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安士全書白話解: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發明]下面的文字是根據故事來進行勸勉。這裡提出總綱,都是說培植心地的事。「時時」和「種種」拆開不得;「方便」和「陰功」也拆開不得。

行方便的事情,必須經常做,不使間斷;多作陰德,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沒有遺漏。從世間情況來說,很難漲喔。如果融合佛法,就絕無難事!自己的力量能夠做到的,就勇往直前;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的,只有先發宏願,等待他生後世再去實現。

論發願[原文譯白二則]

世間善願

如果在朝廷,就願國恩遍及海內;如果在民間,就願人民永享太平。看見人家父子,就願他們他們慈孝;看見人家兄弟,就願他們友愛。自己得到飲食,就願天下的饑餓者都飽滿;自己得到衣裳,就願天下的寒冷者都溫暖。走過市鎮民居,就願家家戶戶豐衣足食;經過田間小道,就願年年雨順風調。看見別人渡江河,就願他一帆風順;看見別人遇險阻,就願他無蛇虎之傷。遇到貧窮,就願他富厚;聽到疾苦,就願他康強。看見別人有得,就如自己有得。看見別人有失,就如自己有失。這樣念念不斷,就不難以四海唯一家,合萬物為一體了。

:這還只不過是世間的善願罷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只知有一生,卻不知有多生。只擔心今世力量達不到,卻不知他生後世,有願必成。而且他所發的願,只在人道,不能遍及天仙、地獄、鬼畜。不僅如此,即使所願事事如意,六道都得恩澤,也不過是人天福報,不能拔去一切生死之根。因此大智慧人,不可不發出世宏願。

補充:善願易發,難以堅持。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不以善小而不為,善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漸漸積累得多了,也就漸漸走向聖人的境界了。關鍵之處是要持之以恆。一發善願,第八識中即落下種子,今生難成,來生必就,功夫不負有心人。

作為一個佛弟子,恭敬供養三寶不為難,恭敬供養一切眾生就為難了。實際上三寶與眾生是不可分割的,讓一切眾生歡喜就是讓諸佛菩薩歡喜。普度一切眾生是我們最高的宏願,讓我們為實現這個目標去努力奮斗!

出世宏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以上是菩薩四宏誓願,每句中都包括無量微妙含義。人能體會這四句話語,在行住坐臥中念念不忘,他就是菩薩了。經上說:「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縱然時時刻刻發著世間善願,經過恆河沙劫,不如暫時發一次菩提心。」

附證[原文譯白五則]

三童發願[摘自《阿阇世經》]

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名叫一切度如來。當時有豪貴家三個小孩子,各用一顆寶珠供佛。一個小孩說:「我要像佛右面比丘。」一個小孩說:「我要像佛左面比丘。」一個小孩說:「我要像中央的佛。」釋迦牟尼佛說:「發願像佛的就是我,發願像左比丘的就是捨利弗,發願像右比丘的就是目犍連。」

號同古佛[摘自《涅盤經》]

佛陀在無窮無盡恆河沙劫前,聽到古釋迦文佛說《涅盤經》,就出賣自己的身體,遍求香花,用以供佛,聽到佛說《涅盤經》中的一首偈,於是就發願說:「願我

來世成佛,名號與此佛相同。」因此今天如來的名號也是釋迦文[1]。

:[1]釋迦文即是釋迦牟尼之略。釋迦譯為「能」,即能力;牟尼譯為「寂」,即靜寂。釋迦牟尼又譯為「釋家族的聖人」。

發願先度[出自《金剛經解》]

世尊在無數劫前,作忍辱仙人,在山中靜坐,遇國王出獵,問野獸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仙人心裡想,如果按實情說,就害了野獸,不按實情說就是妄語,於是沉默不答。國王發怒,砍去他一肢手臂。又問,仍舊沉默,再砍去一臂。仙人發願說:「將來我成佛,應當先度他,不要使世人效法他作惡。」後釋迦牟尼成佛,首度的憍陳如比丘,就是當時的國王。

四十八願〔摘自《大阿彌陀經》〕

阿彌陀佛在很久很久以前,叫法藏比丘,發下四十八種大願,說我如果成佛,應當得到清淨國土,奇妙、美麗、莊嚴,十方眾生,有願生我國的,只要稱我名號,在他臨命終時,我就派遣化佛菩薩迎接他,使他蓮花化生,菩提心永不退轉。因此今人如果能一心念佛,無不往生極樂國土。

有願易度〔摘自《經律異相》〕

佛陀在世時,有一地方,盛行邪見,不聽從佛陀教化。佛陀就派遣目連前往,他們都非常聽從目連的教化。佛說:「這些人與目連有緣。很久以前,目連作砍柴人,看見山中無數蜂一齊飛來要螫他,就警誡說:『你們都有佛性,莫興毒害。我如果成道,會度脫你們。』因此蜂都散去。今天這個地方的人,就是當時的蜂,因為目連發願度他們,所以今世一去就能度化。」

發心即勝二乘[摘自《智度論》]

有一位已得六通的羅漢,身後跟隨一個小沙彌,背著衣缽袋子。沙彌心中想道:「我應當勤求佛果。」羅漢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缽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讓他走在前面。過了一會兒,沙彌又想:「佛道遙遠渺茫,不如求聲聞果,自己早得解脫。」羅漢就把衣缽袋子又放到他的肩上,叫他走在後面,這樣反復多次。沙彌說:「和尚您老糊塗了,為什麼讓我忽然走在前面,忽然走在後面?」

羅漢說:「我沒有老糊塗啊!你開頭發心求佛果,是菩薩中人,位在我上,自然應當讓我背袋子,讓你走在前面。但你有忽然羨慕聲聞,沒有度人的念頭了,位在我下,自然就應當讓你背袋子,走在我後面。」沙彌大驚,就下定決心勤求佛果。

:《優婆塞戒經》說:「如果有人發菩提心,諸天皆大歡喜,以為我們今天已經獲得了天人之師。」這裡只說發心,就知道還沒有修證。但是,他已經勝過羅漢了,因為有願必成。譬如初生太子,雖然還在搖籃中,但是白發老臣,也應當恭敬禮拜。

 

上一篇:當我們心裡沒有主意的時候該怎麼辦?
下一篇:極樂世界這麼好怎麼學佛的人不多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