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詳
前段時間,大半個月都住在父母家,看望父母長輩。
吃飯的時候,末學給大家分餐巾紙的時候,習慣使然,把一張厚厚的紙巾對半分開,再分給大家。
後來吃飯的時候,媽媽看到了,就說:
【一張餐巾紙都要對半分,是不是有些節約過頭了?】
倒真是自己疏忽了,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能接受的,不一定符合別人的想法、看法,不能強迫別人也跟自己一個想法、看法不是?
因為平日在家裡,末學常常都是這樣干的。
看著一張挺厚的餐巾紙,用餐的時候也只是輕輕地擦擦手就棄之不用了,怪可惜的!現在地球環境又是受到巨大的破壞,這樣浪費紙巾,也實在有些不環保,不是?所以看到了、想到了就節制一下,實在也不是刻意為之,或者為了省點家用開支啊 。。。
一張紙巾對半分習慣了,一時到了父母家沒反應過來,沒想到也許他人不願這樣做也大有可能,是末學的疏忽。末學錯就錯在沒考慮到別人的想法,但【節約地球資源】這個理念,應該是沒有錯的,不是?人人都有責啊!
由這件事情,末學想到了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這個大願,自我反省檢討,做起來可真是不容易!
確實,很多自己的一些習慣,盡管確實是好習慣,卻可能並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那就不要強別人所難了吧。管好自己就夠了,實在是不必非得管別人,非得讓別人也接受自己的一套不是?
可是,盡管別人不認同,可我做的事情又確實是符合佛法、符合道義的,是不是需要我也改變自己,去一味遷就別人呢?這就叫【恆順眾生】?
末學感覺普賢菩薩的【恆順眾生】,一定是還是以【有利於眾生】為最終目的。也就是說,是 —— 【順情,而化】,而不是 —— 【順情,被化】!
是先恆順而後度之,最後還是要將眾生帶往正確的軌道,使之受益,不再受苦。而不是恆順眾生,結果連自己也被眾生一起度回六道受難!
就好比用紙巾這件事情,末學覺得用半張紙巾就夠了,沒必要浪費,媽媽可能覺得沒有節省的必要,那末學肯定就隨便媽媽用呗!
可末學自己呢?是否需要也跟著媽媽,從此就用一張紙巾,不再對半分了,這就是【恆順】媽了呢?
因果可都是自己的哦!如果是做一件符合佛法、符合道義的事情,好果子是自己吃的;如果做一件不符合佛法、不符合道義的事情,壞果子還是要自己吃。好習慣,還是要堅持!
媽媽愛用一張,那就用一張,末學不干涉。至於末學自己,用半張還用半張,能節省的資源還是要節省。
相信人性本善,現在不能接受,不代表永遠不能接受。一人不能接受,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能接受啊!
還有一件類似的事情,94歲高齡的爺爺,末學發現他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 —— 珍惜物品!
他用過的家具、衣物,都是幾十年不壞,還能使用的。用的時候很節制,也常常提醒我們小輩要愛物;而他吃飯的時候,在吃完了以後,不僅碗裡的粒米不剩,還會把掉落在桌子上的飯菜一一撿起來、吃干淨。
末學看著,實在是非常感動,也非常慚愧,爺爺真是好榜樣啊!
爸爸和末學都覺得爺爺這樣做很惜福,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可媽媽就不這麼認為,總是阻止爺爺去撿掉落在飯桌上飯菜。但雖然媽媽次次阻止,可爺爺照樣還是次次都這麼去做。
如果因為別人的阻止,或者不贊同,我們就不堅持自己的一種好習慣,最後得的是什麼果子,別人可不會替我們吃,還是要自己吃,怎能隨隨便便跟從呢?
別人怎麼樣,我管不了,也不應該去管。
可我該堅持的好習慣,還是要堅持。
一種好習慣,總是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不接受的任他/她不接受,不強求,但我自己,還是堅持自己的好習慣,說不定還能感化那些能接受的不是?
恆順眾生,是順情 + 而化,可不是順情 + 被化。其中的【度】真的不好把握,還是要增長智慧,才能既順情,又利益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