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教年表(公元前623年--1991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年表

 

623

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屬尼泊爾)藍毗尼園(一說565年。由於南傳與北傳佛教對佛陀降生、成道、涅年歲等史實記載有差異,故1950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會議作出共同的規定。本表采用的是這一規定的年代。

594

釋迦牟尼出家,時年29歲。

588

釋迦牟尼於五月月圓日夜在古印度菩提伽耶(今屬印度比哈爾邦)睹明星悟道,明年35歲。

578

佛陀在鹿野苑(今屬印度貝那勒斯城)弘法,是為“初轉法輪”,時年45歲。

543

釋迦牟尼於五月月圓日夜半在古印度拘屍那伽(今屬印度聯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優婆伐檀那林雙菩提樹下涅,時年80歲。信徒分其捨利建塔貯之。3個月後,,迦葉在阿世王支持下,在王捨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底賴雅)靈鹫山七葉窟內召集500比丘舉行“第一次結集”,以整理佛教經義。該次結集又稱“王捨城結集”、“五百結集”、“靈鹫山結集”等。

富蘭那長老(跋波)等率領近千名比丘在七葉窟外舉行結集,世稱“大眾部結集”,亦稱“窟外結集”、“大眾部小乘結集”等。是為部派分裂為始。

又傳阿難曾在鐵圍山舉行大乘佛教結集。世稱“鐵圍山大乘結集”,亦稱“大乘結集”。

約前543年—前43

佛陀涅後第一個五百年時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稱“小行大隱時期”,又稱“正法時期”。

443

耶捨長老在古印度毗捨離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穆查發普爾)召集700僧眾舉行“第二次結集”,亦稱“毗捨離結集”、“七百結集”。

佛滅後100年,大天被耶捨長老等逐出上座部長老僧團,乃另立大眾部。從此原始佛教在組織上出現分裂。

約前350

古印度信徒於加德滿都(今屬尼泊爾)建覆缽形十三層堵波以弘佛。

約前250

目犍連子帝須在古印度孔省王朝阿育王支持下,於華氏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召集一千比丘舉行“第三次結集”,以編纂佛教巴利文“三藏”。

印度桑奇大堵波(一號堵波)建成。

約前249

阿育王赴藍毗尼園、鹿野苑等佛教聖地朝觐,並建柱塔以紀念。

約前240

師子國建睹波羅摩塔以弘佛。

3世紀

阿育王皈依佛教,支持僧侶四出弘法,足跡到師子國(今斯裡蘭卡)、緬甸、泰國、敘利亞、埃及、希臘等地。其中末闡提到迦濕彌羅、犍陀羅傳教。

佛教成為印度國教,各地陸續建立石刻和石柱,開鑿石窟。

約前185

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補砂密多羅國王以婆羅門為國師,推行排佛政策,摧毀境內佛塔八百余座,盡殺僧尼,史稱“中印度法難”。

約前100

佛陀《本生經》成書。

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開鑿。

2世紀前後

佛教從古印度西北的迦濕彌羅等地過蔥嶺向西域各地傳播。

25

在師子國護法王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支持下,羅希多大上座於阿盧寺召集500僧眾舉行“上座部第四次結集”。又傳迦膩色迦組織的結集為“第四次結集”。

2年(西漢哀帝元壽元年)

大月氏(今新疆及以西一帶)來華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廬口授《浮屠經》,佛教漸傳入中國。

1世紀

印度建卡爾梨石窟。

公元16年—公元515

佛涅後第二個五百年內,大乘佛教弘傳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轉而為附庸,史稱“小從大主時期”、“大主小從時期”、“像法時期”。

62年(東漢明帝永平五年)

楚王劉英信奉佛教,並與信徒聚會談佛,是為中國第一個佛教團體。

65(東漢明帝永平八年)

史載明帝劉莊以夢見金神,遣使臣蔡等到天竺(今印巴次大陸一帶)求法。

67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年)

史傳天竺僧人竺法蘭、迦葉摩騰以白馬馱《四十二章經》、佛像到洛陽,明帝以禮相迎。是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漢地之始。

68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

在洛陽建成白馬寺,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

竺法蘭、迦葉摩騰繪《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圖》、《首楞嚴二十五觀圖》於白馬寺保福院;又繪月氏《佛像》於洛陽南宮清涼台等地。

1世紀中後葉

《薄伽梵歌》、《本生經》等書於古印度大體成形。

犍陀羅、秣菟羅、阿瑪拉瓦提等地佛教美術盛行。犍陀羅吸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華,創造出各種釋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羅藝術。

100

古印度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護法,以世友菩薩為上座,選500阿羅漢於迦濕彌羅城(今屬克什米爾)舉行“第四次結集”。此後改覆缽式佛塔為樓閣式,刻三藏於銅以貯。馬鳴、龍樹、提婆等宗教詩人、思想家輩出。阿瑪拉瓦提式樣的美術盛行。

147年(東漢桓帝建和元年)

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陽弘佛,後譯出《道行品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等,大乘佛教理論得以系統傳入中國。

山西洪洞廣勝寺約於該年興建。

148年(東漢醒帝建和二年)

安息國僧人安世高到洛陽弘法,156年譯《人本欲生經》。以後譯出《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阿毗昙五法經》等,小乘佛教理論得以系統傳入中國。

166年(東漢恆帝延熹九年)

醒帝在洛陽濯龍宮設華蓋以祠佛像。

172年(東漢靈帝熹平元年)

印度僧人竺佛朔在洛陽譯出《般若經》抄本《道行經》一卷。

181年(東漢靈帝熹平元年)

安息國居士安玄與漢僧嚴佛調譯《法鏡經》兩卷。

184189年(東漢靈帝中平年間)

笮融於徐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一帶大興佛寺,鑄銅佛、飾金身、設齋會,信徒多達數萬。

在長江焦山建普濟庵,後改名定慧寺。

196220年(東漢獻帝建安年間)

曹植仿佛教聲律用作詩賦,又制《漁山梵呗》,音調艷逸,被視為佛教影響中國文學、音樂之象征。

湖北當陽建玉泉寺。

陝西扶風建法門寺。

2世紀前後(東漢晚期)

江蘇連雲港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約鑿於此時。

新疆喀什市三仙洞石窟開始雕鑿。

222年(三國吳大帝黃武元年)

支謙從洛陽到武昌,後到建業,譯《大明度無極經》、《維摩诘經》、《大阿彌陀經》等佛經。

224年(三國吳大帝黃武三年)

印度僧維難和竺律炎在武昌譯《法句經》,此經後由支謙重新校譯。

230年(三國吳大帝黃龍二年)

蒼梧(今廣西梧州)學者牟子著《牟子》,倡佛、儒、道一致之說。

241年(三國吳大帝赤烏四年》

康居(今伊朗一帶)僧人康僧會由交趾(今越南)入華至建業(今江蘇南京),設茅屋,置佛像,弘法。

畫家曹不興從康僧會學畫佛像,被譽為中國的“畫佛之祖”。

247年(三國吳大帝赤烏十年)

康僧會受吳大帝孫權賞識,在建業為之築建初寺。是為江南佛寺創立之始。

康僧會善以《易經》、《詩經》、《老子》融入佛說,譯有《雜譬喻》等經,被視為第一位兼有佛、道、儒思想的入華譯經師。

250年(三國魏齊王嘉年二年)

古印度僧人昙柯迦羅到達洛陽,譯有《僧戒本》,並於白馬寺設戒台傳戒,肇漢地佛教按戒律出家之始。

古印度佛學研究中心在那爛陀寺建立。

260年(三國魏元帝景元元年)

僧人朱士行為訪求《大品般若經》,西行五萬余裡到達於阗,得《放光般若經》梵本。是為中國僧人西行求法之始。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17窟開始雕鑿。

265年(三國吳末帝甘露元年)

吳末帝孫皓在鎮江建甘露寺。

266年(西晉武帝泰始二年)

天竺僧人竺法護在洛陽譯經,以後共譯大、小乘經典150余部,為晉代譯經者之冠。

268年(西晉武帝泰始四年)

湖南長沙建岳麓山寺。

陝西西安大興善寺約建於此時。

282年(西晉武帝太康三年)

朱士行在於阗遣弟子法饒等將《放光般若經》等送回洛陽。朱士行晚年在於阗弘法,卒於該地。

286年(西晉武帝太康七年)

竺法護譯出《正法華經》10卷。《光贊般若經》10卷。

3世紀

印度埃羅拉石窟開鑿。

斯裡蘭卡摩诃捨那王修建陀林佛塔。

300年(西晉惠帝永康元年)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開鑿。

僧人義興在浙江鄞縣天童山結茅弘法。

僧人帛遠與道士王浮在洛陽辯佛道優劣,王浮辭屈後,偽造《老子化胡經》,繼續攻擊佛教。

305年(西晉惠帝永興二年)

帛遠為秦州刺史張輔殺害。

310年(西晉懷帝永嘉四年)

龜茲(今新疆庫車)僧人佛圖澄至洛陽弘法。後來投奔後趙石勒,被尊為“大和尚”,得以參政。曾以佛教不殺生之情勸石勒。

317年(前涼永安四年,即東晉元帝建武元年)

甘肅麥積山文殊、觀音、普賢三泉旁建佛寺,此地漸為弘法勝地。

帛屍梨蜜多羅譯《大孔雀王神咒》等。

321年(東晉元帝大興四年)

書聖王羲之生(—379)(一說303361

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

明帝司馬昭擅繪,於宮內樂賢堂畫佛像。

竺道潛、帛屍梨蜜多羅等僧人南渡,受到東晉君臣與士人禮遇,江南佛風隨之大盛。

326年(東晉成帝鹹和元年)

杭州靈隱寺創建。

雕塑家、畫家戴逵生(—396)。

330年(東晉成帝鹹康五年)

杭州下天竺建翻經院,後改名法鏡寺。

340年(東晉成帝鹹康六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建高座寺。

344年(東晉康帝建元二年)

畫家顧恺之生(—405)。

書法家王獻之生(—386)。

348年(東晉穆帝永和四年)

後超“大和尚”佛圖澄卒於邺宮寺,年117歲。生前與弟子共建寺893所。

351年(東晉穆帝永和七年)

佛圖澄弟子竺僧朗等東入泰山,在金輿谷建寺傳教。

353年(東晉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與僧人支遁等作蘭亭之會,書《蘭亭序》。

354年(東晉穆帝永和十年)

道安在太行恆山立寺傳教,慧遠與弟慧持出家師之。

山東長清建靈巖寺。

362年(東晉哀帝隆和元年)

哀帝請竺道潛進宮講《大品般若經》。

363365年(東晉哀帝興寧年間)

顧恺之於建康瓦棺寺畫《維摩诘像》。

366年(東晉廢帝太和元年)

甘肅敦煌莫高窟開鑿。

372年(東晉簡文帝鹹安二年)

簡文帝司馬昱於建康長干寺建三層佛塔。

前秦苻堅遣僧人順道等赴高句麗弘佛。是為佛教傳入朝鮮之始。

374年(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

前秦僧人阿道入高句麗弘法。

375年(東晉孝武帝寧康三年)

高句麗建肖門寺和伊弗蘭寺。

380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五年)

道安編《綜理眾經目錄》,一般以之為最早而可信的經錄。昙摩持、竺佛念等在道安主持下譯出《十誦比丘戒本》等。

381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六年)

慧遠至廬山創“龍泉精捨”,講經說法,廬山漸成為南方佛學中心之一。

道安倡劃一僧尼姓氏,四姓沙門皆改姓為“釋”。中國漢地位僧從此以“釋”為姓,自稱為釋迦牟尼後人。

384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

東晉梵僧摩羅難陀到百濟弘法。

396397年(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間)

建康瓦棺寺毀於火災。

道武帝拓跋跬以僧人法果為道人統,管攝僧徒。

法果倡“皇帝即當今如來”論,以使佛道與王道互相利用。

法果得授公、侯之爵,開和尚受封之先例。

398年(東晉安帝隆安二年)

江西南昌建大安寺。

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

399年(後秦弘始元年)

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天竺求法。

4世紀

印度菩提伽耶寺建立。

印度笈多藝術風格佛像雕塑藝術流行。

400年(東晉隆安四年)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開鑿。

401年(後秦弘始三年)

龜茲僧人鸠摩羅什來長安,後秦王姚興以“國師”禮相迎。鸠摩羅什在長安說法,開始系統地介紹印度大乘中觀學派的觀點。以後,譯《大品般若經》、《妙法華蓮經》、《阿彌陀經》、《十誦律》等35300余卷。

402年(東晉安帝元興元年)

慧遠結廬山白蓮社,首倡漢地佛教淨土信仰。

太尉恆玄下令沙汰僧尼,登記僧尼“名籍”,加強管理。是為政府設僧尼名籍管理之始。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慧遠倡“沙門不敬王者”論,以保持佛門的相對獨立性。

404年(後秦弘始六年)

後秦僧人智猛等15人從長安出發,赴印度求法。

408年(東晉安帝義熙四年)

印度僧佛陀跋陀羅到長安。

賓僧佛陀耶捨被迎到長安,譯《四分律》。

410年(東晉安帝義熙六年)

法顯抵師子國修習佛學。

412年(東晉安帝義熙八年)

法顯游歷南亞、中亞29國,達15年,取道爪哇(今屬印度尼西亞),回到崂山。返國後著《佛國記》。

昙無谶到姑藏。以後譯《大般涅經》北本、《金光明經》、《菩薩地持經》、《菩薩戒經》等。

413年(後秦弘始十五年)

陝西戶縣建草堂寺,以供鸠摩羅什譯經弘法之用。

416年(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

慧遠卒於廬山東林寺,年83歲。

417年(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

高句麗僧墨胡子來華求法。

418年(東晉安帝義熙十四年)

法顯在建康譯出《大般泥洹經》,宣揚除“一闡提”外,“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竺道生在建康闡揚“涅學”。

古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羅在揚州天寧寺譯出《華嚴經》等。

江蘇蘇州靈巖寺和常熟興福寺興建。

420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繪壁畫,並留有題記。是為全國石窟中現存最早的題記。

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謝靈運受竺道生影響,著《辯宗論》,以會通儒佛之說。

安徽壽縣導公寺約建於此年。

423年(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

賓(今阿富汗一帶)僧人佛陀什抵建康,與竺道生等譯《五分律》等律書。

424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

西域良耶捨到建康,譯出《觀無量壽經》。

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

浙江寧波鄞縣建阿育王寺。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竺道生因倡“一闡提人皆得成佛”,被逐出佛門,進虎丘山。

431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賓沙門求那跋摩到達建康,譯《菩薩善戒經》。是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學說傳於南方的開始。

43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

師子國尼姑鐵薩羅到建康,與僧伽跋摩為中國尼僧授具足戒(一說為元嘉六年即429年)。

發生“白學先生”(儒學)與“黑學道士”(佛教)之爭。

43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

中印度僧求那陀羅到建康,以後譯《雜阿含經》、《過去現在因果經》、《勝經》、《楞伽經》等。

43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宋僧人慧琳著《白黑論》,宗炳、顏延之反駁之。

438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罷沙門年齡50以下者,以其強壯,使為民。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在崔浩煽動下滅佛。數年間,北魏境內佛教蕩然無存。

445年(北涼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沮渠安周在新疆吐魯番等地大興佛教,立《造佛像碑》;北涼主客長史陰尚宿亦刻《捐道場碑》,立於吐魯番。

452年(北魏文成帝興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復興佛教,命州郡縣造寺,許百姓出家。

455年(北魏文成帝興光二年)

師子國僧人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5人來中國時,帶來3尊佛像。

459

畫家、藝術理論家謝赫生(—532)。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北魏沙門統昙曜在文成帝支持下主持開鑿雲岡石窟。

江蘇揚州大明寺興建。

466年(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寧寺,造七級佛塔、傳說高300尺。又造釋迦像,用銅10萬斤,黃金600斤。

472年(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

诏禁止無籍僧尼在民間游化,僧尼出外教化須帶僧曹文書。禁止私建寺塔。

山西交城玄中寺約於此時興建,後該寺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奉為在中國的祖庭。

475年(宋後廢帝元徽三年)

定林寺法獻往天竺求法,至於阗得佛牙、捨利及《觀世音滅罪記》等而歸。

478

斯裡蘭卡錫吉裡耶古宮創建,宮內有佛龛及天女散花等壁畫。

479年(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

河南濟源盤谷寺興建。

480年(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

古印度僧人達摩約於是年來中國弘法,將禅學傳入中國。他曾面壁9年,被奉為中國禅宗的始祖。

481年(南朝齊高帝建元三年)

中印度僧昙摩伽耶捨在廣州朝亭寺譯出《無量義經》。

483年(南朝齊武帝永明元年)

敕長干寺玄暢與定林寺法獻為僧主,分任長江南北兩岸僧務,時號“黑衣二傑”。

北京天寧寺佛塔約於是年創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創建。

江蘇南京棲霞寺創建。棲霞山千佛崖石窟約此時開鑿。

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江蘇徐州雲龍山石窟開鑿。

487年(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

南朝齊竟陵郡王蕭子良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談儒論佛,吟詩作文,並造經呗新聲。

沈約受梵呗影響,講求詩賦音律,創“四聲”之說,被視為“永明體”詩風的代表人物,開唐代律詩先河。

范缜撰《神滅論》,提出“浮屠害政”,與蕭子良等辯佛教之因果說。

道士顧歡寫《夷夏論》,認為佛教為“夷”,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爭。

488年(南朝齊武帝永明六年)

西域僧伽跋陀羅在竹林寺譯《善見律毗婆沙》18卷。其譯律記載有“眾聖點記”。

492年(南朝齊武帝永明十年)

中印度沙門求那毗地譯出《百喻經》,後又譯《十二因緣經》、《須達經》。

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制定僧制47條。

49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北魏由平城遷都洛陽,佛教中心南移。

集能工巧匠開鑿龍門石窟。龍門日盛,信徒雲集。

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書法藝術的珍品,龍門石窟“龍門二十品”始刻。

496年(北魏教文帝太和二十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於嵩山建少林寺。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開鑿。

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遼寧義縣萬佛堂石窟開鑿。

5世紀

印度迦裡陀斯著《薩昆塔拉公主傳》。梵語文學與佛教藝術極盛。其雕刻吸收犍陀羅藝術,在印度北方形成“秣菟羅佛教藝術”。

印度摩竭陀出現有光環的如來佛立佛。

上座部佛教衰微。

新羅的阿道來華求法。

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山西渾源懸空寺興建。

龍門賓陽三洞開鑿。

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

劉勰於山東莒縣定林寺撰《文心雕龍》,將佛教思想融入文學批評。

江西南昌能仁寺創建。

湖南衡山南台寺約創建於此時。

504年(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

梁武帝蕭衍下诏“捨道歸佛”。後又奉佛教為國教,大興佛寺、佛塔,廢道觀。江南佛教極盛。

江蘇蘇州寒山寺興建。

廣東韶關南華寺創建,初名寶林寺。

法雲著《法華義疏》。

508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北印度僧菩提留支到洛陽,後譯出《金剛般若經》、《十地經論》、《入楞伽經》等。

中印度僧勒拿提到洛陽,譯《法華經論》。《究竟一乘寶性論》。

佛陀善多譯《攝大乘論》。

地論學派興起。

509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

甘肅慶陽北石窟寺開鑿。

宣武帝親講佛經,西域沙門三千余人集於洛陽。

512年(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一年)

武帝遣僧人入山,谘受三論大義,以僧诠成就最大。後住攝山止觀寺,盛弘三論,稱為新說。

513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

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開鑿。

514年(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三年)

江蘇南京靈谷寺興建。

516年(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北魏孝明帝在洛陽建永寧寺木塔,呈樓閣式,高九層。

寶唱奉敕抄集經、律、論,撰《經律異相》、《出要律儀》。

撰《出三藏記集》、《弘明集》。

洛陽龍門香山寺創建。

519年(南朝梁武帝天監十八年)

慧皎撰《高僧傳》。

520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興建。

帝宣佛、道二教的代表上殿論議。

梁武帝為其父在鐘山建大受敬寺,又為其母在青溪兩岸造智度寺。

521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

梁武帝在建康建同泰寺,以弘佛法。

梁武帝倡僧人素食,此後漢地佛教多尊奉此規,表示慈悲之心。

山東濟南黃石崖石窟開鑿。

522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

司馬達等赴日本弘法,中國佛教傳入日本。

523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密檐式磚塔興建。

山東樂安馬鳴寺、長清神寶寺創建。

524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

河南洛陽景明寺建7層佛塔。

527年(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捨身,群臣奉贖。

莊嚴寺僧卒。生前撰有《成實論義疏》。

異次頓列教。新羅開始接受佛教。

529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

梁武帝蕭衍在建康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捨身。群臣奉贖。

531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講《涅經》。

534年(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開鑿。

北魏洛陽佛寺1367所,全國3萬余所,僧眾達200萬人。

朝鮮新羅興輪寺興建。

535年(西魏文帝大統元年)

河南鞏縣石窟、渑池鴻慶寺石窟開鑿。

537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

廣東廣州建六榕寺,以貯佛骨,該寺初名寶莊嚴寺。

江蘇丹陽一乘寺彩繪暈染法繪成,遠視如有凹凸立體之感。

538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

梁武帝創立盂蘭盆會。

成實學派、涅學派興盛。

百濟聖明王向日本獻佛像、佛經、佛具,元興寺建立。

541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

中國南朝梁佛經畫工到百濟。

542年(東魏孝靜帝興和四年)

昙鸾卒。生前宣傳阿彌陀淨土信仰,撰有《往生論注》、《贊阿彌陀佛偈》、《略論安樂淨土義》等。

543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

山東歷城龍洞山佛峪開鑿。

544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

山東歷城柳埠千佛崖開鑿。

546年(東魏孝靜帝武定四年)

道憑法師開河南安陽寶山石窟。

南朝梁武帝到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再次捨身,皇太子及群臣奉贖。

547年(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

之撰《洛陽伽藍記》,記北魏洛陽宮觀佛寺等。

山東五峰山蓮花洞石窟開鑿。

548年(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

西印度僧真谛經扶南,從南海入境,抵達建康。後譯出《十七地論》、《攝大乘論》、《顯識論》、《轉識論》、《唯識論》、《俱捨論釋》等經49部。

549

新羅僧覺得從梁帶回佛捨利。

550年(南朝梁簡文帝大寶元年)

