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志願無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一段,「志願無倦」,這句話說在此地好!「倦,疲也,厭也」,疲倦了,討厭了,那你就不能夠再前進,無倦這叫真精進。「《華嚴經》普賢大士十大願王,概括其願末之意為: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至回向)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乃至回向)無有窮盡。」這是說《華嚴經》上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十大願每一願末後都有這一段經文,就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這是第一願,禮敬。願願如是!這個後面意思我們把它念下去。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從這個地方顯示出普賢菩薩無論是自行還是化他不疲不厭。大乘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成佛道,你要想成佛,你就不能離開普賢。普賢是什麼意思?就是前面經文所說的,「專求白法,惠利群生」,這就是普賢十願的大根大本。十願就是惠利群生的項目,十個項目,每一個項目都是惠利群生,我們要懂。不能惠利群生,你學它干什麼?

  而十願裡,頭一個「禮敬」,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學院在圖文巴十年了,沒做到。應該怎麼做到?從自己本身做起。早晨起來見到任何一個人,九十度的鞠躬禮,佛門是合掌問訊,九十度,早晨好。我們學院出家人,人人都這樣做,在學院短期來修學的居士們都學會了,這一學會,凡是我們鄰裡來看到的人也都學會了。十年,照理說應該整個圖文巴市民都懂得禮敬,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方法大概現在在日本還能看到,你看我們到日本去訪問,無論遇到哪個人,他都恭恭敬敬的跟你打招呼,別的地方見不到。最近這兩個月,日本同修頻頻來信息,希望我到日本去講經,就講《無量壽經》,接著講。我說一定要有網路,全世界都能夠收聽得到。他們在做,告訴我,他們的網路大概這個月底就可以完工了。他做完成之後,我們不能辜負他,他特別替我做的,所以我也希望每一年至少要在日本講兩個月。《無量壽經》所在之處,這經上說的,確實能帶給這個地方真實之利。這個真實的利益,大家如果有機會聽經、聽講,自自然然會端正心念,會斷惡修善,會改邪歸正。人心改過來了,災難就化解。所以人家有這個誠意,我們不能不去,這是好事情。

  修行,無論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都是從禮敬開始,《華嚴經》普賢第一願「禮敬諸佛」。在中國,諸位看看《禮記》,《禮記》你一翻開,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看看佛門裡面拜忏,那個儀規你一展開,第一句話「一切恭敬、一心頂禮」。這就曉得,修學從哪裡開始?從禮敬開始。我們連這一句都沒有學到,這個不行!現在大概只有佛門的講堂還保持一點形式,學校沒有了,學校老師進來上課沒有禮敬的了,這怎麼能學到東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功課不認真,不認真的因素很多,我覺得最嚴重的應該是電腦。電腦裡面游戲的東西太多,多少年輕人迷在這個裡面,受這些染污,到最後自己沒有能力離開它。電腦變成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他無法捨離,到最後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代價是性命。年輕人自殺,你要調查他的原因,我相信電腦應該排在第一。把人全教壞了!它是教育,電視,這些娛樂,我們都要把它看作這是社會教育,教什麼?教暴力色情、教殺盜YIN妄、教自私自利、教損人利己,它教這些,這是它的科目。這個社會怎麼能不亂?這個地球怎麼能不變壞?都是這些東西惹的禍,不能不知道。前面我們說了,他對自己都不知道愛惜,不能自愛,所以他不愛他的父母,不愛他的兄弟姐妹,他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愛,他不能愛別人,別人也沒辦法愛他。唯利是圖,有利益是朋友,沒有利益是敵人,這個社會還會有安寧嗎?可是你要問問,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種社會現象,很希望和諧,渴望和諧。和諧要怎樣才能得到?給諸位說,《弟子規》能帶給我們和諧,《感應篇》能帶給我們和諧,《十善業道》、六波羅蜜、普賢十大願王都能帶來和諧,都要真干才行,不真干不行。我們真干,不但救自己,救了我一家,救了我這個團體,救社會、救國家、救度一切眾生,這就是惠利群生,我們學到、做到了。

  效法普賢菩薩的精神,這樁事情要勇猛精進,真正的無有疲厭。你看他的願發得有多大,虛空界有盡、眾生界有盡、眾生業有盡、眾生煩惱有盡,我禮乃盡。這些能盡嗎?不可能。不可能,我的禮敬那就無盡,無有窮盡,禮敬無有窮盡,贊歎無有窮盡,供養無有窮盡,忏悔無有窮盡。關鍵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確確實實老實、聽話、真干,所以人家證得妙覺果位。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跟普賢是同一個心性,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為什麼他能做到,我不能做到?想想原因在哪裡。就用這種普普通通六個字,我們一反省,我們確實不老實、不聽話、不肯干,所以他是等覺菩薩,我們是六道凡夫,我們不相同的就在這一點。如果我們真的能改過,學老實、學聽話、學真干,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到達普賢菩薩的地位?答案是肯定的。念佛往生淨土,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等於普賢菩薩。為什麼?四十八願第二十願,阿彌陀佛說得很好,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普賢是阿惟越致菩薩。

