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洞山禅師:辭母出家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洞山禅師:辭母出家書

唐朝洞山良價禅師於出家前,捎書與母親,告知出家之意。其母雖不捨,但卻回信答予即得從汝志。兩位的文辭及深意發人省思,故摘錄於下,以飨大眾。

辭北堂書(洞山禅師辭母出家書)

·洞山良價

伏聞諸佛出世,皆從父母而受身;萬匯興生,盡假天地而覆載。故非父母而不生,無天地而不長,盡沾養育之恩,俱受覆載之德。嗟夫!一切含識,萬象形儀,皆屬無常,未離生滅。雖則乳哺情至,養育恩深,若把世賂供資,終難報答。作血食侍養,安得久長?故《孝經》雲: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孝也。

相牽沉沒,永入輪回。欲報罔極深恩,莫如出家功德。截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四恩無不報矣。故經雲: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良價捨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將永劫之根塵,頓明般若。伏惟父母心開喜捨,意莫攀緣,學淨飯之國王,效摩耶之聖後,他時異日,佛會相逢。此日今時,且相離時,良非遽違甘旨,蓋時不待人。故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伏冀尊懷,莫相寄憶!

附頌(二首:)

未了心源度數春  翻嗟浮世漫逡巡

幾人得道空門裡  獨我淹留在世塵

謹具尺書辭眷愛  願明大法報慈親

不須灑淚頻相憶  譬似當初無我身

巖下白雲常作伴  峰前碧障以為鄰

免干世上名與利  永別人間愛與憎

祖意直教言下曉  玄微須透句中真

合門親戚要相見  直待當來證果因

 

良價之母回書

吾與汝夙有因緣,始結母子恩愛情分。自從懷孕,常禱神佛,願生男兒。胞胎月滿,性命絲懸。得遂願心,如珠寶惜,糞穢不嫌於臭惡,乳哺不倦於辛勤。稍自成人,遂令習學。或暫逾時不歸,便作倚門之望。來書堅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賴?子有拋娘之意,娘無捨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灑悲淚。苦哉!苦哉!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臥冰、丁蘭刻木,但如目連尊者,度我,下脫沉淪,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譴有在,切宜體悉!

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割愛辭親,看似無情,實則為深情的升華。洞山良價禅師告別母親,出家求道,為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而良價禅師母親的不捨之心,不異於一般母親,但為完成其子之志,依然祝福並勉其完成大願,還度老母。洞山良價禅師母子,將人間的大孝與大愛,表露無遺。

(附)後寄北堂書

良價自離甘旨,杖錫南游,星霜已換於十秋,岐路俄經方萬裡。伏惟娘子,收心慕道,攝意歸空。休懷離別之情,莫作倚門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隨時,轉有轉多,日增煩惱。阿兄勤行孝順,需求水裡之魚,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筍。夫,人居世上,修己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門,慕道修禅,而報慈德。今則千山萬水。杳隔二途,一紙八行,聊伸寸意。

附頌一首

不求名利不求儒  願樂空門捨俗徒

煩惱盡時愁火滅  恩情斷處愛河枯

六根戒定香風引  一念無生慧力扶

為報北堂休怅望  譬如死了譬如無

附錄:洞山良價禅師簡介

洞山良價(807869)俗姓俞,中國曹洞宗開山之祖。唐代筠州會稽(浙江會稽)人,幼年出家,性極聰穎。8歲時,一日從師念《般若心經》,至無限、耳、鼻、舌、身、意句時,忽以手扪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謂良價曰:吾非汝師。即領良價到五洩三學禅院,拜靈默禅師(747818年)為師,並蒙披剃。其後十幾年,良價在靈默禅師的潛心指導下,精研佛學,闡揚佛道。

20歲時赴河南嵩山受具足戒。戒畢回五洩。旋又離五洩至各地游歷。在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境內)他拜谒了南泉禅師,得領玄契,繼參偽山靈桔禅師受心印。再至雲巖(今江蘇吳縣虎丘山)參谒昙晨禅師(782841年)。良價聽罷昙晟說法後,過水睹影,大悟前旨,為昙晨之法嗣。唐宣宗大中(847859年)未,在新豐山(今江西宜豐縣太平鄉境內),建洞山寺。在此接引後學,弘揚大道,世稱洞山良價

良價圓寂於唐鹹通十年三月(869年)。相傳,死時,缁徒(即僧侶)悲號,良價忽開目而起,曰: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於悲何有。遂令主事僧辦愚癡齋。由於眾心戀慕不已,乃延七日,至八日齋畢,在方丈室端坐而寂,年六十三,法臘五十五。唐懿宗授他以悟本禅師谥號,並敕建慧覺寶塔

 

 

 

上一篇:用佛法治愈癫痫的兩個典型案例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斷一切惡緣,決定不造惡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