河北邯鄲南響堂山石窟開鑿。

河北平山林山石窟開鑿。

甘肅敦煌西千佛洞開鑿。

新疆吐魯番柏孜克裡克千佛洞開鑿。

畫家展子虔約生於是年。

551

高句麗的惠亮成為國統。

高句麗設立百座講會、八關齋會。

552

日本蘇我、物部兩氏爭論可否禮拜佛像。

553

新羅改修皇龍寺,修建法住寺。

554

百濟僧人昙慧等9人赴日本弘法。

555年(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

河南開封建相國寺,初名建國寺。

556年(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

北印度僧那連提那捨到邺城,譯出《菩薩見寶三昧經》、《阿毗昙心論》等。

558年(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

陳武帝陳霸先崇佛,捨身大莊嚴寺,群臣表請還宮。又設無礙大會,捨施乘輿法物等以弘佛。南朝佛寺林立。

書法家虞世南生(—638)。

560

白匈奴約於是年南侵北印度,大肆毀佛,史稱“北印度法難”。

陳文帝敕寶瓊為京邑大僧統。寶瓊撰《成實論》。

北齊僧稠卒,年81。生前善習四念處禅法,撰有《止觀法》。

561年(北齊武成帝太寧元年)

山東益都駝山石窟開鑿。

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中印度僧那耶捨與弟子耶捨崛多、那崛多到達長安。那耶捨譯有《大乘同性經》、《大雲請雨經》等;耶捨崛多譯有《金光明經更廣壽量大辯陀羅尼經》等;那崛多譯有《法華經普門品重誦偈》、《佛語經》等。

565年(南朝陳文帝天嘉六年)

陳僧明觀到新羅弘法。

566年(南朝陳文帝天嘉七年)

那連提耶捨譯出《大集月藏經》。

567年(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

名僧智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觀並重,提出“一念三千”、“三谛圓融”等論點,創立“天台宗”。後又著有《法華玄義》、《摩诃止觀》等。

山東淄博普照寺約建於該年。

568年(北齊後主天統四年)

河南汲郡(今汲縣)西山寺創“病坊”,以濟貧病之民。

569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北周武帝召眾僧道士名儒百官論議三教優劣。

570

穆罕默德生於麥加。後所創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對當地佛教起到取代作用。

北周甄鸾上《笑道論》三卷,被焚。

道安上《二教論》,以佛為“內教”,儒為“外教”,道屬“儒宗”。

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周武帝下诏禁佛道二教,毀佛像,沙門道士還俗者達200余萬人。

新羅都城慶州皇龍寺銅佛鑄成。

575

朝鮮高句麗僧人惠慈歸北日本,並作為向日本聖德太子傳授佛教的老師;同年,又有百濟僧人慧聰到日本。

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北周滅北齊,下令廢止北齊境內的佛教,寺院4萬所盡賜給王公為宅第,沙門300萬皆令還俗。

579

印度僧毗屍多流支到越南,著《大乘方廣總持經》等。

山東鄒縣開鑿尖山、鐵山、崗山、葛山四處佛經摩崖,佛教影響達於孔孟之鄉。

581年(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三年)

吉藏在浙江嘉祥寺宣講龍樹、提婆之學,創“三論宗”。

隋文帝下令准許為僧並制作佛像,復興佛教。

山東濟南千佛山摩崖開鑿。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繪有金剛寶座式塔壁畫,此為內地較早的密宗塔圖。

山西寧鄉千佛洞約於該年開鑿。

陝西耀縣藥王山石窟約於該年開鑿。

582年(隋文帝開皇二年)

改長安陟岵寺為大興善寺,並立大興善寺譯場。

隋興佛道,召僧猛住大興善寺為隋國大統。又以昙延為大昭玄統。

北天竺沙門那連提黎耶捨住大興善寺草創譯事,後移住廣濟寺為外國僧主。

山西吉縣掛甲山石窟開鑿。

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

诏令修復周朝廢寺。

唐公李淵以長安宅施沙門昙嵩,隋文帝為制清禅寺名。

百濟僧日羅赴日本弘法。

584年(隋文帝開皇四年)

帝敕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毀之佛像等,再行安置。一時佛寺得以重興。

帝為靈藏律師建大興善寺,命為寺主。

於洛陽為沙門昙延建永泰寺(一說延興寺)。

為沙門法經建光明寺。

山東濟南佛峪寺摩崖造像開鑿。

日本蘇我馬子在石川住宅造佛殿供佛。

百濟僧鹿深到日本。

585年(隋文帝開皇五年)

隋文帝楊堅於大興殿受菩薩戒,大赦天下。

帝應沙門昙延之請,遣使到突厥迎天竺犍陀羅沙門那崛多返華主譯經之事,置十大德監掌譯經。更召婆羅門僧達摩笈多,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傳梵語。

帝召杜順和尚(傳為華嚴宗初祖)入宮,奉之如佛。

新羅僧智明入陳。

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

建龍藏寺(即今河北正定龍興寺),張公禮屬文,刻立《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587年(隋文帝開皇七年)

命昙遷為大沙門統。

遣支侍朗李世師將天竺匠工造龍池寺。

百濟的豐國為日本穴穗部皇子說法。

588年(隋文帝開皇八年)

召沙門普安入京為皇儲門師,長公主營建靜法復延住寺。

昙延約於是年卒。

百濟王向日本獻佛捨利,派畫家白加率眾僧人及建築工匠到日本幫助建造佛寺。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

隋文帝平江南,下诏保護佛經、佛寺等,江南佛風繼續盛昌。

召三階教僧信行入京,在真寂寺撰《對根起行三階集錄》、《山東所制眾事諸法》。

李士謙論三教優劣,謂佛為日,道為月,儒為五星,並喻人佛教報應之義。

北天竺沙門那連提黎耶捨卒,所譯經論凡15部。

隋文帝命裴矩、高穎收陳朝內庫名畫。

展子虔入隋。

新羅僧圓光入陳求法。

590年(隋文帝開皇十年)

南印度僧達摩笈多至長安,住興善寺譯經。

晉王楊廣與智談佛甚洽,乃於揚州、洛陽興建佛寺。

山東益都雲門山石窟約開鑿於此時。

591年(隋文帝開皇十一年)

诏令州縣各立僧尼二寺。

晉王楊廣迎沙門智在金城殿設千僧會,並受菩薩戒,賜號“智者大師”。為昙崇在長安建浮屠造露盤,14年方成,又為之造佛堂僧院等。

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於城內立15層浮屠。

592年(隋文帝開皇十二年)

淨影寺沙門慧遠卒。生前著譯有《大乘義章》、《法華經》、《維摩經》、《勝經》、《十地經論》、《大乘起信論》等。

593年(隋文帝開皇十三年)

诏修復周武帝所毀之廢像遺經,發露忏悔,參與者日達10萬人。

令於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並賜莊田。

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說592年)

日本聖德太子獎勵佛教,在難波荒陵建四天王寺。

594年(隋文帝開皇十四年)

敕沙門法經等撰成《眾經目錄》。

诏行牛弘等所定新樂。

以“國師”之號在湖北荊州玉泉寺講《摩诃止觀》,聽者達千人

三階教僧信行卒。

日本推古天皇下诏興隆三寶。

595年(隋文帝開皇十五年)

隋文帝請沙門法純入宮為皇後授戒。

隋文帝敕沙門法經等撰成《眾經法式》,以加強對僧尼的管理。

高句麗僧慧慈、慧聰到日本。

596年(隋文帝開皇十六年)

命童真為《涅》眾主,法彥為《大論》眾主,寶襲補大眾論主。

顏之推撰成《顏氏家訓》20篇,其《歸心篇》贊釋氏因果報應之說。

書法家褚遂良生(—658659)。

日本飛鳥寺(即法興寺)建成。

新羅僧昙育入隋求法。

597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

檢括天下私度僧尼。立五眾,以慧遷為《十地》眾主。

翻經學士費長房上《開皇三寶錄》。

卒。生前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诃止觀》、《觀音玄義》等。

598年(隋文帝開皇十八年)

浙江天台創國清寺,以紀念上一年圓寂之名僧智。世稱智流派為“天台宗”。

6世紀

印度阿旃陀石窟基本完成。

大乘、小乘佛教先後傳入柬埔寨。

北齊畫家曹仲達在世。

書法家智永活動時期。

600

東印度法難時期。

陝西州大佛約創於此時。

新疆吐魯番高昌台藏塔建立。

新疆庫木吐剌千佛洞46窟開鑿。

福建晉江龍山寺創建。

日本遣隋使來華。

百濟王興寺創建,30名僧人來華。

601年(隋文帝仁壽元年)

隋文帝為感激尼姑智仙養育之恩,令天下捨利塔內各祀神尼智仙像。

诏各州營造捨利木塔,以踐“我興由佛法”之言。

畫家閻立本生(—673)。

百濟彌勒寺建立。

602年(隋文帝仁壽二年)

彥琮據達摩笈多見聞,撰《大隋西國傳》,以記中亞、南亞諸國文化。

中天竺僧提斯那到長安。

王捨城沙門谒帝,請《捨利瑞圖經》及《國家祥瑞錄》。敕彥琮翻為梵文。是為譯華為梵之始。

百濟僧人觀勒攜歷書、天文、地理、方術等書籍貢給日本。聖德太子選派人員從其學習。

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

隋文帝卒。文帝在位時凡度僧尼23萬人,寫佛經4613萬卷,修治故經4百部,造佛像60余萬軀,修故像150萬零9千余軀,營造寺塔5千余所。

日本聖德太子制定17條憲法。四月八日和七月一日分別設立灌佛會、盂蘭盆會。

605(隋炀帝大業元年)

炀帝楊廣改寺名為道場,道觀名玄塔,各置監丞。

遣韋節、杜行滿等出使古印度取經。

靜琬在北京房山雲居寺開始雕刻《大藏經》。

新羅僧昙育偕天竺沙門毗摩羅真谛等返回新羅。

606年(隋炀帝大業二年)

古印度戒日王護法。禁止殺生,獎勵素食,依阿育王弘法之先例,建寺院、造石塔、築旅捨,並且每5年設無遮大會等,佛教得以發展。

隋炀帝於東都洛陽上林園立翻譯館,以彥琮為學士,彥琮著《辯正論》以垂翻譯之式,論古今翻傳得失,譯家須具“八備”。

禅宗三祖僧璨卒。生前著有《信心銘》。

607年(隋炀帝大業三年)

沙門昙遷卒。生前撰有《楞伽》、《起信》、《唯識》等疏行世。

日本遣使臣小野妹子至隋,並率僧人數十人來隋求學佛法,開日本留學僧入華之風。

日本聖德太子建奈良法隆寺。

608年(隋炀帝大業四年)

沙門法濟卒。

遣裴世清同小野妹子至日本報聘,小野妹子再送入隋使至中國,並攜僧來學佛。

610年(隋炀帝大業六年)

沙門彥琮卒。生前論著頗多,主要有《慈悲論》、《僧官論》、《默語論》、《通學論》、《通極論》、《辯聖論》、《鬼神錄》、《善知錄》等。

高句麗王派擅長儒教和繪畫的僧人昙征、法定到日本,傳授具有中國風格的繪畫技術。

611年(隋炀帝大業七年)

山東歷城建四門塔。

日本聖德太子著《勝經義疏》、《維摩經義疏》、《法華經義疏》等。

613年(隋炀帝大業九年)

诏僧人靜藏入鴻胪寺以教授外國人學佛。

隋王世儀至新羅於皇龍寺設百座道場,請諸高德說經,圓光居上首。

614年(隋炀帝大業十年)

玄奘出家。

617年(隋炀帝大業十三年)

隋亡。隋朝36年,度僧尼2362百人,立寺38百余所,造像11萬零430軀,譯經82部,佛教在全國弘興。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唐高祖李淵繼續弘法,於長安朱雀門外普建道場,設無遮大會,士女雲集,並建會昌、慈悲、證果、興聖寺。在並州立義興寺,在太原立太原寺。

僧人法琳撰頌詞歌頌李淵。

迦才著《淨土論》,懷感著《釋淨土群疑論》。

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高祖依佛教儀規,定正、五、九月及月十齋日不得屠刑。立十大德以統攝僧眾。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秦王李世民以少林寺助平王世充有功,賜物千段,封沙門昙宗等為大將軍。

太史令傅奕反對崇佛,選魏晉以來反佛之說匯成《高識傳》行世。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

法琳著《破邪論》以駁傅奕廢佛之言,李師政學士著《正邪論》相呼應,佛道之爭再起。

僧人秦川勝赴日本為聖德太子於京都建大秦寺。

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三論宗創始人吉藏卒。曾著《中論疏》、《百論疏》、《十二年論疏》、《三論玄義》等,主張“諸法性空”,建立真俗二谛之說。

日本遣隋學問僧惠濟、惠光,學生藥師惠日、福因等隨新羅使返國,奏日皇,稱唐為禮儀之國。

日本為紀念聖德太子在法隆寺建釋迦牟尼佛銅像。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唐高祖李淵調和三教之爭,命釋、道、儒士分別入宮講《心經》、《老子》、《孝經》。

日本任命僧正、僧都,使檢校僧尼。

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

唐高祖下诏,令國學三教皆講,先道,後孔,末釋。

高句麗僧人慧灌赴日本弘傳“三論宗”教義(第一傳)。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中印度僧人波頓到長安弘法。

佛、道教徒論爭,下诏詢皇太子沙汰。

新羅僧圓測到唐。

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

唐太宗下诏不許私度僧尼,犯者處死。

尉遲乙僧抵長安,以擅繪薦入宮廷。

召沙門玄琬為皇太子諸王授“菩薩戒”,造普光寺以居之。

唐僧玄奘從長安出發去天竺游學求經(一說為629年)。

北京香山臥佛寺興建。

陝西長安華嚴寺創建,該寺為華嚴宗祖庭。

628年(唐太宗貞觀二年)

湖南沅陵龍興寺初創。

629年(唐太宗貞觀三年)

唐太宗令高僧27人於天門街祈雨;又為太武皇帝祈求冥福,建龍田寺。

刻立《化度寺碑》。

閻立本作《王會圖》。

630年(唐太宗貞觀四年)

戰地諸寺建成,命虞世南、李百藥、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等為碑記銘功業。

631年(唐太宗貞觀五年)

诏以慶善宮為穆太後建慈德寺,為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門法常為太子授“菩薩戒”。

隋時來華時之日來學僧會承返國。

632年(唐太宗貞觀六年)

天台宗五祖灌頂卒。生前著有《國清百錄》、《涅玄義》、《涅經疏》等,以傳智之學。

新羅僧人明朗入唐學習密宗。

633年(唐太宗貞觀七年)

天竺沙門波頗卒於長安。

玄奘法師抵天竺王捨城。

634年(唐太宗貞觀八年)

命普光寺沙門法常入內為皇後授戒。

太宗為穆太後建弘福寺,以求佛福。

高句麗等三國欲遣入到中國學佛法,從之。

新羅的芬皇寺建立。

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

玄奘在天竺見戒日王。

沙門玄琬卒。

新羅僧人慈藏、僧寶入華求法。

637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唐太宗沉緬於道教,下诏先李後釋,法琳等伏阙力爭,不果。

63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書法家虞世南卒。

639年(唐太宗貞觀十三年)

法琳被道士秦世英誣陷,幾被殺身。以善辯獲釋,流放蜀中。

華嚴大師智正卒。曾著有《華嚴疏》等。

沙門靜琬(或作智苑)卒。所刊石經已滿7室。

日本學僧惠隱、惠雲返國,弘講中國佛教諸派教義。

640年(唐太宗貞觀十四年)

華嚴宗初祖杜順卒。曾著有《華嚴五教止觀》、《華嚴法界觀門》等,唐太宗賜其“帝心”之號,故稱杜順為“帝心尊者”。

日本學問僧請安、學生高向玄理經新羅返日本。

閻立本作《步辇圖》。

641年(唐太宗貞觀十五年)

唐太宗答應吐蕃松贊干布的請求,從宗室中選文成公主與之聯姻。文成公主帶入佛經、佛像等。

尼泊爾墀尊公主也約於此時入藏與松贊干布成婚。墀尊把尼泊爾佛像帶入西藏。

魏王泰為長孫皇後造百佛巨像於洛陽伊阙。

刻立《伊阙佛龛摩崖碑》,褚遂良書。

玄奘於古印度佛學研究中心那爛陀寺著《會宗論》,融會性、相二宗,為當地佛學名流所稱道。

善導到河西(今甘肅武威一帶)觀綽禅師講經,後返京師,造《彌陀經》,畫淨土變相壁畫於寺院,時人爭相效仿。

天竺戒日王屍羅逸多數次遣使來唐,並贈郁金香和菩提樹等。

書法家歐陽詢卒。曾書《化度寺邕禅師捨利塔碑》等。

641-838

西藏佛教前弘期。

642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

古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設大法會,請玄奘法師說法,有18國王及大小乘僧並婆羅門外道等數千人到會。稱玄奘為“大乘天”。又請玄奘行無遮大會,道俗至者50余萬。

刻立《孟法師碑》。

643年(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法融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牛頭山幽棲寺創“牛頭禅”,將人生譬為夢境。

新羅僧慈藏攜藏經一部回國弘法。

新羅創建通度寺。

644年(唐太宗貞觀十八年)

玄奘法師自天竺回國,至於阗上表,太宗下敕迎勞。

山東濟南柳埠朗公谷千佛崖開鑿。

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

玄奘返回長安,攜回佛經657部,安置於弘福寺,撰《西域記》,講唯識之學,創“唯識宗”。

淨土宗道綽卒。生前著有《安樂集》、《淨土論》等。

北京法源寺初創。

日本大化革新後,天皇崇佛,下诏興隆佛教。以後產生以寺院建築與雕塑為中心的飛鳥、白鳳之天平文化。

新羅雲鹫山通度寺安置戒壇。

646年(唐太宗貞觀二十年)

玄奘將所譯佛經五部及所撰《西域記》呈唐太宗。唐太宗為玄奘的弘佛精神所感動,親作答書,重道輕佛之心有所改變。

西藏大昭寺破土興建。

648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

唐太宗下令建北恩寺,以禮請玄奘居之。

太宗至玉華宮召玄奘法師入宮,奘為所譯《瑜伽師地論》請序,太宗乃親撰《大唐三藏聖教序》,並允玄奘入請,席天下僧尼18000余人。

閻立本、尉遲乙僧等為佛寺作畫。以後楊惠之又為佛寺塑像,佛教文化日漸興盛。

西藏大昭寺落成(一說為653年)。

松贊干布頒布16條人道倫理法。其中首條是敬信三寶(佛、法、僧);第二條為修行正法。

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唐太宗卒。臨終前一日,召玄奘入宮居住,為之講《瑜伽》、《金剛般若》,並以相見恨晚、“不得廣興佛事”為憾。

國诠書《善見律》卷,述釋迦牟尼弘佛之事。

沙門道生取道吐蕃至天竺,於那爛陀寺學法,後赍經像返國,行至泥婆羅病卒。

玄應撰《一切經音義》。

新羅普耀禅師赍大藏經返國。

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沙門玄照經吐蕃由文成公主送往天竺,新羅僧玄恪慧輪等隨往。

玄奘譯《本事經》等。

道宣撰《釋迦方志》。

松贊干布卒,唐高宗致哀。

650年—1250

古印度法難。阿拉伯征服者聯合土耳其游牧民族,侵入南亞,盛行於中亞細亞的佛教因之遭到蹂躏。

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

廢玉華宮為佛寺。

刺史杜正倫、李道裕、蕭銳、賈敦頤等請玄奘為授“菩薩戒”。

禅宗四祖道信卒於湖北黃梅雙峰山,徒眾建塔以祀。

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中印度僧人無極高攜經籍入華,居慈恩寺助玄奘師徒譯經,並於慧日寺譯《陀羅尼集經》。

長安慈恩寺主持玄奘修建大雁塔,以貯從古印度帶歸之佛經。

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陝西麟游慈善寺石窟開鑿。

刻立《雁塔聖教序》碑,褚遂良書。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中印度僧人那提三藏攜1500余部佛典至長安,居慈恩寺助玄奘師徒譯經。

玄奘譯出《因明論》。

賓國沙門佛陀多羅於白馬寺譯《圓覺經》。

656年(唐高宗顯慶元年)

唐高宗李治應玄奘之請,撰《慈恩寺碑》,玄奘率佛徒列隊30裡,以古印度佛教儀仗相迎御碑。

武後生皇子(中宗),依玄奘請賜號佛光王。玄奘於慈恩寺為之剃發受戒。

吳智敏奉唐高宗之命,為玄奘等高僧塑像。

在長安建西明寺,以慶賀李敬太子大病初愈。

657年(唐高宗顯慶二年)

高宗命王玄策送佛袈裟至天竺。

牛頭山法融禅師卒。

658年(唐高宗顯慶三年)

唐《王居士磚塔銘》刻立。

書法家褚遂良卒。曾書《聖教序》、《孟法師碑》、《伊阙佛龛記》等書法名作。

日本僧人智通、智達乘新羅船入唐,求大乘佛法(第二傳)。

吳僧三論宗福亮到日本弘法。

659年(唐高宗顯慶四年)

唐高宗遣智琮等禮陝西鳳翔法門寺,以寺內貯有佛真身捨利,賜史會昌寺。

玄奘法師譯出法相宗(唯識宗)要典《成唯識論》,沈玄明為之作序。《毗達磨大毗婆沙論》至此譯成,凡200卷。

天竺入唐僧人智通譯出密教經典《觀音咒經》等。

660年(唐高宗顯慶五年)

高宗及武後巡幸並州至童子寺、開化寺瞻兩大佛像。大捨珍寶財物衣服等。

高宗下诏迎法門寺佛骨至東都,入內供養。武後捨所寢衣帳直絹1000匹,為捨利造金棺銀椁,雕镂窮奇。龍朔二年(662年)送還本塔。

天竺菩提寺主戒龍為漢使王玄策設大會,贈大真珠箱象牙佛塔、捨利寶塔、佛印等,餞別。

玄奘法師於玉華宮中譯出《大般若經》。

唐朝僧人道昭入日本傳法相宗(第一傳)。

661年(唐高宗龍朔元年)

唐高宗令會昌寺僧會頤往五台山修理寺塔。

王玄策從天竺回到長安,進所得佛頂捨利。

京師西華觀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造金銅佛像5軀,十一面觀音像2軀,並諸大乘經,改依佛教。

王名遠向唐高宗進《西域圖記》。

新羅僧義湘入唐,從終南智俨學法,後返國為新羅“華嚴宗”初祖。

662年(唐高宗龍朔二年)