  普賢的十願你得真干,都從自己本身做起,不能希望別人。佛法裡都是教我們自己干,沒有教我們要求別人的,佛菩薩也不要求人,只是勸你,不要求你。禮敬真干,贊歎也真干,贊歎是如來,禮敬諸佛,「稱贊如來」。諸佛跟如來意思不一樣,佛是從相上說的,如來是從性上說的,禮敬在相上沒有分別,毋不敬。聖賢、凡夫平等恭敬,甚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塵一毛都是平等的恭敬心,這是普賢菩薩的禮敬。如果有分別、有等級,那就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沒有分別心的,清淨平等的恭敬。稱贊亦如是。稱贊換成如來,這裡頭用意就很深,只稱贊善的,不能稱贊惡的。一切善法與自性相應,如來是表自性,與自性相應的善法稱贊,與善法相違背的不稱贊,貪瞋癡慢不是善法,普賢菩薩不稱贊,這就是棄惡揚善。對待造惡的人,有禮敬沒有贊歎;對待行善的人,有禮敬又有贊歎。普賢菩薩做給我們看,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法,他帶頭。「廣修供養」,沒有分別,這個是平等的。善人我們要供養他,惡人也要供養他,不能說惡人有了災難我們可以不顧他,不可以。對他有恭敬、有供養,就是沒有贊歎。供養也是恭恭敬敬的,也沒有差別,平等心的供養,清淨心的供養。他作惡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他的煩惱習氣,不是他的本性,本性本善。我們對他的恭敬是恭敬他的本善,習性不去理會,不要放在心上,你才能看得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學要善學、要會學才行,能得大利益。

  「忏悔」完全是自己,決定不在別人,忏悔自己的業障。忏是發露的意思,我做的過失我能說出來,把自己的過失說出來給大家聽,請大家原諒我,我現在回頭了。知過即改,後不再造,那叫悔。所以忏悔這個名詞是梵語跟中文合譯的,忏是梵語的音譯,悔是中國字,中國字這個悔是後不再造,忏是發露,把自己的過失說出來,向大眾宣布。這裡頭意思是求大眾做證明,我再犯同樣的過失大眾就指責,「你怎麼又犯了」,有這個意思在。希望大家來監督他,來幫助他改過自新,這是忏悔。

  忏悔之後,第五個「隨喜功德」,這個太重要了。人都有貢高我慢的心,都有嫉妒瞋恨的心,這不是學來的,與生俱來。從哪裡看?你看二、三個月的嬰兒,沒人教他,兩個嬰兒在一起都是二、三個月的,你當中放一塊糖,你看他們兩個就在競爭,他不會讓,兩個都搶。搶到的,你看他那個態度,沒有搶到的,他就在那邊哭,大哭大鬧。你能夠看出這個小孩傲慢的習氣、嫉妒的習氣、瞋恨的習氣,都看到了。絕不是人教他的,這叫俱生煩惱,這個煩惱是嚴重障礙。怎麼斷?隨喜功德就可以斷,看到別人好,沒有嫉妒心,沒有障礙的心,我修隨喜,隨喜的功德跟他的功德是一樣大。不但我不障礙他,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圓滿,為什麼?他圓滿是我的圓滿,沒有兩樣。他是一盞燈、一支蠟燭,點亮了,我這支蠟燭沒點亮,我借他的光把我的點亮,我的亮跟他的亮是一樣的,這叫隨喜功德。如果你有傲慢心,不願意別人在我之上,有嫉妒心,想方法去傷害他、破壞他,你造的業就重了。如果他做的這樁好事,或者得到名聞利養,是他個人的,你破壞他,你障礙他,這個罪輕。為什麼?你傷害的只是一個人。如果他做的是公益慈善事業,是利益廣大群眾的,你去障礙他,那個事情可麻煩了,那個結罪是什麼?沒有得到這個利益的都跟你結罪,這個事情麻煩!跟大眾結罪,人愈多,那個利益的時間愈長,你的麻煩就愈大。凡是利益眾生的事業,你隨喜的功德大,你把它破壞是罪過大,沒有方法去彌補,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你犯了,不能說沒罪,一樣有罪,這個事情真是麻煩透了。

