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三細六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八集)  2009/4/5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頁第四行,我們將這段文字念幾句,對對地方。

  【二者。法界圓明自在用。是華嚴三昧也。謂廣修萬行。稱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證菩提。】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裡面首先講到法界,這個名詞我們簡單要介紹一下,什麼叫法界?學佛的同學們,我相信這兩個字聽得很熟,但是它的含義未必很清楚。在總的說法,一切諸法總名稱就叫「法界」。法界的意思很多,通常是用「二義釋之」,一個「就事」,一個是「約理」。「就事而言,法是諸法,界是分界」,這是從事上講的。佛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歸納起來用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各有各的界限,而實際上來說,這還是歸納,要是細分那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個稱為諸法。譬如在我們一個人這也是一法,人,頭,我們從外面看,身體、手足,各是各的部分,它都有界限,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什麼叫做分界。《菩薩璎珞經》上這樣說法,「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業果」。無明,我們要知道,在這一節『法界圓明自在用』,前面第一段講的是「海印森羅常住用」,那是說宇宙的起源,這個宇宙從哪裡來,這一段是講我從哪裡來的,前面是講依報,這一段講正報,佛家常講依正莊嚴。可以說依報跟正報是同時起來的,沒有辦法辨別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先後有沒有次序?先後確實是有,但是有兩種說法,有一種說法:依報在先,正報在後,也有一種說法:正報在先,依報在後,這兩個講法都沒有問題。

  為什麼?它速度太快,快到什麼程度?世尊問彌勒菩薩,眾生起一個念頭,這一念很短,很短的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面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物質現象(就是講的依報),有多少精神現象(這講的正報)。依報跟正報可以說是同時生起來,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多少念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現在所謂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微細念頭,三百二十兆。他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佛問得好,他也答得好,每一個念都有物質現象出現,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識就是八識,我們這個地方不講八識,講阿賴耶識,第一個是阿賴耶識出現。由此可知,凡是物質它統統有識,也就是說它有見聞覺知,為什麼?因為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它不是從外來的。這些現象,相跟識,相是物質,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前面跟諸位說得很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給五祖忍和尚提出的報告言簡意赅,他向老和尚報告自性,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有許多祖師說,你說來聽聽。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要用現代的話就是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現在呢?現在還是清淨的。無論你是在天堂,或者是在地獄,自性從來沒有染污過,一定是清淨的。第二句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自性是本體,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宇宙是從它變現出來,生命也是從它變現出來的。這個地方的生命不說別的,單單指我自己,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眾生,這兩個字要搞清楚,眾生不是單單指人,它是廣義的,眾是講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可以說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統統叫眾生。所以眾生跟法界意思也相同,這個范圍太廣了。

  眾生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能大師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華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我們要懂得廣義,我們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全是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講的自性,就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本自具足的。能大師只說一句話,本自具足,《華嚴經》上就講得詳細,具足一切智慧、德能、相好,這就講得很清楚。智慧無量無邊,不是知識,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這個要搞清楚。無量的德能,這個德能是什麼?德是德行,能是能力,佛門裡也叫神通,神通屬於德能。無量的相好,相好我們今天講福報。都是圓滿的,智慧是圓滿,德能是圓滿,相好也是圓滿,所以才說佛佛道同。到成佛之後,你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平等平等,沒有說哪個多一點,哪個少一點。為什麼?你證得自性!自性是一,一切眾生的自性是一,一切諸佛的自性還是一,自性沒分,它是本體。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哲學與科學,從理上講是哲學,從事上講是科學,都講到登峰造極,都講到究竟圓滿。宇宙跟生命的起源,到現在哲學跟科學裡面都沒有定論,但是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很肯定。

  所以這裡,「法界」,「圓」是圓滿,是德相,「明」就是智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相,「自在用」,用是起用。現在我們的圓明沒有,我們的智慧沒有,我們的德能、相好也沒有,所以我們現在不自在。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這個佛在《華嚴經》上也說得清楚,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圓明自在用不能夠現前,不能夠得這個受用,原因就是我們有無明、有煩惱,《華嚴經》上說的是妄想、分別、執著。大乘經教裡面它用的名詞是用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個名詞同學們都很熟悉。無始無明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這兩個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由此可知,這三種煩惱障礙了我們的「法界圓明自在用」,它障礙了。我們有沒有失掉?沒有,跟諸位說,這個一定要肯定,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一點都沒有失去,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我們自性上有點障礙,這個障礙就是這三種煩惱,《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棄了,法界圓明自在用就現前,這一放下就叫成佛。所以在《華嚴經》上凡夫成佛,在理上講,在事上講也一樣,一念之間,只要你肯放下,放下就是!這個事情與修不修、學不學沒關系,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當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十九歲離開家庭,出門去求學,學了十二年。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當時印度宗教跟學術界,他都去參學過,再沒有老師,沒地方學。他並沒有傲慢,沒有覺得我是第一,這一切人都不如我,他沒有起這種煩惱,他還是非常謙虛。在我們想像當中,這有三個問題不能解決。當時印度無論是學派、是宗教都崇尚禅定,所以佛門裡面所講的四禅八定,這不是佛教的,古婆羅門教他們所修的。得這個禅定,得四禅八定,六道裡面的狀況,我們現在講六道裡面不同的空間維次,他完全突破,也就是說他了如指掌。如果我們證得這個境界,還要是很謙虛,還要是好學的話,肯定裡頭還有問題,什麼問題?六道你都明白,你都清楚,六道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肯定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在當時宗教界跟學術界都沒有答案,往往把四空天當作大般涅盤,般涅盤是梵語,意思是不生不滅,意思是宇宙的本體他們見到了,他也沒有懷疑,不像釋迦牟尼佛他有懷疑。所以他把十二年所學的也放下,入更深的禅定,這一入定就是所謂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在經上常常講,學佛不能見性是有兩種障礙,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前面講的三種都是屬於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障。除這個之外,所知障,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這十二年怎麼樣?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知識障礙你見性,所以也得放下,所知障斷掉,二障統統斷掉,障礙沒有了,自性清淨心現前。

  所以世尊所證得的境界,跟惠能大師證得的境界完全相同,這明心見性了。能大師見性提出的報告簡單扼要,五句話說明白了,自性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是本自具足的,是本不動搖的,能生萬法。而釋迦牟尼佛見性之後,他做了一個詳細報告,這個報告是什麼?現在我們所學習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是細說,能大師是略說,要知道內容不增不減。由此可知,《華嚴經》如果把它歸納起來,就是能大師講的五句話;能大師五句話把它展開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不增不減。說得好!世尊為我們示現的,他是學了十二年,真的叫廣學多聞;而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一天沒學過。這兩種表演就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與學不學不相干,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放下。我們學佛,學佛到底求什麼?佛經裡有一句話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翻譯,為什麼不翻,還用原來的音然後再加注解?這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而且很容易翻,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譯經大德們對這個尊重,為什麼?學佛就求這個,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佛說這三種煩惱,三種煩惱是講煩惱障,三種,妄想、分別、執著,所知障也離不開這三種,障礙了自性。像世尊、像能大師,他們很厲害,他們說放就統統放下,這在佛法叫上上根人,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是真的。不是上上根人,縱然你明白了,我們學佛學了將近一甲子,我學佛到今年五十八年,再差兩年就一甲子,沒開悟!雖沒開悟,天天受經教的薰習,我們古大德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什麼?這是上中下根人所走的路子,不是頓悟,不是徹悟。頓悟、徹悟好像上這個大樓,坐電梯一下就上來,那是頓悟。漸悟是什麼?漸悟我們沒有能力,沒電梯只好爬樓梯,爬樓梯一階一階往上升。我們從漸悟當中把這個事實真相也能悟出來,這個悟出來在佛法叫解悟。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原理、原則、方法都懂得,現在並沒有到頂點,頂點上有些什麼樣子大概可以了解一些。欠的是什麼?欠的是功夫。功夫是什麼?放下,你怎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