唐高宗诏慈恩寺沙門靈辨入宮講《淨名經》。

唐高宗令中使送並州二寺大象袈裟,將五台縣畫師等十余人同往,並繪山寺諸圖。

僧人道因撰《大道內典錄》。

淨土宗善導和尚入京化人,說法光明寺,是年卒。曾著《念佛鏡》、《往生禮贊偈》、《觀經疏》等,另寫《彌陀經》數萬卷。

663年(唐高宗龍朔三年)

中天竺沙門那提(福生)自昆侖返長安,譯有《八曼荼羅經》,密教理論較系統地得以介紹。

歐陽通書《道因法師碑》,字體剛勁,為法書名品。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唐高宗命沙門惠概等參覆量校所寫一切經,3年內,共合新舊816部,4066卷入藏。

玄奘法師卒。生前弘法《成唯識論》之說,論證破除“我執”、“法執”以“成佛”,被尊為“唯識宗”初祖。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

唐高宗命僧人玄照奉敕去古印度求法,新羅僧慧輪同往。

日本遣唐學問僧定慧返國。

新羅的惠通從唐歸國。

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

唐高宗受道士煸動,傾向道教,封泰山,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限制佛徒剃度。

唐朝僧智由攜指南車到日本。

新羅僧順憬隨使臣來長安,窺基頗贊其學識。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

南山律宗初祖道宣卒。曾著有《廣弘明集》、《續高僧傳》等,於佛教發展史多所貢獻。

日本沙門定慧來長安,入慧日道場從神泰學。

新羅僧人順入華,學唯識之義。

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

沙門道世撰成《法苑珠林》100篇,蘭台郎李俨為之序,又著《善惡業報信福論》及《諸經要集》等10部。

華嚴宗智俨卒。生前著有《華嚴經搜玄記》及《華嚴一乘十玄門》等,蓋闡“六相”“十玄”之旨,並明立五教之義。

669年(唐高宗總章二年)

建長安興都寺玄奘塔,以祀玄奘法師。828年重修之。

670年(唐高宗鹹亨元年)

日本奈良法隆寺主要建築被焚,重建工作到711年竣工,是日本現存最早的木結構佛寺。寺內金堂繪有佛教壁畫。

671年(唐高宗鹹亨二年)

唐朝僧義淨取道南海附波斯舶由海路赴天竺求經。在印度停留10年,帶回佛經400多部,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法傳》。

日本天武天皇為祈願皇後病愈,在籐原宮創建藥師寺。是為日本皇族出家的開始。

日本沙門道久等返國弘佛。

新羅學僧義湘返國弘法。

672年(唐高宗鹹亨三年)

開鑿河南洛陽龍門奉先寺石窟。

懷仁集王羲之書跡而成《聖教序》,刻於長安宏福寺。

673年(唐高宗鹹亨四年)

閻立本卒。曾為佛寺繪《孔雀明王像》、《維摩像》、《觀音感應像》、《延壽天尊像》等。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

禅宗五祖弘忍卒。敕谥號大滿禅師。弟子慧能繼承衣缽在南方傳頓悟之義,後被稱為“南宗”,弟子神秀則赴北方倡漸悟之義,世稱“北宗”。

龍門奉先寺石窟鑿成,大盧捨那佛像宏偉壯觀。

日本天武天皇下诏禁止僧人殺生、食肉。

676年(唐高宗儀鳳元年)

中天竺沙門地婆诃羅(日照)來長安。後請譯經,共譯《大乘顯識經》18部。

賓沙門佛陀波利禮拜五台後,與地婆诃羅同譯經論,請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刊布中外。

日本僧人來求《大藏經》。

日本天武天皇遣使日本島諸國說《金光明經》、《仁王經》等。

新羅僧義湘創建浮石寺。

677年(唐高宗儀鳳二年)

慧能禅師自南海歸廣東韶關曹溪寶林寺,弘傳禅宗南宗,倡“眾生即佛”、“毋外求佛”之旨。

建長安光宅寺,尉遲乙僧畫其壁,所繪壁畫有立體感,世稱“凹凸畫法”。

678

日本遣唐僧道光返國,傳律宗(第一祖)。

679

朝鮮四天王寺建立。

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

沙門智運禅師於洛陽龍門山刻石為15000佛,因名智運洞,又名萬佛洞。

河南浚縣千佛洞石窟開鑿。

吐蕃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往吊。

日本開始在宮中和諸寺講《金光明經》。

681年(唐高宗開耀元年)

淨土三祖善導卒。生前著有《觀經疏》、《往生禮贊》等。弟子、信徒在陝西長安建塔以祀。

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

法相宗“百疏論主”窺基卒。他曾在慈恩寺從玄奘學法,弘傳法相宗義,著有《成唯識論述記》、《樞要》、《大乘法苑義林章》、《因明入正理論疏》等。

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

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來長安,後譯有《大寶積經》等。

日本天武天皇任命僧正、僧都、律師、使總領僧尼。日本僧綱制確立。

684年(唐中宗嗣聖元年)

高宗卒後百日,為立大獻佛寺,後改為薦福寺。

東塔宗始祖懷素律師卒。生前著有《四分開宗記》10卷。

685年(唐武則天垂拱元年)

修東都洛陽白馬寺,以僧懷義為寺主。

日本天武天皇命各地每家設佛龛,置佛像、佛經,禮拜供養。

686年(唐武則天垂拱二年)

福建福州開元寺創建。

新羅僧元曉卒。

687年(唐武則天垂拱三年)

南天竺僧菩提流支到洛陽,居福先寺譯經。

中天竺僧日照卒於洛陽,葬於龍門。武則天施絹千匹以充殡禮,梁王請置伽藍,賜名香山寺,造石像7龛。

山西永濟普救寺創立。

日本持統天皇繼位,為天武天皇設國忌日齋會。

689年(唐武則天永昌元年)

武則天弘佛,於都城玄武門外建道場,聚數千僧尼做法事,並做《聽華嚴詩》等,高宗李治限佛之風漸為扭轉。

於阗國沙門提門般若(天智)來長安,武則天令其在魏國東寺翻譯。

沙門義淨將梵本經寄藏室利佛逝國,冬復往取之。

690年(唐武則天天授元年)

沙門懷義、法明進《大雲經》言武則天為彌勒下生,當作閻浮提主。武則天借《大雲經》符命之說,正式稱帝,改國號周,並頒《大雲經》於天下,诏東西兩都及各州建大雲寺,以貯《大雲經》;度僧尼千人。

武則天封僧人懷義、法明等為縣公,賜紫袈裟銀龜袋。

日本沙門智宗、義德歸國。

691年(唐武則天天授二年)

武則天以佛教助其登基,乃令佛教居於道教之先。

召神秀入京講佛法,武則天加跪禮迎之。

武則天诏洛陽明堂後建天堂,以安置佛像。

吐火羅國沙門彌陀山(寂友)譯出《無垢淨光陀羅尼經》、於阗國沙門天智譯《造像功德經》等。

洛陽淨土寺、大雲寺修繕,尉遲乙僧繪壁畫。

692年(唐武則天長壽元年)

宮中出盂蘭盆分送佛寺,則天御洛南門與百官觀之,楊炯獻《盂蘭盆賦》。

唐朝僧義淨自室利佛逝國遣大律返長安,攜歸新譯經論10卷、《南海寄歸內法傳》及《西域求法高僧傳》等。

甘肅敦煌西千佛堂第六窟開鑿。

693年(唐武則天長壽二年)

菩提流支等在長安上所譯《寶雨經》,內有“菩薩殺害父母”之語,武則天乃借以喻已殺唐宗室為天經地義之舉。武周政權佞佛之風愈盛。

武則天始令佛經制“”字為如來吉祥萬德之所集,音“萬”。

日本持統天皇遣使各地講《仁王經》。

新羅僧道照從唐返國。

694

日本各地置《金光明經》。

郭務在日本為造彌勒佛像。

695年(唐武則王證聖元年)

僧人義淨由天竺取經300余部歸國,武則天趨京師上東門迎接。

武則天遣使往於阗國迎沙門實叉難陀(學喜)在京都大內大遍空寺,與菩薩流支、義淨等重譯《華嚴經》。並親臨譯場,為制序文,至聖歷二年譯成。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96窟(南大像)開鑿。

696年(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洛陽弘道觀道士杜ㄨ棄道為僧,武則天賜號玄嶷,賜其夏臘三十,開賜僧人僧齡之風。

北京法源寺正式竣工。

朝鮮僧圓測於唐朝的授記寺卒。

699年(唐武則天聖歷二年)

法藏在長生殿弘講《華嚴經》,成《金師子章》,受武則天寵遇,“華嚴宗”因而創立。

重修敦煌莫高窟,李懷讓撰碑記事,即《敦煌莫高窟碑記》。

日本役小角被流放至伊豆島。

北天竺僧李元谄為新羅僧明曉譯《不空索陀羅尼經》。

7世紀初葉

印度那爛陀創立佛教大學與僧院,成為佛教思想文化活動的中心,印度思想、文學發達。

7世紀中葉

初期印度寺院建築,取代石窟,各地紛紛興建寺院。印度教“密教經義”日漸盛行。

東南亞各國深受那爛陀佛教的影響,佛像確立了獨特的美術式樣。

中國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開始創建。又建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開始創建。又建西藏乃東縣昌珠寺。

西藏壁畫和布畫(唐卡)開始興起。

700年(唐武則天久視元年)

唐朝僧一行在河南登封建戒壇弘法。

義淨譯出《金光明最勝王經》,武則天為制《聖教序》。

日本僧法相宗第一傳人道昭卒,遺言要求用火葬,此為日本首次舉行火葬。

701

日本大寶天皇公布僧尼令。

702

日本文武天皇令日本諸國設國師。

新羅僧義湘卒。

703

日本遣沙門智鳳、智鸾等入唐,智鳳從法相宗智周學《唯識》。

704年(唐武則天長安四年)

武則天诏工匠於洛陽北郊邙山制大佛像,像成後又率百官禮祀。

實叉難陀譯出《大乘入楞伽經》,武則天為制經序。

重建慈恩寺塔,為磚結構樓閣式。

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約建於該年。

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

中宗诏諸州興建中興寺。各地紛紛興建。

義淨於東都洛陽內道場譯出《孔雀咒王經》,中宗李顯為制《大唐龍興三藏聖教序》以冠於經首。

武則天卒,中宗為其追福,造聖善寺,立報慈閣,修大像。

706年(唐中宗神龍二年)。

尉遲乙僧出家為僧。

陝西長安建香積寺以紀念善導。是為佛教淨土宗名剎。

禅宗北宗始祖神秀卒。

707年(唐中宗景龍元年)

唐中宗诏改各州中興寺為龍興寺。

陝西西安小雁塔開建,呈密檐式。

陝西麟縣石泓寺、閣子頭寺石窟開鑿。

708年(唐中宗景龍二年)

唐中宗李顯廣營佛寺,勞民傷財,時人有佛教“寺人之家”,及“天下十分之財,而佛有七八”之語。

鑒真律師神龍初年從道岸受菩薩戒,是年再從恆景律師處得戒。

唐中宗遣使迎僧伽大師至京師,尊為國師,出居薦福寺。

709年(唐中宗景龍三年)

天竺僧菩提流支在洛陽又譯出《不空索神變真言經》。

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

唐中宗李顯與韋後於化度寺設無遮大會,帝後微服觀燈,並放宮女數千人觀燈。

唐中宗以養女金城公主入藏,與贊普墀德祖贊聯姻。恢復在大昭寺供奉佛像,並容納於阗僧人在藏弘法。

日本奈良建興福寺(即山階寺)。

712年(唐睿宗太極元年)

華嚴宗三祖法藏卒。曾提出“四法界”、“十玄門”等說,視“一真法界”為世界本源,著有《華嚴探玄記》、《大乘起信論疏》、《五教章》等,弘傳華嚴宗之說。

713年(唐玄宗開元元年)

唐玄宗敕以寢殿材建安國寺彌勒佛像殿。

義淨卒。生前譯經56部,共230卷,介紹古印度密法入華,又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及律部諸書等約78卷。

禅宗六祖慧能卒。生前以“菩提本無樹”之偈,開頓悟法門,宣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著有《壇經》等。弟子尊之為禅宗開山大師,並於廣東曲江南華寺造慧能夾漆像。

山西大同普化寺約建於此年。

四川樂山大佛開鑿。

福建漳州建南山寺。

吳道子畫洛陽天宮寺壁畫約於該年。

715年(唐玄宗開元三年)

四川廣元千佛崖摩崖開鑿。

716年(唐玄宗開元四年)

中天竺僧人善無畏入華,居長安西明寺譯經。後譯有《大日經》。

日本元正天皇頒布合寺令,以振興敗落的佛法。

日本僧人玄入華求法。

717

日本元正天皇下令禁止百姓濫為僧尼,禁止行基的布教活動。

718年(唐玄宗開元六年)

日本僧人道慈從唐返國,弘“三論宗”之說。帶回《金光明最勝王經》。

日本奈良建藥師寺。

719年(唐玄宗開元七年)

唐朝僧人慧日曾赴南亞求法,歷18年,訪70余國,此時返歸,玄宗賜其號慈愍三藏。慧日著有《念佛往生淨土集》力斥禅宗。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聞中土佛法崇盛,泛舟啟程入華。

720年(唐玄宗開元八年)

南天竺僧金剛智到長安,於慈恩寺譯經並弘傳密法。

慧能弟子神會奉敕在洛陽等地弘講禅宗南宗之義,禅宗南北分宗始顯。

李思訓卒。生前曾繪有大量金碧山水,如《蕭寺圖》等即是描繪寺宇山林景色。

日本元正天皇首次授僧尼公驗。

721年(唐玄宗開元九年)

僧一行開始撰述52卷的《大衍歷》。

北天竺沙門寶思惟卒於洛陽龍門山天竺寺,葬儀全依西域制度。

722年(唐玄宗開元十年)

吳道子在洛陽敬愛寺西禅院繪日月藏經變及業報差別變圖壁畫。

723年(唐玄宗開元十一年)

一行禅師與梁令瓒等制成渾天儀,玄宗親為制銘。

唐玄宗敕金剛智於資聖寺譯密教經。

日本在奈良興福寺建施藥院和悲田院。

724年(唐玄宗開元十二年)

善無畏在洛陽譯經,與僧一行譯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此外又譯有《蘇婆呼童子經》3卷及《蘇悉地揭羅經》3卷。

725

日本元正天皇诏日本諸國寺院誦讀《金光明經》、《最勝王經》,以求國家平安。

日本建立神宮寺。

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唐玄宗敕車政道往於阗國摹寫天王像,為繪相國寺壁畫。

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僧一行卒。唐玄宗李隆基悼一行圓寂,為制碑文,親書於石,並谥號為大慧禅師。

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卒。唐玄宗贈鴻胪卿,谥“一切遍知”三藏,遣內侍杜懷信監護喪事,於河南洛陽龍門起塔。

新羅入華僧人慧超自天竺返唐至長安。著有《往五天竺國傳》,慧琳《一切經音義》曾著錄。現僅在敦煌石窟發現其殘本。

宋儋撰並書《道安法師碑》,立於嵩山會善寺。為書法藝術名作。

728年(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吏部尚書裴為少林寺撰碑文。

日本元正天皇向日本諸國頒發《金光明經》。

新羅僧無相至唐朝京師,唐玄宗召見,隸於禅定寺,後入蜀,學於智诜禅師。

729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

李通玄撰《新華嚴經論》。

日本佛教仁王會始創。

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

唐玄宗诏全國寺觀建天長節(玄宗誕日)祝壽道場。

玄宗在花萼樓召釋道二教論議,沙門道氤與道士尹崇對辯論議,《開元佛道論衡》記載論辯的情況。

崇福寺僧智升撰《開元釋教錄》20卷,記載佛教的盛況,並言佛藏以5048卷為定數。

李邕撰並書《麓山寺碑》,立於湖南長沙岳麓寺。

732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年)

於浙江鄞縣太白山麓創禅宗名剎天童寺。

禅宗北宗義福禅師卒,唐玄宗谥號大智禅師,葬於伊阙之北。

金剛智卒。谥灌頂國師,葬於龍門南,建塔旌表,述碑記德。

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

日本僧人榮、普照、玄朗、玄法等隨遣唐使入華,在揚州向鑒真大師求法。

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

慧能弟子神會禅師在滑台(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立南宗宗旨,攻擊北宗。禅宗宗派之爭漸起。

日本在唐學問僧玄、學生吉備真備隨遣唐使返回,帶去佛經5000余卷及《大衍歷》、《樂書真錄》,並弓箭佛像等。

日本嚴格得度制度,要求得度者必須背誦《法華經》或《最勝王經》,且淨行三年以上。

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

善無畏卒。唐玄宗贈鴻胪卿,葬於龍門西山。生前曾譯《大日經》、《蘇番地羯羅經》等,傳密教胎藏界曼荼羅。

四川化城山石窟開鑿。

《法華寺碑》刻立於該年。

清涼寺普觀法師與沙門法會等於五台山造玉石釋迦、文殊、普賢等一鋪。

73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唐玄宗親注《金剛般若經》诏頒天下,普會宣講。

玄宗召吳道玄入內供奉。吳道玄於景公寺畫“地獄變”。

唐玄宗敕各州建龍興寺。

洛陽大佛先寺沙門道隨日本副使中臣名代到日本,在大安寺西唐院,講所赍之《律藏行事抄》,為日本弘通律宗之先驅。

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

老撾萬象建塔銮,以貯佛祖捨利。

晉昌(今山西太原)太守樂庭約於此時興造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繪說法圖壁畫。

唐玄宗令僧尼歸祠部管轄。

日本始建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或“大城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

738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唐玄宗敕諸州郡各建一大寺,名開元寺。

山西交城玄中寺鑄鐵佛像。

739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

唐玄宗命僧道遇國忌在龍興寺行道散齋,千秋節在開元寺祝壽。

北宗普寂禅師卒,贈谥大慧禅師(一說谥大照禅師)。

大薦福寺道光禅師卒。

四川夾江千佛崖開鑿。

西藏金城公主卒。她在弘揚佛教方面貢獻頗大。

日本法隆寺興建夢殿。

日本諸寺轉育《五谷成熟經》。

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玄宗女永穆公主於五台清涼寺為玄宗造淨土諸像,並鑄銅鐘。

南宗江西吉安青原山僧人行思卒。其為禅宗六祖慧能弟子,僖宗朝時追谥弘濟禅師,塔曰歸真。以後信徒又衍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

沙門道氤卒。生前作《金剛經》注,撰《法華》、《唯識》諸疏。

朝鮮的審祥到日本講《華嚴經》。

741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

唐玄宗诏各州建開元寺、開元觀。

天竺僧人寂護首次到吐蕃(西藏)弘法。

不空和尚自南海乘昆侖船到師子國,其王遣使相迎。

金剛智卒。生前譯有《金剛頂經》等密宗經籍5部,傳密教金剛界曼荼羅,敕賜灌頂國師。

日本聖武天皇發布建立國分寺、國分尼寺的敕命,重申建造丈六佛像和七層塔的旨意,讓抄寫《最勝王經》、《法華經》各10部。天皇親寫金字《最勝王經》,各塔送存一部。規定僧寺名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尼寺為“法華滅罪寺”。

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

西藏出現佛苯之爭。

西藏墀松德贊生。

敦煌莫高窟第45103217等窟壁畫約作於此時。

新羅開鑿佛國寺石窟,歷20余年。

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廣東羅浮山為佛經所指華首菩薩居處,诏建延祥寺、華首台、明月戒壇。

石頭希遷赴湖南衡山南台寺弘法,創禅宗南岳一脈。

鑒真和尚擬東渡日本,遇風浪返回。

唐玄宗為多寶塔親書塔額,該塔銘為書法名品。

日本聖武天皇發願造東大寺金銅盧捨那佛大像(即所謂奈良大銅佛)。

745年(唐玄宗天寶四年)

日本行基任大僧正。

746年(唐玄宗天寶五年)

不空遵金剛智遺命赴古印度取得密藏文獻500余部返國,居長安淨影寺譯經。

河南登封建淨藏禅師塔。

師子國(今斯裡蘭卡)遣使來,贈貝葉抄寫的《大般若經》一部。

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

書法家、文學家李邕卒。曾書有《東林寺碑》、《麓山寺碑》等。

748年(唐玄宗天寶七年)

雲南劍川石鐘山石窟約開鑿於該年。

日本遣唐學問僧榮卒於中國。

日本法華經千部會開始。

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

神會禅師在洛陽荷澤寺為慧能立影堂,太尉房為作《六葉圖經》。

日本僧人行基卒。生前倡修東大寺、國分寺等,被聖武天皇尊為大僧正。

日本奈良大佛正式完成。

750年(唐玄宗天寶九年)

鑒真和尚復渡日未果,暫居廣州。

日本京都清水寺、石川總持寺約建於此時。

新羅景德王命工匠制沉檀木萬佛山以送唐朝。

新羅慶州南山石窟大建佛像,有唐代藝術風格。

751年(唐玄宗天玉十年)

新羅金大城重建佛國寺。多寶塔、釋迦塔建成,將《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納入。

752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

唐玄宗以睿宗忌日命女工繡釋迦牟尼佛像,親題繡額,稽首祈福。

顏真卿書《多寶塔感應碑》。

日本東大寺舉行大佛開光供養會。

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年)

不空譯出《金剛頂經》。

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年)

鑒真東渡日本成功,天皇迎至京都東大寺,鑒真在日本創律宗,設戒台。

天台宗左溪玄朗卒,李華為撰碑銘。

墀松德贊繼位贊普,繼續弘揚佛教。

新羅僧法海在皇龍寺講《華嚴經》。皇龍寺的大鐘開始鑄造。

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印度僧蓮花戒與大乘和尚在西藏辯論佛教教義。

日本京都東大寺戒壇院建立。

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

肅宗在靈武,以軍需不足,裴冕請鬻佛教、道教度牒,謂之香水錢(一說為757年)。

日本聖武天皇卒。光明皇後將天皇生前喜愛的宮廷內珍藏600多件,獻給東大寺中心倉庫保存,日本正倉院的御物珍藏由此開始。

日本諸國的國分尼寺講《金剛般若經》、《最勝王經》,祈念天下太平。

757年(唐肅宗至德二年)

