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鄭宇民先生:南師北斗鶴歸去:憶南懷瑾老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鄭宇民先生:南師北斗鶴歸去——憶南懷瑾老師

 

【經由鄭宇民先生引見,著名畫家李延聲先生現場為南懷瑾老師創作肖像畫。圖為李延聲先生向南懷瑾老師贈送自己的畫作,左一為本文作者鄭宇民先生。】

************************************************************************************************************

正文:

作者:鄭宇民(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送南老,正值中秋夜,格外的靜,十分的悲,大學堂的空氣,讓人的心在悸動中收緊再收緊。低垂的月亮很蒼白,升騰的青煙很肅穆,我一直在看,那一縷縷的青煙會不會顯化出南老的身影,我根本不相信南老已經離開我們,南老是在閉關,南老的佛心道骨儒表就在面前;前不久,他還為我們吟誦蘇曼殊的“滿山紅葉女郎樵”,前不久,他還教我們讀《史迻》,讀《增廣智囊補》,不曾想今天,卻是“拄杖芒鞋幾劫灰,英雄菩薩兩嗟傷”。
  

告別儀式很簡短,文明辦的領導致悼詞,他稱南老是大學問家,是永遠的精神導師。我一直認為,南懷瑾先生是大家,是傳播運用的大家,是把經典文化大眾化的導師。而南老則認為自己只是“個體戶”,辦的是“私塾”。他堅持,中國文化的傳承必須與時俱進,經世致用,並依此改變大眾的生存狀態、行事方法和價值取向。引導運用重於訓诂考證,他反對把中國傳統典籍的研究引入狹窄的學術胡同,他說這無異於鑽地洞。為此,他不免受質疑,南老說,夏蟲不可以語冰。他不遺余力,讓聖人走下神壇,讓大眾走近經典,讓傳統走向普及共用。

一  

我經常和民營企業家一道去聽南老的講座。他說民營企業家的幸福指數很低,辛苦指數很高,發財了不幸福,發達了不快樂,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中午還要盯牢創業板。追求目標物質化,其實是文化貧乏,中國的市場經濟如果缺少文化干預,缺少文明指引,就成了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

他把他闡釋的財富觀傳導給民營企業家,他說自古以來財富為五家所有:一是皇家所有;二是盜賊所有;三是去病所有;四是災害所有;五是惡子所有。如果把財富的去路搞明白了,來路的追逐也沒有必要太執著了。他希望企業家不要過分追逐財富,而要有責任擔當。
  

我認識南老是因為金溫鐵路。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倡導用民資民建的辦法啟動修建工程,他的弟子覺得這個項目賠錢,不肯出資,他就叫弟子面壁反思。三天後,弟子向南師報告心得:企業家立身處世,還有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比如,修鐵路。
  

太湖大學堂南老告別儀式的草坪上,自發跪著許多人,其中不乏著名的企業家。他們雙手合十,哀哀抽泣……也許,今生再也沒有嚴師要求他們面壁思過,但他們的腦子裡已經刻下了反省思過檢點慎行的標尺,“敬畏”二字已經成了前行的路牌警示。他們不會再有奉師命修鐵路的機會,但是,他們還得修,修來路,修去路,修心路……

 


  

夜寒陣陣襲來,月亮漸行漸遠。光是冷的,影是冷的,心也是冷的。我不斷打寒戰,腦子裡斷斷續續地浮想起南老平時對於人生的指點。
  

南老多次說到人生苦短,但是更苦折騰;安時處順,珍惜此生,不可折騰,不管是折騰人家還是折騰自己都是不安生。有一次,南存輝與我一道前往廟港,他向老人家報告,樂清家鄉宗親想修一下宗墓,有人動議把周邊的無主墳墓平掉,把新近入土的墳墓遷走。南老聽了連連搖手,他說,地上拆遷已經夠遭罪了,不能再搞二茬罪,死人入土為安,死人世界是平等的,有錢人沒錢人都是死,不要再分三六九等了,我們的宗姓要與外姓和諧相處,都遷走了太冷清。要修就大家一起修了。
  

南老的善、南老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情結,藏於內、溢於外、溶於身行與傳導的統一之中。去年10月6日,我去看望南老,剛好有個美國的弟子來匯報施食的心得。南老教導他說,施食就是普濟,普濟是有實際內容的,對吃不上飯的人和其他無食源的生命進行施食,這是最基礎的普濟行為。佛門把生存空間分為上三道、下三道,施食主要對於下三道,還包括不能轉世為人的豬狗貓。如果不施食,它們就會來敲你的窗門。他又跟我說,上下三道是佛家語,其實是借喻社會階層劃分,要注重“下三道”,對最底層的生命生存給予最集中的關注,只有把弱勢群體妥為安置,社會才會和諧,當政者就不怕半夜來敲門。
  

