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大乘菩薩道中,佛菩薩為了度化接引眾生而示現一個不同身份講說佛法、救度眾生本是常有的事,與妄語、騙人並不沾邊,這就是佛教裡常說的“化人”,如《大智度論》中說:“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 騙子騙人是為了名聞利養,“化人”所示現不同身份卻是為了令眾生信受佛法、離苦得樂、解脫生死,佛法最重要的原則是“依法不依人”,不管他是出家還是在家、是天王還是羅剎、是真身還是化人,只要這個人真為眾生,所說真能利益大眾,令眾生信受佛法、守持戒律、深入經藏,我們就可以依教奉行。
說到“化人”,佛在《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章》中這樣說:“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YIN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如此說來,佛菩薩大慈大悲,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棄末法時期的苦難眾生,示現種種的化身來度化輪轉六道的眾生。
《法句譬喻經》中曾敘說了佛在當時變化各種身份的化人度化眾生的故事。例如〈無常品〉中,美女蓮華本欲出家,於路旁水中照見己之美貌,復生憐惜不捨之心,佛遂幻化成一勝過蓮華千萬倍的美女,共相談話,頃刻之間,幻人美女睡眠而死,身體臭爛出蟲,蓮華驚怖無常之速,即往詣佛所出家修道。又如〈多聞品〉中,羅閱祇國山中有五百強盜專殺奪路人財物,佛化成一滿載寶物的富賈從山中過,強盜心中正自慶幸:作賊多年,從無如此「肥羊」自動上門,遂將富賈包圍,富賈舉弓一發,五百強盜中箭求饒,富賈即現佛身,說理度此五百強盜皆受五戒。又如〈笃信品〉中,佛到江邊度五百余剛強欺詐人家,村人聞法並不信受,佛便化一人從江對岸行走水上而來,村人大驚忙問化人何有此法術,化人告以是佛所教。一村之人遂信佛有大威神力而信奉之。又如〈戒慎品〉中,波羅奈國山中有五沙門,出家經年忙於衣食不能入道,佛遂化成一沙門前往問訊說理,再現佛身,五沙門實時都得羅漢道。又如〈惟念品〉中,佛愍弗加沙王自行剃頭作沙門,尚未見佛又未聞經命即將終,遂化作一比丘,往弗加沙王借住的陶家窯窟中,為其說法並現佛身以度之。又〈放逸品〉中,有一在深山修道七年未能得道的沙門,見山中無主財寶便起貪心,呼兄喚弟共背寶物歸家還俗,走至半路,逢佛化成的比丘尼向其問訊,沙門見此比丘尼,敷粉畫眉手帶金銀頸掛璎珞,即斥其非,比丘尼亦反問沙門:何以貪欲忘道,取非分之財並現佛身。沙門悚然而驚忏悔不已,佛為說法得羅漢道。又〈愛欲品〉中,佛為度兩個情欲熾旺的比丘,先行遣走其一比丘,佛再化作此人,邀約另一比丘共往妓女村,佛於村內,幻化出一妓女,二比丘共入此妓女室內觀女形體,於是妓女坦胸露乳臭氣四溢,幻人比丘即告另一比丘,女人之美實是虛表猶如皮囊盛屎,有何可貪。化比丘即現佛身,另一比丘見之慚愧悔改,即得羅漢。而被佛遣走之比丘,回入室內見其友伴光彩異前問其原因,得道比丘即如實說佛之度化經過,此比丘頓時亦斷欲想而得法眼。
佛菩薩示現“化人”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了,正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三十三觀音之一的馬郎婦觀音(位列第二十八)就是因其化身賣魚美女嫁與馬郎為婦而得名。《法華持驗》、《觀世音菩薩感應傳》中載:古代的陝西民風悍凶,不知有三寶。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觀音化為陝右一賣魚美女,求婚者甚多,美女說:"欲娶親者,如一夜能背誦《普門品》即嫁之。"至黎明,得背誦者二十人。美女又說:"我一人豈能嫁給那麼多人,若有一夜能背誦《金剛經》者,即嫁之。"到天亮得能誦者十余人。美女又以《法華經》相約,如此三日,最後只有具有驚人記憶力的馬郎全背出來了。於是美女如約嫁與馬郎。迎娶之日,賀喜賓客尚未散去,賣魚女突然去世。馬郎將她葬於金沙灘。數日後,有一老僧持錫杖來訪馬氏,問賣魚女下落。於是馬郎帶老僧至安葬處,老僧以錫杖開墳驗屍,只剩下一副黃金鎖子骨。老僧雲:此乃觀音菩薩化身,前來教化你們。"說完以錫杖挑起鎖子骨騰空而去,使那些人既結了佛法的善緣又明白了塵世的虛幻。
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菩薩應現的化人或說法或救急難的事例,說起來比較有名的比如唐朝人稱“天台三聖”的寒山和拾得和豐干和尚,拾得是天台山國清寺豐干和尚在路旁拾來的嬰兒,在國清寺養育成人,在廚房管理燒水的工作,每天將殘余的飯菜裝在竹筒內,供養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巖洞中,每天到國清寺來取殘余的飯菜。因為兩人常在一起說笑,留下了很多富有禅機的詩作,全寺的僧人卻認為他們兩人是瘋子,所以不理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兩人實際是菩薩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來示現度化應度的眾生,直到有一天,闾丘胤太守受豐干和尚指點前往國清寺拜訪這兩位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一聽太守所說,連連說豐干饒舌,並告訴太守,豐干是彌陀化身,你不去拜彌陀,來麻煩我們做什麼?說完便退到天台山月光巖的石壁中去了。太守沒辦法,心想只有回去拜彌陀化身的豐干和尚了,可等他回來時,卻發現豐干和尚也已圓寂了。