泰國洛坤瑪哈達寺約建於此時,以供奉佛祖遺跡。

唐肅宗诏迎陝西鳳翔法門寺佛骨入宮中,立內道場供奉。

唐肅宗诏沙門元皎於鳳翔開元寺立藥師道場。

肅宗敕五岳各建寺,選高行沙門主之。

版畫《陀羅尼輪經咒》的唐都府卡家刻本問世。

日本的興福寺設置施藥院,為貧民治病。

758(唐肅宗乾元元年)

不空奉肅宗李亨之命,入宮內為肅宗灌頂受戒。

郭子儀上表肅宗為禅宗初祖達摩請谥。

畫家吳道子卒。生前為兩京佛寺繪有《西方淨土變》、《送子天王圖》、《地獲變相圖》等壁畫,有“畫聖”之譽。

楊惠之卒。生前曾為江蘇吳縣保聖寺塑羅漢像,以形神兼備而名著四方。

盧楞伽繪成都大聖慈寺壁畫。

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

居士王維卒。生前以禅詠為樂,有“詩佛”之稱;又繪有《渡水僧圖》、《維摩诘圖》等。

鑒真在日本奈良主持建立唐招提寺(即法隆寺金堂)。

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

神會禅師卒,建塔於洛陽寶應寺,谥真宗太師。塔號般若,有《語錄》傳世。

沙門道卒於日本。

日本光明皇後、女書法家安宿媛卒。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

唐肅宗於三殿置道場,以宮人為佛菩薩,武士為金剛神王,召大臣膜拜。

肅宗迎請慧能弟子南陽慧忠禅師,待以師禮,敕居千福寺,號曰國師。

司空山本淨禅師卒,敕谥大曉禅師。

肅宗有疾,皇後刺血寫佛經,百僚於佛寺齋僧。

日本在下野藥師寺、築紫觀世音寺,創建戒壇,至此日本的三戒壇完成。

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

唐代宗賜龍興寺尼真如寶和大師,敕長安立寶應金寺。

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

古印度僧人寂護入藏弘法,剃度巴賽囊等7人為僧。此為西藏第一批如法剃度的僧人。

鑒真律師圓寂於日本,弟子為造夾漆像。鑒真生前在日度人授戒凡4萬余人。

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

唐代宗命在衡山建大明寺,诏選居寺僧20人,後又命衡山立毗尼藏,诏選講律僧7人。

唐代宗诏重譯《仁王經》,以不空主之,沙門飛錫、良贲等16人助譯,代宗親制新譯序。

代宗賜不空為鴻胪卿,並加號大廣智三藏,追贈其師金剛智開府儀同三司,並號大弘教三藏。

唐代宗敕在金剛智諸灌頂道場,擇沙門27員為國長頌《佛頂咒》。

唐代宗每年降聖節召名僧入內育經、供養,謂之內齋。

蓮花生入藏弘法。

日本禁止僧徒的山林修行。敕設置百萬塔陀羅尼。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日本任道鏡為太政大臣禅師。

新羅高仙寺誓幢和尚(元曉)塔碑開始興建。

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大歷元年)

唐代宗李豫於宮中設盂蘭盆會,耗資百萬。

北京房山萬佛堂約建於此時。

安徽滁縣琅琊寺約建於是年。

日本任道鏡為法王。

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

山西五台山建金閣寺,鑄銅為瓦,飾金其上,耗資巨大。

河南沁縣懸谷山摩崖造像開鑿。

西藏從印度迎請比丘12人來說法。

日本高僧、書法家最澄生(-822)。

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

唐代宗親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命百官到寺行香。又在興善寺為不空和尚立道場,敕賜錦繡等物。

769年(唐代宗大歷四年)

唐代宗大明宮建道場,自謂感“佛光”現。

宰相王缙、杜鴻漸好佛。王缙請捨宅為寺,代宗嘉之,賜以題號。杜鴻漸曾造《起信論疏》,令僧剃頂發,及卒遺命塔葬。

法照在衡山湖東寺起五會念佛道場。

770年(唐代宗大歷五年)

唐代宗因慧星出現,诏不空行法,並令往五台修德,在太原設萬人齋。

日本道鏡被流放到下野。诏令允許僧徒於山林修行。

771年(唐代宗大歷六年)

書法家顏真卿撰《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述律宗傳授之淵源。

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

印度尼西亞創建波羅浮屠。

774年(唐代宗大歷九年)

不空卒。生前傳金剛智金剛界曼荼羅密法,譯密部經70余部,受代宗李豫寵信,封肅國公,權勢顯赫,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開元三大士”。

河南陝縣溫塘摩崖造像開鑿。

日本高僧、書法家空海生(-835)。

776年(唐代宗大歷十一年)

唐代宗敕僧尼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每日誦21遍,限一月內精熟。

777年(唐代宗大歷十二年)

懷素書狂草《自敘帖》。

779年(唐代宗大歷十四年)

唐代宗李豫卒,德宗李適繼位,限制僧尼發展。

西藏扎囊桑耶寺建成。開始剃度藏族貴族子弟7人出家為僧,稱七覺士:寶護、智王護、寶王護、善逝護、遍照護、龍王護、天王護。後又剃度300多人出家。

日本僧淡海三船撰成《唐大和尚(鑒真)東征傳》一卷。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德宗即位後罷內出盂蘭盆及內道場,遣出僧眾。

奉旨畫長安章明寺(又作章敬寺)壁畫。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德宗應吐蕃請求,命沙門良、文素去說法。

徐浩書《不空和尚碑》。

日本滋賀縣比山建延歷寺,是為日本“天台宗”的祖庭。

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

天台宗湛然法師圓寂。生前主張無情有性之說,認為萬物皆有佛性,著有《摩诃止觀輔行傳弘決》、《法華玄義釋簽》、《法華文句記》、《維摩經疏記》等。

山西五台山重修南禅寺佛殿,塑菩薩等彩像,栩栩如生。

784年(唐德宗興元元年)

德宗迎沙門法照入禁中,教宮人念佛,行五會。

中天竺沙門蓮華杖錫谒德宗,乞鐘一口,安置於毗盧遮那塔。

日本嚴格國師任選,規定任期六年。

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

書法家顏真卿卒。生前書有《多寶塔感應碑》、《八關齋記》等,皆為書法藝術的名作。

日本僧最澄結庵比山。

新羅設置僧宮。

786年(唐德宗貞元二年)

唐德宗於章信寺(章敬寺)從道澄律師受菩薩戒。後再至寺問道澄修心法門,並命入宮為妃嫔內侍授戒。

德宗依代宗時規模復作盂蘭盆會。

788年(唐德宗貞元四年)

德宗诏迎無憂王寺佛指骨入宮中供養。

诏僧人良賓國般若三載於西明寺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10卷,一年後完成,德宗親為制序,並賜絹帛等物。

洪州宗僧人馬祖道一卒。道一為懷讓弟子,創建禅林,入室弟子139人,各為一方宗主。憲宗元和八年,追谥大寂禅師。

大珠慧海禅師師事馬祖,著《頓悟入道要門論》。

日本僧人最澄在比山創建延歷寺(即一乘止觀院)。

789年(唐德宗貞元五年)

悟空自天竺攜佛牙捨利,梵本《十地》、《回向輪》、《十力》三經返長安。後龜茲三藏蓮花精進譯《十力》,於阗三藏戒法譯《十地》、《回向輪》諸經。

福建福清創建萬福寺,為佛教黃檗宗祖庭。

790年(唐德宗貞元六年)

唐德宗命青龍寺惠果和尚入宮中,於長生殿為國念經。宰相杜黃裳等皆從受灌頂。

791年(唐德宗貞元七年)

唐德宗至章敬寺賦詩,百官皆和,書於壁。後京兆尹薛珏刻石以傳。

792年(唐德宗貞元八年)

北天竺僧般剌若在西明寺譯出《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10卷,《華嚴長者問佛那羅延力經》、《般若》各一卷。其卒後葬於龍門西岡。

794年(唐德宗貞元十年)

唐德宗命湖州剌史於進皎然《杼山詩集》,並藏於御書殿。

日本僧人圓仁隨遣唐使入華,學習“天台宗”教義。

日本首都從奈良遷到京都,京都東寺初創。

795年(唐德宗貞元十一年)

華嚴宗澄觀在五台大華嚴寺講新疏,唐德宗召其入都宣講。

南天竺烏荼國王贈《華嚴經後分》40卷給唐朝。

圓照上所撰《大唐貞元續開元釋教錄》,德宗贊許。

日本醒武天皇改國師為講師,每國置一人。思托開始撰《延歷僧錄》。

796年(唐德宗貞元十二年)

唐德宗誕日,命韋渠牟、徐岱等與僧鑒虛、覃延,道士郗維素、葛參成討論三都。又命於五台山寺設萬僧供。

賓三藏般若、沙門圓照、鑒虛翻譯烏荼國所贈《華嚴後分》梵夾。德宗李適親臨譯場,與僧人談論經文。

德宗立荷澤神秀為禅宗第七祖。

797年(唐德宗貞元十三年)

墀松德贊卒,其子牟尼贊普繼位。

日本高僧空海著《三教指歸》。

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

賓三藏般若與澄觀等進《新譯華嚴經》。唐德宗誕日命澄觀於麟德殿講《新譯華嚴》宗旨,禮為教授和尚。

神會弟子乘廣禅師卒,劉禹錫為撰碑文。

牟尼贊普下令屬民廣為佛事作布施。

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

唐德宗於安國寺設盂蘭盆供。

唐德宗授澄觀鎮國大師稱號,觀天下僧錄。

廬山東林寺熙怡律師卒。

懷素書《小草千字文》。

八世紀初期

阿拉伯人從陸路和海上進攻印度,摧毀佛教名城伐臘毗,燒毀佛學院,毀壞佛像及佛教機構,殺害佛教徒,並在寺廟廢址上建清真寺與禮拜場。佛教遇到空前災難。

八世紀中後期

張萱、楊升、陳闳主要藝術活動時期。

中國書法名家墨跡和碑刻拓本,隨佛教徒大量傳入日本,掀起書法研究的濃厚風氣。

800年(唐德宗貞元十六年)

圓照撰成《貞元新定釋教目錄》30卷。另撰有《續開元釋教錄》3卷。

天竺僧牟尼室利(寂默)從那爛陀寺到長安,於慈恩寺譯經。元和元年卒於該寺。

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

南岳雲峰律師法證卒,柳宗元為作《碑銘》、《塔銘》。

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

骠國遣使悉利移來唐贈其國樂十二曲與樂工三十五人,樂曲皆為釋氏經論之詞。

書法家、長沙僧懷素約卒於該年。

新羅海印寺興建。

803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

東都聖禅寺大師凝公卒,翰林白居易作《八漸偈》吊之。

韋皋作《鹦鹉捨利塔記》。韋皋教所養鹦鹉念經,及死焚火謂為“捨利”。

新羅人入華向周學佛教繪畫。

804年(唐德宗貞元二十年)

國清寺僧編《寒山子詩集》,收寒山、拾得詩共300余首。

日本高僧空海、最澄及檐逸勢隨日本遣唐使於明州(今浙江寧波)入唐,學佛教密法。

新羅真鑒禅師隨使來唐,問法於滄州神鑒大師,後在嵩山少林寺受戒。返國後大弘禅教,立禅宗六祖慧能影堂。

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

李真繪《真言五祖像》,後贈給日本,今藏於日本京都東寺。

日本僧從青龍寺惠果和尚受密教。惠果卒,空海撰《大唐青龍寺惠果和尚碑》。

日本僧最澄從湛然弟子道邃法師學天台教。返國後,創台密,號曰傳法大師。

806年(唐憲宗元和元年)

空海返日本,傳真言宗,創東密以弘金剛界、胎藏界之法,號曰弘法大師。

807年(唐憲宗元和二年)

慧琳撰《大藏經音義》。

白居易舉策《議釋教謂》,反對弘揚佛教。

809年(唐憲宗元和四年)

白居易作新樂府,《兩朱閣》詩即言佛教之盛。

810年(唐憲宗元和五年)

澄觀入內殿講“華嚴法介”大旨,得賜號僧統清涼國師號。

慧琳撰《一切經音義》,敕入大藏,得賜紫衣。

新羅王遣金獻章及僧沖虛入華,贈唐以金銀佛像。

812年(唐憲宗元和七年)

文學家柳宗元撰《永州修淨土院記》,述“淨土”本義。另著有《無姓和尚碑》等。

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

日本香山縣建善通寺,為日本“真言宗”初祖空海大師法場。

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

江西新吳(今奉新)百丈山懷海卒。曾創立禅院制度,世稱“百丈清規”。

新羅僧惠哲入唐求法。

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

墀祖德贊(熱巴布)為贊布,大倡佛教,延請僧人講法譯經,統一譯制。頒布旨令實行“七戶養僧制”,僧人被稱為“藏王頭上的人”。大小朝政,皆請高僧參與商議;所有行政制度,都以經律為准則。修葺寺院,新建札喜格培寺,供奉“三寶”。

817年(唐憲宗元和十二年)

敕建州乾元寺置“兜率”壇,後改棲鳳寺靈感壇。

日本高僧空海在和歌縣高野山創金剛峰寺弘法。

818年(唐憲宗元和十三年)

白居易作《東林寺經藏西廊記》。

柳宗元卒(-819年)

日本僧最澄制定“天台法華宗年分學生式”六條及“勸獎天台宗年分學生式”八條,並著《守護國界章》,批駁法相宗。

819年(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唐憲宗李純迎風翔法門寺佛骨入京師,舉國掀起崇佛熱潮。刑部侍郎韓愈上《谏佛骨表》,被貶為廣東潮州刺史。

韓愈在潮州游靈山,與寺僧大顛為友,贈衣而別,寺僧為建“留衣亭”。

日本僧最澄申請設立比山戒壇,因南部的僧綱及東大寺的景深等反對,未被允許。

820年(唐憲宗元和十五年)

印度僧無言通到越南弘傳禅法,創無言通禅派。

唐憲宗卒。穆宗繼位後繼續弘佛,至安國寺觀盂蘭盆會。

日本僧靈仙登五台山,此為日本僧人登五台之始。

日僧最澄著《顯戒論》。

821年(唐穆宗長慶元年)

唐穆宗李恆制《南山律師贊》。

新羅僧從唐歸國,僧無梁入華。

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

唐與吐蕃會盟,在拉薩大召寺前立會盟碑。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與鳥窠禅師道林為友,聽其說禅,深為敬服,晚年乃以居士自號。

山西運城建泛舟禅師墓塔。

日本僧最澄卒(-819年)。後清和天皇贈“傳教大師”谥號,此為日本有大師號的開始。

日本天皇敕許在比山建立戒壇。

日僧景戒著《日本靈異記》。

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

日本淳和天皇授空海東寺“教王護國寺”稱號,授比山的一乘止觀院“延歷寺”稱號。

824年(唐穆宗長慶四年)

柳公權書《金剛經》,刻於僧錄司。

杭州永福寺(孤山寺)僧惠將《法華經》刻於石壁,歷8年成。

舒元輿撰《鄂州永興縣重崖寺碑銘》,言佛教之盛況。

文學家韓愈卒。

新羅玄昱入唐求法。

825年(唐敬宗寶歷元年)

新羅僧道允入唐求法。

826年(唐敬宗寶歷二年)

杭州龍興寺僧南操請靈德寺道峰禅師講《華嚴經》,成立華嚴經社,聚者甚眾。白居易為撰《華嚴經社石記》。

新羅洪陟自唐回國。

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

唐文宗李昂誕日時,诏白居易等入宮問三教優劣;白居易以儒、釋“同出而異名”相對,調和朝中漸起的三教之爭。

道一弟子無等禅師在武昌郡西黃鹄山結廬說法。

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

渤海僧貞素攜日庭登五台山。

日本僧空海創立綜藝種智院。

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

宗密入京為文宗講佛教華嚴之義,並撰《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

蘇州重玄寺僧清晃歷八年於重玄寺西廣德法華院壁刻《法華》等八經,凡116857字。白居易撰碑記之。

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

佛窟遺則禅師卒。生前善草書,為文頗多,有《寶志釋題》、《南游傅大士遺風序》及其他詩篇行世。

831年(唐文宗大和五年)

唐文宗命天下州郡造僧尼籍,以管理僧尼。

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

佛像畫家、詩人貫休生(-912)。

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

清涼山華嚴寺僧法雲撰《密教相承傳法次第記》。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

白居易送其《文集》40卷置廬山東林寺經藏。

日本高僧空海卒,後谥弘法大師。

新羅梵魚寺建立。

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

白居易贈其《文集》,置於東都洛陽聖善寺律疏庫樓。

段成式繼《金剛經靈驗記》後撰成《金剛經鸠異》。

日本觀心寺如意觀音像建造。

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

新羅普照、體澄、貞育、虛會入唐問禅。

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

墀祖德贊被刺,其弟朗達瑪繼位贊普。推行滅佛政策,禁行佛法,封閉寺廟,令僧人還俗,西藏佛教幾盡。自松贊干布容佛至此約200年,史稱西藏佛教前弘期。

華嚴宗澄觀卒。生前著述頗多,有《華嚴隨疏演義鈔》等。約4百余卷(現存164卷)。卒後文宗特辍朝3日,並親為制像贊。

日本學問僧圓仁、圓行、常曉、戒明、義澄、帷政、仁好等隨遣唐使籐原常嗣入唐求法。常曉從棲為寺文璨、華林寺元照學顯密兩教,圓行從青龍寺學密教,圓仁從終南山宗學梵語。

839年(唐文宗開成五年)

白居易置其《文集》於蘇州南禅寺千佛堂,並為文記之。

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

唐文宗李昂卒唐武宗李炎即位,好道教方術,排斥佛教。

白居易晚年有疾,發願修香山寺,捨錢命杜宗敬畫“西方世界”、“彌勒上生”等,並作記。

日本入華僧人常曉歸國,攜經文31部。

841年(唐武宗會昌元年)

唐武宗李炎崇道抑佛,道士趙歸真等受龐。

柳公權書《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立於陝西萬年縣安國寺。

華嚴宗五祖圭峰大師宗密卒。生前著有《華嚴原人論》等,提出依佛修行即返本還原。

李翱卒。曾著《復性論》,提出“性善情惡”之說,引禅入儒,以佛理證心性,開宋明理學之先。

還俗僧人、詩人賈島卒。島初為僧,號無本,後去浮屠舉進士。曾寫下許多吟詠寺院生活的詩文。著有《長江集》、《大宣教禅師懷晖記德碑文》等。

浙江奉化雪窦寺創建。

日本學問僧惠萼並圓載弟子仁濟、順昌入唐求法。

842年(唐武宋會昌二年)

朗達瑪被殺,吐蕃奴隸制政權分裂。

文學家劉禹錫卒。生前與僧徒交游甚多,有文集40卷行世。

日本書法家嵯峨天皇卒(786-)。

日本書法家桔逸勢卒。

843年(唐武宗會昌三年)

唐武宗下令禁宮內佛經,埋佛、菩薩並天王像等。停止長安西街寺院講經說法。

段成式在長安調查寺院壁畫、寺塔建築等,撰成《寺塔記》。

844年(唐武宗會昌四年)

唐武宗下令禁供養佛牙、佛指,毀道場佛經像,安置天尊老君之像。

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

唐武宗毀佛,至此拆天下寺宇4600余所,還俗僧人26萬余,史稱“會昌毀佛”、“唐武宗法難”。

召日本清涼殿僧誦《佛名經》。

846年(唐武宗會昌六年)

唐武宗李炎卒。宣宗李忱即位,捕道士趙歸真誅之,恢復佛教以利統治,史稱“唐宣宗弘佛”。

詩人白居易卒。葬於龍門香山寺如滿塔側。

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

唐宣宗下令恢復所廢寺宇,恢復宮內齋事活動。

張彥遠撰《歷史名畫記》,其中記畫家與寺宇的內容甚多。

日本僧人圓仁攜密宗典籍返國,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新羅僧人梵日自唐返國,創建崛山寺。

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劍南西川監軍使李朝成於長安建陀羅尼經幢。

唐宣宗命東都洛陽及荊、揚、汴、益諸州建寺,立方等壇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台山建五寺,各度僧50人。

湖南寧鄉密印寺創建。

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

新羅僧慧昭卒。

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宣宗召薦福寺弘辯禅師入宮問法,賜號圓智禅師,並賜紫方袍。

日本僧常曉始修太元師法。

852年(唐宣宗大中六年)

開鑿廣西桂林還珠洞摩崖造像。

詩人杜牧卒。有《樊川集》行世,其《杭州新造南亭子記》一文斥佛教罪福果報之說。

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

李商隱居東川編定《樊南乙集》,出錢俸平山慧義精捨藏經院創石壁五間。

沩仰宗的沩山靈禅師卒,相國鄭愚為撰碑銘。

段成式撰《寺塔記》兩卷。

日本僧人圓珍來華求法。

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

宣宗命三教首座辯章充左街僧錄,沙門僧徹充右街僧錄。

潭州岳麓寺僧疏言去太原取佛經,得經5048卷。

85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

刻立《圭峰定慧禅師碑》。

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

藏僧法成入漢地,宣講《瑜伽》,以博通華、梵、蕃三種文字而受到尊敬,弟子為作《分門記》。

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修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及塑像。

造四川劍閣鶴鳴山摩崖天尊像。

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詩人李商隱卒。贊寧《宋高僧傳》記商隱以弟子禮事沙門智玄。商隱眼疾時,智玄以《天眼偈》三章贈之。

日僧圓珍歸國,攜有真言道具、曼荼羅,天台宗、密宗典籍等,對日本佛教藝術發展有所促進。

新羅僧順之入華。

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段成式撰《塑像記》。

860年(唐懿宗鹹通元年)

浙江溫州江心寺約創於此時。

日本延歷寺始修捨利會。

863年(唐懿宗鹹通四年)

段成式卒。曾著《酉陽雜俎》等,對當時的寺塔、塑像等有所記載。

日本的神泉苑修御靈會。

864年(唐懿宗鹹通五年)

日本制定僧綱的位階:法印、法眼、法橋。

日本僧真如等至長安,敕許經廣州至天竺。

新羅僧道诜創建玉龍寺。

865年(唐懿宗鹹通六年)

柳公權卒。曾書《金剛經》、《玄秘塔碑》等,皆為書法藝術的傑作。

日本比山常行堂修常行三昧。

866年(唐懿宗鹹通七年)

日本僧人宗攜密教經典百余部歸國。

日本天皇追贈最澄為傳教大師、圓仁為慈覺大師的谥號。此為日本敕谥號的開端。

867年(唐懿宗鹹通八年)