  聖教,佛法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聖賢人傳統文化也是利益一切眾生的,你要是障礙它、要是破壞它,佛經上這些例子很多。《彌勒所問經》一開頭就有一個公案(故事),有兩位年輕的法師,講經教學,講得不錯,聽眾很多,法緣很勝。有幾個出家人看到了就嫉妒障礙他,在聽眾當中散布謠言,說這兩個法師講得好像是不錯,實際上他很缺德,破戒犯齋。讓聽眾產生誤會,對法師喪失信心,都離開了,這法會破壞了。法師是不是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不是的,他造謠!這個罪過,法師墮地獄了。講經的法師本身沒有受到傷害,受傷害是什麼?聽眾,聽眾這個法緣斷掉了。這樁事情在佛經上說,殺人罪小,為什麼?人被你殺了,他沒有罪,他不會墮三惡道,殺人的人有罪,被殺的人沒罪,他過四十九天又投胎,又到人間來了,他換個身體而已。可是利益眾生的這些事被你破壞了,那些眾生法身慧命斷掉了,你要負責任。因為你的嫉妒障礙,讓許許多多眾生聞不到正法,這個罪業墮地獄。地獄出來變畜生,再到人間來愚癡,沒有智慧,貧窮下賤,果報多麼淒慘,何必去嫉妒?你要是修隨喜功德,成全他美好,那你的功德跟他一樣大。你也聽經,贊歎法師,讓聽眾對法師更有信心,這個功德大,法師有多大的功德你就有多大。明白這個道理,遇到人,善人行善事要幫助他,惡人行善事也要幫助他。人惡是他自己,他做這樁好事,對大家有利益,我們也要稱贊、也要幫助。所以人在世間不能沒有智慧,真有智慧,那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智慧就難講了,好人在你心目當中變成壞人,好事你認為是壞事,壞人你認為是好人,壞事認為是好事,這麻煩大了,往後的果報不堪設想。所以隨喜功德是有智慧人修的,是有善根、有福德人修的,他沒有嫉妒心,他沒有傲慢心,他真正能幫助做好事情的人,他心目當中只看到眾生得利益,沒看到個人,他才能隨喜。

  下面很重要,「請法」。佛法好!你說在世間修福,修什麼福報最大?請法師講經福報最大。所以世間聰明人,修大福報的,是請法師來講一部經。有這個力量的,一部大經講幾個月;沒有這個力量的,講一部小經,十天半個月。這個福都不得了,冥陽兩利。現在更殊勝,講完之後錄音做成光碟,光碟流通不知道利益多少人。如果有衛星電視、有網際網路,這福報還得了!從前人沒有這個緣,想修修不到,現在科學發達,這個緣殊勝。科學雖然有很多負面的,但這是正面的,我們來利用它弘法利生。下面,「請佛住世」,那就正法久住了。這請誰?請自己,請別人靠不住,要請自己。自己真正發心,三個根,德行扎好,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經教學好。道場講經教學,恢復佛陀教育。古時候的叢林,叫分座講經,那就是什麼?開很多不同的教室,你喜歡學哪一門,你就進哪個教室,有法師在教導,就像現在學校一樣,有很多個教室、講堂,規模就大了。規模小的寺院就像專科學校,我只有一個教室,我只有一門功課,這專科的。恢復釋迦牟尼佛傳統的佛教,你說這個意義多大。

 「志願無倦」,從裡這看起。「倦,疲也,厭也。《華嚴經》普賢大士十大願王,概括其願末之意為: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至回向)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乃至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是即志願無倦之義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十願略略的說了一遍。因為前面都學過,在《華嚴經》裡也學過,雖然學過沒落實。所以遍數不怕多,愈多愈好,印象深刻,參透其中的義理自然就會落實。所以凡是不能落實,是我們知見上的問題,我們對它的認知程度不夠,夠了自然就能做到,這是我們多年學習的經驗。古人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聽講絕不是聽過一遍就滿足,一遍聽過了,真的是所謂耳邊風,吹過之後就了了,人家問起來:我聽過。其中的真實義幾個人參透?不能夠依教奉行,就不能得真實利益。懶散,自古以來是一切眾生的通病,菩薩也不例外。所以佛教菩薩六個科目就是六波羅蜜,其中有精進這個用意很深,精進是專門對治懈怠的。

