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巴扎西仁波切:自心與上師無別中安住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修法之中接受四灌頂時,自心與上師無別中安住的意義是什麼呢?

答:從總體角度當中而言,無論什麼方便,都是為了消盡自己的煩惱,增長自己的智慧。

在生起次第中上師為智慧尊,自己叫誓言者,上師是最圓滿的境界,而我們的內心仍舊還有很多煩惱,因此觀想上師融入自己,就意味著自己的內心得以清淨。這是一種淨觀,需要創造這樣的緣起之法。

但在實際修持過程中,天天去思維:“導師融入自己,自己和上師無別。”僅僅一種思維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只是初步階段,我們還要根據導師後面的教言如理如法去行持,才能逐漸成辦上師與自心無二。

如是觀想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令自己消盡煩惱而達到清淨之心。因為上師就是解脫,就是最圓滿的境界,觀想上師融入自己就意味著煩惱消盡,是功德圓滿的一個緣起。雖然現前可能還做不到這一點,但如是行持的目的就是為了最終能趨向於這個狀態。

(問)能起到什麼作用?

剛剛已經講解過,座上應該如何護持自心與上師無別的見解。

我們說過上師分為外相、內相與密相三種上師。能聽得見、看得著的上師叫外相上師,內相上師指的是自己的內心,密相上師是指自性,所以我們時時要調伏自己的內心。

因此座下的時候,尤其是在面對現實生活時,能端正自己的心態,這就是快樂的根源。我們天天都在說,端正自己的心態是調心的一種方便,也是與上師無別的一種修學方式。因為這樣去行持的作用就是能令煩惱逐漸消盡,而獲得更多的快樂。

比如在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對境之時,有時由於我們自我感覺太強的緣故,總是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或者要求他人,若是他人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內心就很不高興,並因此而生起諸多煩惱等等。

那麼對一個修行者而言,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尤其產生這種自我特權意識時,要知道這是自己不足的地方,是業力沉重的一種表現,在知道自己錯謬以後,就應該盡可能去改變自己的內心。如是調整以後,無論是面對家人還是朋友,都會變得很和諧,所以端正心態非常重要。

現前網上也有很多類似的說法,比如人在小時候,覺得什麼是幸福,年齡逐漸增長以後,覺得什麼是幸福,最終還是端正自己的心態,因為幸福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身邊。當時我想這句話不僅適合世間,也是適合描述佛教。因為端正自己的心態,他就是幸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修行。

若我們能把這句話納入到生活的一切對境當中,我想這是非常偉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對於家庭來說,如是行持就能成辦一個和諧家庭,對於做事業的人來說,由於福報增上,因此做什麼事情,也將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人物。

我也曾告誡大家,當我們說自己內心煩惱沉重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說,此時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因為你所謂煩惱的時候,可能就是由於自我感太強的緣故所致。你時時都要求他人要做到什麼標准,那麼平常也要反問一下自己,你是否也要求過自己應該做到什麼?

修行者與世間人不同的區分就在此上。世間人永久拿著一雙眼睛去看待他人,要求他人怎樣;而修行者則是時時帶著一面鏡子觀照自心。若時時都能這樣端正心態,調伏內心,家庭和事業永久是幸福快樂的。為什麼說我們的生活無法離開佛法,就是因為佛法告訴了我們獲得快樂幸福的究竟方法。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念地藏菩薩聖號萬遍 一切不如意事漸消滅
下一篇:佛陀的八個老師:佛說八師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