臨濟宗創始人義玄卒。該派以激人悟性為旨,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868年(唐懿宗鹹通九年)

雕板印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刊行。其中記頁畫《佛說樹給孤獨園圖》為世界公認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幅版畫。

869年(唐懿宗鹹通十年)

曹洞宗創始人良價卒。該派以喻理明義、隨機利物為旨,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870年(唐懿宗鹹通十一年)

唐懿宗誕日,召京城僧道入麟德殿講論,賜僧徹恢淨光大師稱號。又命福壽寺尼繕寫大藏經,雕造檀木像1000軀。

福建閩侯雪峰寺創建。

湖南名門夾山寺創建。

871年(唐懿宗鹹通十二年)

唐懿宗愛女同昌公主卒,於安國寺作《菩薩蠻舞》以悼念。

懿宗命長安兩街僧赴麟德殿講論,賜右街僧錄彥楚明徹大師,左街僧錄清蘭慧照大師。

歸義節度史張義潮卒。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張儀潮統軍出行圖”,當在此前後繪成。

873年(唐懿宗鹹通十四年)

唐懿宗李親臨安福門,泣下頂禮,迎鳳翔法門寺佛骨,以為“但生得見,殁而無恨”。幡花幢蓋、士女信徒,延綿20余裡。

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日本僧聖寶著手開創醍醐寺。

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

緬甸南部毛淡棉城建吉丹蘭佛塔。

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

日本吉田寺地獄變圖出現。

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

雕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石幢。

建山西平順明惠禅師墓塔,塔為石造單層。

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

貫休在湖北江陵佛寺繪《十六羅漢圖》。

新羅普照禅師卒。生前曾著《修心訣》流傳中國。

881年(唐僖宗廣明二年)

張南豐繪成都金華寺壁畫。

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浙江湖州飛英塔創建。

885年(唐僖宗中和五年)

孫位在四川成都繪應天寺壁畫。

日本遣僧宗睿入華。

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

四川大足城北龍崗山石窟開鑿,多系密宗造像。

新羅僧道育至天台山平田寺。

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

貫休於江陵繪十六羅漢圖。

日本遣唐使基本終止。

896年(唐昭宗乾寧三年)

湖南長沙開福寺約創於此時。

九世紀

日本仁明天皇時,在宮中設真言院,創辦“後七日御修法”,天台宗和真言宗日漸受到重視。

日本“大和繪”形成,內容多與佛教有關。

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

朱遵度著《漆經》成書。

901年(唐昭宗天復元年)

江蘇常州天寧寺創建。

903年(唐昭宗天復三年)

貫休入蜀,蜀先主王建賜紫衣。

906年(唐哀帝天祐三年)

王審知於福州開元寺壽山塔院鑄佛、菩薩像。

907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

韓求、李祝繪洛陽龍興寺回廊200余幅壁畫。

內蒙巴林左旗後召廟石窟開鑿。

杭州靈隱寺雙石塔始建,960年完成。

908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二年)

閩王王審知創福州湧泉寺。

910年(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四年)

賜湖南開化寺長老可復惠光大師稱號,並賜紫衣,又賜吳越王錢子令無相國師稱號並紫衣。

912年(五代後梁太祖乾化二年)

多康地區佛法又漸漸傳入西藏地區。

禅月大師、畫家貫休卒。

915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元年)

李琮開鑿龍門蓮花洞石窟。

東塔院沙門歸序進《經論會要》,命編入大藏,賜演教大師。

916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二年)

日本僧慧锷自五台返國,途經普陀山,於梅嶺首創觀音院。

917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三年)

吳越國建阿育王寺九層塔。

919年(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五年)

敦煌莫高窟84窟興建。

僧人守溫約於此時著《三十六字母圖》,以梵文字母法來分漢字。

將軍張圖約於此時為洛陽廣愛寺繪《善護慈悲像》、《釋迦像》等壁畫。

921年(五代後梁末帝龍德元年)

日本天皇追谥空海為弘法大師稱號。

923年(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河南洛陽齊雲寺創建。

廣東乳源雲門寺創建。

925年(五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

僧人存獎卒。原為孔子後裔,改儒信佛。

山西平順龍門寺建西配殿。

閩王王審知於福州建爐冶鑄佛像,以供奉祀。

926年(五代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廣西桂林開元寺镌《金剛經》碑,歷5年而成。

日本興福寺僧寬建到中國,攜有日本書法家小野道風的行、草書各一卷。

928年(五代後唐明宗天成三年)

新羅僧洪慶自唐帶《大藏經》一部返國。

935年(五代後唐末帝清泰二年)

四明僧子麟往高麗、百濟、日本諸國傳授天台教法。及還,吳越王於郡城建寺院安之。

936年(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元年)

浙江杭州昭慶律寺開始創建。

高麗僧利嚴卒。

937年(五代南唐李昪升元元年)

江蘇南京棲霞寺石塔開始興建。

雲南晉寧開鑿摩崖天王像。

938年(南诏大理時代)

雲南安寧法華寺石窟始開鑿。

日本僧空也在京都轉念佛空(淨土宗)。

940年(五代後晉高祖天福五年)

高麗僧人義通約於此時入華求法。

高麗設置無遮大會,此為朝鮮無遮大會的開始。

943年(五代後蜀孟昶廣政六年)

後蜀丘文曉、令宗在淨壽寺繪天王等壁畫。

浙江蕭山竹林寺創女科以濟病婦。

944年(五代後晉出帝開運元年)

浙江杭州煙霞洞石窟開鑿。

946年(五代後晉出帝開運三年)

雷延美刻《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貯於敦煌石窟。

947年(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

曹元忠刊刻《大聖毗沙門天王圖》,貯於敦煌石窟。

949年(五代後漢隱帝乾祐二年)

雲門宗僧文偃卒。生前著有《雲門廣錄》。

951年(五代後周太祖廣順元年)

浙江杭州飛來峰石窟開鑿。

954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浙江杭州淨慈寺創建。

955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周世宗柴榮滅佛,毀佛寺3000余所,熔銅佛像鑄錢以濟國用。此為“三武一宗法難”的第四法難。

956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三年)

吳越王錢刊《寶箧印陀羅尼經》,貯湖州天寧寺。

958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法相宗僧文益卒。

日本疾病流行,諸寺社、御靈堂、天神堂轉誦《仁王經》。

朝鮮科舉制度中設置僧科。

959年(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江蘇蘇州雲巖寺創建。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宋太祖趙匡胤復興佛教,解除後周毀佛之令,重修佛寺,鑄佛像,並定每年長春節賜百官宴於汴京(今開封)相國寺。

普度童行8千人。

高昌僧人法淵入京獻辟支佛牙玉器。

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延壽撰《宗鏡錄》。

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

山西平遙建鎮國寺萬佛殿。

石恪作《二祖調心圖》。

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

僧人繼業等300人奉诏往天竺求捨利、佛經。

福建福州建華林寺大殿。

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

僧人道圓自天竺攜佛捨利、貝葉經等返汴京。

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

僧人行勤等157人往西域求法。

浙江杭州飛來峰雕造大肚彌勒佛像。

甘肅敦煌城灣華塔開始興建。

967年(南漢劉鋹大寶十年)

南漢王劉造廣州光孝寺千佛塔。

浙江杭州雲棲寺創建。

968年(宋太祖開寶元年)

浙江杭州開始建造磚木結構樓閣式保塔。

朝鮮僧惠居為國師,坦文為國師。

970年(宋太祖開寶三年)

曹元忠興建敦煌莫高窟247窟,以地僻而不知已改元,窟檐仍署乾德八年。

浙江杭州建造木結構樓閣式六和塔。

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

宋太祖建立譯經院,將佛典翻譯列為國家事業之一。

宋太祖命張從信赴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經》,世稱《開寶藏》,共6600卷。此為第一部官刻大藏經。

僧人建盛偕中天竺王子曼珠室利入華獻貝葉經。

河北正定隆興寺建佛香閣,又建千手千眼觀音銅像,高達24米。

僧人高昙創建福建寧德支提山支提寺。

972年(宋太祖開寶五年)

日本僧空也卒。

975年(宋太祖開寶八年)

石恪、高文進等畫家為汴京相國寺繪壁畫。

南唐開元寺僧、山水畫家巨然,隨南唐後主李煜歸宋,居開寶寺。

浙江杭州建磚木結構樓閣式雷鋒塔,吳越王錢再刊《寶箧印陀羅尼經》,貯於塔中。

976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

太宗诏度童子17萬為僧。

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高益為汴京相國寺作壁畫。

河南開封繁塔創建。

蜀僧令宗繪成都浴室院六祖畫像。

上海建磚木結構樓閣式龍華塔。

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佛教從青海、阿裡二路傳入西藏,佛教在西藏再度弘興,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一說後弘期始於913年或918年)。

980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印度僧法天、法賢、施護等攜帶梵本經典相繼來華。法賢譯有《佛說大摩裡支菩薩經》、《佛說瑜伽大教王經》等,施護譯出《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等,法天譯出《妙臂菩薩所問經》等。

“施主李知順”、“王文诏雕板”《大隨求陀羅尼輪曼荼羅》刊行。

鑄造四川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騎六牙白象銅像。

982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

江蘇蘇州建造羅漢院磚木結構樓閣式雙塔。

983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蜀版大藏經》完成。

日本僧人周然入華求法,後谒五台山,攜《開寶藏》、“旃檀釋迦”歸國。

日本僧人源信著《往生要集》。

983-1031年(遼聖宗年間)

吉林農安遼塔建成。

984年(遼聖宗統和二年)

天津薊縣建獨樂寺觀音閣、山門,並繪觀音閣壁畫。

宋畫院待诏高文進畫《彌勒菩薩像》,由越州僧知禮開雕刊行,以後又傳入日本。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

遼僧希麟於燕京(今北京)崇仁寺著《續一切經音義》。

日本僧人慶滋保胤著《日本往生極樂記》。

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

贊寧奉敕撰成《宋高僧傳》。

《金光明經》刊出。

日本僧源信撰《二十五三昧起請十二個條》。

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

古印度那爛陀寺僧人補陀圪多來華獻佛捨利、佛經。

喻皓在汴京建開寶寺木塔。

990年(遼聖宗統和八年)

刊刻《契丹藏》及中國最早之彩色套印版畫《南無釋迦牟尼佛》漏印像。

浙江杭州龍興寺刊印《大方廣佛華嚴經》。

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黃居為四川成都聖興寺新禅院繪天台山圖、龍水圖等壁畫。

日本僧圓仁、圓珍門徒爭斗,後者離開比山。

997(遼聖宗統和十五年)

遼代僧人行均著《龍龛手鑒》。

998年(宋真宗鹹平元年)

仁欽桑波在西藏阿裡地區弘佛,得賜“金剛阿梨”號,並得溪卡封地。

西天竺僧人佛護入華獻梵經。

浙江杭州的保塔重建。

十世紀

本世紀上半葉,巴米揚佛教石窟陸續鑿成。

四川安岳孔雀場摩巖造像、四川安岳圓覺洞造像、陝西富縣石泓寺石窟和閣子頭摩崖造像、陝西黃陵寺等均於此時興建。

1000年(宋真宗鹹平三年)

敦煌木結構單層亭式慈氏塔興建。

西藏札達古格王國托林寺興建。

1001年(宋真宗鹹平四年)

河北定縣開元寺建磚結構樓閣式寺塔,又稱料敵塔。

於河南穎州(今許昌)鑄五百羅漢銅像供奉於汴京大相國寺。

木版畫《大隋求陀羅尼咒經》刊行。

1003年(宋真宗鹹平六年)

北天竺戒賢、西天竺法護入華獻梵經。

知禮著《問目二十七條答釋》,以回答入華日本僧人問難,弘闡天台宗教義。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道原著《景德傳燈錄》30卷。

朝鮮遣使向宋求《官本大藏經》。

1006年(宋真宗景德三年)

日本興福寺與大和國司紛爭。

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宋朝強化出家管制。

畫家高文進卒。生前曾為佛寺繪壁畫,又繪有《擎塔天王圖》、《降魔變相圖》、《文殊普賢變相圖》等。

日本僧革聖行圓在革堂(行願寺)繪佛像供養。

朝鮮的燃燈會、八關齋會開始復興。

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浙江寧波保國寺大殿創建,為江南現存最古之木結構佛殿。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天竺僧人天覺、童壽、普積等入華獻梵經。

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

畫僧惠崇卒,生前以能詩善繪聞名,尤擅繪小景,蘇轼題其畫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句。

1018

朝鮮重修開國寺塔,設戒壇度僧3千余人。

1020年(遼聖宗開泰九年)

遼僧覺苑奉敕撰成《大日經義釋演抄》。

遼寧義縣建造奉國寺大殿。

宋廷向東女真國購《大藏經》。

日本籐原道長建無量壽院。

1022年(宋真宗乾興元年)

龜茲國僧人華嚴入華獻梵經。

天台山外派孤山智圓卒。

1025年(遼聖宗太平五年)

天津寶坻廣濟寺三奇殿興建。

1027年(宋仁宗天聖五年)

西域僧人法吉祥入華獻梵經。

惟淨撰《天聖釋教總錄》。

1028年(宋仁宗天聖六年)

天台山家派知禮卒。

1029

朝鮮會慶殿設藏經道場。

1030年(宋仁宗天聖八年)

江蘇蘇州瑞光寺塔興建,為磚木結構樓閣式。

孫知微卒。曾為四川成都佛寺繪有《文殊降靈圖》、《渡海觀音》等著名壁畫。

1031年(宋仁宗天聖九年)

越國李朝李太宗下令建950座佛教寺、塔,其中寶天塔高12層,沖天塔高13層,佛教在越南各地大盛。

僧人懷問等往天竺為宋仁宗、皇太後建佛塔,以積善德。

1032年(宋仁宗天聖十年)

河南鄧縣福勝寺塔興建。

1033年(宋仁宗天聖十一年)

朝鮮僧中延改白嚴寺為淨土寺。

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

開封府尹李宥以其祖李成曾為佛寺作畫,命相國寺僧惠明收購李成的其他作品。

1035年(宋仁宗景祐二年)

惟淨等撰成《天竺字源》7卷。

日本延歷寺、園城寺僧徒發生械斗。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

朝鮮頒令,家有四子者,一子可出家。

1037年(宋仁宗景祐四年)

惟淨著《景新修法寶目錄》入藏。

1038年(遼興宗重熙七年)

應西藏阿裡绛曲微王子之邀,天竺僧人阿底峽入藏弘法,住於托林寺,後創藏傳佛教噶丹派。

山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創建,並塑殿內31尊佛像。

河北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創建。

1039

日本延歷寺僧徒向籐原賴通強行控告。

1041

朝鮮於文德殿設金光明經道場。

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

晏氏刻《妙法蓮華經》刊行,貯於山東莘縣寺塔內。

印度僧阿底峽與仲敦巴至藏衛各地弘法,此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中重要事件。

日本延歷寺僧徒火燒園城寺。

1043

日本諸國大旱,雨僧正仁海於神泉苑修請雨經法。

1044

緬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國王弘法,建仰光瑞喜光佛塔等,傳說有近萬座,史稱這一王朝為“佛塔王朝”。

河南開封國寺興建琉璃塔,13層,樓閣式,因塔身琉璃呈鐵褐色,俗稱“鐵塔”(一說建於1049年)。

1045年(宋仁宗慶歷五年)

僧人希白在潭州(今湖南長沙)模刻《淳化閣帖》。

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生(-1105)。

1046

朝鮮乾德殿設華嚴經道場,會慶殿設消災道場,外帝釋院設祈祥迎福道場。

1047年(西夏景宗天授禮法延祚十年)

寧夏銀川建西夏高台寺。

朝鮮於乾德殿設般若道場。

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

越南河內獨柱寺興建。

日本諸國的神社奉納佛捨利。為神佛結合的開始。

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

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約於是年形成。

寧夏銀川承天寺塔興建。

1051

朝鮮普濟寺設羅漢齋。

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

河北正定隆興寺修建摩(牟)尼殿。

本年被稱作日本“末法”第一年。

1053年(宋仁宗皇祐五年)

西天竺僧人智吉祥入華獻梵經。

日本京都平等院鳳凰堂建成,內有阿彌陀如來像。

1054年(宋仁宗皇祐六年)

印度僧阿底峽卒於拉薩南郊聶塘。

1056年(遼道宗清寧二年)

西藏仲敦巴至熱振,建一佛堂,是為熱振寺,藏傳佛教噶丹派正式成立。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興建。

1056-1063年(宋仁宗嘉祐年間)

藏僧瑪爾巴三次入古印度求法,史稱“瑪爾巴弘法”。

1057

日本大佛師定朝卒。

1058年(宋仁宗嘉祐三年)

宋廷賜契丹、西夏《開寶藏》各一部。

王诠書《四大部經記》,刻於北京房山雲居寺,以記房山石經雕刻的歷史。

甘肅甘谷大象山石窟開鑿。

1059年(遼道宗清寧五年)

遼道宗《契丹版大藏經》(漢文)完成。

朝鮮規定,家有三子者允許一子出家。

1060

朝鮮於文德殿設天帝釋道場。

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

湖北當陽玉泉寺鑄八角十三層如來捨利鐵塔。

1063(宋仁宗嘉祐八年)

蘇轼為陝西鳳翔開元寺東院的王維壁畫遺跡題詩。

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

山東長清靈巖寺千佛殿塑羅漢像。

朝鮮於妙通寺設摩利支天道場。

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

英宗趙曙卒,神宗趙顼繼位,賣度牒以濟國用。

陝西子長縣北鐘山石窟開鑿。

朝鮮興王寺建立,並設燃燈會。

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

上海松江興聖教寺塔創建,為磚木結構,樓閣式。

朝鮮興王寺設慶成會。

1070年(宋神宗熙寧三年)

山東長清靈巖寺鑄法定高僧鐵像,並建定公堂以祀。

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

北京靈光寺佛牙捨利塔創建。

李公麟作《羅漢圖》。

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

歐陽修卒。早年排佛,後失意官場,晚年信佛,與僧人法遠等為友,自號六一居士。

契嵩卒。生前著有《傳說正宗記》、《輔教篇》、《镡津文集》等。

日本僧成尋入宋,著有《參天台五台山記》。

1073年(宋神宗熙寧六年)

昆氏家族貢卻傑布於後藏薩迦建薩迦北寺,創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

西藏來貝喜饒興建桑卜寺。

江西贛州通天巖摩崖造像開鑿。

日本僧人成尋在汴京太平興國寺借版刊印《五百羅漢像》等,攜之返國。

1074

朝鮮四天王寺設文豆婁道場。

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

西藏阿裡王室舉行火龍年法會,即“丙辰法會”,又稱“阿裡法會”。此為西藏佛教後弘期第一次大法會,標志著西藏佛教的復興。

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

蘇轼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杭州詩僧道潛不遠千裡往訪,二人論詩談禅,相得甚歡。

1081

日本延歷寺僧徒再次火燒園城寺。

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

張伯端卒。生前著有《悟真篇》,宣揚釋、道、儒三教合一。

文惟簡等鑿四川大足石篆山三世佛龛。

1083

朝鮮僧徒將《宋朝大藏經》迎入開國寺安置。

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

王安石、蘇東坡約是年前後作詩贊賞僧惠崇的水禽小景畫。

1085年(宋神宗元豐八年)

四川榮縣大佛及千佛崖開鑿。

高麗王子、僧人義天入華,宋帝敕蘇轼館伴。數年後義天攜佛典千卷而返,將《高麗藏》回贈錢塘慧因寺(即高麗寺)。

高麗於文德殿設佛頂道場。並建原州法泉寺智光國師玄妙塔。

1086

朝鮮僧義天返國後獻經,天台宗始流行。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

蘇轼書《齊州捨利塔銘》,後刻於山東靈巖寺。

西藏於日喀則興建兼具漢藏建築風格的夏魯寺。

1089年(遼道宗大安五年)

山西靈丘覺山寺塔興建。

高麗於乾德殿設楞嚴道場。

高麗國清寺建立。

1090

緬甸蒲甘阿難寺興建。

高麗僧義天著《新編諸宗教藏總錄》。

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

黃庭堅應廬山廣鑒瑛禅師之請,書《七佛偈》,刻石於秀峰寺讀書台。

高麗《高麗大藏經》開始刻版。

1095年(宋哲宗紹聖二年)

陝西黃陵萬佛石窟開鑿。

1096年(宋哲宗紹聖三年)

安徽宣城雙塔寺建雙塔,蘇轼書《觀自在經》,刻石貯之。

文惟簡鑿四川大足石門山釋迦龛。

1097年(宋哲宗紹聖四年)

廣州六榕寺花塔重建。

高麗國清寺設慶贊道場。

1098年(宋哲宗元符元年)

全國現存最大的室內臥佛——甘肅張掖寶仁寺大佛興建。

1099年(宋哲宋元符二年)

蔡卞書《楞嚴經》,刻於江蘇蘇州靈巖寺。

十一世紀

土耳其領袖馬穆德蘇丹連年襲擊印度,擄掠孔雀城,毀滅一萬余座佛寺。

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

緬甸佛教末羅姆摩僧伽派形成。

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約形成於此時。

畫僧仲仁卒。生前善繪梅花,黃庭堅稱其梅花圖風姿高雅。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聖殿、山門建於此時。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蘇轼卒。曾主張三教合一,平素好與僧人結交,談禅論詩。

山西大同華嚴寺創建。

高麗僧義天卒。

1102年(宋徽宗崇寧元年)

宋政府創安濟坊,由僧人主其事,負責收養貧病百姓。

山西晉城建青蓮寺大佛殿。

內蒙赤峰洞山石窟開鑿。

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

宋政府設漏澤園,由僧主事,負責安葬無主屍體。

1105年(宋徽宗崇寧四年)

黃庭堅卒。生前為詩以和尚自況,稱自己為“似僧有發”。

日本籐原清衡建立最初院(中尊寺的前身)。

1106年(宋徽宗崇寧五年)

李公麟卒。生前善以白描繪《維摩居士像》、《金剛經相》等。

高麗文德殿設百日齋和慈悲忏道場。

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

孔清覺“白雲宗”約創於此時。

1108年(宋徽宗大觀二年)

刊行《御制秘藏诠第十三》等四幅山水版畫經卷。此為我國最早的山水版畫。

日本延歷寺日趨強盛,源、平兩氏防備其僧徒入京。

1109年(遼天祚帝乾統九年)

