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救濟的辦法很多啊!饑餓就布施食物,寒冷就施予衣服,病痛就送以藥物,貧困就給予錢財,黑暗就點起油燈,爭斗勸化和解,愚癡就開發智慧,這些內容都是救濟。念念有利他之心,那麼不一定要富貴有權才能施濟,即使貧賤也會有施濟的能力。
發明:啟發、闡明之意。
印光大師補注[窦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的史實:
五代時窦禹鈞,燕山人,三十多歲還沒有兒子,夢見祖父告訴他說:「你不但無子,而且短命,應當早點修徳來改造命運。」禹鈞因此而盡力做好事。有一個家人偷盜二百千錢,自己寫了一個賣女契約,放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窦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小女,長大後選擇人家出嫁。同宗外戚,有不能辦喪事的,就出錢幫助辦喪;有無錢嫁女的,就出錢幫助嫁女。窦公估計每年收入,除開節日開支外,其它全部用來救濟別人。家裡節儉樸素,無金玉之類的裝飾,妻妾無華麗的衣服。利用節約下來的錢在屋宅南面建書院,積聚書籍幾千卷,聘請老師,招來四方孤單貧寒的子弟,供給他們優厚的伙食,在這裡接受教育,成才出名的人物很多。不久連生五子,都長得聰明英俊。又夢見祖父對他說:「你幾年來,功德浩大,天界已經登記了你的名字,延壽三十六歲。五個兒子都會顯貴。你應當再接再勵,不要松懈。」以後大兒子窦儀做了禮部尚書,二兒子窦俨做了禮部侍郎,三子窦侃做了左補阙,四兒子窦偁做了右谏議大夫而參與大政,五兒子窦憘做了起居郎。八個孫子也顯貴。窦公享壽八十二歲,無病談笑而逝。馮道贈詩說:「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補充:窦禹鈞,五代後周漁陽人。與兄禹錫以詞學著名,做官做到右谏議大夫。曾建義塾,延請名儒以教貧士,藏書極富。五個兒子相繼登科,號為窦氏五龍。俗傳「五子登科」,出源於此。
馮道唐末為幽州掾。後唐長興三年,以諸經舛謬,倡議校定九經,並組織刻印,開官府大規模刻書之端。馮道歷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事十君,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余年。
下附征事(原文譯白四則)
以田布施,大考高中(摘自《懿行錄》鬻田濟人)
明朝饒裳,豫章人,路途中看見有人賣妻到遠方,正在哭別。饒詢問了他們的困難後,就賣掉了自己的田給他們用。當年大考,主考官夢見金甲神說:「你為什麼不選中捨田的人呢?」於是就撿起一份已淘汰的考卷,其中第三名,這個人就是饒公。等到宴請嘉賓,演奏起「鹿鳴」[1]樂曲的時候,饒公才知道其中緣故。三個兒子景晖、景曜、景暐都相繼考上功名。
注:鹿鳴,《詩》「小雅」篇名。為宴客時奏的樂歌。
〔按〕田產資財,世人把它看做自己的生命一樣。但是,佛典卻把它比作為水中月、鏡中花、夢中寶。為什麼呢?只是因為目前暫時收管,死後總帶不去的。現在那些寫田房契約的,總要寫上「聽憑永遠管業」。唉!產是主人身是客,主人尚不能永遠保住客人,客又怎麼能長有主人呢?如果一定要將所有一切帶去,也有帶去的辦法。最好的辦法不如行善布施,造人天福德之身,那麼安富尊榮,依然還在。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饒公棄田布施,正是購置產業。人能這樣置產,說「聽憑永遠管業」,未嘗不可。
救人一命,免死得元(摘自《感應篇箋注》免死得元)
河南潘解元[1],附隨二個朋友進省城鄉試。旅店有一個精通看相的人,偷偷告訴二友說:「潘君將有大難,你們必須趕快躲避他。」二友就托說房子太小,各贈二金給潘,讓他另外去找房子。潘就借宿到一個小店。夜裡走進河邊,看見一個婦女要投水自殺。急忙詢問,她說:「丈夫買棉花織布,積下了好幾匹。丈夫出門後,我賣了得四金,沒有料到得到的都是假銀。丈夫回來後一定會責難,所以想尋死。」潘急忙拿出身上四金送給她。回店缺錢,店主罵他,於是就到一所小寺廟借宿。寺僧夢見許多神靈打鼓奏樂,隨雲下降,說考試錄取榜已定,只因為原定解原近來作了損徳事,上帝除名,還無人代替。一位神說:「這寺內潘生可以。」一位神說:「他的命相當橫死,怎麼可以作解元?」一位神用兩手摸了一下潘生的面說:「現在不就是解元相了嗎?」僧暗暗記住這個夢,對潘厚加款待。考試完畢,潘往二友住處感謝,看相的人一見大驚說:「你作了什麼陰德,變成了這個非凡的相?恭喜您已經考第一名了。」發榜果然。
注:[1]科舉時,鄉式第一名稱為解元,因為鄉試本稱為解試,故名。
宋以前稱為解頭,宋元以後又作為讀書應舉者的通稱。
