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索達吉上師

 

學佛是老人理想的歸宿。很多老人學佛之後,精神上有了真實的寄托,對未來也有一種把握。所以,願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善加抉擇,亦有意義的方式度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代詩人李商隱對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的概歎,恰恰是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時下,許多老人的吃、喝、穿、用已不用犯愁,但精神生活卻日益空虛。有些老人退休後,整天靠打麻將、下棋、玩撲克等度日;有些老人則靠帶孫子、逛公園、忙家務、養寵物來消磨時光……英國有位百歲老人說:“無聊,是一個致命的殺手。”因無法面對無聊的生活,他就一直工作,不肯退休。

強烈的孤獨感和不知如何打發時間,是老人最大的心理障礙。許多子女認為,讓父母吃好、穿好就是孝順,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的內心感受。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體力逐漸衰退,口中的兩排牙齒所剩無幾,再香的食品也消化不了;人也變得老眼昏花,看不到遠處或細小的東西;無論別人說話聲音多大,耳朵都聽不清楚。不僅如此,他們還常常非常健忘,總是昏昏沉沉,而且身體老化、四大絮亂,致使百病纏身,飽受折磨。

老人們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再加上子女都忙於自己的事業,平時除了電話問候以外,難得有人陪在身邊噓寒問暖。所以,他們整日裡郁郁寡歡,脾氣越來越古怪,心裡越來越憂郁。

在日本,每年約有萬余老人輕生;在美國,老年人成了自殺率最高的人群,每天僅18名老人自殺身亡……

在這種情況下,學佛對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老人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不容易被虛幻的欲望引誘,所以一旦接觸佛法,比年輕人更容易產生共鳴。在藏地,人到了晚年,念觀音心咒、繞塔、供燈……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很少有人覺得空虛難耐,反而常抱怨時間不夠。

俗話說:“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癡呆。”每位老人若能潛心學佛,在有限的時日裡,為後世多積累善法資糧,那麼,晚年不但不會空虛寂寞,還會開啟智慧、獲得解脫。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學佛應放下塵緣,做到“一心”,最好不要今天掛念孫子、明天惦記女兒,什麼事情都想插手。明代張守約居士也說:“物外寄閒身,諸緣任運歇,不染半點塵,唯念一聲佛。”

《淨土聖賢錄》中有一則故事:

嘉慶初年,杭州有位老太太到孝慈庵問道源和尚:“修什麼法門,可以一生脫離苦海?”

和尚告訴她:“任何法門無過於念佛。然而,念佛不難,難於持久;持久不難,難於一心。你若能做到專心持名、至誠發願,臨終時佛定來接引你脫離苦海!”老太太聽後,欣然拜別。

回家後,他將一切家事交給兒媳等人,自己設了一間淨室,每天在裡面念佛修行。幾年後,老太太又去問和尚:“蒙您開始,弟子捨棄家務、專事念佛,自問可以做到持久不懈,但苦於無法達到一心,請師父慈悲指點。”

和尚說:“你雖拋卻家務,卻沒有斬斷對兒孫的執著,愛根未拔,如何一心?”

老太太歎道:“師言極是!我雖管住了身體,卻沒有管住自己的心,從此以後,我真的要萬緣放下。”

回去以後,她時時提醒自己,攝心念佛,對什麼事情都不管。久而久之,大家都稱她為“百不管”。

如是又過了幾年,一日她到和尚面前說:“您確實沒有欺騙我。弟子過幾天就西行了。”數日後,老太太無疾而逝,異香滿室,瑞相紛呈。

可見,學佛是老人理想的歸宿。很多老人學佛之後,精神上有了真實的寄托,對未來也有一種把握。所以,願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善加抉擇,亦有意義的方式度過。

 

上一篇:大安法師:如何感化家人學佛
下一篇:紀碩鳴先生: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兩岸未了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