內蒙古巴林左旗洞山石窟開鑿。

高麗文德殿設藥師道場,長齡殿設盂蘭盆道場。

1110

高麗文德殿設孔雀明王道場。

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

文孟周開鑿四川大足福安橋毗盧洞造像。

1112-1201

柬埔寨建吳哥寺。印度教取代佛教,盛行於柬埔寨。

1113

日本延歷寺、興福寺僧徒發生械斗。

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

徽宗趙佶崇道抑佛,诏毀佛法,改佛為大覺金仙,菩薩為大士,僧為德士,尼為女德士,寺為宮,院為觀。

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

徽宗以抑佛有礙統治,乃恢復佛教地位。

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

張商英卒。曾主張釋道儒三教合一,官至右僕射,自號無盡居士。

孔清覺卒。為孔子後裔,棄儒從佛,於杭州靈隱後山創“白雲宗”,曾著《十地歌》。

1123年(宋徽宗宣和五年)

藏傳佛教噶舉派名僧米拉日巴卒。曾斗敗苯教,使佛教在西藏地區廣為傳布。

慧洪著《禅林僧寶傳》30卷。

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

宋齊古居士從福建運回政和年間造的五百金漆木雕羅漢像,置於山東長清靈巖寺。

山西應縣淨土寺正殿興建。

日本籐原清衡建平泉中尊寺。

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河南登寺少林寺初祖閹創建。

日本籐原清衡建平泉中尊寺。

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創建。

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

伏元俊等開鑿四川大足北山稱勒經變窟、地藏窟和孔雀明王窟。

1131年(南宋高宗紹興元年)

江蘇蘇州報恩寺塔(又稱北寺塔)興建。

四川大足寶頂山摩崖開鑿。

1133年(南宋高宗紹興三年)

《思溪版大藏經》雕印。

1134

日本僧覺任高野山御願寺大傳法院座主。

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

克勤卒。生前著有《碧巖錄》。

1137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

重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塑文殊及脅侍菩薩像。

1140年(金熙宗天眷三年)

山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創建。

日本僧人覺從高野山大傳法院被逐,移至根來寺。

1143年(金熙宗皇統三年)

山西朔縣建崇福寺彌陀殿。

日本僧覺卒於根來寺。

1144年(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

文仲璋等鑿四川大足妙高山三教窟。

四川大足聖壽寺院小佛灣石窟開鑿,內容有佛本生故事雕像及毗盧捨那佛像等。

1147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

重建江蘇蘇州靈巖寺塔,七級八角,高30余米。

1149年(金熙宗皇統九年)

山西解州(今解虞)靜林山天寧寺開雕《趙城藏》。

1153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

西藏建納塘寺。後成為著名印經院。

浙江臨安六和塔開始興建。

1154年(金完顏亮貞元二年)

山西大同建造善化寺善賢閣。

1157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

默照禅創始者正覺卒。

1158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

西藏建帕木竹丹薩替寺。

金朝建山西繁峙縣巖山寺。

1159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

西藏粗布寺興建(一說建於1187年)。此寺為噶瑪噶舉主寺。

1161

日本園城寺長吏覺忠巡禮觀音靈場33所,此為西國巡禮的開始。

1161-1189年(金世宗大定年間)

河南洛陽白馬寺齊雲塔創建。

1163年(南宋孝宗隆興元年)

看話禅的創始人大慧宗杲卒。

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

金宮廷畫家王逵、王道繪山西繁峙靈巖寺大殿內壁佛傳故事壁畫。

王重陽創“全真道”主張引佛入道,三教合一。

1168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

日本僧榮西入宋,同年與重源一起回國。在中國期間榮西曾學習黃庭堅的書法。

1169年(南宋孝宗乾道五年)

西藏僧人洽巴曲吉森格卒。生前以傳授因明學見長,著有《攝類辯論》、《定量論廣注》、《量論攝義頌》等。

陝西耀縣東山藥王洞石窟開鑿第57佛龛。

1173年(南宋孝宗乾道九年)

西藏格敦蔡巴寺興建(一說建於1175年)

1175

日本僧人源空提倡專修念佛,傳淨土宗。

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

僧人趙鳳智在四川大足寶頂山開龛造像,內容多為密宗造像。

西藏建止貢寺。

1180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大理張勝溫繪《梵像圖》。

西藏達垅寺開始興建。

日本平重衡燒東大寺和興福寺。

1181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

四川江油建造雲巖寺飛天藏殿。

西藏修色寺開始興建。

日本重源再建東大寺。

1185年(西夏仁宗乾祐十六年)

西夏刻《金光明最勝王經》。

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西藏堆龍德慶粗樸寺、貢塘寺創建。

日本僧人榮西再度入華學禅。

1191

日本僧人榮西返國,傳布禅宗,臨濟宗成立。

1192

緬甸佛教僧伽羅僧伽派形成。

1193年(金章宗明昌四年)

萬松老人行秀和尚入金廷弘法,章宗完顏賜以紫衣。

1194

由於延歷寺的上告,日本天皇禁止榮西、能忍等人傳布禅宗。

1195年(南宋寧宗慶元元年)

鐘唐傑、窦從周約於此年繪《榮西禅師歸朝宋人送別圖》。

1196

日本僧人貞慶著《彌勒講式》。

1198

日本僧人源空著《選擇本願念佛集》,榮西著《興禅護國論》,宣傳弘禅法可興國的道理。

1200

柬埔寨大吳哥巴揚廟約建於此時。

成吉思汗兵至柴達木,致書薩迦,聘請喇嘛。

日本淨土真宗創始人親鸾倡帶妻修行。

日本北條政子在鐮倉建立壽福寺。鐮倉幕府禁止念佛宗。

朝鮮僧人智讷將定慧社移至曹溪山吉祥寺。

1202

日本僧人源空制定七條制誡。

日僧榮西創建建仁寺。

1203

伊斯蘭教大軍燒毀印度超行寺,以此為標志,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亡。

1204年(南宋寧宗嘉泰四)

雲南景洪建小乘佛教飛龍白塔,其地傳有佛陀足跡,故建塔以祀。塔群由大小九塔組成,塔身潔白,塔尖金色。高16.29米。

藏傳佛教創活佛轉世制度。

1205

日本興福寺列舉九大罪狀攻擊淨土念佛宗。

1206

日本京都重建高山寺。

日本興福寺控告源空及其弟子,源空弟子行空、遵西被判以流罪。

1207

日本禁止專修念佛,發配源空到土佐、親鸾到越後。

1208年(南宋寧宗嘉定元年)

《佛國禅師文殊指南圖贊》刻於浙江臨安。

1212

日僧高源卒。

1215

日本禅宗臨濟宗創始人榮西卒。

1218

越南河內玉壺寺興建。

1221年(南宋寧宗嘉定十四年)

西藏僧人蔡巴往蒙古弘揚佛法。

1223年(南宋寧宗嘉定十六年)

日本僧人道元入華學禅法,返國後創曹洞宗。著《普勸坐禅儀》。

1224

日本僧人親鸾開始述作《教行信征》,傳真宗。

1227

日本延歷寺僧徒掘毀源空墳墓,要求禁止專修念佛,結果隆寬、空阿等人被判流罪。

1228年(南宋理宗紹定元年)

福建泉州開元寺雙石塔建立。

1231年(南宋理宗紹定四年)

《碛砂藏》始刻於平江府陳湖碛砂(今江蘇吳縣)。

1223

日本僧人道元建聖興寺。

1234

日僧籐原教雅被處流罪。

1236

高麗重刊《八萬大藏經》

日本睿尊、覺盛等在東大寺自哲受戒。

1237年(南宋理宗嘉熙元年)

宗鑒著《釋門正統》。

1240年(南宋理宗嘉熙四年)

蒙古大軍抵達西藏止貢寺與熱振寺。

1241年(南宋理宗淳祐元年)

日本僧人聖一攜畫僧法常繪畫返國,法常藝風對日本畫壇產生較大影響。

1243

日本僧人在越前創建大佛寺(永平寺)。

日本籐原道家創建東福寺,以圓爾辨圓為初祖。

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

蒙古西涼王致函西藏薩班,促其赴涼州。薩班遣其侄八思巴兄弟先行。

1247年(南宋理宗淳祐七年)

蒙古西涼王闊瑞於涼州會薩班。薩迦派取得西藏地方政、教領導地位。

1249年(南宋理宗淳祐九年)

僧人趙鳳智營建四川大足寶頂山密宗道場完畢,刻石以記。

1251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藏僧薩班貢噶堅贊卒。以精通大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小五明(詩詞、韻律、修辭、歌舞、星算)著稱,著有《薩迦格言》、《正理藏論》等。

日本僧人宗性著《日本高僧傳要文抄》。

1252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普濟撰《五燈會元》20卷。

1253年(南宋理宗寶祐元年)

蒙古統帥忽必烈會晤八思巴,並奉為國師。

日本僧人日蓮在遠江(今靜岡縣)創日蓮宗,以求往生淨土為旨。

日本神奈川建長寺創建。此為日本佛教臨濟宗本山之一。

日本僧人道元卒。生前著有《知事清規》、《正法眼藏》等。

1258年(蒙古憲宗八年)

上都(今內蒙多倫諾爾)佛道之爭,八思巴獲勝,蒙藏地區佛教迅速發展。

日本僧人親鸾著《三帖和贊》。

1260年(南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尊八思巴為國師,命其創蒙古新字。

日本山黎縣創建久遠寺。

日本日蓮著《立正安國論》,進北條時賴。

日本鐮倉僧倉僧徒燒日蓮的草庵。

1261

日本僧人日蓮被流放伊豆島。

1262

日本僧人親鸾卒。

1264年(蒙古世祖至元元年)

忽必烈創立總制院,管理全國佛教事務。

日本僧人尊於東大寺修光明真言會。

日僧日蓮遭東長景信襲擊。

1268年(蒙古世祖至元五年)

八思巴奉世祖忽必烈之命,仿藏文字母造蒙古新文字,即“八思巴文”。

日本僧人凝然著《八宗綱要》。

1270年(蒙古世祖至元七年)

八思巴統衛藏13萬戶,開藏區政教合一之風。

劉元從尼泊爾入華工匠阿尼哥學梵式密宗造像。

元代護國仁王寺創建。

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

元大都(今北京)建造妙應寺白塔。

山西交口山神峪千佛洞開鑿。

1272

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創建。親鸾女兒覺信尼把親鸾墓移到大谷,安置其遺像。

日蓮著《開目鈔》。

1273

日蓮著《觀心本尊鈔》,第二年被赦,入延山。

1276

日本僧人一遍創日本時宗。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八思巴在西藏舉行曲彌法會弘佛。

西藏類烏齊寺興建。

楊琏真伽任江南釋教都總統,發南宋皇陵,建密宗造像以鎮南宋故都風水,搜括民財以媚元帝,故有“惡僧”之名。

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杭州白雲宗大普寧寺著手出版《大藏經》。

日本幕府設置禅寺僧錄職,任春屋妙葩為僧錄司。

日本圓覺上人導御開始在嵯峨清涼寺大念佛。

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八思巴在曲彌仁摩寺舉行曲彌法會。

日本東福寺圓爾辯圓卒。1311年敕谥聖一國師,此為日本國師號的開始。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元兵再度進攻九州(弘安之役),日本諸寺社祈禱。

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浙江杭州開鑿飛來峰佛龛。

漢僧無學祖元在日本神奈海上創建圓覺寺。

日本靜風大石寺約創建於此時。

日本僧人日蓮卒。

高麗僧印奇將自中國帶回的大藏經置於傳燈寺。

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大都崇國北寺興建,後改名護國寺(即北京護國寺)。

日本尼僧覺山在日本神奈川創東慶寺,以安置斷緣之女眾,也稱“斷緣寺”。

1285

日本圓覺寺建捨利殿。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浙江杭州飛來峰雕密宗觀音等像。

慶吉祥撰《至元法寶勘同總錄》。

128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元世祖忽必烈改總制院為宣政院。

南宋恭帝趙顯被送至西藏學佛,任薩迦寺總持,後遭殺害。

建萬安寺。

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浙江杭州飛來峰57號龛佛像開始建造。

日本僧人一遍智真卒。

高麗僧一然卒。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西藏止貢巴反抗薩迦,薩迦本欽阿迦侖平之。

《思溪版大藏經》開版。

日本西大寺僧人尊卒。

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祥邁撰《至元辯偽》(一說為1286年)。

宣政院記錄的寺院共42318所,僧尼213148人。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浙江杭州飛來峰5號龛金剛手菩薩聖像、43號龛騎獅多聞天王像開始雕造。

1294

日本四天王寺的悲田、教田二院興盛。

日本僧日像在京都傳日蓮宗。

1295年(元成宗元貞元年)

浙江杭州瑪瑙寺僧溫日觀卒。生前善繪葡萄圖,有“溫葡萄”之稱。

1296年(元成宗元貞二年)

周達觀訪柬埔寨,游吳哥窟,後著有《真臘風土記》。

1298年(元成宗大德二年)

越南仁宗退位後出家,自稱竹林大士,在安子山創竹林禅派。

思州(今貴州思南)華嚴寺僧普南刊行《圓悟禅師語錄》。此為我國最早的木刻版畫肖像。

朱好古、張伯淵等民間畫工繪山西稷山興化寺壁畫。

1299

越南英宗印行頒布《佛教法事道場公文格式》。

元僧一寧一山使日後不歸,在日本創禅宗一寧一山派。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藏僧膽巴國師卒。

山西洪洞縣重建廣勝寺。

日本僧人忍性卒。

1304年(元成宗大德九年)

尼泊爾入華藝匠阿尼哥造大天壽萬寧寺中心閣佛、菩薩像。

管道升繪《長明庵圖》。

1306年(元成宗大德十年)

阿尼哥卒。為尼泊爾著名建築家、工藝家和雕刻家,曾在西藏、大都建造佛塔,雕塑佛像,將尼泊爾建築與雕塑風格傳入中國。

1307

日本僧人日像被流放於土佐。

1311

日本僧人凝然著《淨土法門源流章》、《三國佛法傳通緣起》。

1313

日本僧人凝然撰成《音曲秘要抄》。

1316年(元仁宗延祐三年)

趙孟奉敕書《膽巴碑》。

1317年(元仁宗延祐四年)

劉元塑青塔寺山門四天王像。

1318年(元仁宗延祐五年)

劉元塑香山寺四天王像。

浙江金泉天寧寺殿興建。

日本花園天皇退位,改離宮為京都妙心寺。

1319年(元仁宗延祐六年)

管道升卒。曾虔信佛教,以中峰明本為師,有楷書《圓覺經》、《法華經》等,並著有《千手千眼大悲觀音傳》。

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

上海真如寺殿創建。

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

大都十方普覺寺(今北京西郊臥佛寺)鑄銅涅佛像。

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

趙孟卒。生前曾為南北佛寺書寫碑銘,善繪僧人像,又寫經多種,貯於佛寺、皇宮。

《碛砂藏》全部刊出,歷時92年。

日本虎關師煉著《元亨釋書》。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山西洪洞縣廣勝下寺明應王殿興建。

1325

日本南禅寺僧鏡圓與延歷寺僧玄慧辯論佛法,即正中法論。

1326年(元泰定帝泰定三年)

元僧正澄渡海赴日,後著有《大鑒清規》以授日本禅僧,被日本禅僧奉為“開善派”初祖。

建造天源延聖寺佛、天王像。

1329年(元文宗天歷二年)

元文宗圖帖睦爾令鑄白銀佛像、白銀救度佛母像。

1330年(元文宗至順元年)

河北趙縣柏林寺建真際禅師塔。

1331年(元文宗至順二年)

元文宗在全國設置廣教總管16所。

日本僧覺如著《口傳鈔》。

1332年(元寧宗至順三年)

右衛親軍都指揮使伯家奴在浙江杭州紫陽山雕造麻曷葛刺像。

1333年(元順帝元統元年)

藏僧扎巴僧格修乃囊寺。該寺後為噶舉派紅帽系本寺。

西藏夏魯寺興建。

四川阆中永安寺正殿興建。

1335年(元順帝至元元年)

德輝重修“百太清規”。

1336年(元順帝至元二年)

徽政院刊《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及扉面。

日本京都天龍寺創建。

日本僧人夢窗疏石被授國師號,任臨川寺諸寺之首。

1340年(元順帝至元六年)

湖北江陵資福寺刊刻無聞和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解》,是為我國最早雕板朱墨套印版畫。

1341年(元順帝至正元年)

念常撰《佛祖歷代通載》。

江蘇蘇州獅子林開始創建。

1342年(元順帝至正二年)

北京居庸關過街塔興建,並造過街塔四天王浮雕,此為密宗建築之一。

日本幕府定五山十剎制。

1344年(元順帝至正四年)

西藏帕竹與薩迦爭奪政教權力。

1345年(元順帝至正五年)

山西稷山縣青龍寺伽藍殿壁畫(供養人像)完成。

日本足利尊氏在各地建立安國寺、利生塔。

1346年(元順帝至正六年)

朝鮮僧人普愚入元求法。

1347年(元順帝至正七年)

西藏昌都寺建立。

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

朝鮮僧人慧勤入華求法。

1349年(元順帝至正九年)

西藏帕木竹巴降曲堅贊勢力強盛,統領前藏(衛)地區。

1350

日本鐮倉陀落寺鐘鑄造。

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

西藏帕竹建澤當寺,此為帕木竹巴大寺。

1354年(元順帝至正十四年)

西藏帕木竹巴降曲堅贊滅掉薩迦的勢力,統轄前後藏(衛、藏)地區。

覺岸撰《釋氏稽古略》。

1358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

江蘇吳縣寂鑒寺石屋佛及二十四天部像開始建造。

1360

日本福井(吉田郡)永平寺約創於此年。

1364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

藏僧布頓仁欽朱卒。曾整理藏文佛典,匯成《丹珠爾》,又著有《布頓佛教史》、《大藏經目錄》等。

藏僧衮嘎多吉卒。曾著有《紅史》、《白史》等。

福建泉州彌陀巖彌陀佛石像開雕。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明太祖設善世院,以管理佛教諸事務。善世院設於金陵天界寺。

日本南禅寺祖禅著《續正法論》,貶諸宗。延歷寺僧徒因之襲擊南禅寺。

日本幕府制定五台諸寺住持人入院制。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

明太祖頒布寺院周知冊。

《明版大藏經》6331卷開始刊行。

日本幕府制定禅定院法則條文。

1373年(明太祖洪武六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40歲以下的女子為尼。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

江蘇南京建靈谷寺無梁殿。

1380

日本足利義滿創建安聖院(即鹿苑院)。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山西太原崇善寺興建。

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

明太祖將善世院改為僧錄司,確立中央、地方的僧官,制定僧尼的服色。

僧人道衍侍燕王朱棣,赴北平(今北京)住持慶壽寺,後助燕王登基(即明成祖)。

1383年(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明太祖朱元璋因年輕時曾在風陽皇覺寺為僧,乃重修該寺,並賜名大龍興寺,制碑文以記。該寺當時為江淮佛寺之冠。

1386

日本幕府定五山位次,以南禅寺為首。

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明太祖下令禁止20歲以上者不得為僧。

1388

朝鮮趙仁活上書言諸寺僧侶墮落。

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鑄山西太原崇善寺寺門鐵獅。

刊行《七佛所說神咒經》。

朝鮮大臣上書排斥佛教。

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

西寧番僧於碾白南川建佛剎明朝賜名瞿昙寺。

1397

日本足利義滿於北山鹿苑寺建造金閣。

十四世紀

尼泊爾大覺寺建立。

日本畫僧大巧如拙活躍時期。大巧以水墨畫聞名。

1401

日本幕府以相國寺為五山第一剎。

1403年(明成祖永樂元年)

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

1404

日本畫僧周文任幕府御用畫師,水墨畫成為日本官方畫院的風格。

1406年(明成祖永樂四年)

明朝廷封帕竹噶舉灌頂國師闡化王。

宗喀巴弘佛,數年間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宣講顯、密教義。

劉士通父子繪成山西稷山縣青龍寺腰殿壁畫(水陸畫)。

朝鮮李朝限制全國寺剎的數量。

1407年(明成祖永樂五年)

明成祖封貢覺地區噶瑪噶舉派領袖護教王,封噶瑪巴為大寶法王。

1409年(明成祖永樂七年)

宗喀巴在西藏拉薩大昭寺舉行大祈願法會(傳召法會),不久建成甘丹寺,正式創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

日本畫僧大巧如拙繪《瓢鲇圖》,富有禅趣。

1412年(明成祖永樂十年)

南京報恩寺塔重建。

1413年(明成祖永樂十一年)

明朝封法師昆澤思巴(薩迦派)為大乘法王,封思達藏僧南谒烈思巴為輔教王,封必力工瓦僧領真巴兒堅贊為闡教王。

1414年(明成祖永樂十二年)

明成祖封宗喀巴弟子釋迦也失為西天佛子大國師(釋迦也失為宗喀巴使者)。

西藏江孜建造白居寺班根塔(又名十萬佛塔),1424年完成。

1415年(明成祖永樂十三年)

明朝命尚師釋迦也失為大國師。

1416年(明成祖永樂十四年)

西藏拉薩始建哲蚌寺。與色拉、甘丹寺齊名,為“黃教三大寺”。

1417年(明成祖永樂十五年)

明成祖御制《神僧傳序》,並撰《神僧傳》9卷。

刊行《諸佛如來菩薩名稱歌曲》。

1418年(明成祖永樂十六年)

釋迦也失於西藏拉薩建色拉寺。

道衍卒。生前著有《道余錄》、《諸上人善人詠》等。

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

宗喀巴逝於甘丹寺。生前創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派)。

1420年(明成祖永樂十八年)

明成祖為《法華經》制《御制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

北京大覺寺雕造前殿三十諸天像。

刊行《佛說大孔雀明王經》。

1434年(明宣宗宣德九年)

明朝封釋迦也失為大慈法王。

1436

日本關東管領足利持氏破壞日蓮宗寺院。

1438年(明英宗正統三年)

藏僧克珠傑格雷貝桑卒。曾著有《現量品述記》、《量理海論》等。

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

北京法海寺創建。

江孜白居寺大佛塔(白居塔)創建。

1440年(明英宗正統五年)

《大明北藏》雕印完畢。

1441

柬埔寨金邊烏那隆寺創建。

1444年(明英宗正統九年)

北京智化寺創建。

1447年(明英宗正統十二年)

