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令身邊人趨入佛道可默默做的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把善業功德回向對方趨入佛道時,倘若對方過去生已與佛法有緣,只是這陣子暫時受到遮障的話,那麼這樣做的法便會產生很大的效益。在業障消除後,他很快就會接觸到佛法。但若前生沒有種下這種因緣的種子時,我們的做法便無法讓他做太大的改變。不過由於我們現在的發願和回向,下輩子他也會有機會接觸到佛法。

    很多人都苦於身邊的人不信佛或這些人邪見很大,學佛環境違緣很大。因此在度化他們的過程中困難重重,難道這些人的真的是斷了善根的人,無藥可救了麼?《經莊嚴論》裡面說:所謂現在的一闡提,是暫時沒有成佛的機會,時間比較漫長而已,猶如貧瘠的土地需要培育和播種,實際上最終還是有解脫的。

     內道佛教的方法首重利他心,因此,通常它都以溫和的方式向眾生顯示出安樂的道路是什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感化別人趨入佛道?曾經看到益西堪布一個故事對我啟發很大:

   修持普賢行願,凡是受用大乘法的順緣,都會任運地(自自然然地)攝集,種種能產生苦惱、能引發身心疾病等的惡因緣都能轉為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對這一條,怎麼生信解呢?

  先看一個故事,看懂了故事,就會把問題解開。


  有一位洪居士,與一位中學老師結婚,生了四個子女。丈夫的工資微薄,她要用這些錢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還要提供孩子們讀書。二十年來,她沒做過一件新衣服,中午幾乎都是在饑餓中度過的,可見生活很艱難。但她的善根深厚,一到時間,就去寺院拜佛。
  丈夫反對她去寺院,子女們也不喜歡母親去寺院。
  丈夫常常很不滿地說:“放下家裡的事去寺院,成什麼話?”
  她回答:“我活在世界上,唯一的寄托就是親近佛陀。如果不讓我親近佛陀,我沒辦法活下去。”
  丈夫說:“那樣的話,你干脆去寺院過日子!”
  她說:“要那樣就好了。”
  洪居士每次去寺院之前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頓,回到家裡又要吵一頓。後來,寺院的住持知道她的狀況,就對她說:“從現在起,你不要再來寺院了。沒有轉變家裡丈夫和子女的心之前,不要來寺院。直到子女的口中能說出來:‘媽媽,今天是去寺院的日子,家裡的事我們來做,你去寺院吧!’丈夫口裡也能說出:‘所有的事我們來做,你去吧!’你再來寺院,在此之前,你就在家裡好好地發願盡責任。”
  後來,洪居士十年當中沒有進過寺院的門。
  像觀音菩薩的齋日、初一、初八、十五等等,本來是應去寺院的日子,她就獨自在家中一個人發願,她對佛說:“佛陀,今天是拜佛的日子,但我的責任還沒盡完,所以去不了。我沒有忘記佛的恩德,我在這裡給佛頂禮。我為我的全家祝願,祈求佛光恆時加被我的全家。”
  後來,從丈夫和子女的口中終於說出了這樣的話:“您去寺院吧!”而且,丈夫和子女都變成了佛教徒。
  但她生活仍不富裕,想對寺院做些供養也很困難。
  有一年正月十五,她去漢城定法寺,見到一位信徒在佛像前供養了兩袋大米。她當時心裡一陣羞愧,她很想供養佛陀,又拿不出錢來買米。正當她無奈的時候,忽然冒出來一個想法:我可以在做早晚飯時省出一勺大米,把這些米積攢起來供養佛。
  從那天開始,她每天做飯都盛出一勺大米放在一個口袋裡,接著就為家人一個個地祝願。然後,每個月去一次寺院,把攢下來的米供養在佛像前。
  這時,出現了奇妙的事——從此再沒有出現過因糧食而操心的事,丈夫的事業也很順利,孩子們都上了大學,成家立業,過得都很幸福。
  故事講完了,洪居士錯在哪裡?她是怎樣轉違緣為順緣的呢?
  以前,她對果位佛懂得尊敬、內心畏懼,但對身邊的佛陀卻不知道尊敬。實際上,她天天和被煩惱覆蓋的活著的佛陀生活在一起,但她對每天一起生活的佛陀置之不顧。本來,自己具有絕對的、唯一的佛性,丈夫和孩子也同樣如此,本來應當在相互尊敬中生活,但她卻為了上寺院,輕視了身邊的佛陀,忘掉了自己的責任。每一次上寺院,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頓,讓丈夫、孩子不高興,這都是因為忘掉了佛性而生活的原因。
  其實,在佛教的傳統裡,早就有“看一切人都是佛,父母就是佛,丈夫、妻子就是佛,子女就是佛”的教誨,但一般人狹隘地理解了佛法,只把寺院中的佛像看成是佛,對身邊的佛卻非常輕視。實際上,這和佛陀的教誨相差十萬八千裡。
  寺院的住持和尚非常高明,一眼就看出她的偏差,叫她在家裡盡心盡力地承事丈夫、孩子,好好地發善心為家人祝願。後來,她以善願的力量化解了家庭矛盾。她時時祝願:“願我的丈夫健康、子女健康,願佛光加被我的家庭幸福……”對於家人有這樣一份好心,能不感化他們嗎?所以,他們最後都請求她去寺廟拜佛。
  從這裡想到,我們修持普賢行願,一個關鍵就是要把佛性作為人生的根本而生活,不這樣的話,我們不但對自己輕視,對別人也輕視。這都是因為沒有對佛性生起確信,才落到這般的生活道路中。我們能夠有一切眾生是佛的信念,普賢行願就可以在上面建立起來,對於三世諸佛禮敬、稱贊、供養,乃至隨學、恆順,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行為。

