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正行」六中陰的部份,中陰這裡分為六種分類:
第一個:『生處中陰導引.阿賴耶識(普基識)自解脫』,
喻為鴿子歸巢之修習導引。
「生處」,這本書譯為「處生」,也可以,意思是人出生之後「住」的地方;
「生處中陰」所處的階段是-我們從母親那邊出來一直到死亡之前,
這個階段都叫做「生處中陰」,
所以大家不要誤以為-中陰是死亡之後才是中陰,
其實,我們目前就在中陰的狀態,「中陰」就是中間的意思,
那兩個中間呢?前一剎那的業和後一剎那的業的中間,這就叫作中陰!
那麼我們現在是處在-昨天跟明天的中間,或者出生與死亡的中間,
那是不是也可以說-這就是中陰呢?
當然也可以這麼說,但,比較完整的解釋是-業的中間!
已經成熟跟還沒有成熟的業的中間,這就是「中陰」的意思;
中陰的狀況是非常不穩定的,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變化的進行當中!
當有兩個東西,或者兩件事情,我們還在中間搖擺尚未作抉擇時,
當然情況就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變化,所以我們永遠都是不穩定的!
我們現在就是不穩定的狀態,那麼不穩定有什麼壞處呢?
我們會擔憂、沒安全感、無法安定下來..,
但,這個不穩定的狀態也有好處哦,那就是時時都是機會,
就好像簽樂透(台灣的公益彩券,中國這裡也有類似的。)一樣,
樂透我們已經簽下去了,但奬還沒開出來,這中間人人都有機會,誰中頭彩都是非常可能的,
同理,我們現在時時都有解脫的機會,刻刻都可能成就,這就是「中陰」的好處!
「阿賴耶識自解脫」,
唯識宗主張第八識-阿賴耶識,
它如同是所有善、惡業的倉庫一般,是儲藏「業」的地方,
所有的「業」在這裡等待因緣成熟而生果,讓我們感受苦樂!
而這個觀點和金剛乘是有些差異,「阿賴耶識」是梵文,譯成中文就是「普基識」,
「普」就是遍一切處的意思,普基就是萬法的基礎、所有一切的來源,
為什麼它是一切的基礎和來源呢?
因為當我們了解心性時,就解脫了,
倘若你不了解它,那你就進入輪回,就這麼簡單,
或者說-你認識它就是涅盤,你不認識它、看錯它就是輪回,
所以我們心性的本質就是涅盤跟輪回的來源,
因此這裡說「阿賴耶識自解脫(普基識自解脫)」!
認識心性,「心」自己解脫、自然解脫,沒有造作的,「心」它本身就具備解脫,
這裡比喻為「鴿子歸巢之修習導引」,怎麼說呢?
鴿子東南、西北到處飛,但,牠最後一定會回到自已的窩裡面,
這就像我們的意識,無始以來不間斷地在六道輪回中到處流浪、飄泊,
最終它還是會回歸自己的本質,所以阿賴耶識就是自解脫,自解脫就是阿賴耶識!
非由造作而解脫,「心」本來就解脫!
「心」原本就是解脫,可是又在輪回裡飄泊,所以我們要回歸心的本質;
那麼心回到本質以後會不會再墮入輪回呢?
不會的!你回到心的本質之後,和達到那個境界之前,阿賴耶識是沒有改變的,
我們打個比喻說好了,在遠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因為太遠了,所以你看不清楚那個人,
不知道那人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當你接近他、認識他、認出他是真的人時,
那個人,在你認識他之前和之後是沒有改變的,
但,當你認出他是人時,你就不可能想著他是稻草人,
你永遠都不會有「他是稻草人」的想法,因為你已經知道「他是人」了!
同樣地,當我們認識心的本質、回歸到心的本質時,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會再墮入輪回了,
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它了,所以這裡用「鴿子歸巢」的比喻來解釋「心回歸本質」的解脫方式。
第二個『夢幻中陰導引.迷亂自解脫』,
喻為暗室燃燈之修習導引。
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夢境是非常模糊的,
有時認識、熟悉的樣子,有時候不熟悉的樣子,
有些時候認識某些人、有些時候就都不認識...,
什麼情境都有,迷迷糊糊的,連自己做什麼都不清楚,所以我們稱夢中的現象為迷亂,
那麼「迷亂自解脫」是什麼意思呢?認識迷亂自然就解脫!
怎樣才能認識迷亂而解脫呢?
這裡的比喻是-暗室燃燈之修習導引,
就好像在暗室裡,我們不知道室內的狀況是怎樣,有誰在裡面、有沒有恐怖的東西..,
所以當然會害怕,然而,如果這時有個人把燈打開,
那麼我們馬上就可以看清楚裡面的一切,看清楚以後當然就不會再害怕了,
同理,在夢境裡我們只要認清楚這是夢就不會再迷亂了,
我們之所以會迷亂,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是夢的原故!
所謂「迷」就是不清楚狀況,當你不清楚狀況的時候,當然就亂,
當你已經了解狀況了,當然就解脫迷亂的現象,這是很自然的、不用造作的,
認識夢之後自然解脫!
第三個:『禅定中陰導引.本覺自解脫』,
喻為孤兒見母之修習導引。
「禅定中陰」就是我們修習禅定的那段時間;
為什麼襌定中陰導引被比喻為孤兒見母之修習導引呢?