宗喀巴弟子、一世達賴喇嘛根敦朱巴在西藏日喀則創扎什倫布寺。

1451

朝鮮下令禁止僧尼出入王城。

1452年(明景帝景泰三年)

北京建隆福寺。

1458

日本幕府禁止五山僧徒不經僧錄補任諸職。幕府制定尼寺之制。

朝鮮海印寺大藏經印行。

1460年(明英宗天順四年)

《閻羅王經》刊行。

1465年(明憲宗成化元年)

河北正定隆興寺《西方淨土變》、《二十四諸天》壁畫繪成。

日本延歷寺僧徒襲擊東山大谷本願寺,蓮如逃往近江避難。

日本延歷寺僧徒要求取消在京都的日蓮宗寺院。

1466年(明憲宗成化二年)

明憲宗朱見深濫發度牒,以資私用。

四川蓬溪寶梵寺壁畫繪成。

1467年(明憲宗成化三年)

日本僧人雪舟等揚隨日使入華向宮廷畫家李在學繪山水,並赴天童寺學禅。

日本相國寺和南禅寺遭兵燹,是為“應仁之亂”。

1470

日本興福寺僧徒,襲擊奈良的日蓮宗僧徒。

1471

朝鮮禁止念佛所,廢除刊經都監。

1473年(明憲宗成化九年)

北京建正覺寺金剛寶座塔(五塔寺塔),塔身浮雕佛龛,為密宗式寶塔。

1474年(明憲宗成化十年)

明憲宗朱見深再次濫發度牒,以斂錢財。

日本僧人加賀掀起一向宗(真宗)起義。

1475

朝鮮撤除都城內外的尼寺。

1479

日本僧人蓮如轉往山城山科,再建本願寺。

1481年(明憲宗成化十七年)

藏僧薰奴貝卒。曾著《青史》,記藏傳佛教歷史。

日本一休宗純卒。

日本加賀一向宗僧徒與醫王山總海寺、越中石黑光義作戰。

1484年(明憲宗成化二十年)

明憲宗第三次濫發度牒,以賣牒而聚斂民財,一時僧尼大增。

1488

日本加賀一向宗武裝在高尾城打垮守護富政親。

1490

日本京都金閣寺創建。

朝鮮重建佛國寺。

1495

日本天台宗真盛派初祖、西教寺真盛卒。

1496

日本畫僧雪舟等揚繪《慧可斷臂圖》。

1499

日本僧蓮如卒。

十五世紀

斯裡蘭卡佛牙寺創建。

1500

泰國曼谷雲石寺約建於此時。

1501

日本細川政元讓日蓮宗、淨土宗進行宗義辯論。

1504

朝鮮政府廢除圓覺寺及成均館。又廢止科舉中的僧科。

1506

日本畫僧雪舟等揚卒,有日本畫壇的“畫聖”之譽。

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

明武宗朱厚照自封為“法王”。

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

北京造大悲寺大悲閣二十四諸天及四天王像。

1514

日本幕府禁止播磨國的一向宗,莊政所取締莊內的念佛道場。

1515年(明武宗正德十年)

山西洪洞縣廣勝上寺建造飛虹塔,塔為磚結構樓閣式,塔身飾以琉璃塑佛像,色彩艷麗。

1516

朝鮮政府沒收寺剎的奴婢、田地等。

1521

日本上杉氏禁止其領地內的一向宗活動。

1522年(明世宗嘉靖二年)

畫家唐寅卒。生前自號六如居士,取佛教譬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之意而成,又自號逃禅子,繪有《寒林蕭寺圖》等。

1524

日本延歷寺僧徒毀壞京都的日蓮宗僧徒宅捨。

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

王守仁卒。引禅入儒,倡“致良知”,“良知是自家的准則”、“心外無物”,“意之所在便是物”,為“心學”大師。

1532

日本六角定賴母和日蓮宗僧徒火燒山科本願寺。

日本大和發生一向宗起義,燒興福寺。

1533

日本細川晴元、日蓮宗徒與一向宗武裝在、伊丹、大阪作戰。

1534

日本細川晴元與一向宗武裝在攝津作戰。

1536

日本延歷寺在六角定賴的支援下打敗日蓮宗僧徒,放火燒毀京都的日蓮宗寺院。細川晴元禁止日蓮宗徒在京都游弋,不許再建寺院。

1542

日本政府允許日蓮宗在京都再建寺院。

1546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

西藏鎖南嘉措被迎至哲蚌寺,為格魯派活佛轉世制之始。

北京造摩诃庵木雕佛像、十八羅漢塑像。

1548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

山西平順縣寶巖寺石窟開鑿。

1551

朝鮮復興度僧法。佛教在朝鮮半島漸為復興。

1552

朝鮮兩次在科舉中設立僧科。

1554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藏僧班欽索南查巴卒。曾著有《新紅史》、《律史》等。

1555

日本相良氏禁止領地內的一向宗。朝倉義景、教景與加賀的一向宗武裝作戰。

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畫家文徽明卒。生前好書《金剛經》、《心經》等,以供佛徒課誦;又繪有《古剎聽秋圖》等。

日本本願寺顯如列入門跡。

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青海湟中塔爾寺創建。

1564

日本三河一向宗武裝向家康投降,家康禁止領地內的一向宗。

1570

日本伊勢長島的一向宗義軍迫使織田信興自殺,石山戰爭開始。

日本日蓮宗在下總飯高開設檀林(學校)。

1573-1620年(明神宗萬歷年間)

晚明四僧憨山、宏、智旭、紫柏弘佛,嘉靖以來佛教衰退之勢得以改觀。

山西太原雙塔寺創建,1619年竣工。

1575

日本越前一向宗武裝被織田軍戰敗。三好長治命阿波國人信奉日蓮宗,與真言宗進行宗義辯論。

1576年(明神宗萬歷四年)

北京建慈壽寺塔。

1577年(明神宗萬歷五年)

塔爾寺建成。

日本織田軍打敗紀州雜賀的一向宗武裝。

1578年(明神宗萬歷六年)

鎖南嘉措受俺答汗賜與“遍和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之尊稱,此為“達賴喇嘛”名號始見。是年,理塘寺興建。

佛年表1579年(明神宗萬歷七年)

俞大猷卒。生前以俞氏棍法授少林寺僧,使少林棍法漸趨務實,而避花套。

日本淨土宗貞安等人與日蓮宗日等人在安土進行宗義辯論(安土宗論)。

1582年(明神宗萬歷十年)

文學家吳承恩卒。生前以唐僧西行取經故事為題材,著《西游記》。

1583年(明神宗萬歷十一年)

雲南麗江大寶積宮壁畫繪成。

1585年(明神宗萬歷十三年)

胡直卒。曾接受佛教“三界唯心”之說,著有《胡子齊衡》,反對程朱“窮理致知”之說。

日本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燒毀根來寺,接著進攻高野山。

1586年(明神宗萬歷十四年)

蒙古阿巴岱汗於哈爾和林創建額爾德尼昭,為蒙古北方第一座喇嘛廟。

日本豐臣秀吉在京都著手營建大佛殿。

1588年(明神宗萬歷十六年)

達賴三世鎖南嘉措卒。

1589年(明神宗萬歷十七年)

《萬歷版大藏經》刊行。

1590年(明神宗萬歷十八年)

馮惟敏卒。文學家,生前著有《僧尼共犯》等雜劇,反映佛教僧徒生活的內容。

1591

日本本願寺從大阪天滿遷移到京都。

1593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

徐渭卒。曾著有雜劇《玉禅師》等,繪有《寒山拾得圖》。

1594

日本豐臣秀吉命諸寺嚴守戒律,致志學問。

1595

日本在方廣寺設大佛千僧供養法會,日蓮宗僧日奧倡“不受不施”義,拒絕赴會。

1598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

林兆恩卒。生前曾在福建蒲田創立“三一教”,以融合釋、道、儒之說。

1600

日本僧人日奧被處流放。

1601

日本家康向高野山下達法度。

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

李贽卒。晚年為僧,倡“童心即真心”,“無私則無心”之說,著有《焚書》、《藏書》等。

日本京都本願寺分為東、西本願寺。

1603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一年)

紫柏真可卒。生前曾在浙江余杭徑山刊印《徑山藏》,著有《紫柏老人集》、《阿彌陀佛贊》等。

江蘇蘇州開元寺無梁殿創建。

1604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

福建楊氏清白堂刊印《新刻全相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1605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三年)

屠隆卒。生前著有《修文記》、《昙花記》等,以宣傳佛教因果報應思想。

1606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

黃山慈光閣改為佛寺。

日本高野山學侶與行人紛爭。

1606-1656年(明神宗萬歷晚期至清世祖順治初年)

固始汗在西藏地區支持黃教發展。

1608

日本淨土宗廓山與日蓮宗日經在江戶進行宗義辯論(慶長宗論)。日本政府向比山下達法度。

1609年(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

宏在杭州刊行《牧牛圖頌》,以宣傳佛教之旨。

日本向園城寺、東寺、醍醐寺、高野山學侶、關東真言宗古義派諸寺、相模國大山寺下達法度。

1610

日本政府向石山寺、高野山下達法度。

1612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年)

西藏建寧寺。

1613

日本政府向關東天台宗、修驗道、關東新義真言宗下達法度。

1615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

董其昌楷書《彌陀經》,以賀杭州雲棲宏大師八十大壽。

日本畫僧海北友松卒。

日本幕府制定諸宗本寺本山的法度(五山十剎)。日本存應制定淨土宗規35條。

1616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

湯顯祖卒。生前所著《南柯記》等,引用大量佛教語言入戲。

廣東廣州長壽寺興建。

日本幕府命天海在日光山經營家康祖廟。向日蓮宗身延山久遠寺下達法度。

1617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五年)

如惺撰《大明高僧傳》。

日本把家康改葬日光山。向五山十剎、高野山重下法度。

1619

日本僧崇傳任僧錄司。

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

丁雲鵬繪《觀音菩薩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行。

1623年(明熹宗天啟三年)

憨山德清卒。生前倡禅淨合一,著有《法華經通義》、《圓覺經直解》等。

日本僧人日奧倡“不受不施”。

1625

日本僧人天海於江戶東山創建寬永寺。

1627

日本幕府規定僧侶的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妙心寺所敕紫衣無效。

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

丁雲鵬卒。生前擅繪佛、菩薩諸像,以白描見長。

1629

日本久遠寺的日暹與本門寺的日樹就“受而不施”與“不受不施”的教義進行辯論,日暹上告幕府。

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

阿裡僧俗人民暴動,推翻了古格王朝的統治。

日本不受不施派的日樹、日奧、日賢、日弘被流放。

1632

日本幕府命造全國寺院本末寺簿籍,即寬永本末帳。

1634年(明思宗崇祯五年)

藏僧多羅那它卒。生前著有《印度佛教史》。

中國武僧陳元赴日本傳授少林拳法。

中國僧人如定禅師在日本長崎主持修建眼鏡橋。

1635

日本在幕府、諸藩設置寺社奉行。

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

董其昌卒。生前引禅宗南北分宗之理入畫史,提出畫有南北宗之分,著有《畫禅室隨筆》等,常為佛教名山題額,為佛寺書碑銘。

1637年(明思宗崇祯十年)

徐弘祖與僧人靜聞同游西南,靜聞因病逝於廣西南寧崇善寺,徐弘祖承其遺志,朝參雲南大理雞足山禮佛。

固始汗入拉薩,與達賴、班禅會見。

1638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幻輪撰《釋氏稽古略續集》。

1639

日本本願寺派設置學黉(學校)。

1641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徐弘祖卒。著有《雞足山志》、《徐霞客游記》等,內中所記佛寺甚多。

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畫家邵彌卒。生前虔信佛教,自號芬陀士,繪有《蓮花大士像》等。

1643

日本僧人天海卒。

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 年)

清世祖強化佛教統制。

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

固始汗贈與班禅、羅桑卻吉堅贊“班禅博克多”稱號(“班禅額爾德尼”名號始設)。

西藏拉薩建布達拉宮。

1646

朝鮮開城觀音寺重修。

1647年(清世祖順治四年)

創作《松林僧話圖》。

湖北武漢歸元寺約創於此時。

1648年(清世祖順治五年)

畫家朱耷剃發為僧。

日本《天海版大藏經》完成。

1651年(清世祖順治八年)

北京北海建瓊華島白塔。

金堡創建廣東仁化丹霞寺,明遺民多入寺為僧。

1652年(清世祖順治九年)

達賴五世入京觐見,受順治帝福臨禮遇,清廷為之建北京西黃寺,以供達賴進京駐錫。

畫家陳洪绶卒。明亡後曾削發為僧。擅繪人物、山水。

1653年(清世祖順治十年)

清朝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嘛。清朝封固始汗為遵文衍義敏慧固始汗。

1654年(清世祖順治十一年)

南明川撫錢邦芑憤於明亡出家為僧,號大錯。入清以來,明遺民為僧者甚眾。

隱元隆崎應日本僧人之邀率弟子東渡,後創日本黃檗山萬福寺,受江戶德川幕府皈依。

1655年(清世祖順治十二年)

固始汗卒。

益智旭卒。生前著有《教觀綱要》、《大乘止觀釋要》、《閱藏知津》、《阿彌陀經要解》等。

日本幕府命毀本願寺學黉,處罰月感等人。

1656年(清世祖順治十三年)

詩僧讀澈卒。著有《南來堂集》以抒明亡之恨。

1659年(清世祖順治十六年)

清初釋、耶之爭。

浙江寧波天童寺道、湖州報恩寺玉林赴京為順治帝說法。

1660年(清世祖順治十七年)

詩僧函可卒。曾因著《再變記》述明清鼎革之事,被告發,流放於千山。著有《千山剩人和尚語錄》等。

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

順治帝福臨卒,僧人行森按其遺願以佛教禮儀為之火化。

1664年(清聖祖康熙三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弘仁卒,葬於安徽歙縣梅花庵。

醫僧喻昌卒。生前以佛學附會於醫學,用精神療法而獲奇效,著《醫學法律》等。

1665年(清聖祖康熙四年)

僧人元紹赴越南弘法,於越南創立越南佛教元紹禅派。

日本幕府下達諸宗寺院法度。

1666

日本岡山藩、水戶藩整頓寺院。

1667年(清聖祖康熙六年)

浙江杭州靈隱寺重修畢,僧人弘禮主其事,全寺峥嵘雄傳,一時甲於東南。

日本日蓮宗不受不施派僧人被流放。

1668

日本幕府禁止新建寺院。

1671(清聖祖康熙十年)

僧無可(方以智)卒。生前在江西吉安青原山弘法,著有《物理小識》、《通雅》、《藥地炮莊》等。

西藏扎囊縣創建敏珠林寺,為寧瑪派(紅教)寺宇。

日本開始設“宗門戶口簿”。

1672年(清聖祖康熙十一年)

貴州貴陽建宏福寺。

1673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

歸莊卒。原在南明,入清後為僧,號普明頭陀,以寄思明之念,著有《歸莊集》。

1674年(清聖祖康熙十三年)

吳歷繪《興福感舊圖》,以悼亡友常熟興福寺僧默公,並抒反清思明之情。

1675年(清聖祖康熙十四年)

臨濟宗神僧玉林卒。生前受順治帝恩寵,得賜紫衣,封為國師。著有《大覺普濟國師語錄》等。

1676年(清聖祖康熙十五年)

臨濟宗禅師道卒。生前著有《三世奏對錄》、《北游集》等。

1678

日本鐵眼道光《黃檗版大藏經》完成。

1680年(清聖祖康熙十九年)

今釋(金堡)卒。明亡後為僧,創廣東仁化丹霞寺,倡禅儒一致,激勵民族氣節,著有《遍行堂集》。

石濤定居於金陵一枝寺。

1686年(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

南潛(董若雨)卒。明亡後為僧,著有《西游補》等。

1689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八年)

“金陵八家”之一龔賢(大啟)卒。為曹洞宗傳人。所繪丹青別具情趣。

1691年(清聖祖康熙三十年)

內蒙多倫諾爾匯宗寺創建。

日本幕府禁止日蓮宗悲田派。

1692年(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谿卒。

日本幕府對高野山學侶、行人之間的沖突進行裁判,驅逐行人千余人。

1693年(清聖祖康熙三十二年)

超永撰《五燈全書》。

1696年(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

內蒙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創建。此為喇嘛寺廟。

1700

緬甸佛教全纏派、偏袒派約形成於此時。

1701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年)

大汕卒。曾赴越南傳法,晚年在廣州弘禅,著有《離六堂集》、《海外紀事》等。

1702年(清聖祖康熙四十一年)

曹洞宗僧人道霈卒。生前著有《還山錄》、《餐香錄》等。

日本僧人師蠻《本朝高僧傳》完成。

1705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四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朱耷卒。自稱“八大山人”,生前潑墨多寄明亡之恨。

陝西西安建喇嘛廟廣仁寺,以備入京的貴族喇嘛旅次之用。

日本東大寺大佛殿再次興建。

1706

日本幕府禁止日蓮宗三鳥派。

1707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六年)

“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濤卒。生前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等。

1709年(清聖祖康熙四十八年)

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創建。

1713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

清朝正式冊封班禅五世羅桑意希為班禅額爾德尼。

河北承德外八廟之一溥仁寺興建。

1719年(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

清朝封康區黃教大活佛為呼圖克圖。

1721年(清聖祖康熙六十年)

藏僧協巴卒。著《西藏佛教大事年表》、《嘉木祥協巴大師全集》等。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

內蒙呼和浩特五塔寺創建。

1725年(清世宗雍正三年)

雲南潞西風平大佛殿重建。

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

內蒙呼和浩特慈燈寺和金剛寶座塔興建。

1729年(清世宗雍正七年)

藏族土司卻吉登巴澤仁創德格印經院。

1731年(清世宗雍正九年)

清朝封類烏齊寺噶舉派大活佛。

1733年(清世宗雍正十一年)

北京大鐘寺開始興建。

1735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

清代大藏經《龍藏》開雕,1738年完成。

1740年(清高宗乾隆五年)

台灣台北龍山寺創建。

1742年(清高宗乾隆七年)

《造像量度經》刊布於中國。

1744年(清高宗乾隆九年)

清朝改雍和宮為喇嘛廟。

1748年(清高宗乾隆十三年)

北京碧雲寺增建羅漢堂,內置五百羅漢木雕像。

1752年(清高宗乾隆十七年)

四川重慶羅漢寺重建五百羅漢堂,內中塑像重塑。

1753

斯裡蘭卡佛教暹羅派產生。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達賴七世創羅布林卡於西藏拉薩,以為夏宮。

河北承德普寧寺興建。

1759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

《漢滿蒙藏四體四璧大藏全咒》完成。

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河北承德普佑寺創建。

1762

日本禁止隨意改派改過,禁止新建寺院和寺院施捨田地。

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金農卒。生前自號蓮身居士,笃於佛學,著有《冬心畫佛題記》等,繪有《佛院冰姿圖》、《十六羅漢圖》等,為“揚州八怪”之一。

1766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河北承德建普樂寺。

1767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寺興建,該寺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1774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

河北承德殊像寺興建。

日本東、西本願寺請公稱淨土真宗。

1775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

彭紹升撰成《居士傳》。

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

河北承德興建須彌福寺。

1784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北京西黃寺興建班禅塔(又名清淨化域塔),系石造金剛寶座式喇嘛塔。

泰國曼谷玉佛創建。

1786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朝鮮平城重修安國寺。

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大藏經》全部譯成滿文。

1792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清朝廷在北京雍和宮、拉薩大昭寺各設一口金瓶,以備活佛轉世掣簽之用。

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清朝廷定掣簽法,以為達賴、班禅轉世之標准。

1795

日本幕府禁止上總、下總的農民歸依不受不施派。

1796年(清仁宗嘉慶元年)

彭紹升居士卒。著有《善女人傳》、《華嚴念佛三昧論》等。

1798

日本西本願寺派智洞倡“三業歸命”之義,所謂“三業惑亂”開始。

1800

緬甸明宮寶塔約建於此時,高150米,寬45米,內貯數千尊佛像。

緬甸佛教善法派形成。

斯裡蘭卡佛教阿摩羅普羅派形成。

泰國曼谷金山寺創建。

1811年(清仁宗嘉慶十六年)

清仁宗巡幸五台山諸寺。

《清涼山志》續修。

1819

印度阿旃陀石窟已湮滅多年,是年為英國軍人發現,引起世人重視。

1829

日本幕府公布諸寺院的僧侶整饬令。

1831年(清宣宗道光十一年)

張清新於崇福寺建立水陸道場。

1832

日本水戶藩廢除或合並寺院。

1838

日本幕府對不受不施派進行大檢舉。

1841

日本東願寺派發生頓成的“異安心”事件。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越南順化天姥寺創建。

錢杜卒。生前自號居士,繪有《白雲僧棲圖》、《觀音大士像》等。

1848

日本文學家泷琴澤馬卒。生前受佛教因果輪回思想的影響,曾著有《南總裡見八大傳》等。

1850

斯裡蘭卡佛教摩爾伐多派、阿斯羯利派約於此時形成。

1851-1868

泰國蒙骨王時期,蒙骨王弘佛,佛教興盛。

1853-1864年(清文宗鹹豐、穆宗同治年間)

太平天國活躍時期,推行滅佛政策,佛教寺院破壞嚴重。

1855

緬甸佛教門派創於此時。

1859

緬甸佛教瑞琴派形成。

1861

緬甸僧人般若沙彌著《佛教史》。

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

棋僧願船卒於北京壽佛寺。生前善奕,有“國手”之譽。

法國考古學家亨利穆奧以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為指南,發現湮滅多年的佛教古跡柬埔寨吳哥窟。

清朝藏經院開設念佛道場。

1865

日本薩摩藩實行“廢佛毀釋”。

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緬甸居作家吳雅卒。曾依佛本生故事作《賣水人》、《伽沙拉》等劇。

楊仁山弘佛,建金陵刻經處。

1867

日本津和野藩實行“廢佛毀釋”。

1868

日本政府發布“神佛分離令”。

日本臨濟宗韬谷等人組織“諸宗道德會盟”。

1871

緬甸敏東王弘佛,在曼德勒舉行“第五次結集”,並建白色石經塔林。

日本令寺社上繳所領土地,“廢佛毀釋”激化。三河大浜發生真宗僧徒護法的暴動。

1872

日本設“教部省”,置教導職,公布“教則三條”,設置“大教院”。同時廢止“修驗道”。

日本真宗大谷派石川舜台、本願寺派島地默雷出國考察。島地默雷向政府提交《三條教則批判》。

1874

日本真宗脫離大教院。

1875

日本廢除大教院。允許日蓮宗不受不施派布教。

1877

日本廢除教部省,後又廢教導職。

1878年(清德宗光緒四年)