五代時後梁明州化縣禅宗游方高僧布袋和尚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菩薩示現化人說法的事例。據宋朝贊寧所撰的《高僧傳》所載,布袋和尚名契此,時號長汀子布袋師,身廣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癫;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入布袋,永遠也裝不滿;有時在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內。他能准確預知天氣晴雨干濕的變化,更曾只身躺臥在雪堆中,卻不見片雪沾其身,示現了不少神跡,某日,有一僧人問布袋和尚:“如何是佛法?”和尚默默不語,惟立即將肩上的布袋放下、叉手而立。該僧人復進一步追問:“放下布袋後,是否另更有向上事?”布袋和尚依然默無一語,但即刻背起布袋、開步前行,暗示了佛法修學無住生心的真谛。五代後梁末帝貞明三年,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東廊磐石上,說偈道:“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言罷圓寂而化。人們恍然大悟,方知他是彌勒菩薩顯化。
中國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也曾得到“化人”的護佑和幫助。虛老發願從南海普陀山三步一拜朝拜山西五台山,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長,拜到黃河時,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黃河邊上路旁一空茅棚內避雪。一連幾天,大雪漫漫,虛老飽受饑寒,幾乎凍餓而死。這時來一位討飯的叫化子,以圍棚草,烤火煮黃米粥,供給老和尚吃。食後得暖氣,覺得略有精神。虛老問丐者貴姓名及來處。丐曰:‘姓文名吉,來自五台,人皆識我。’過後這乞丐幫著虛老背衣擔行李,虛老三步一拜時,就方便多了。路上,他們有時在廟上討住,但廟上的和尚專門欺負這乞丐,又罵虛老:‘你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怎麼還叫個跟班?你在擺什麼架子?’虛老被人罵,乞丐更是被人罵,甚至不准他在廟上住,被趕到廟外去。乞丐就向虛老說道:‘此處離五台山已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不久會有人代你送上山的。’於是就離去了。果然在途中,虛老就遇到一位駕馬車的湖南官人,幫他把行李載到五台山去,而虛老仍舊三步一拜。等到拜到五台山,問遍所有的五台山和尚認不認識一位乞丐叫文吉,但無有知者。後來被一老僧說破情由,方知文吉乃文殊菩薩化身(文——文殊,吉——妙吉祥)。
佛菩薩慈悲濟世,即使在我們這些愚癡凡夫身邊,也常有三乘聖者和護法神所現的化人來度化我們。這種事例不時有耳聞,後學(作者聖住——博主注)也曾有類似經歷,在98年後學有段時間因持咒太多一時放棄了大悲咒的念誦,結果也遇到了化人示現種種異相,乃至於其人將後學的自行車連同其本人在後學眼前憑空消失又令之鎖具完好地現於數公裡之外,這些異相直至後學又恢復持誦大悲咒,才頓然消失,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後學仍然還感慨佛菩薩的慈悲。
我們身處末法時期,修行人中也是龍蛇混雜,不僅有佛菩薩可能化現其中,還有追名逐利的江湖騙子甚至也有魔王魔眾化現其中,我們若遇到了善知識該如何分別才不至於上當呢?關鍵就看其是否戒律真的清淨(自封的“最清淨”可不算),是引導眾生步入戒定慧的修學還是貪嗔癡的深淵,若要長期親近弘法利生的善知識,無論僧俗,都一定要知道善知識的標准(德相),《華嚴經.十地品》中告訴我們,具有下列十德的人才堪為說法度人的善知識:
一、善知法義,善知一切諸法的真實義;
二、能廣宣說,能為廣大眾生宣講佛法的妙義;
三、處眾無畏,處於大眾之中宣講佛法時,隨他問難悉能酬答而無畏懼;
四、無斷辯才,能以無礙辯才連續不斷的說法度生;
五、巧方便說,能以各種善巧方便為眾生說法;
六、法隨法行,能使一切眾生都如所說的信受奉行;
七、威儀具足,即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威可畏,有儀可則;
八、勇猛精進,發大勇猛心,精進修行一切善法,以化導眾生;
九、身心無倦,即修諸勝行,常起慈心,攝化眾生,無有懈怠;
十、成就忍力,修習一切之忍辱,以便早日成就無生法忍之功力。
藏傳佛教祖師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略)論》裡所引用的《大乘莊嚴經》彌勒菩薩所說善知識的十個德相也可以作為我們參照的標准。這十個德相就是“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與《華嚴經》所載大同小異。另外,有一條很重要,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說的很明白:“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佛菩薩示現不同的身份度化眾生,絕不會自己或令徒眾宣傳自己是“諸佛示現”或者什麼“他方菩薩再來”,即使被人說破了身份,那一定是化緣已畢,當下就會化去的,騙子則恰恰相反,非證言證,唯恐天下人不知,一切所作非為財利,即為虛名,乃至於衣食、美色,種種貪求,若一個人公開或被公開了佛或菩薩的身份他卻不走,反而象上面那個假冒“妙法老和尚”一樣安安穩穩地把這個名分當作自己和道場的招牌,讓大家朝拜和供養,我們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