  祖師大德慈悲教導我們,不著急,慢慢來,慢慢來要認真干,真放,先把執著放下,執著是見思煩惱,最粗的、最嚴重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貪瞋癡慢、名聞利養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造成什麼?造成六道輪回。這一切相是從念頭生的,我們這個念頭裡頭帶著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相就變成六道。六道裡面有善惡,你的念頭善、言行善,這個境界就是三善道;如果我們的念頭不善,言行不善,現出的境界是三惡道。如果我們的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給諸位說,六道就沒有了。那就是永嘉大師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是什麼?放下就覺悟,這個六道、這個世界就沒有了。所以《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很難體會。我們最近學習《華嚴》,我常常用電視做比喻,因為現在電視很普遍,家家都看電視。這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什麼?我們把它比喻電視的屏幕、螢光幕。螢光幕裡有沒有東西?什麼都沒有。你能不能說螢光幕裡頭真沒有?不可以說,你頻道一按下去,色相就出來,就出東西。按鈕按下去把它關起來,這個時候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具足,它裡頭有東西,但是它不顯,你在外面什麼都看不到,是這麼個境界;按扭按下去,頻道按下去,色相出來是能生萬法。所以電視機擺在這個地方,你沒有按,關起來的時候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打開的時候也不能說它有,我們宇宙之間的現象,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所以,在沒有現相的時候不可以說沒有,現相的時候不能說真有,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比喻我們不難體會。

  但是覺悟之後,它怎麼就沒有了呢?這個用我們的電視不大好比喻。我就想到我們看電影,電影可以能夠顯示得出來這種現象。電影我們知道是用放映機放的幻燈片,它的底片是幻燈片,一格一格的,它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鏡頭打開,這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你看到了,鏡頭再關上,第二張放出來,第二張不是第一張,第三張不是第二張,張張都是獨立的,大乘經上講各各不相到,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但是它速度太快,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的眼睛就看花了,就好像是真的一樣,你就沒有法子辨別,像真有其事,我們就被它欺騙。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自性裡面這個速度多快?一秒鐘,我們現在都用秒為單位,他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一彈指是三百二十兆那麼多次,三百二十兆。我們彈指大概一秒鐘能彈四次,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速度移動多少?現在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自性裡面這個振動,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我們現在眼見、耳聽的現象不是真的,一秒鐘裡面,這是講振動,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速度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那個次數,一秒鐘裡面這個頻率,每一次每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畫面,就是一個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面就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有這個精神現象,它是同時現起的,它的速度太快。

  現在科學家也發現這個道理,他說物質是假的,物質不是真的,是無中生有。這個跟佛法裡面講的就很接近,沒有《華嚴經》講得這麼詳細,這是極細微的振動。細微的振動,我們講像水一樣,開始是很微細的波動,小浪,甚至於你肉眼都看不見;分別,分別就是大浪,那就很明顯;到執著,執著那是巨浪,所以執著是很麻煩的。這一振動,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現前,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這個振動,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動,這是諸佛的剎土。從這個振動,如果再加大變成分別,分別就是大浪,實報土沒有了。好像海水這個平面,那個平靜的看不到了,看到有波浪,這就是方便有余土,我們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是有分別。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就是我們講方便有余土,這淨土宗講的,四聖法界。所以娑婆世界,四聖法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變成巨浪,大風大浪變成巨浪,那是執著,執著是巨浪,四聖法界不見了,變了,看到海上大風大浪,那是什麼?那是凡聖同居土,就是六道。六道裡頭有善惡,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它有染淨,有染淨沒有善惡,六道裡頭有善惡,所以有三善道、有三惡道。

  我們把執著放下之後,六道就沒有了,分別放下之後,四聖法界沒有了,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剩下來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你就看到報身佛,那裡面都是證得報身的。如果起心動念也沒有了,給諸位說,實報土也沒有了。實報土沒有了,剩下什麼?剩下就像我們電視的屏幕一樣,沒有現相,你把所有頻道都關掉,一片空白,常寂光土,那就是真正的自性,自性的本來面目就現前,自性的真面目。常寂光裡面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我們淨土裡面講的四土,四土這麼來的。四土只有常寂光土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其他的現象統統都有生滅。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它就沒有了,你斷多少它就起多少變化。所以這個境界,真的,佛講總的綱領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沒錯!既然從心想生,你為什麼不想善,你為什麼不想清淨?你要想染污,你要想那些惡業,那就錯了,你想清淨就現淨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佛祖都告訴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不可以有污穢,心淨則佛土淨。無論什麼人往生,他念佛那個念是清淨的才能生淨土;他念頭不清淨,一天念十萬聲,沒用,他不能生淨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淨土是從哪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我們的清淨心變現的。一生沒有念過佛,最後臨終的時候遇到善友勸他念佛求往生,他雖然念個十句、念個八句,他真往生,為什麼?他念念是清淨心,是這麼個道理,他一點都不希奇。

  我們一天到晚念佛,念的時候心裡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樣念佛不得力,有沒有好處?有。好處是什麼?阿賴耶識落了阿彌陀佛的種子,這是好處。這一生不能去,為什麼不能去?心不清淨。所以你要懂得,念佛是個手段、是個方法,清淨心是目的,清淨心現淨土,極樂世界是淨土,這個道理要懂,這是真正的原理。我們如何能叫自己清淨心現前?你要不能把這個世界這些拉拉雜雜東西放下,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所以我們要記住,凡是帶不走的統統要放下,真正能帶得走的,我們才把它提起。真能帶走的是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加功用行,要認真努力,這是你能帶得走的。所以一定要曉得,自私自利、貪瞋癡慢、是非人我、五欲六塵都是帶不走的,帶不走的就要放下,不要執著,隨緣不攀緣。世尊在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今天讀這些經典,文字資料,我們對於世尊,以及當時追隨世尊學習的這些同學們,有菩薩、有羅漢,我們佩服,我們五體投地,我們今天做不到。為什麼?人家身體多好,風吹雨打日頭曬,他不生病,他能生活在曠野。我們今天的身體不行,要像他們一樣,到野外去住上一天,第二天不就到加護病房去了!他為什麼身體那麼好?沒有別的,我們能想到心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健康長壽。他們住世,不是說壽命到了,他沒有壽命。世尊在世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年,外國人講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他們住世時間長短在於緣分,跟眾生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他就走了。眾生有緣是感,菩薩有緣是應,感應道交,什麼時候感,什麼時候應。用什麼感?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行、能證。世尊當年在世,在印度這個地區,確實有些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證,感得釋迦牟尼佛出現。這些人都度了,再沒有這樣的人,這是哪樣的人?能行、能證的沒有了,他就走了。還有那個能信、能解的,他不能行、不能證的,由後面的弟子跟他有緣,他們來度,這所謂是佛度有緣人。

  《璎珞經》上這句話說,「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無明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自性的照失掉。不起心、不動念,自性,佛經上用水做比喻最多,像這湖水干淨沒有染污,沒有波浪,水平靜,外面的景致都能夠倒影在水裡面,像一面鏡子一樣。如果這個水染污、水起了波浪,它就不能照,這個照就失掉。無明就是一念不覺,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不可以起心動念。這裡面也許有同學有疑惑,能大師見性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剛才給諸位說,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的真性沒有動搖過,也沒有染污過。這一念不覺是什麼?一念不覺決定不是自性,自性要有一念不覺那就出了麻煩,那怎麼可以叫不生不滅?怎麼能稱之為真如?所以一念不覺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從哪裡來的?妄心是從真心而來,但是它不是真心,這一定要知道,妄心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這個現象不是真心。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說得好,「本覺本有」,本覺是真心、是自性,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妄心,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本來沒有,本無。本有的一定可以現前,本無的一定可以斷掉,你不要認為這個東西斷不掉,能斷掉,為什麼斷不掉?習氣太重。也就是我們被這些妄想分別執著薰習的時間太久,在六道裡生死輪回不知道經過多少時間,古大德常講無量劫又無量劫,我們墮落在這個輪回裡頭,生生世世干這個事情,時間太久,染上這個習氣太深,所以明白之後,想斷還斷不了。

  這個我們也能夠理解,只要自己有決心真肯干,一生能不能成就?答案是肯定的。就看你是不是真干?真干真能成就。真肯放下,不再計較,無論在生活方面、在工作方面,方方面面都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就好,這就好辦。如果堅固的執著,我一定要怎樣怎樣怎樣,那個麻煩,那出不了六道輪回,也生不了極樂世界,這都是真話。所以常常想到,為什麼不像佛菩薩當年在世一樣一切隨緣?飲食,佛一天一餐飯,出去托缽,給什麼吃什麼,一點分別心都沒有。諸位要知道,如果分別執著真的沒有了,無論你托的什麼東西都是上味,最好的味道。為什麼?你的心好,它把外面境界都轉變,那不是境隨心轉嗎?再不好的飯,在他那一缽,他的意念對著它的時候就變成最好的。你們想想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所以這個科學可以能夠證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再想想,我們在憤怒的時候,不平的心情,不平的時候,再好的美味東西嘗起來都是不好吃的,都會發脾氣把它丟掉,不是一個道理嗎?境隨心轉,飲食隨心轉,沒有一樣不是隨心轉的。所以佛菩薩得的是妙味,上品妙味;我們得來的,我們的意念對著它就變壞。這個跟江本博士水實驗的道理是一樣的,被科學證明出來。所以我們一定曉得這個道理,一念不覺,不了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在天台家講就是空假中,《般若經》裡面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真有,相是心現的,相裡面產生變化那是識變的,識是什麼?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意識。所以「迷法界起三界業果」,迷法界起三界業果,這個很重,為什麼?三界業果是講六道輪回,講到我們身上來。