假如,有一位孤兒沒有見過他的母親,
當有一天有人告訴他:「某一個人是你的母親!」
他看到了,並且也認了這位母親,這時他當然就解脫沒有母親的痛苦,
同理,襌定的時候,上師指點我們心性,讓我們認識心性,
當然我們就可以解脫輪回漂泊的痛苦。
第四個:『臨終中陰導引.往生憶念自解脫』,
喻為傳達國王敕谕之修習導引。
「臨終中陰」是指得了不治重症開始,一直到內氣斷了的這段時間;
「往生」就是轉換 (藏語-頗瓦)的意思,人臨終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
這時必須要有人告訴他:
「不要被五根收攝的混亂所影響,
你要認識心的本質,你要觀想阿彌陀佛、你的上師來迎接你,
要對阿彌陀佛、對上師有虔誠心,
你要非常虔誠地向祂們祈請,你要到極樂世界去..」,
不斷、不斷地提醒他,要他按照這些提醒去做,
如果他照這些提醒去做的話,那他就可以到達阿彌陀佛的淨土;
那麼,「臨終中陰」為什麼被喻為傳達國王敕谕之導引呢?
古時候不像現在通訊這麼發達,兩地訊息的溝通必須請人帶口信,
而轉達國王口信的人是不敢不說的,不管路途有多遠、路上有多麼艱難、危險,
他都必須將話傳到,因為如果他不這麼做的話,國王就會懲罰他,所以他不敢隱藏不說,
而修習臨終中陰的眾生就和這個信差一樣,如果他沒有按照教法的指示去修的話,
那麼他就會害怕,怕什麼呢?怕墮入三惡道中受苦,
所以他一心專注地想著阿彌陀佛、中脈「捨」字要沖向淨土,
所以這裡比喻為傳達國王敕喻之修習方式;
另外一個比喻方式:少女照鏡,將未清者看清,
大家都知道-小女生是非常愛漂亮的,她看鏡子一定非常地仔細,
這樣美不美、那樣漂不漂亮、頭發怎樣、臉蛋怎樣、皮膚又怎樣、
白了、黑了、胖了、瘦了、衣服、發帶..,樣樣都要仔仔細細的,
同樣的,我們觀想阿彌陀佛的臉、祂的淨土..也要清清楚楚的。
第五個:『法性中陰導引.現分自解脫』,
喻為棄嬰未醒時,決信自顯現之教授。藏本裡喻為子投母懷之修習導引。
「現」,看到的意思,現分自解脫,看到自然解脫!
那看到什麼而解脫呢?看到寂、忿百尊的顯現;
在西藏的一些唐卡裡,繪有很多忿怒的形象,那些形象就是在法性中陰時顯現出來的,
當你認識這些形象是心的顯現時,自然解脫;
書本上比喻為棄嬰未醒之修習導引,
一個嬰兒即將被拋棄,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即將離開母親懷抱,
因此未受驚嚇,他還安穩地睡著;
法性中陰時,寂、忿百尊顯現,我們認為這些都是本尊,
所以對衪們不會感到害怕,我們不害怕當然就解脫恐懼的痛苦,
而我所持用藏文法本的比喻是-兒子回到母親的懷裡而解脫了,
這兩個比喻不太一樣,兒子回到母親懷裡心情是喜悅的,
在法性中陰時,看到寂、忿百尊顯現,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本尊的顯現,
因此就像兒子見到母親一樣,很歡喜地投入衪們的懷裡而解脫;
法性中陰的時間是非常、非常短的,
就我們一般人來說,就一秒或兩秒鐘而已,
而修行好的人可能維持幾個小時,或幾天。
第六個:『受生中陰.受生自解脫』,
喻為將未通水道與另一水道接通之教授。
「受生中陰」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中陰,
藏文裡面稱它為「絲巴巴多」,形成的意思,
形成什麼呢?另一個輪回開始了、形成了。
法性中陰出現時,是我們這一生真正的結束,死亡了,回到本初地光明,
接著受生中陰顯現出來,趨入另一個輪回的開端,
這個階段感受特別敏感,所以稱為「受生中陰」;
教法把這部份比喻為將未通水道加以接通之修習導引,
為何這樣說呢?比如一條水道到這邊斷了,那麼水流到這裡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現在我們用另一根管子來連接這個水道,讓它可以接續流向未來;
這意謂著什麼呢?我們為了連接下一世,為了在受生中陰中不會害怕,
所以這一世要連接好的因緣,那麼下一世就可以解脫了,
這裡把連接善因比喻為水管、水道。
「受生中陰」的過程,我們通常認為四十九天,
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只有幾天的也有,甚至有些長達幾百年.....
而有些眾生則沒有受生中陰的過程,那些眾生沒有受生中陰呢?
有四種人:
第一、修行很好的人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他可以因了解心性而解脫。
第二、造五無間罪的人直接去三惡道、下地獄,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
第三、生在無色界的眾生也不用經過受生中陰,直接轉生無色界。
第四個、修頗瓦法非常好的人因為他直接將意識射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就像高射炮一樣,把目標瞄准了,咻~就射過去了,所以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
除此之外,所有眾生都需經過受生中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