發酵、腐爛、變臭,並產生出多種毒素。這些毒素被身體不同的部位吸收後就會產生多種疾病。此外,還有大量的脂肪、膽固醇,在人體肝髒超負荷工作狀態下,使多余的甘油三酯及膽固醇停留在血液裡,附著在心血管、腦血管、動脈的管壁上,使血管狹小,血液流通不暢,引起心血管病、腦溢血、高血壓等疾病。 動物和人一樣,也會生病。我們日常所吃的肉類,如果其動物本身有病,一旦吃進體內,後果可想而知。正因為素食比肉食有許多明顯的優勢,素食者才愈來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