  在大乘法相宗裡面講「三細六粗」,迷!三細,這三種相可以說一念完成的,一念裡頭有這三種相。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形皆有識」,識是見相,也叫做轉相,轉變;那個念頭的動是業相,起心動念是業相。業相、見相、境界相,「三細相」就是根本無明之惑。「因對六粗,故名三細」,因為底下還會展開,這個三細要知道就是一念。你們想想看,一念那麼短,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麼短裡面還有三細,三細,每一個相那就再乘三,你說這個你怎麼能發現?所以大乘教裡面,佛說誰能夠發現、能看到?有人,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那個心非常清淨,極細清淨心他能感受到,他能見到,這是佛家講的科學,這不是理想,你能夠看得見。換句話說,你也有這麼大的能力能夠追得上它的速度,你跟它的速度相等,你就看到;你跟它速度不相等,差距,你就看不到,它太快,你沒有發現。所以在八地菩薩,七地還不行、還見不到,八地菩薩就能見,八地以上統統都能見到,這就不是假的,不是理論,不是猜測,也不是從數學裡面推演。

  第一個是「業相」,「業相者,即從真起妄,初動之相也」。注意它那個初動,要知道初動,初沒有後的。有初,有沒有後?沒有,念念都是初,念念都是初動,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我們今天看的境界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個動就是初動。第二個細念也是這個速度,統統都是初動,沒有第二個動。所以這個無明,佛講得好,他把它加個無始,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所以它是虛妄的;如果有始有終,那就真有其事,不能說是假的。這是宇宙的起源,起源就是虛妄的,它最後變成大的波浪、變成巨浪,一切都是浪,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會徹底放下,為什麼?全是假的。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把它都看作是真的。這就是《璎珞經》裡面所講的「不了一切法」,了是明了,你才會有初動,才會有動,所以從真起妄。這個事情也很難理解,因為我們一般人追根究柢總要找個水落石出,最初的一念是什麼原因起來的?幾時起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一念妄動?我們都會找這個原因。佛告訴我們,這個最初的一念沒有原因,什麼時候起來的?沒有時候,它才起立刻就滅。

  正像我們看電影放映機裡放的底片,一格一格的,那一格過去了,下面一格出生,每一格都是新的,所以各各不相到。你說前面,前面已經沒有了,你看就是現前這一個畫面,可是這個畫面你還沒看清楚它又沒有了,這一秒鐘才二十四張。現在一秒鐘給你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全被假相欺騙,以為它是真的,我們在這裡生起嚴重的分別執著。所以六道輪回就不會斷,這個電影影片就繼續放下去,它不會停止,就變成這個樣子。什麼時候覺悟,我不再執著,我把執著真放下,六道這個片子就沒有了,就斷掉。斷掉它還有現相,現的什麼?就是四聖法界出現,出現第二個頻道,第一個頻道是六道,會出現第二個,第二個也不是真的,第二是分別。如果能夠對世出世法不再分別,這個很高明,不再分別的時候,四聖法界沒有了,就是方便有余土沒有了,實報莊嚴土出現。實報莊嚴土我們講過,前面講得很多,無始無明習氣造成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法子斷,所以你也不需要斷它。在這個狀況之下,覺而不迷,隨著時間自自然然它就消失,你決定不能在意,你一在意那你馬上就退轉。

  《起信論》裡面這個說法,我們把它念下去,它這前面還有「然本覺心源,離念寂靜,因無明故,覺成不覺,遂成業相。故《起信論》雲,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是也」。本覺是自性,《起信論》裡面講本覺本有,本覺就是清淨,離念寂靜,它沒有念頭,它不會生念頭,它是清淨的,它不生滅。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就是本覺,「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後面說「能生萬法」,怎麼能生萬法?它動念就生萬法,它不動念頭不生萬法。怎麼動念?因無明故。所以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真心「離念寂靜」,這四個字重要,這四個字是真正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現在的念放不下,那怎麼辦?佛教給我們一個好方法,以念止念。用什麼?念阿彌陀佛,你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念沒有了,你就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怎麼樣?明心見性之後還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勸導那些沒有見性的人,我用這個方法成佛的,我把這個方法教給你,我做樣子給你看,示范的。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這個話是蕅益大師講的,蕅益大師根據《彌陀經》說的,有經做證明,釋迦牟尼佛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依念佛法門,這個榜樣做得好!

  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記住這個字,「離念寂靜」,這真心,寂靜就是真心現前,真心是寂,心裡沒事。心裡面的事太多,妄念太多,那是嚴重的障礙,學佛也不行,學佛怎麼?不能往生,不能了生死,在佛門裡面所修的統統變成了福報,不是功德是福德。早年達摩祖師到中國遇到梁武帝,梁武帝是我們佛門大概從歷史上來講是最大的護法,替佛教造寺院叢林造了四百多座。幫助人出家,他非常喜歡人出家,供養出家人、照顧出家人幾十萬人。達摩祖師來跟他見面的時候,他非常自豪,問達摩祖師,我做的這些事情,我這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這一盆涼水澆給梁武帝,梁武帝興趣就沒有了,再不跟他見面,達摩祖師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個慧可。為什麼?他沒有離念,他心不寂靜。離念寂靜是功德,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你能夠,離念是放下,放下,清淨心就現前,寂靜,那叫功德,離念是功,寂靜是德。如果你心的雜念很多,沒放下,那叫什麼?福德,不是功德,福德還要繼續搞六道輪回,來生就享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也不能往生。念佛法門,「心淨則佛土淨」,還是要寂靜,跟寂靜沾上邊,念佛才能往生;跟寂靜沾不上邊,念佛也不能往生。你就曉得,這四個字是多麼重要!

  為什麼會變成業相?「因無明故,覺成不覺」,本覺變成了不覺。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要知道起心動念就是不覺,不覺就叫業相。業是什麼?業是造作,業是動,不動就不叫業。你看我們講事業,事是什麼?造作,造作的時候是事,造作的結果就叫結業。所以業是個動相,也就是不覺,心就動;覺,心就不動。這不是真心,這是個妄心,因無明,無明就是迷,所以一念不覺,這是迷。《起信論》裡面這句話說得好,「依不覺故心動」,我們現在不覺太久了,這個心動已經變成大風大浪。《地藏經》上講得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是什麼?業裡面最嚴重的。學佛修行修什麼?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八萬四千法門統而言之全修的是定,就是修的是寂靜,這叫真修行。法是方法,門是門道,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是講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方向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修寂靜。寂靜也叫禅定,我們淨土宗叫清淨心。你看《無量壽經》經題上,在一個經題把因跟果都說出來,先說果報,「大乘」,大乘是智慧;「無量壽莊嚴」,無量壽是德,第一德就是長壽,莊嚴是相好。所以果上就是世尊在《華嚴》上講的,自性的智慧、德、能,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能,果!怎麼修得的?現在講修,我們已經失掉,這個失不是真的失掉,是有障礙,障礙去掉之後自然就恢復。佛叫我們修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就是修定,平等是大定,從定起作用就是覺,覺而不迷。我們就曉得,我們現在從哪裡修?要從清淨心修,再修到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