金陵刻經處又刊印《西方極樂世界圖》等。

1880年(清德宗光緒六年)

《佛祖正宗道影》刊印。

1882年(清德宗光緒八年)

上海玉佛寺創建。

1883年(清德宗光緒九年)

俞樾著《金剛經注》二卷。

四川黎廣修等在雲南昆明塑筇竹寺五百羅漢。

1884

緬甸曼德勒城摩诃牟尼塔建造。

日本田中智學組織“立正安國會”(後稱“國柱會”)。

1886

日本井上圓了著《真理金針》,後又著有《佛教活論序說》。

1889

英國學者畢爾卒。生前曾入華研究佛教,著有《中國的佛教》、《漢文佛典紀要》等。

日本政府公布“帝國憲法”,保證“信教自由”。釋雲照組織“目白十善會”,大內青巒組織“尊皇奉佛大同團”。

1890

日本著名佛教學者村上專精著《日本佛教一貫論》。

1891

國際佛教組織“摩诃菩提會”創設於科倫坡。

1892

印度佛教徒在加爾各答創“佛教聖典協會”。

斯裡蘭卡佛教羅曼那派形成。

日本曹洞宗分成永平寺、總持寺兩派。

1894

英國考石學家貝爾才整理斯裡蘭卡錫吉裡耶古宮壁畫詩。這些詩共685首,被譽為“跳出如來佛手心”之作。

日本佛學雜志《佛教史林》創刊,由村上專精主辦。

1895

台灣曹洞宗大本山別院創立。

日本清澤滿之等人發起“大谷派改革運動”。

日本真言律宗獨立。

1896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

畫僧虛谷卒。生前擅長花鳥、人物,為“海上畫派”代表。

日本佛教各宗協會編《佛教各宗綱要》12卷刊行。

1889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

譚嗣同卒。生前鼓吹革命,主張將儒、釋合二為一。

中國僧人妙蓮在馬來西亞槟城建極樂寺弘佛。

日本設立大日本佛教慈善財團。

1899

日本境野黃洋、高島米峰等組成“佛教清徒同志會”,後稱“新佛教徒同志會”。

朝鮮印行《大藏經》向各寺頒布。

1900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印度畫家阿泰戈爾弘揚阿旃陀佛教藝術,以抵御畫壇西化之風。

英國學者缪勒卒。曾對古印度佛典整理與翻譯,匯成《東方聖書》,為“宗教學”創始人。

道士王圓發現敦煌千佛洞秘密石室(藏經洞),內藏有大量魏晉唐人經卷。

俄國學者王西裡卒。生前入華考察宗教,著《東方的宗教:儒、道、佛》。

日本《新佛教》雜志創刊。

1901

日本村上專精著《佛教統一論》,脫離僧籍。

清澤滿之倡“精神主義”,創刊《精神界》雜志。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

日本伊東忠太在華北考察古建築及雲岡石窟。

日本大谷考察隊前往新疆,在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竊取部分壁畫和文物。

日本佛教青年傳道會設立。

1904

日本召開大日本宗教家大會。

1905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

德國格林韋德爾、勒科克組織探險隊進入中國,竊取克孜爾石窟、柏孜克裡克石窟的壁畫和其他文物。

日本伊籐征信創立“無我苑”,創辦《無我之愛》雜志。

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新設宗教學講座,宗教學作為大學的課程。

1906-1909年(清光緒、宣統之際)

法國伯希和入華考察中國西北石窟,盜走敦煌寫本約5000件。

英國斯坦因數次入華考察中國西北文物,並盜走敦煌寫本及其他文物數萬件。

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在中國西北考察,竊取大量佛教文物。

日本學者關野貞考察河南鞏縣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

俄國科茲洛夫考察隊在內蒙一帶盜竊文物,其中佛教文物頗多。

法國學者沙畹考察龍門、雲岡等石窟。

1908

新加坡雙禅寺創建。

德國學者艾德卒。生前曾入華研究佛教,著《中國佛教手冊》、《佛教講演錄》等。

清光緒帝冊封十三世達賴為二誠順贊化西天大自在佛。

朝鮮丹宗宗務院設立。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四川烏尤寺擴建五百羅漢堂,並塑五百羅漢像。

1910

日本禅道會(會長釋宗演、干事鈴木大拙)的機關雜志《禅道》創刊。

朝鮮創設臨濟宗。

1911

日本學者織田得能卒。生前曾赴泰國考察佛教,著有《織田佛教大敵典》。

朝鮮臨濟宗宗務院設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

天童寺敬安卒。生前曾任中華佛教總會會長,為保護寺產而不遺余力,著有《八指頭陀詩集》等。

日本神、佛、基三教聯合會議,決議“扶翼皇運、振興國民道德”。

日本佛書刊行會開始刊行《大日本佛教全書》(1922年完畢),由日本學者南條文雄、望月信亨等負責。

日本學者籐井宣正編《佛教辭林》刊行。

1913-1915

英國斯坦因再度入華盜取西北地區的佛教文物。

1913

日本河口慧海再度入西藏。

多田等觀入藏。

1914

西藏扎什倫布寺鑄成鎏金大銅佛,用紫銅115000公斤、黃金229公斤,為世界最大的鎏金銅佛像。

法國學者色伽蘭等考察廣元千佛崖石窟等。

俄國奧爾登再次到敦煌,劫走第283窟的壁畫和一批寫本文物。

美國學者柔克義卒。生前曾入西藏探險,著有《喇嘛之國》、《釋迦牟尼傳》等。

日本召開“全國佛教社會事業大會”。

日本佛學大學(今龍谷大學)編著《佛教大辭匯》。

日本本願寺派門主大谷光瑞辭位。

1916

日本東京“佛教護國團”組成。

1917

李叔同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取名演音,號弘一,笃志律宗之學。

日本籐井日達開創日本山妙法寺。

織田得能刊行《佛教大辭典》。國民文庫刊行會刊印《國譯大藏經》。

朝鮮創立佛教振興會。

1918

日本關野貞在華北、華中、華東考察佛教藝術。

丁福保開始編印佛典弘佛,後著有《佛學大辭典》、《佛學指南》、《一切經音義提要》等。

詩僧蘇曼殊卒。生前擅長詩文藝術,鼓吹革命,20歲時入廣州長壽寺為僧,著有《梵文典》、《蘇曼殊全集》等。

太虛在上海與章炳麟等創辦“覺社”,出版《覺社叢刊》,該刊後改名《法潮音》。

1919

日本大藏經編纂會刊印《日本大藏經》。

1920

歐陽竟無居士在南京創“支那內學院”,弘揚佛學。

法國學者奧登堡卒。曾入印度研究佛教,著有《佛陀》等。

日本《國譯密教》開始刊行。

日本山畸弁榮組成“光明會”。

1921

詩僧宗仰卒。生前支持辛亥革命,創辦“愛國女校”,主持《頻伽藏》刊行。

北京舉辦“辛酉講經會”。

日本鈴木大拙於大谷大學設東方佛教會,並創刊“EasternBuddhist”(東方佛教)雜志。

1922

太虛創建“武昌佛學院”。

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在河北邯鄲調查南北響堂寺石窟。

英國學者李斯戴維斯卒。曾入斯裡蘭卡研究佛教,組織“巴利文聖典學會”,著有《印度佛教》、《巴利文佛經》等。

挪威學者艾香德在華創建“差會”,研究佛教,後著有《中國的宗教:中國宗教史手冊》、《東亞敬神和默禱的類型》等。

日本設立全國佛教少年團。

1923

日本龍谷大學野村直太郎教授著《淨土教批判》,而被大學驅逐。

日本真宗青年僧侶組成“黑衣同盟”,開展部落解放和教團改革運動。

1924

中華佛教聯合會設立。世界佛教聯合會召開。

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創建。

日本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主持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

朝鮮圓佛教創立。

1925

僧人會泉在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創建“閩南佛學院”。

東亞佛教徒大會在日本芝增上寺開幕。

日本久保角太郎、小谷喜美創立“大日本靈友會”。

1927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開設佛教學講座。

朝鮮佛教中興會設立。榆帖寺設立金剛佛教青年會。

1928

侵入緬甸的英軍占領仰光大金塔,是年被迫撤出。

中國學者黃文弼、袁復禮等考察西北地區文物。

太虛在巴黎籌辦世界佛學苑。

朝鮮佛教視察團赴日考察。

朝鮮寺法改正,各寺設立評議員會。

1929

太虛、圓瑛組織“中國佛教會”。

梁啟超卒。曾著《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佛教與西域》等。

日本《國寶法》公布,一批佛教文物被確定為國寶。

日本學者村上專精卒。曾著《日本佛教史綱》、《真宗全史》等。

1930

世界佛教徒會議(WFB)創設於斯裡蘭卡。

江蘇南京建造靈谷寺塔,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

太虛提出《建僧大綱》,倡議建立統一的三級僧制。

太虛在北京創辦柏林佛學院,又辦漢藏教理院。

日本牧口常三郎、戶口城堡創立“創價教育會”。牧口著《創價教育學體系》刊行。

日本妹尾義郎組成“新興佛教青年同盟”。

日本宗教學會創立。世界宗教和平會議日本委員會設立。

1931

《碛砂版大藏經》(宋)影印版發行。

中華民國政府封九世班禅曲結尼馬為“護國宣化廣慧大師”。

日本全佛教青年聯盟創立。

“日本戰斗的無神論者同盟”、“日本反宗教同盟”成立。

日本望月信亨《佛教大辭典》刊行。

朝鮮佛教青年同盟創立。

1932

中國營造學社調查大同雲岡石窟。

朝鮮大韓佛教龍華宗創立。

1933

達賴十三世土登嘉措卒。

日本大野玄妙編《佛書解說大辭典》刊行。

1934

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調查龍門、安陽等石窟及雕塑藝術。

第七次時輪金剛法會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有7萬多人參加。

日本友松圓谛發起“真理運動”。

1935

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調查河北邯鄲南北響堂山石窟。

奧地利學者哈克曼卒。曾入華研究佛教,著有《佛教》等。

法國學者列維卒。曾在尼泊爾考察佛教,著《法寶義林》等。

日本《南傳大藏經》刊行(1941年結束)。

朝鮮《金刻大藏經》刊行。

1936

九世班禅卒。

章太炎卒。晚年受佛教唯識宗影響,將西學與佛學相結合,著有《章氏叢書》等。

魯迅卒。曾指出古印度佛教對中國魏晉文學的重要影響,並捐資刊行《百喻經》。

日本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派員入華考察華北石窟。

1937

梁思成考察山西五台山,發現湮沒已久的佛光寺大殿,確認其為當時已知最早的中國古代木構建築。

山西洪洞廣勝寺住持力空發動僧眾將《趙城藏》秘藏於廣勝寺飛虹塔,以防被日軍破壞。

南京中山陵園藏經樓興建。

日本學者荻原雲來卒。生前曾赴德國從事梵文與佛學研究,著《印度的佛教》、《梵日大辭典》等。

日本“新興佛教青年同盟”受“人民戰線”事件牽連而被捕。佛教各宗組成“時局問題懇談會”。

1937-1945

日軍侵華,中國佛教文物遭受嚴重破壞,盜走包括雲岡石窟雕像在內的許多中國佛教文物。愛國僧人、居士圓瑛、明、赴樸初等投入抗戰事業。

1938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出版。

日本學者濱田耕作卒。曾專意佛教藝術研究,著《犍陀羅雕刻和六朝的泥塑》等。

日本神儒佛三教就“國民精神總動員”達成協議。

日本庭野日敬、長沼妙佼成立“立正交成會”。

1939

中國南岳佛道救難會成立。

陳垣《釋氏疑年錄》出版。

日本制定“宗教團體法”。

日本學者小野玄妙卒。生前曾在中國、朝鮮考察佛教史跡,著有《佛教的美麗和歷史》、《佛書解說大辭典》等。

1940

達賴十四世丹增嘉措坐床典禮。

陳垣著《明季滇黔佛教考》。

周叔迦在北平創立中國佛教學院。

巨贊等在桂林創辦《獅子吼》月刊。

印光卒。生前與上海鍬楚卿居士共創《佛學叢報》,著有《淨土決疑論》。

1941

陳垣著《清初僧诤記》。

日本組成“大日本佛教會”。

朝鮮“韓國佛教法華宗”創立。

1942

弘一法師李叔同卒。生前創建“南山律學院”,著有《在家律要》、《弘一法師語錄》等。

蘇聯學者謝爾巴茨柯伊卒。曾赴印度研究佛教,著有《佛教因明》等。

日本神佛基三教召開“奉戴大诏宗教報國大會”。神、佛、基、回等宗教團體組成興亞宗教同盟。朝鮮“大韓佛教彌勒宗”創立。

1943

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頒布《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

太虛創辦巴利文三藏學院。

日本創價教育學會遭到鎮壓。

日本佛教青年會主辦大東亞佛教青年大會,成立大東亞佛教青年會。

1944

在莫高窟建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歐陽竟無居士卒。一生刻佛經兩千余卷,著有《竟無內外學》等。

日本神佛基各教組成“大日本戰時宗教報國會”。

1945

圓瑛創立上海圓明楞嚴專宗學院。

英國學者柏爾卒。生前曾四度入藏,著有《西藏的宗教》、《達賴喇嘛的畫像》等。

日本宗教團體法廢除,取消對信仰自由的限制。

朝鮮“大韓佛教華嚴宗”、“大韓佛教一乘宗”、天華佛教創立。

1946

日本重建創價學會。

南朝鮮佛教法華宗、天台宗創立。佛教青年黨組建。

1947

太虛卒。生前曾任中華佛教總會會長,一度赴歐美弘佛,著有《人生佛教》、《新的唯識論》等。

韓樂然卒。生前曾赴新疆考察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繪有《千佛洞飛天圖》等。

日本佛教聯合會開設“佛教講座”,第一次講座設在鐮倉圓覺寺,講師為鈴木大拙。

1948

美國詹寧士女士在華拜虛雲為師,正式出家,是美國第一位女尼。

日本學者望月信亨卒。曾著《望月佛教大辭典》、《中國淨土教理史》等。

1949

十世班禅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在青海塔爾寺坐床。

美國學者何樂益卒。曾入華研究佛教,著有《中國的佛教和佛教徒》。

《趙城藏》被運送至北京。

日本“全國佛教同盟”組成。

日本奈良法隆寺失火,金堂燒毀。

1950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錫蘭(今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由馬拉拉色克拉主持,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

巨贊法師發起《現代佛學》社,自任主編,九月開始刊行。

甘孜縣白利喇嘛寺活佛格達被英國人殺害。

全日本佛教社會事業聯盟組成。

1951

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

日本“宗教法人法”頒布。

日本“佛教徒和平懇談會”成立。

日本創價學會發起“傳教大進軍”。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創立。

1952

“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佛教代表簽署了《參加嚴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佛教的聯合聲明》。

第二屆世界佛教徒會議在日本東京召開。

夏門市佛教界舉辦祈禱和平法會。

1953

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圓瑛任會長。

中國佛協會長圓瑛逝於浙江寧波天童寺。

持松在靜安寺內設立真言宗壇場,恢復中國失傳已久的唐代密教。

第一次全日本佛教徒會議在高野山召開。

1954-1956

佛教第六次結集,即仰光結集。緬甸政府為紀念釋迦牟尼涅2500周年而發起,共2500多位各國的比丘參加。

1954

日本日蓮宗發起“世界立正和平運動”。

日本“全日本佛教會”成立。

1955

日中佛教交流懇談會舉行成立大會。

日本創價學會在地方議會選舉中有51人當選。

195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在印度加德滿都舉辦“佛教對藝術、文學和哲學的貢獻”討論會。各國佛教徒在印度舉行紀念釋迦牟尼涅2500周年系列活動。

中國佛學院在北京創建,喜饒嘉措任院長。

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成立。

日本創價學會在參議院大選中有3人當選。

1957

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會議召開。

四大活佛之一的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逝世。

查干葛根活佛逝世於查干敖包廟。

1958

慈舟卒。

1959

虛雲卒於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生前為中國佛教協會的發起人之一。

1960

靜權卒。生前著有《地藏經略講》。

日本池田大作出任創價學會第三任會長。

日本“佛教和平協議會”舉行反對修改安全條約的游行。

日本立正交成會為紀念長沼妙佼而改名“立正佼成會”。

1961

緬甸佛教國教化法案(憲法第三次改正案)通過,各地少數民族反對之。

中國佛牙護侍團赴斯裡蘭卡訪問。

1962

日本宗教徒和平協議會成立。

日本真宗大谷派發起“同朋會運動”。

朝鮮設立佛教再建委員會。

1963

中國佛教協會、日中佛教交流懇談會分別舉行鑒真大師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

1964

中國宗教代表團參加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宗教徒和平會議。

黃元秀卒。曾致力於武術與佛教研究,著有《武當劍法大量》等。

湯用彤卒。長於佛教史研究,著有中國佛教史多種。

1965

中國佛教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

應慈卒。生前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著有《心經淺說》、《正法眼藏》等。

1966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佛學院被迫解散。

能海卒。生前譯有《現證莊嚴論》。

中國學者鈴木大拙卒。曾著有《禅與念佛心理學的基礎》、《入楞伽經研究》等。

日本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成立史研究》獲日本學士院獎。

1967

日本佛教振興財團成立。

1968

喜饒嘉措卒。生前曾校編藏文《大藏經》。

全日本佛教會以“現代人道主義和佛教”為題,在東京舉行“日本佛教文化會議”。

1969

陳寅恪卒。首提“敦煌學”以敦煌經卷證史,並開拓藏學研究,多有創獲。

朝鮮“大韓佛教總和會”創立。

1970

世界宗教徒和平會議(總部在美國)在日本京都召開第一次大會,討論主題是“非武裝”、“開發”、“人權”等。

1971

日本靈友會小谷喜美卒。久保繼成任第二代會長。

1972

持松卒。生前曾赴日學密法,後主持靜安佛教學院,創辦《學僧天地》雜志,著有《密教通關》等。

朝鮮“大韓佛教普門宗”創立。

1973

斯裡蘭卡學者馬拉拉色克拉卒。生前曾任錫蘭(今斯裡蘭卡)佛教大會主席、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主席,主編有《佛教百科全書》。

中國佛教協會開始恢復工作。

日本國際佛教興隆協會在印度菩提伽耶建成日本寺。

1974

迦葉波於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創建國際佛教研究大學。

日中友好佛教協會成立。

日本創價學與日本共產黨達成為期10年的“協議”,提出共同的目標是反對法西斯主義等。

1975

日本國際佛教興隆協會在印度菩提伽耶主持“第一次國際佛教徒集結”。

日本創價學會在關島成立國際組織“世界佛教徒聯盟”。

1976

印度學者迦葉波卒。著有《巴利語大辭典》、《佛教概論》等。

亞洲佛教徒和平會議(總部在蒙古烏蘭巴托)第四次大會在東京舉行。

1978

以趙樸初為團長的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進行友好訪問。

1979

法國學者戴密微卒。對西藏學、佛學、敦煌學有較深的研究,著有《拉薩法诤》、《佛教學研究現狀》等。

1980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十三次大會在曼谷和清邁召開。中心議題為“現代生活中的佛教信仰”。

中國第一次佛教學術討論會在西安召開。

中國佛學院於秋季復課,法尊出任院長。

弘一法師誕生100周年,北京舉辦“弘一大師書畫金石音樂展”。

法尊卒。著有《菩薩戒品釋》等。

鑒真和尚像在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的護送下回中國巡展。

日本學者本善隆卒。生前曾任中日友好佛教協會會長,著有《中國佛教史》、《中國淨土教史研究》等。

1981

《法音》雜志創刊。

畫家張大千卒。自號大千居士,生前繪有《飛天圖》、《佛本生故事圖》等。

1982

海燈法師赴河南嵩山少林寺,弘揚佛教文化,傳授武術。

正果法師率中國佛教協會迎奉佛像代表團訪問泰國。

日本佛教大學授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名譽博士學位。

1983

中國佛教協會建議漢族僧尼受戒時廢除在頭頂燙香疤的儀式。

1984

趙樸初率中國佛教代表團應斯裡蘭卡總統和“世佛聯”斯裡蘭卡地區中心邀請,出席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十四次會議。中心議題是“佛教對世界文化與和平的貢獻問題”。

活佛堅白赤列卒。生前曾任西藏佛學院院長,著有《因明精要》等。

巨贊法師卒。生前曾創辦《現代佛學》雜志,著有《新佛學概論》等。

1985

第一屆日中佛教學術會議在日本京都召開。

1986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十五次大會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召開。中心議題是“世界和平與尼泊爾和平區”以及“開發藍毗尼”等議題。

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國際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議題是“通過活動和祈禱來爭取世界和平”。

藏歷新年在拉薩大昭寺舉行西藏佛教祈禱大會,此為中斷20年後的第一次。

1987

正果卒於北京廣濟寺。生前著有《禅宗大意》、《辯了不少義論講義》等。

第二屆日中佛教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9

海燈法師卒。著有《氣功精要》等。

班禅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卒。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簡釋》等。

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經過10年整修,於101618日舉行全山佛像開光、妙善法師升座法會。

江西廬山東林寺新建大雄寶殿竣工。

香港舉行天壇大佛圓頂灑淨儀式,趙樸初出席。

紐約東海禅林舉行開光法會。淨慧法師主持了為期七天的觀音法會。

紐約佛教四眾弟子數十人雲集華埠正覺寺大雄寶殿,舉行傳供法會,紀念虛雲和尚圓寂30周年。

12月,香港舉行“太虛誕生一百周年國際會議”。會議由香港佛教法德學會主辦,中國佛教協會、北京大學、台灣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等單位協助。中心議題是“太虛大師的行誼、思想及其所推動的佛教改革運動”。

1990

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常凱法師等訪問泉州,受到佛教界的熱烈歡迎。

河北臨濟寺舉行盂蘭盆節報恩法會。

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五大宗教領袖會席。

通願卒。

1991

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禅寺方丈真禅法師赴澳大利亞弘法。

為建造台灣法鼓山佛教研究院,聖嚴法師率團到大陸考察佛教建築,兩岸佛教界進行了密切的交流。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看他的見聞覺知
下一篇:學會接受所有不公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