   翻掌覆掌,轉變只在一念間,有翻掌的願望,就能讓手掌朝上。惡人善人,轉變也只在一念間,有向善的願望,就能趨向良善。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修行過程中,當自己遭受違緣時,應該轉為道用;當別人遭受違緣時,應該觀悲愍心,不要幸災樂禍。梁武帝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據記載,他一生造了484座寺院。有一次他在逛街時,看見有個人在賣瓜,一個人來買時,他說什麼也不賣;另一個人來買時,他很高興地賣給他,錢不多也沒關系。梁武帝見後大惑不解:“這兩個人都與他素不相識,為什麼態度有天壤之別呢?”於是去問國師志公禅師。志公禅師用宿命通一觀察,原來那賣瓜人前世是死囚犯,當他要被處斬時,很多人都在旁邊圍觀,那兩個人也在場。第一個人認為:“這家伙罪有應得,活該!”第二個人卻覺得他很可憐,對他產生同情心。以這個因緣,賣瓜人今生不把瓜賣給前者,而願意賣給後者。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討厭一個人,不管他吃飯、說話、走路,做什麼都看不慣,這可能也是源於前世的因緣吧。

以下為詠給明珠仁波切,幫助眾生需要緣起上的哪些條件問答: 

有時看到自己的親人挫折連連,出於不忍,希望他們學佛,消除業障。或有時並不見得有什麼障礙,只是出於愛心,希望他們也學佛,有一天能解脫。但有些人有善根,有些人則無。因此在度化他們的過程中困難重重,連自己的父母都一樣。因此,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幫助他們趨入佛道?
    答:內道佛教的方法首重利益眾生,因此,通常它都以溫和的方式向眾生講述安樂的道路是什麼。但釋迦牟尼佛亦曾經說過,眾生內心的想法是非常多樣的,所以在講述時,亦當順著眾生的想法來做,這樣會較容易為對方所接受。若父母本身有學習佛法時,他便可以直接向子女講述佛法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佛法的主要內涵是什麼呢?當然是慈悲與空性。同樣的道理,倘若子女想向父母、或我們自己想向朋友介紹佛法時,也都應順著他們的想法和習性,而將佛法的利益和好處向他們講述。如此就算他們不相信或不接受,也不會因此受到傷害,或生懊惱心。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將佛法的內涵和功德利益做如實的講述,而我們自己本身也應對佛法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
    總之,內道佛教是一種使眾生離苦得樂的宗教,而佛法則是一門消除痛苦的法門。輪回眾生皆有苦,所以不論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等,也都有一定痛苦的存在。而去除痛苦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是慈悲與空性。可是當我們向他們講述這些東西時,一定要依種種不同的場合做適時適性的講述,如此漸漸的,他們便會有機會接觸佛法。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可是眾生的根器和福報不同,因緣也各相異。有時我們順著他的性子去講,但他還是很難聽進去。像這種情形,我們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或為他累積一點福報功德,或做什麼的?
    答 :會歡喜,也不會相信佛教的。像這種情況,連佛陀也沒有辦法。所以一個人的緣分和業力是非常重要的。當因緣俱足,善業成熟時,他自然就會接觸到佛教。不過現在我們可先為他與佛教結下一個緣,等到善業越來越強,同時也除掉了以前的逆緣時,他便會有機會慢慢接觸到佛法。否則在因緣業力都不成熟的情況下,任憑我們再怎麼費盡口舌或強迫。或修持法事儀軌,也都無濟於事。