  在十法界裡面,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第一個業因,因緣無量,最重要的一個因是什麼?成佛,成佛是平等。平等是佛的因,六度是菩薩因,十二因緣是緣覺的因,四谛是阿羅漢的因,講第一個因。天道第一個因是上品十善,人是中品十善,阿修羅是下品十善。下面是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鬼道的第一個業因是貪、貪婪,畜生道是愚癡,地獄道是瞋恚。常常心裡有怨恨,有不平,常常喜歡發脾氣,那你要知道,你造的是地獄的業因,念佛還是到地獄去。這個話是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注解裡面所講的,我當年看到這個注解很疑惑,念佛是好事情,念佛人怎麼會墮地獄?我就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講:你問得好,這個問題很嚴重,我不答覆你,我要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說。許多人不知道,他念佛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第二條墮餓鬼,第三條墮畜生。什麼原因?貪瞋癡三毒沒有拔掉,很嚴重,雖然念阿彌陀佛,貪瞋癡慢的心嚴重,所以他還是墮三惡道。念佛成佛,那你就曉得,離念寂靜,念佛決定成佛。所以修行,我們要不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自己以為修得很好,到最後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有些人怨天尤人,怪佛菩薩不靈,怪經典上講的有偏差,那就大錯,那造成重罪,謗佛、謗法、謗僧,那個墮得就更深。所以這是必須要搞清楚、搞明白的。

  心既然動,這一動就產生「見相」,見相是什麼?「見相者,見初動之相也,亦名轉相」,這就產生變化,「謂依初動業識,轉成能見之相也」。你看這就是識,它就有能見。有能見當然就有所見,就發生底下「境界相」,這是第三個細相。境界相就是「轉相分別初動之境界也。亦名現相,由前轉相,則境界妄現」,境界現前。諸位要知道,這裡頭沒有執著,有分別,這個分別是極其微細的分別,我們能不能覺察到?不能覺察。佛在大乘教裡面講,八地菩薩才能覺察到那種微細的分別,我們的念頭太粗了。這個三細相解釋了彌勒菩薩那一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三細相是解釋這一句的。分別就麻煩,為什麼?分別的時候馬上境界相就現前。科學家講的物質是假的,無中生有。你看佛講得這麼詳細,彌勒菩薩講的形就是物質現象。佛問答的,這個念頭裡頭,我們平常人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個念、有幾個形、有幾個識?彌勒菩薩說清楚了,有幾個念?我們今天一般都是用秒為標准,一秒鐘裡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念念都有形,形都有識。這是自性裡面本自具足的,沒有分別,不動念的時候本自具足。所以宇宙之間千變萬化的境界不出自性,這個道理也不好懂。

  我講到這個地方,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跟這個道理差不多。這是個萬花筒,你看它裡面就是三塊玻璃,三面鏡子三角形的排列,裡面只有幾片碎片,顏色不相同。你這一轉的時候,它裡面就產生變化,就有圖案,你轉上一萬次,你看不出有兩個相同的。這就像什麼?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整個宇宙千變萬化,萬花筒好像自性,你在動了,起心動念,它就產生這些幻相出來。我用這個東西解釋,大家好像比較容易懂一點,確實是這個樣子。「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佛說的,境隨心轉,這話很有道理,境界隨心轉的。我們今天這個地球有災難,有人說地球生病,地球是怎麼病的?地球哪裡會有病,人的心病了就影響外面地球,地球就生病。人心怎麼病?反常!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別的,只是教我們隨順自性,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不生滅的,自性裡面有無量智慧、德能、相好,你只要隨順,一切稱性,那是什麼境界?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裡面講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那就是隨順自性,現這個相。如果我們跟自性相違背,相就變了,變成什麼相?變成六道三途,就變成這個相。所以今天這個地球上災難很多!

  昨天有同修從網路上下載一個信息給我看,南極有一個冰架融化了,這冰架是很大面積的冰化掉了,速度非常驚人,比科學家估計的快多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的冰百分之九十在南極,北極不多,但是北極可能會化完。南極的冰如果再一融化,這個地球海水要上升,大概是三十米到五十米的樣子,沿海的城市都會被淹沒。這是科學家從數據裡面提出的警告,沒有辦法能解決。可是佛法裡真有解決的方法,他人不相信,怎麼辦?說佛法是宗教、是迷信,就沒法子。佛法怎麼解決?佛法懂得境隨心轉。地球溫度為什麼升?這個原因他們講是什麼?二氧化碳,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什麼?貪瞋癡,這是三毒煩惱,瞋恚就是火,你天天不高興,天天發脾氣,這地球溫度上升,這個道理很少人懂。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我們放下貪婪、放下瞋恚、放下愚癡,這個地球會恢復正常,天災人禍都沒有了。人禍也離不開貪瞋癡,為什麼會打仗?還不是為貪瞋癡!所以佛陀教給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不但天災人禍沒有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跟居住在天堂上沒有兩樣,這個地球上一切現象都會變得非常美好,人類所需要的資源,它自然就變現出來,決定不會缺乏。

  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我們在平常想像當中,都是明心見性的再來人。像中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他們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向李老師請教,我說這些人他們以帝王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他們所說的、所行的與自性都相應,是不是這佛法裡面講的,應以帝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帝王身而為說法?這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裡頭的。老師告訴我,在理上講得通,但是事上沒有證據,這個說法好。所以我們今天一些世人贊成民主,毀謗甚至侮辱帝制,這是錯誤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應是應眾生的需求,不是他自己,他自己沒有意思。所以你細心去觀察,他跟性德相不相應?如果跟性德相應,不是佛菩薩也是佛菩薩。他跟性德不相應,那就是妖魔鬼怪,那是給世間帶災難來的,不是帶幸福美滿來。性德是自然的,中國人講道德,道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法則。像中國人所講的春夏秋冬,這是大自然,這不是人造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自然法則。所以中國聖人給我們講五倫,五倫是自然的,五倫是講關系,人跟人的關系,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哪個人創造的,不是的,自然的。所以倫理是讓我們認識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然後進一步明白之後,如何能夠隨順自然把這些關系處好,父慈子孝,君仁臣忠,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就是屬於德,德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那是親愛。

  所以江本博士做水實驗,他告訴我,他做了幾十萬次這個實驗,發現只有愛跟感恩、感謝,所現的結晶圖案最美。他問我:這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確實這是宇宙的核心,那是性德的核心,宇宙是自性變現的。所以時間、空間也不是真的,空間在《百法明門》裡面叫做方分,時間稱為時分,所以時分、方分是我們現在講的空間、時間。時空在百法裡面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不相應行法完全是假的,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科學家到近代才可以說肯定時空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至少早它二千五百年,就把這個事情說清楚、說明白了。我們希望科學再能進步、再能提升,把佛所講的事實真相,用科學來做證明,所以佛經裡面確實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方東美先生早年把佛法介紹給我,說是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通過這半個世紀多的學習,確確實實明白,佛經裡頭有高等科學,也可以說是世界科學的最高峰,科學是論事,哲學是明理。

  境界現了之後,這都是三細相,就是在一念當中成就的,在那個很短很短一念當中成就,這一成就再發展就變成粗相,粗相有六種,叫六粗。「六粗,謂由業相、轉相、現相三細而生,故名六粗」。「業、轉、現」,這是三細相,「即第八藏識中初起之三相,以其微細,故名三細」。諸位想想,這個三相細到什麼程度?在一秒鐘裡面顯現出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你說多麼細!這是一念當中。那個念頭不簡單,念頭裡頭起變化,那麼短暫的微細念頭裡頭,所以稱為三細相。三細相繼續發展就變成粗相,三細相的境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六粗呢?六粗就是十法界裡面的現相。第一個是「智相,謂依三細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現,妄起分別染淨之相,於淨境則愛,於染境則不愛,是名智相」。這個境界相,就是三細相裡頭的現相,從這裡面生分別,分別是什麼?分別是智。這個智,我們今天的話來講,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怎麼?智慧它不分。

  所以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智慧裡面有覺,知識裡面不覺,沒有那個覺心,也就是他看錯了,知識是迷,智慧是覺。所以相宗的修行,常常講「轉識成智」,識是知識,如何把知識轉變成智慧就對了。我們現在一般教學,實在說是把智慧轉變成知識,這就錯了,這就迷了。求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如果加上分別執著就都變成知識,不是智慧。所以佛教給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什麼?戒是規矩,你一定要依照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你的方法、規矩,你去修定。那個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哪一個法門適合自己修學方便,你就采取那個法門,不一定別人學這個,我也學這個,這不一定。總要看自己的根性,與自己的生活、現前的環境相應,那你修起來就方便,就容易快速,才能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九集)  2009/4/6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頁第四行,我們還是從開頭念起:

  【二者。法界圓明自在用。是華嚴三昧也。謂廣修萬行。稱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證菩提。】