〔按〕作一件善事,必須像決堤的江河大水一樣滾滾而去,不能抵抗,才能有所成就。潘君如果顧慮自己進場的盤費,那麼他的做法就會中止。因為他心裡只有別人,沒有自己,所以布施的雖只有四金,卻能夠不但免一橫死,而且還考中解元。回想在已巳年冬天,我在澄江[1]應小試,當時有個門斗[2]叫做朱君玉,丟失別人寄放在他那裡的錢,痛不欲生。我聽到後很同情,想要幫助他少量,苦於自己盤費缺乏,沒有做。沒有多久,我就回家鄉昆山[3]。等到試官發下長洲復試的名單,我已排列在第二。但案卷上只有坐號沒有姓名,人們都不知道是誰。我因此就以復試不到除名,當時昆山實際上並無長洲[4]的考卷,長洲人只有朱君玉。朱與我又不很相識,當初也不知道第二座號就是我。假使當時我不顧自己盤費,稍助他一些錢,他一定會在感恩之下,把復考的情況告訴我,我也不至於除名。又過了二年才與他相遇。與潘君相比倍感慚愧。
注:[1]澄江,江蘇江陰縣的別稱。古長江東流至此,以江面驟寬,流緩沙停,故有此稱。縣城北門舊稱澄江名,宋元皆置澄江驿於城內。
[2]門斗:官學中的僕役。門子和斗級的合稱。教官有學田,供役者,以司門兼司倉,故稱門斗。
[3]昆山,江蘇東南部,是安士先生的故鄉。秦置婁縣,南朝梁時改為昆山縣。
[4]長洲,明清時為江蘇蘇州府治,一九一二年並入吳縣,故城在今江蘇吳縣。
免租贖子,考試高中(摘自《匯纂功過格》蠲[1]租得第)
華亭地方的貧儒李登瀛,家裡很窮只有田產二畝。佃戶因病荒廢了種田,賣子還租。李知道後,心中不忍,對李說:「你因為有病,不能種田,不是你的過錯。我雖然貧困,但還能活下來,怎麼能夠使你的父子離散?快取錢去,贖回你的兒子。」佃戶擔心兒子的賣主不肯而憂慮。李說:「我一個貧儒,尚且都能讓你的租;富家大室也知道積德,我為你去說話。」就與佃戶一同前往,因此使他們父子團圓。佃戶日夜為李祈禱。康熙甲子,李登賢書[2],乙丑連傳捷報。
注:[1]蠲:[音:捐,免除]
[2]賢書:賢能之書,即是說舉賢薦能者的名籍。後因稱鄉試中式為登賢書
〔按〕痛苦啊農民!一年勤勞,沒有時間空閒;全家勞苦,沒有一人安逸。千倉萬倉糧食都從他們肩膀上來,千坑萬坑糞便都從他們肩膀上去。有時忍饑灌田,有時帶病力耕。背上日曬雨淋,心裡籌劃盤算。一到秋收時候,田中所收都還了租債,四壁依舊空空,全家仍無依靠。這不是仁人君子看到了會傷心的嗎?從前劉景陽,聽到佃戶死喪,一定流淚相助。丁清惠公待佃戶如父子。陸平泉先生凡遇壽誕,佃戶必得減租若干,加爵則又減,得子孫則又減,所以貧佃感恩,租稅反不虧空。那些斤斤計較的,一時自為得計,哪裡知道冥冥中還有操大算盤的,一筆總賬出來就全收去了他們的福祿。看看李君在二畝田上的作為,可推知他的收獲是很多的啊!
逆旨害民,自取滅亡(摘自《功過格》逆旨害民)
淳熙初年,司農[1]少卿王曉在一天清晨去訪給事中[2]林機。當時林機在官署,他的妻子是王曉的侄女,流淚對王說:「林氏絕了!」王驚問原故,她說:「天將亮時,夢見紅衣人拿著天符下來,說上帝有诏,林機逆旨害民,特令滅門。就驚醒了,情景彷佛還在眼前。」王曉說:「作夢罷了,何必憂慮呢?」就留下吃飯。等到林機回來後,王從容問他近日作了些什麼事。林說:「蜀郡大旱,有關官員上奏請求十萬石米赈濟,皇上下旨按數批准。我以為米數太多,蜀道難走,應當調查情況後再給與,所以就封還敕書,上谕宰相說:『西川往返萬裡,再等查實報告,恐怕事情已經來不及了,就給一半算了。』就只有這一件事罷了。」妻子哭著告訴他的夢境,林機心中很不安,不久因病歸鄉,到福州死了。兩個兒子也相繼夭折,門戶就絕了。
注:[1]司農:官名。漢代主管錢糧,為九卿之ㄧ。東漢末改為大司農。清代因戶主管錢糧田賦,故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2]給事中:官名。秦漢為列侯、將軍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從,備顧問應對等事。因執事在殿中,故名。魏或為加官,或為正官。晉以後為正官,隋開皇六年,於吏部置給事中。明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谏,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之違失章奏封還之權。清代隸屬都察院,與御史同為谏官,故又稱給谏。
〔按〕天為民而立君,君為民而設官。人民是國家的赤子,國家的根本。即使君說不當赈,而臣更應說赈;君說救以少量,而臣更應說須多些;君說賦稅數不能虧短少,而臣更應說須減少。這樣為國家考慮,才叫做盡忠。使福澤遍及蒼生,他的清名流芳百世。雖在世長壽安康,子孫榮盛,也不足以報答他的功勞啊!如果君說催科當緩,臣偏說國家費用正急;君說人民已經貧困,應當采用變通的辦法,臣偏說數額已定,難以改變。這樣的作法,叫做谄谀,叫做逢迎,叫做貪戀官位而保家小。他為民積怨,正為國招禍,即使自己被流放,門戶斷絕,難道就能償還他的罪過了嗎?前車之鑒,離我們不遠,應當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