  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有三善根,具足這三善根就能成就一切善法,這三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癡。世法之善,菩薩當然具足,菩薩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斷煩惱關鍵在精進,所以菩薩的善根只有一條,精進。精進從哪裡做起?還是從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什麼道理?凡是懈怠、懶散都是知之不足,章嘉大師所說的「大乘佛法知難行易」。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知的不足,那就要在知這方面下功夫,真精進求智慧。古人說得好,是真的不是假的,有道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知就滿足,一千遍念下來,他得三昧了。如果是把《無量壽經》念一千遍,要怎麼個念法?一天念三遍,一年差不多就接近一千遍。一天都不能缺課,每天念三遍就能得念佛三昧,能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然後再讀這個經,裡面意思就懂了。前面一千遍不懂意思,不要緊,不要著急,不必求解,只求清淨心。清淨心,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受外面六塵環境的干擾,清淨心就得到。你要知道清淨心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得到不要歡喜,得到不要驕傲,人人都有。一驕傲,這一歡喜,你的三昧就失掉,可惜!得來不容易,下那麼大的功夫。這個時候如何保持它永遠不要失掉它?就是後頭這一句「忍力成就」,你要能忍,決定沒有傲慢心,決定沒有嫉妒心,你真得道了。真得道的人,這個道就是三昧、就是智慧,三昧是得道的門徑,你進了門。智慧是登堂入室,你得到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就是智慧。果然能保持,若干時日之後必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自性般若智慧圓滿現前,這叫成就。

  所以普賢十願要認真修,從禮敬、贊歎,禮敬是入門的頭一堂課。贊歎就是隨喜功德,贊歎能夠對治自己的傲慢,對治自己的嫉妒,這兩個煩惱是許多初學菩薩境界不能向上提升的第一個因素,這不能不知道。「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兩句話跟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一個意思。後面是「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三業清淨,無有疲厭是勇猛精進。我們現在讀得很多,這些句子非常熟悉,隨時脫口而出,可是怎麼樣?沒有得到真實受用,於是對經教生不起信心。你要問好不好?好,好在哪裡說不出來。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不能說沒好處,好處太少,多半人的身上沒看到好處,十願沒有一願能做到,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想在這一生成就,你就不能不認真去探討、去反省,毛病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決定不在外緣都在自己。古人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才能把病根找到,從根本上消除,問題就解決了。

  古聖先賢這老祖宗們對得起後世,為後人設想得太周到,留下這些典籍,這些典籍裡面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們真正得到了、消化了,都有很大的受用。得到而沒有消化、沒有受用,那個可惜,那個得到不是真的得到。我們今天學院保存這個典籍,儒釋道,可說是相當豐富,沒有人去閱讀,沒有人去研究,身在寶所,依然是空手沒得到,你說多可惜。你說我根基不好,可以補救,用一、二年的時間就全補足,時間不要長。一個人帶頭做,就會影響二、三個人,這二、三個人帶頭做,就能影響整個學院。如果這個心不肯發,說發心求生淨土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一生未必能去得成。發真心就在當下,是不是真干也在當下,前面說過,請轉法輪要請自己,請佛住世也要請自己。普賢十願綱領是普賢菩薩說出來的,我們如果要是會,恭恭敬敬接受過來依教奉行。首先用儒釋道這三個根來接受十大願王,換句話說,十大願王我們用儒釋道三個根來落實,然後舉一隅以三隅反,境界才能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世法說,《學記》裡面講的七年小成,我們今天可以這麼說法,兩年扎根,再五年就是七年,小成,小成是什麼?得三昧。九年或者十年就大成,大成開悟了,縱然不能大徹大悟,大悟是非常可能的。大徹大悟是佛,大悟是菩薩,我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這一段講的是「志願無倦之義也」,志願一出問題,人馬上墮落,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古時候就不少,現在更多。現在人確實禁不起考驗,稍稍有點不如意,他就不干了,他就走了。而真正修道人是天天在考試,人對你的考試、事對你的考試、物對你的考試,看你能不能通過?外面人事物都在誘惑你,你對外頭誘惑明了、通達,長智慧,再怎麼誘惑,我如如不動,這是增長定功。天天都在誘惑,合你意思的,你受它誘惑就增長貪心;不合你意思的,它在外面誘惑你就增長瞋恚心,就會生起怨恨心,這是禁不起考驗。你說你修道,那些魔王站在旁邊笑話,假的不是真的;禁得起考驗的,那是真的。所以這些考驗的人事物,都要用真誠恭敬心感恩他們,沒有他們,你的功夫怎樣提升?你怎麼知道你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就不受誘惑了,不受外面環境干擾,我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重要。他們所作所為各人自己負責,我不能代替他,他也不能代替我。業因果報無法逃避,只是來早來遲的問題,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肯定有惡報。

淨土大經解演義287.288集

 

上一篇:人為什麼會走霉運?
下一篇: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