  到這裡是一段。第二段的小題是『法界圓明自在用』。前面我們介紹了法界,《菩薩璎珞本業經》上說,「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業果」。無明就是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也叫做根本無明、無始無明。根本意思好懂,也就是說宇宙之間一切法是從它而生的,所以它是一切法的根本。惠能大師開悟之後,為我們說了五句話,說出自性清淨圓明體的樣子。末後一句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意思就是無明能生萬法,無明是什麼?一念不覺。我們在昨天,在一起學習相宗講的三細六粗,無明就是三細相,三細相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這一念時間太短暫,這一念真的是妄念,不是真的,是個妄念。大乘教裡面,世尊常常告訴我們「一念不覺」,我們在學習《華嚴》講席當中常常說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真正的意思我們並不懂,因為我們覺察當中的起心動念,這個念頭太粗了。彌勒菩薩跟我們說的,這段經文是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裡頭到底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佛問這句話,我們要聽了,不懂他的意思。心有所念,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彌勒菩薩回答,他說「舉手彈指之間」,舉手彈指,彈指之間,這一彈指,這個時間很短,不到一秒鐘,我們一秒鐘快速的彈可以彈四次,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頭就太細了。佛問有幾念?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有幾個相?相是物質現象,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相,形相,每個念頭都有相,這個相一時頓現,沒有先後的。

  科學家今天給我們講,宇宙的形成是大爆炸,佛不是這個說法,佛說宇宙的形成是一時頓現的。實在講跟我們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在作夢的時候,夢境是不是一時現前,還是有先後次第?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在夢中沒有感覺到有先後次第,是一時頓現的。就像我們打開電視的頻道,畫面是一時現前的,不是有先有後有次第的,不是,一時現前;我們頻道關起來,相就沒有、就滅了。從這個地方我們要體會到,彌勒菩薩所講的就是頻道的開關,一念,頻道就打開,打開之後立刻就沒有、就關掉了。這個事情,世尊在《楞嚴經》上講過這麼一句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兩句話我們也不好懂,到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慢慢的體會到。當處出生就是頓現,這一現立刻就滅了,它的時間太短了。如果我們用自己這個例子,我們一秒鐘彈指四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上四,四個彈指乘上四,那多少念?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也就是說一秒鐘念頭的起滅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每個念頭不相同。佛在《法華經》裡面講,這種現相前後不相到,正如同我們看電影,你看放映機裡面膠卷在轉動,一格一格的,一格就是一個幻燈片。鏡頭一打開,這個幻燈片打在銀幕上,立刻關掉,再第二張放出來,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電影的人已經不能夠覺察到銀幕上景象是假的,看得非常逼真,一秒鐘二十四張。現在告訴你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你想這個速度多快,張張都不一樣,念念不相同。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宇宙這個狀況,森羅萬象,是怎麼回事情?就是這種念頭的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那就不能說是妄相,是假的,它是一種相似相續,絕對不是完全相同,這個我們要知道。知道這個之後,才真正明了《大般若經》上所說的,早年我將這部經看了一遍,最後我做了個總結,世尊二十二年所說的《般若經》,說什麼?只告訴我們一樁事情,「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告訴我們,為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到我們真正懂得三細相之後才完全明了。雖然不是我們自己的境界,我們沒有證得,證得這個境界是八地菩薩。可是我們今天是在凡夫地位,我們能肯定佛說的這個話是真的,我們沒有懷疑,這是什麼?這是半個世紀都接受大乘佛法的薰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終於明白了,不再懷疑,這在大乘教裡面叫解悟,不是證悟,是解悟,也是章嘉大師跟我說的看破。雖沒有證悟,看破有好處,好在哪裡?好在我們真的肯放下,我們能放得下。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能放下,他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事實真相。你認為這些幻相都是真的,你要想控制、你要想占有,控制、占有是你的欲望,你的欲望斷不了,你認假作真,是這麼回事情。果然曉得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再有控制的念頭,也不再有占有的念頭,為什麼?你控制不了。你想想看,你念頭的生滅,這是我們每個眾生,六道眾生都是一樣的,別說六道,連十法界沒有一個是例外的。十法界裡面所有有情眾生都是,念頭生滅的速度都是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你能控制嗎?你能占有嗎?你心裡以為占有、以為控制了,那是迷惑顛倒!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看看,笑笑而已,哪有這種事情?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不但是外面的境界相,是這麼樣的速度在生滅,我們這個身體也是的。不但身體也是的,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也是的,這把事實真相給你說出來了。所以《般若經》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這個搞清楚才完全明白,沒有一法是真的;佛跟我們講,只有真如自性是真的,永恆不滅,它沒有生滅。

  三細相就是一念,這一念從哪裡來的?一念是妄動,大乘教裡面佛說的,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三細相就現前,三細相就是無明。三細相裡面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動,極微細,時間極短那樣的振動,這才是宇宙的起源。業相是「從真起妄,初動之相」,初動在哪裡?諸位要知道,初動就在現前,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每一個念都是初動,不動就沒有了,它沒有初後,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就是沒有開始,你說它開始,它已經不見了,它沒有了。我們可以說,經上佛也常這麼說法,「不生不滅」,這個諸位聽得多了,不生不滅就是講這回事情。如果它真的沒有生滅,要講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嗎?那有什麼意思?它真的有生滅,有生滅等於沒有生滅,就是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你還沒有覺察它就已經滅掉,速度太快了。所以,生滅就是不生滅,這個不生不滅才有意思。真的有生滅,有生滅跟不生不滅這個現象可以說完全相同。

  三細相,你看一念還有這三細相,業是動,這一動它就有轉變,這個轉變也是太微細了,轉動成「能見相」。為什麼會有能見?我們知道這裡頭有分別,如果沒有分別,只有這一動,境界現前馬上也就消失掉。一起了分別、起了能見,「境界相」就現前,叫能生萬法。我們知道,所以叫無始無明,也叫做妄念。這第一念,實在講我們念念都是第一念,第一念沒有原因的,你要找它的原因那就錯了,它沒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二念,第一念是第二念的原因,是因。可是我們又要知道這個真相,真相裡頭沒有第二念。在相似相續裡面,這個妄念升溫、上升了,上升就有分別,所以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如果沒有能見就不會有所見,所以能見也是虛妄的,比第一個業相嚴重多了,它連帶起來的。也就是說,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面,這個短的時間諸位要記住,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它裡頭發生三樁事情,一個是動,一個是能見,一個是所見的境界現前。相,或者是彌勒菩薩講的形,形是物質現象;識,世尊問的有幾個識?識是精神現象,就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識,見聞覺知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法爾如是,它自自然然,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這個一念,三細相現前,它還不斷的迷,迷上加迷,於是六粗就出來了。要知道只在三細相的境界裡面,現的相是什麼相?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好!可是迷,愈迷愈深,它從第三個細相是境界相,從境界相裡面又起了一個「智相」,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依三細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現」,不知道這個境界相是自心所現的。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知道,他們知道他們就沒有六粗,這個我們叫一真法界、叫諸佛的報土,只有三細沒有六粗,因為他們明了,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如果迷了自心,你看「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們清楚,所以那叫諸佛如來,那叫法身大士,如果你不知道、你迷了,一真法界就不見了,變成什麼?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的佛法界、菩薩法界,就變成這個。這是什麼?這是有智,智是什麼?「妄起分別染淨之相」。前面第一個字我們要特別注意它,妄起,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虛妄相是從妄心裡頭生起的,決定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在境界裡面起了什麼東西?起了「於淨境則愛,於染境則不愛」,這是什麼?這是情識。依報、正報都清淨,他喜歡,不清淨的他不喜歡。清淨的是什麼?清淨的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一個比一個清淨,他喜歡這個環境。如果對於這個境界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就沒有,現出來的就是實報莊嚴土。你就曉得在實報莊嚴土裡頭,如果起個念頭喜歡,就墮落了,從實報土馬上掉下來掉到十法界去,十法界的佛。如果喜歡的心嚴重一點,就變成菩薩,再重一點就變成緣覺,再重一點就變成阿羅漢,如果還要重一點,就到六道去了,六道的天道,就這樣一層一層往下降。

