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修學次第
到此為止是第十八願的成就,《佛說無量壽經》的次第也顯現得特別清晰。下卷首先講十一願成就:“佛語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阿彌陀佛利益我們有真實有方便,真實是要你成佛,這是究竟利益,你往生到報土,佛有什麼你就有什麼。第十一願成就真實證,接下來第十七願成就真實行。你要知道十方佛稱揚南無阿彌陀佛是第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的成就。法藏發願“如果我成佛,十方諸佛就來稱揚我的國土和名號不可思議功德。第十七願是佛的化身稱揚贊歎佛的報身名號功德,以方便法身(六字名號)體現法性法身。善導大師六字釋,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回向發願之意,阿彌陀佛者即其行。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此行攝入了佛的法報化三身成就,即攝入了第十二願光明無量、第十三願壽命無量的方便法身成就,及第十七願報身兼化身成就。你是通過十七願真實行的回向獲得往生,這裡內在蘊藏三身成就,即三種往生。下來才是十八願成就(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你獲得信心之一念,即時進入正定聚中,現生信心不退,次生往生真實報土成佛,這種成就是最究竟的念佛成就,內在三身具足。下卷經以本願成就,利益眾生的次第展開,第十八願成就如制高點,攝持了全部經文。
淨土三經以信心為本
念佛有自力有他力,自力以你為主,表現為你信佛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發願往生,或植諸德本,至心回向往生。二是他力念佛,以信佛心稱念名號為主,就是不管你是好是壞,全部都交給阿彌陀佛,全部皈命於佛,佛就是你的最高領導,你完全聽佛的話,以聽佛的話為最高戒律。由自力產生三輩、九品差別,《大經》中說三輩,《觀經》中稱九品。雖然三經表面意義有別,但其內在皆以成就信心為本。《觀經》中“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即往生就是平生、當下的往生,便往生就是方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佛非常肯定地說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裡沒說你念不念佛,反映出以信心為本。再看《阿彌陀經》:“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裡成就的地方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真實義就是信心;《觀經》說“具三心者,必生彼國”的核心也是深信之心,所以整個淨土法門是以成就信心為本。
信心就是名號本願攝取不捨往生成就的心,無量壽佛力住持的心。你成就信心,《大經》中顯說“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當下就獲得往生。《觀經》中則隱說,“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阿彌陀經》中說“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成就真實一心即信心的人,平生已經獲得了往生決定,是不用等阿彌陀佛臨終來接的。但是你的心若不是真正信心,不是他力一心,那不管你是什麼程度的信心,什麼程度的一心不亂,臨終時你有信願,阿彌陀佛會來接你,如果你沒有信願,那就如藕益大師所說即使你是念(佛)得風吹不透,雨打不濕,沒有信願也是不能往生。依經你平時聞名號發過願,沒有完全放棄,就算是有信願,不是非要臨終時很清醒。因此念佛“信願”是往生正因,乘佛行力聞名號發起往生“願”是入門,往生成就則是願望達成即是信心。以眾生成就說次第,佛是行,願是因,信是果,信心成就你就大事已辦,慶快平生了。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