南老實踐入世有兩條路徑,一是大眾行識,二是智慧資政。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導是雙向並行、交互作用的。太湖大學堂,也是個精神“大食堂”,一到開飯時間,士農工商儒釋道各色人等,都會齊聚一起,談古論今,縱橫捭阖。在這裡,序長不序爵,求學不求利,是精神聚餐、智慧聚餐。也正因為此,有許多政界的朋友,成了南老智慧資政的客體。
  

南老是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學問家。他說他是“爹不親娘不愛”的“棄兒”,但是他“敬爹孝娘”,他答應擔任兩岸和談橋梁,為的是中華民族和睦;他建言獻計,為的是國家富強,他的國學智慧,是參政資政的財富源泉。去年8月,香港有人問他,競選交替怎麼辦,他念了李賀的雜言詩《休洗紅》,“洗多紅色淡”,“洗多紅在水”……言下之意,要注重更替中各得其所,新紅舊裡都是一件衣,千萬不能撕破了。
  

像任何造詣精湛的大家一樣,南老的國學智慧從不用來抨擊人,而只用來點化人。他說,我不是武僧,賢者不打嘴仗,智者不用武斗。治國之道在於得人,要真正尊重真正的有識之士,這兩個“真正”很重要,必須是真尊重,必須是真有識。他舉例,朱元璋當年主持一項工程久拖不下,高人托夢要他取用學儒的心肝,朱元璋就動了殺戮的念頭,馬皇後聞訊趕來說,錯矣,儒者的心肝就是儒者的心胸文章,讓最有心胸最有見地的有識之士參與其事,事即成矣。

南老的智慧心胸是一般人很難企及的,他的經歷閱歷是一般人很難比擬的,他用體認講功課,用閱歷做指引,用人生做學問,學識比學歷重要,學養比學識重要,弘揚比學養重要。閱歷是學養的基本積累,心胸是閱歷的主要庫容,踐行是弘揚的具體路徑。我們達不到南老的境界,但可以體悟南老的境界。

 


  

池座上堆滿木柴,火把搖曳,一點就著;一時間,煙火升騰,香氣缭繞,原先無雲的月空,堆積起一團團祥雲;燈火映照,淚光齊集,人們完全被籠罩在一個智者仁者勇者營造的境界裡,齋心服形,游外弘內。

南老,我們看見您的微笑了,看見您的招手了,看見了您的坦然,看見了您的掛念,您真的就這樣走了?你交給我的許多事,還沒有做到;你說給我的許多話,還沒有參透。每當您與我談話的時候,我就會真切地感受到慈親的溫暖,但是,我沒有好好孝敬過您。我只給您帶家鄉的盤菜,只給您送土制的月餅,我無知地運用了您無私給予我的無窮點化,卻沒有珍惜與您在一起的日子。您說,會常想念我,可是,如今您撇開我,只留下我想念您。。。
  

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年打“血燕”,您說,打得好,很佩服,別讓人家欺負我們沒文化。您提醒我:要小心喲,注意安全!您告誡說:不能太直,“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時扛不動。您親筆題寫了誡勉:“世事正須高著眼,宦情不厭少低頭。”
  

此時此刻,我低著頭,把鮮花一枝枝插在南老的去路上,我想告訴南老,百合花是您乘願的信使,馬蹄蓮是您回家的指引,您要常回家看看。
  

您在去年8月和10月兩次指示我去看看中印庵。我知道,您於1947年前後在那裡閉關,您有很深的靈峰情結,您交給我一組詩,是您當年離開中印庵時的舊作:“銅駝血淚漬蒼苔,拄杖芒鞋幾劫灰。記取靈峰峰上色,風塵何日鶴歸來”。這些塵封多年的浮海別離詩,意味著您思鄉的心在萌動,我感受到了這份萌動,我多麼希望讓您老如願,游子還鄉,在曾經的靜室,在靈峰的高處,誦經著述吟詩抒懷。“黃昏鶴去梅魂冷,一杵鐘聲億萬家”,我知道,這是您吟詠了60年、寄托了60年的願望;“國計家籌都不了,入山何處白雲深”?我知道,您這是問天、問鄉、問路。我心無遺,我力不及,我為您探路,我會再去中印庵,為您找回當年的您。

 


  

燈滅了嗎?人散了嗎?我獨自一人來到禅堂,寂靜得如同另外一個世界,無眼耳鼻舌身意,只聽到一聲重重的歎息;我又獨自一人來到食堂,南老的座椅還在,兩個靠墊,相向虛立,原先,它們是多麼充實,多麼豐盈。

我一遍遍地撫摸著座椅的扶手,我喃喃地說,南老,您還在的,您只是閉關,您只是遠行。我們等您,等您乘願回來。我們還在這裡聽課,還在這裡廣采博聞,還帶上家鄉的盤菜,還送您土制的月餅,還在這裡念誦心得文章,一定會見到您的,在大學堂,在中印庵,在夢覺時,在未來世界……

《金華日報》

 

上一篇:達真堪布:這一世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下一篇:南懷瑾:財富的去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