  所以佛在經上才大聲疾呼,「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兩句話的道理我們就恍然大悟。佛為什麼說這個話?你對這個世間有七情五欲,你愛得很重,你就出不去。那怎麼辦?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慈悲就是愛,你能說佛菩薩不愛眾生嗎?真的,佛法裡頭不說愛,叫慈悲。為什麼不說愛?愛裡頭有情,情執,慈悲裡面是智慧。慈悲裡面那個愛決定沒有貪戀,沒有這種心,而且那個愛是平等的,這是慈悲,沒有偏愛。對這個愛,對那個差一點,那就不是慈悲,那就是世間的愛,他有等差。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愛是一味,沒有等差,是平等的,叫慈悲,他那個愛是從心性裡面流出來的。我們凡夫現在這個愛,心性流出來的愛叫慈悲,我們這是從意識心裡面流出來的,意識是什麼?分別執著,從第七識的執著,第六識的分別,這個愛裡頭有分別、有執著,那就不能叫慈悲。所以,慈悲跟愛差別在此地,我們都要知道。這個現相就稱之為智相,我們現代人稱為知識,與這個接近。所以諸位要曉得,知識跟智慧不一樣,智慧裡面沒有分別執著,知識裡頭有。也可以說知識跟智慧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此地,一個裡頭沒有分別執著,平等的;一個裡頭有分別執著,不平等。東方的學術,不但是佛教,東方的宗教比西方確實講得深、講得奧妙,因為他們都是對欲望看得非常淡薄,沒有任何貪戀,所以跟智慧非常接近。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是跟愛接近,東方確實是跟慈悲接近,這個不一樣。

  我們今天學佛,為什麼學佛不能成就、不能提升像佛所講的境界?不是很高的境界,佛跟我們講的小乘初果須陀洹,這最起碼的。須陀洹沒有出離六道,但是雖然在六道,他的來回就是天上人間,不是在人間就在天上,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不造貪瞋癡,所以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在《華嚴經》裡面,《華嚴經》給我們講了五十一個位次,像念書一樣,從一年級念到五十一年級畢業,那就成佛了。這五十一個階級,《華嚴經》講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十個位次是凡夫,是講到十法界,當中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賢,最後十個位次是十地,稱大菩薩,摩诃薩。三賢稱菩薩,十地稱摩诃薩,再上面是等覺,等覺上面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果。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給我們說,三細六粗,八地菩薩就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他證得了,他真的明白、真的覺悟了。我們通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他們離開了六粗,所以實報莊嚴土是三細相,實報莊嚴土那個相分就是三細相裡面的境界相,他們的智慧德能就是三細相裡面的轉相。起了智相,這是六粗第一個,他就墮落到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菩薩法界,就到這裡面;雖然染,染不嚴重,很輕微的。

  第二個,「相續相,謂依前智相分別,於愛境則生樂,於不愛境則生苦,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是名相續相」。雖然相續,諸位一定要知道,還是念念不相到,這是真的。像我們看電影,電影裡面看的是相續,可是你看看底片,每一張每一張絕對不一樣,前一張絕對不是後一張,後一張決定不是前一張。這說明什麼?我們的念頭,我們一秒鐘念頭起滅一千二百八十兆次,次次都不一樣,但它是相續相,我們上面給它加兩個字,叫相似相續相,這裡頭重要的就是「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所以智相跟相續相是分別,但是它沒有執著,在十法界裡面是上面兩層,佛跟菩薩,他們有分別心,分別心很淡薄。下面兩個,分別心就比較嚴重,聲聞、緣覺,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他們分別心很重,執著淡薄,所以他們能夠超越六道輪回。如果執著很重,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是六道凡夫。我們要想超越六道輪回,一定要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只要把執著斷掉,執著的習氣不怕,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然後你才真正恍然大悟,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裡所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真的覺悟了,你把執著放棄,我不再有執著的念頭,執著是什麼?控制的念頭、占有的念頭,都是屬於執著。

  所以,阿羅漢對於六道裡面東西真的放下,決定沒有絲毫占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沒有了。但是有習氣,他可以帶著習氣離開六道輪回,他生到四聖法界方便有余土。在四聖法界裡,阿羅漢必須把他的習氣斷掉,執著的習氣斷掉,斷掉之後他才能夠往上提升,就是證得辟支佛果,升了一級。辟支佛沒有執著的習氣,但是有分別,所以在辟支佛果地上他用功就是要把分別斷掉,於一切法都不分別,他升級,他作菩薩去了。菩薩有分別的習氣,辟支佛把分別斷掉,升作菩薩,菩薩要把他分別的習氣斷掉,分別習氣斷掉之後他又升級,他證得佛位,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分別、沒有分別的習氣,但是他有妄想,就是有起心動念,他必須真正把妄想放下,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只要他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但六道是夢中境界,十法界也不例外。超越十法界,他就進入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淨土經裡面講的《阿彌陀經》實報莊嚴土,都是這樣的情形。生到實報土,他已經不起心、不動念,諸位想想看,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平等!真的平等了。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平等,他成佛了,這個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十法界裡面的佛,你看天台家說六種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換句話說,他很像佛,他不是真佛。為什麼?他還起心動念,他不是真佛。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佛,在中國大乘教裡面,禅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是在這個位次上,這叫真佛。天台大師叫分證即佛,為什麼叫分證,不能叫圓滿?因為他習氣沒斷,就是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執著的習氣、分別的習氣可以用方法來斷它,但是妄想的習氣沒有方法,你要用個方法,不是又有分別執著了嗎?所以它沒有方法。那怎麼斷法?任運,就是隨它自然,時間久了慢慢就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只劫。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三大阿僧只劫決定不是說我們從凡夫修行成佛要這麼長的時間,不是的。這是說真正成佛,成佛之後把妄想的習氣,不是分別,是起心動念的習氣斷得干干淨淨,需要三大阿僧只劫這麼長的時間。這樁事情不好懂,也不好講,古人的比喻很好,我們現在還能夠體會,古人用酒瓶來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淨,裡面也擦干淨,確實沒有酒了,聞聞還有味道,用這個來比喻習氣。你說這有什麼辦法把它去干淨?只有把它擺在旁邊,不要去理它,過個半年、過個一年再去聞就沒有了。所以用時間,你可不能用什麼方法去搞,那就錯了,那你又落到有妄想分別執著,都起來了,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讓它自自然然的。

  無明,斷無明有淺深不一樣,放下起心動念那就平等了。在《華嚴經》裡面,剛剛放下是誰?初住菩薩。你要曉得,《華嚴經》講的十信位就是十法界,講的十法界;初住菩薩就超越十法界,那是真佛不是假佛,他已經把起心動念放下。在諸佛的報土,我們知道諸佛報土能夠現前,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習氣統統斷干淨,實報土也沒有了,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最後什麼東西出現?我們前面講的第一條,自性清淨圓明體出現了,這個東西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這是常寂光淨土,我們淨宗稱它作常寂光淨土,那是一點都不假,那才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是我們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證到這個境界,這叫究竟圓滿佛,妄盡還源。諸位要曉得,妄有三大類,先要把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都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現在我們都有,要把這個東西統統斷盡,妄斷盡你就還源。還源還到哪裡?首先第一步是還到實報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然後再回歸到常寂光淨土,功德就圓滿。回到常寂光,會不會再來?會不會再回到世間來?給諸位說,能。為什麼能?六祖能大師講得好,常寂光,第一個是「清淨」,決定不染;第二個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來去這種現象;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智慧德能相好,雖具足他不顯;「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後頭有能生萬法這一句,就曉得他會來。怎麼來?眾生有感,他就來了,他有感他就有應。所以究竟果地的如來,眾生有感,他就有應,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他來,怎麼來?那就是《楞嚴經》上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如果不了解這裡頭的事實真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也沒有法子體會。這兩句話用在什麼人身上?用在法身菩薩,就是初住以上統統都用得上。而特別跟諸位說的,特別說的那就是究竟佛果,這說得才有味道,究竟佛果連無始無明習氣都沒有,但是他跟眾生有感應道交,為什麼?他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能相好。眾生沒有感,他就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隱,不現,像電視一樣,頻道沒打開,電視什麼都沒有。眾生有感,就好像電視打開,頻道你一按,現象立刻就出現,那是應。雖然應現在十法界、應現在六道、應現在三途,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不但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那你就知道分別執著是決定沒有的。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六祖能大師也是這樣的,應現在這世間,應身,好像跟我們是一樣的,實際上骨子裡完全不一樣。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搞清楚,我們就很歡喜放下,我們很樂意、很認真的學著放下,你愈放下與自性就愈接近。我們要走還源的路,不能跟自性愈走愈遠,那就錯了,遠到極處就是阿鼻地獄,那是很可怕的一個結果。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個粗相,這就愈迷愈嚴重,「執取」,執著,取是占有,「謂依前相續,緣念苦樂等境,心起著故,是名執取相」。前面第一個智相,第二個相續相,有分別還沒有占有,還沒有起控制的念頭、占有的念頭。這個迷得就更深,自己所喜歡的境界起了執著,執著就是我們常講的控制、占有,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叫執取相。由此可知,四聖法界只有前面兩個,有智相、有相續相,沒有執取,執取、計名字、起業、業系苦統統沒有,這是四聖法界;後面三、四、五、六這四條是六道,愈迷愈深。因為執取,就有名字相出來,計是計度、分別,計好像是審計、計較,用計較大家好懂,計較。執著,執著什麼?「謂依前妄執」,加一個妄,分別也是妄,「分別假名言說之相,是名計名字相」。在一切幻相裡給它取個名字,不執著、不分別,這名字就無所謂,執著、計較,那名字就很重要。張三不是李四,李四不是王二,跟所有眾生都要給他起名字,這是嚴重的執著。