但我們平常是否可請上師修法,為他們累積一點福德?
    答:一般來說,請上師修法最主要是一種緣起關系的建立。首先,對方和我們自己必須要有一種密切的關系存在。好比有人死了,然後有一個弟子來請上師做法事,這個弟子就是功德主。他向上師禀報他的某某人死了,請求上師為他做超度等。因此,首先這是一種心的關系的建立。其次弟子獻上供養,這是一種物的關系的建立。也就是說,由於功德主與亡者之間的因緣,因此,他對上師生起強烈的信任以及渴求之心,這是一種心緣的建立,而所獻上的供養則是物緣的建立。之後,上師便開始做法事,觀想亡者,並生起空見與慈悲,以此發心來修儀軌。
    上面所說的是一種緣起條件的俱足。好比天上掛著一輪明月,而地面上則必須要有一處干淨的水,月亮才能由水中浮現出來。所以這就是一種緣起關系的俱足。修法的上師觀想亡者,生起空性的智慧與慈悲,而請法者本身也俱足信任和渴求之心,並獻上供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心的關系建立了,物的關系也建立了,而亡者與功德主之間又有因緣存在,所以以此種狀況來修法做回向時,便會有效益顯現。這樣的因緣可以改變許多事,而亡者之所以能得到利益,原因也即在於此。又好比我把某人殺了,殺了之後心中感到非常後悔。因此,馬上向上師忏罪,並請求修法回向,同時發願永不再造同樣的業。由於我的罪行而與被害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關系的因緣,雖然上師與被害者之間並沒有任何關系存在,但由於我的信心與渴求之心而請求上師等諸大菩薩來為被害者修法回向,並獻上我的供養。而上師亦以慈悲之心觀想亡者,為他做法事。所以,在所有的人都互有因緣存在的情況下,在做完這個忏罪的法事後,我所犯下的殺業便能真的減輕,甚至淨除。因為互有關系存在的緣故,所以它便稱為是一種緣起。
如果有關系存在,有一個緣起的話,修法便會有效益出現;若沒有任何關系存在,沒有一個緣起的話,修法的力量將大為失色。
     一般來說,悲心有很多種,譬如說,恆時的悲心。諸佛菩薩在法界之中恆常對一切眾生慈悲,永遠沒有間斷過。這是一種恆常存在的悲心。另外一種則是因緣聚集,突然湧現的悲心。好比一個受調伏的眾生或弟子碰到一個特別的逆境,有這個特殊的因緣出現後,虔誠的向諸佛菩薩做祈請,而諸佛菩薩由於突然生起的悲心而做種種的化現加持他。為了調伏眾生,諸佛菩薩可以以各種殊勝的化身示現,譬如,噶舉慈悲仁波切和錫杜仁波切等。當弟子遇到惡緣現前,再三向這些諸佛菩薩的化身做祈求時,他們會突然現起大悲之心而給予加持。好比某人陷入痛苦之中,沒有一點安樂可言,因得加持,而得安樂,或是本來持有邪見,由於上師的加持,而突然間充滿信心,或是受到疾病、邪靈魔障的干擾,而突然間消失,或是對上師信心強烈的關系,死亡時,神識立即投生西方極樂淨土等。這些情形都是因為過去生已與諸佛菩薩和上師結下深緣,過去生已有一些關系存在,因此,在這個一切因緣條件俱足的情況下,一剎那間就獲得極大的改變。不過要將一切完全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只籍由一個加持,便希望能全然改變是很難的。


那麼這是否代表我們便沒有希望了?當然剛才仁波切也說這個與他的因緣福德有關。在此情況下,我們是否仍可實際上為他做些什麼,以便可以幫助他、度化他?

    答:我們可以常向三寶祈請,為他做回向,或者是供護法和護法食子,將這個事業托付給護法,這會有一些幫助。當然要完全改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主要是由於各人的因緣業力所造成的,所以完全要依於其個人自己的作為而定。好比他到今天的九點五分會死的話,就算他在這個時候接受長壽佛或藥師佛的灌頂,或修金剛薩缍的除障法,也無法讓他在九點五分免於一死,因為他的業力已經到那個地方,所以就不能改變。但修法當然可以得到廣大的福報,或許他本來就跟佛法有緣,只是暫時被障蔽住。所以修一個法把障礙除去後,他自然而然就接觸到佛法。在修法的過程中,不論修哪個法,只要請法者的動機和發心是純淨的,便都有效益產生,也都能幫助對方。 


除了修法外,我們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他累積福德資糧?好比放生,或用他的名字做布施等?
    答:在我們做放生和布施,然後把此善業功德回向對方趨入佛道時,倘若對方過去生已與佛法有緣,只是這陣子暫時受到遮障的話,那麼這樣做的法便會產生很大的效益。在業障消除後,他很快就會接觸到佛法。但若前生沒有種下這種因緣的種子時,我們的做法便無法讓他做太大的改變。不過由於我們現在的發願和回向,下輩子他也會有機會接觸到佛法。
 

來自:德格•寧瑪嘉絨寺

 

上一篇:大寶法王:消除煩惱、妄念甚深的密觀竅訣
下一篇:女神算破不了兒子橫死之劫,天命不可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