  這還有個簡單的解釋,名是假名,不是真的,「虛假之名,謂依前執取相上,更立假名也。已上四相,皆論起惑」。起惑是什麼?統統是迷,就是貪瞋癡裡面講的癡,癡迷。到計名字相,對名字非常計較,嚴重的執著,這統統都是迷惑。你看一層比一層嚴重,不知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不知道相是假的,著了相,不知道起心動念是假的。因為計名字相,你看現在人因為計名字,就明顯顯示出自私自利,這個是我的,那是你的,分得清清楚楚。在我們六道裡不能說沒有聰明人,天人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智慧,色界天對於七情五欲就淡薄,不執著,不執著就得自在。為什麼色界天能做到?色界天真正是做到了平等,因為他們真正克服了欲望,決定不再貪戀財色名食睡,財色名食睡放下了,我們一般講,控制的意願、占有的意願沒有了。在欲界裡面,到化樂天,占有的念頭就沒有了,化樂天是自己想什麼東西他能變化出來。這種變化的道理現在我們也懂得,科學家告訴我們,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原子彈就是這個理論發明的,把物質變換成能量。可是怎樣把能量再變成物質?科學家現在沒有辦法,變不出來。我們就想到化樂天的天人他們就有這個能力,他們不需要用儀器、機械,用意念。這在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衣服,衣服穿在身上,不必去買料子裁縫,用不著;我們想吃個什麼東西,想吃的東西就在面前,不想,不想就沒有了,就變化掉,就用不著洗碗、洗筷子,用不著,你說多自在。這是六道裡面的,沒出六道。他化自在天那就更自在,不需要自己去變化,第五天,就是化樂天人,他們變化來供養,你需要什麼,他心通,不需要打電話,我想什麼他知道,他馬上變化出來送來供養。這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不需要自己變化,六道有這個能力。這兩層天是在兜率之上,兜率天人還沒有這麼自在,兜率天再往上去就有這麼自在。哪裡像我們這個世間!

  所有一切糾紛、沖突,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從計名字相來的。兩個國家發生戰爭,各人有各人的執著,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分別執著發生沖突,帶來的是災難。然後我們曉得,再把它引申出去,我們除了跟人發生沖突之外,跟自然環境發生沖突,跟大自然發生沖突,結果就是現在講的破壞地球自然生態。不是就了了,而是怎麼樣?而是不得了。你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自然生態對我們人身有極大的影響,後果怎麼辦?現在諸位都已經意識到,整個地球的溫度不斷在上升,上升到相當可怕,科學家著急了,有沒有法子解決?還想不出辦法。地球溫度一上升,立刻影響地球上的生態平衡,生長在北方的,第一個明顯看出來是北極熊,它必須要生長在零度以下的冰天雪地,適合它生存,溫度一上升它就不能生存,雪融化,它沒地方去。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北極熊大概壽命不會太久,會在地球上絕跡。北極的冰可能很快就融化盡,對地球有影響,還不太大,太平洋裡面很小的小島,海拔靠近海平面的,已經不少被淹沒掉,這些訊息我們都聽到。如果南極的冰化掉,那個麻煩就大了,南極的冰,我們看到現在網路資訊報導,最近的報導,南極一個冰架融化掉了。我們地球上的冰百分之九十在南極,南極冰要是融化,科學家告訴我們,海水要上升六、七米到三、四十米的樣子,這樣一來全世界沿海的都市都會被淹沒,這是大問題。

  災難從哪來的?所有這些災難根本的原因是什麼?佛知道,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可惜沒人相信。一般人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不合科學,這就沒有法子。佛經上有對治的一服藥,很靈!那就是佛跟我們講的宇宙怎麼起源、怎麼來的,你懂得三細六粗你就明白,原理搞清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的是貪瞋癡,干的是貪瞋癡,我們的影響,我們念頭的影響、我們行為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下面一段第三段就跟大家說出來,影響太大了!為什麼?這個宇宙是從念頭生的,我們的念頭如果善,行為善,山河大地都變成很美;我們如果是不善,貪瞋癡慢,不善,山河大地也都變得不善,災難就來了。所以地球大水災是什麼?大水災是貪心。地球溫度上升,根本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瞋恚,怨氣、怒氣造成溫度上升,火山爆發;愚癡是風災,傲慢是地震,不平。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天災人禍都化解了。

  最近大概一個星期,我收到美國的同學給我寄一份資料來,這一份資料大意是講地球上地殼的變化帶來嚴重災難,這個地圖有詳細的說明。在什麼時間?二0五0年到二0三0年,很快!很難得,他也提出一個拯救危機的嚴重的啟示,說這個警告是有很多神靈,裡面還包括咱們中國人信仰的觀世音菩薩,也參加他們這個會議,給我們提出警告。警告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理念,英文名字稱為「烏那那」,意思是一體。要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必須要有「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要有這個觀念,從一體,你才真正能生出來愛心。地球上的居民,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信仰,我們都是一家人,都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我們中國古人講得很好,大我二十歲的,我要把他當父親看待;小我二十歲的,要把他當作兒女看待;年齡相接近的是兄弟姐妹,一家人。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個世界上的災難能化解,不能化解也能減輕。這個理念好,提得好,跟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相應,跟佛菩薩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也相應。我看了這篇報告,他寄給我的資料我放在澳洲沒帶來,所以我通知他,從美國再寄一份來,寄到台灣來。重要的部分,我們好好的把它翻出來,我們大家做參考。我們要很冷靜,不管它是宗教也好、迷信也好,他教導我們是正確的。《弟子規》上,這是我們老祖宗講的,「凡是人,皆須愛」,他就是這個意思。這些年來,我們在國際上參與聯合國推動的、主導的這些國際和平會議,我們都把我們中國老祖宗的理念介紹給與會的大眾。我們中國五千年來,這個國家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社會要安定、要和平,我們的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滿;如果不安定、不和平,世出世法都不能建立,那真的是苦不堪言。現在整個世界動亂,沒有一處是安定和平,原因呢?原因是東方我們疏忽了聖賢教育,西方人疏忽了宗教教育。所以我們在國際上提倡這兩樁事情,「人類眾生是一體,世界宗教是一家」,我們這個理念跟烏那那這個理念完全相應。難得!我們沒見過面,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居然能相應,所以這是個好事。

  前面這四條講起惑,就是迷惑了,迷惑就造業,所以第五「起業相」,起是生起,業就是造業。「謂依前名字,執取生著」,這就是生起嚴重的執著,「造種種業,是名起業相」。所以,名字相不能執著,嚴重執著就造成對立,有對立就產生矛盾,由矛盾再提升就發生沖突,沖突再要提升,諸位曉得,就是斗爭,斗爭提升就是戰爭。你想愈來愈可怕,所以沖突的根源在哪裡?在對立。我們知道名字不能沒有,它也是維持社會的一個形象,我們知道名是假名,不要執著,喜歡叫什麼名字都可以。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佛學裡專有名詞,一樁事情往往有好多個名詞,為什麼這麼說法?不怕麻煩嗎?對的,他這裡面的用意就是教你不要執著名字相,你只要懂得這個意思就行了。言說相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還有個心緣相,就是你不要聽了、看了去胡思亂想,那就錯了。聽了、看了如如不動,你的心生智慧;聽了、看了你要去想它,那叫胡思亂想。特別是聖人的教誨,為什麼?他們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我們要用分別執著的念頭去理解他,你怎麼能曉得他的真實義?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個不簡單,清淨心才能懂得如來真實義。心浮氣躁,你肯定把他的意思想錯,把他的意思想歪曲,這冤不冤枉?所以聖人的東西不好學,道理就在此地,它需要我們用清淨心去學,不能用分別執著去學它的。

  執取生著,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動個念頭要控制,動個念頭要占有,不但有念頭,從念頭變成言語、行為、行動,那就造種種業。如果這些念頭是善的,結果就三善道現前;這些念頭、言行是惡的,三惡道現前。我們想想現代的人,你細心去觀察,現在人想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現在人想錢,想錢幾乎想瘋了。果報到哪裡去?這是增長貪心,貪心是地獄、是餓鬼。單單有貪心,沒有瞋恚,是餓鬼道;貪心再加上一個瞋恚,地獄道去了。縱然你今天能夠得到,你控制、占有你能夠得到,要知道那是你命裡有的。命裡沒有,貪都貪不來。如果命裡沒有,我貪心可以貪到,孔老夫子說我也干了。夫子很聰明,命裡沒有,貪都貪不到,那我何必去干這個事情?不如從我所好,我喜歡干什麼就干什麼,我不干這個傻事。夫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們現在社會大眾,五十不知道天命的人很多。夫子四十不迷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們到七老八十還迷惑顛倒,這怎麼行!所以現代的教育怎麼教法?人全迷了,全都學壞了,這是個大事。因為全迷了、全變壞了,所以地球也壞了,壞到怎麼樣?科學家跟我們說,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了。人怎麼辦?確實人類、動物可能在地球上滅絕,這個現象是很正常。科學家告訴我們,許多星球過去都曾經有生物的跡象,現在沒有了,地球也可能跟其他星球發生同樣結果。

  所以今天拯救自己也就是拯救地球,什麼方法?當然佛法是把這裡面理事、性相、因果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知道怎麼做法。在這個之外,近代我們淨宗的祖師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的指導正確。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講經,那年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住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雖然不大,它裡面收藏在那個時候就相當豐富。我在裡面看到弘化社出版的經書、善書,倓老法師搜集得相當完全。我們看到跟我們有特別的因緣,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淨土就是跟印光法師學的,所以印光法師我們稱他為祖師。我看到弘化社出版的這些書籍,感到特別有感情,細細的去翻閱,發現他有三種書印的數量很大,讓我感到很驚訝。第一個是《了凡四訓》,第二個是《感應篇匯編》,第三個是《安士全書》,我看它後面的版權頁,這三樣東西合起來大概印了三百多萬冊。我當時想不通,印光大師是我們淨宗第十三代祖師,為什麼對於佛經經論沒有這麼大量流通?而對於這三本東西,這三本東西你細細觀察,《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教他兒子的四篇文章,《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安士全書》前面差不多占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文昌帝君陰骘文」,也是道教,後面附了三篇,篇幅不大,「萬善先資」是講戒殺的,講殺生的因果,「欲海回狂」是講邪YIN的因果,這是他特別寫出來的,末後一篇才是「西歸直指」,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都不是正規的經論,為什麼印那麼多?我想了兩個多星期,想到一個答案。大概是老法師發了大慈悲心,要拯救這個社會,用什麼?用因果教育,這三樣東西是因果教育,愈想愈有道理。你看一九七七年到現在,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對老和尚這個提倡五體投地,除了因果教育之外,沒有法子救了。

  我們在聯合國開了很多次的會議,也在中國湯池,我的故鄉,做了個實驗,建了個文化中心,做了三年的實驗,只用一樣《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的,因為《感應篇》是屬於道教的,是屬於宗教,中國大陸除了道觀、佛寺可以講解之外,在社會上不可以講的,那是提倡迷信,不許可的。但是在台灣可以,台灣要是真正自救,要從因果上下手。唯有真正相信因果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從這裡扎下根去,《弟子規》、《十善業》自然就學好了,沒有因果這個甚深的概念,《十善業》跟《弟子規》都不能夠做到圓滿。所以,我期望台灣同胞能夠特別重視印光大師的教誨。他老人家一生,你看他《文鈔》裡面,講因果講得太多了,要想,他為什麼這樣講法?這個人我們現在都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西方三聖之一,他到這裡來干什麼的?還不是救度我們末法眾生的。他教導我們學佛要真干,不要建大道場,他主張建小道場,道場人數不超過二十個人,以這個為最理想。為什麼?道場維護容易,不要去求人,不要去找錢,生活只要能過得去,志同道合的十幾二十個人好好念佛,將來個個往生,那就是圓滿成就。我們過去讀《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在世的時候,他那個道場八個人,難得八個人個個往生,圓滿成就。

  祖師教導我們,念佛法門就是一門深入,一句佛號念到底。我這些年來加了一點,希望每天能夠聽兩個小時經,為什麼?從前不聽經可以,為什麼?人老實,死心塌地念佛。現在要不把淨宗的一些道理講清楚、搞明白,這個心很不容易發,發不起來。尤其現在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我們這麼多年來,還沒有被社會所染污,靠什麼?天天讀經、天天講經,諸佛菩薩天天提醒我們。古人所謂「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我們今天三天把佛法丟掉,你會不會被外頭境界染污?我自己深深有這個體會,要讀經、要聽經、要講經、要念佛,你才不會被外面境界扭轉,你這一生才會有成就。所以造業很可怕,佛教我們造淨業,善惡業都不造,清淨業。清淨業是什麼?善業裡面沒有夾雜名聞利養,沒有夾雜自私自利,那就叫淨業,這個道理要懂。

  末後這一句,「業系苦相」,這就是講果報,你既然造業,決定有果報,六粗到第六個講果報,「苦即生死之苦也。謂業系縛,則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是名業系苦相」。生死逼迫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怎麼回事情?善惡業所變現出來,你看「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分別執著,再講得白一點,就是控制、就是占有,尤其是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可怕。要知道損人決定不利己,這是事實真相。什麼是真正利自己?利人才真正利自己,為什麼?自他是一體。古人教給我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能愛一切人,一切人都愛我;我能敬一切人,一切人都敬重我;我能幫助一切人,一切人也幫助我,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報。佛《十善業道》裡面給我們講的身三、口四、意三,教給我們不殺生,真正能做到不殺生,連蚊蟲螞蟻都不能傷害。不但動物不害它,連植物也不傷害,你都能愛它,它會愛護你,我們幫助它,它有回報,這是這麼多年來都有事實。我們歡喜這些花草,它長得非常茂盛,花開得特別香,果長得特別甜,它回報。我們自己在澳洲我們的庭院很大,種菜種得很多。種菜,我們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有蟲來吃,我們跟蟲商量、溝通,跟它協定。我們在菜園裡面一定劃一個區,那個地方的菜是供養它們的,它們可以去吃;不是在這個區的,我們種的菜,蟲一個都沒有。所以,跟這些小動物往來,比人好教,人不聽話,不遵守約定,這些小蟲遵守。鳥很多,我們種的很多果木樹,也指定哪幾棵樹那裡面的結果,鳥可以去吃,沒有指定的不可以去吃,它也能遵守。你說這些小動物多可愛,我們相處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互相照顧,這就是真正所謂幸福美滿的人生。是要我們用善心,決定不殺生。

  不偷盜,不偷盜就是決定不能占別人的便宜,連小事,用別人的東西,一定要說清楚,借我用一用。如果你不問,拿去用,你看《弟子規》裡面,那就是偷,那就是偷盜。偷盜將來要還債的,殺生將來要還命的。所以殺業重的人,身體短命、不健康、多病,這是花報,果報是將來要償命的。我們也是從小,父母常常講這些因果報應,所以印象很深。學了佛之後,看到佛在戒經上這麼一說,我們立刻就采取素食,不但不殺生,不再吃眾生肉。我二十六歲,大概是二月認識方東美先生,他老人家把佛法介紹給我。沒有多久我就認識章嘉大師,接受章嘉大師教誨。同一年下半年,四十二年的下半年,我就發心吃長素,我吃素到今年五十八年,身體很好,從來不生病。這是老師教給我的,財布施得財富,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留,留了什麼?留了就生病,增長貪心。所以捨得,它是兩個意思,捨一定得,得到之後要把那個得再捨掉,它是雙關的意思。愈施愈多,施財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只要你肯干,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否則的話,你依照這個三細六粗發展下來,那就苦海無邊,業系苦是苦海無邊,六道輪回,你到哪一生才能出頭?這太可怕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宣化上人:你若盡講話,就是隨便的把法都丟了
下一篇:寂靜法師:讓人生順利的四大法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