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俗務纏身,實在沒有時間念佛。印光大師說你的俗務有多少?愈多說明你念佛的機會愈多。嚇一跳,什麼,我愈忙我念佛的時間愈多?對!你愈忙貪瞋癡你就愈得念佛。舉個例子,過元宵節,家裡的阿姨說煮點元宵,這胡先生不容易,成天吃素,煮點黑芝麻元宵。阿姨南方人,不懂北方的元宵,她元宵撈上來了,沒什麼湯,十個元宵沒什麼元宵湯。就不太高興,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別當真。阿姨,原湯化原食,下次再吃元宵的時候,我還特別愛吃黏的、甜的,您多加點湯。結果第二天,元宵節沒過完,元宵又煮上來,她又沒放湯。這就不高興了。元宵是俗務嗎?沒法比這再俗了吧?俗中之俗。纏身,過元宵節不吃元宵合適嗎?不合適。吃元宵有煩惱怎麼辦?即糾纏時,正是解脫之時,就在它糾纏你的時候,你才需要念佛,靠佛號來解脫它。要不然你平常念什麼佛?「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什麼時候煉金?那個金礦你不往爐子裡放,那個金煉得出來嗎?煉不出來。這個刀不往磨刀石上磨,這個刀能快得了嗎?不行。所以我們老討厭那個煉金的爐子,我們老討厭這個磨刀的石頭,我們認為這是俗務。什麼時候我這個刀子磨完了,我這個金煉完了,我再煉金,我再磨刀,那還用磨嗎?那還用煉嗎,這金子?你已經去三途了。
所以印光大師說,「即俗務糾纏之時」,就在俗務糾纏你的時候,才是你念佛得解脫之時。正在這個遇境逢緣,境就是物質環境,元宵就是物質環境,緣就是煮元宵這個阿姨,遇到這個境,逢到這個緣,碰到這個緣了,起心動念,不高興了,生氣了。不是跟您說了嗎,元宵多放點湯,原湯化原食?兒子在旁邊,「爸,不能這樣對待阿姨說話。」兒子糾正了,成天教兒子《弟子規》,兒子也教你。他說,「爸,你不能這麼跟阿姨說話。」一想錯了,對對對,對不起兒子,謝謝你,小菩薩,真管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十歲,四年級,有兒子是俗務嗎?俗務,俗中之俗,有後代,冤親債主,他幫你,教會《弟子規》以後,告訴你,你不能這樣對待阿姨,「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婢僕就是傭人。身貴端,你自己得做好樣子,你這好樣子做得不對,你發脾氣。做了好樣子都不能驕傲,雖然你做得比阿姨做得好,慈而寬,慈就是愛,慈就是忠,寬就是恕,聖人之道無他,忠恕而已矣。《弟子規》大學問,「慈而寬」這三個字可了不得,聖人之道無他,忠恕而已矣!你說《弟子規》是培養聖人嗎?Yes,絕對的。那吃完飯就領著兒子到廚房,當著兒子的面,「阿姨,剛才對不起,跟您發脾氣了」,鞠一躬。兒子還捂著嘴笑,「爸,你還真當真!」當真!他以後再對阿姨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再管他就好使。因為你看,你管爸,爸都改了,爸說你你能不改嗎?不說話了。
......
所以,俗務糾纏,就是這些俗務,正當俗務糾纏的時候,就得提起警覺,我一個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連這點元宵湯我都放不下,我去得了嗎?印光大師說,真能念佛功夫得力,在日用雲為當中,雲為就是行為,日用,日常的行動跟言談話語當中,日用雲為之中,真正能夠念佛功夫得力,「許汝西方有分」,允許你西方有你的緣分,有你的一部分。那問題是關鍵您功夫不得力。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怎麼叫念佛?了凡先生說,三個改正習氣的方法,一個是在事上改,不能跟阿姨發脾氣,為什麼?不知道,反正就是不能發。蔡老師昨天講了,因為道理不明白,因為功夫不得力,東滅西生。這是《了凡四訓》上說的,東邊滅了,西邊又生起來了。元宵不發脾氣了,馄饨發脾氣了;中秋節不發脾氣了,元旦發脾氣了,就這個。那怎麼辦?從理上改,把道理弄清楚。什麼道理?此理既明,此妄即息,道理一明白,妄念就沒了。
昨天蔡老師講,觀忍、觀照,觀就是修行,用正確的思想行為來修正自己,把道理弄清楚,般若智慧觀照自己,就沒有錯誤了。什麼是觀?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倘就是如果,平時,平常的時候,識得,認識到,我此身心,身心就是五蘊,心有受想行識,身就是色,心就是受想行識。「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根本就沒有五蘊,五蘊皆空。「求一我之實體實性」,真正找一個我,實實在在的我,看得見、摸得著的我,獨立的我,跟別人沒關系的這個我,實體實性,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了就是根本、全,根本就找不到。「既無有我」,既然沒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既然沒有我,哪有因為環境、因為人事而生煩惱的事?「此乃」,這個是,「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這是根本上,切要就是最重要的解決煩惱的方法。境就是元宵,因境因人,人就是做飯的阿姨,既然沒有胡小林,哪有吃元宵的胡小林?這元宵給誰吃?這湯給誰喝?這個阿姨放湯,哪有阿姨?既然沒有我,怎麼會因為這些事生煩惱?生煩惱的主體是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都沒有了,毛在哪長著?沒地方長。印光大師說,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
一般人能不能有這種認同?我剛開始也不能認同,怎麼就沒我了,這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嗎?有感受,真生氣。印光大師給我們提出了方向,你用這種觀照的方法修,「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勉勵、努力、費勁,息妄,息掉妄想。「久則」,時間長了,「則無妄可得矣」,就沒有妄可以得到了,真的就沒了,真奇怪。怎麼著,我不生氣這事就沒了?就沒了。這不高興的人不高興的事情就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你功夫得力以後,久則無妄可得矣。是嗎?環境沒有變化,依然故我,關鍵你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我們都有孩子,孩子調皮、打架、罵人,男孩子,這孩子怎麼著?我念佛功夫得力,孩子打人、罵人這事就不存在了?不是這個意思。是因為你有了清淨心,清淨心就能產生智慧,他有問題你就可以幫他轉過來。不是說他打人是好事,罵人就是沒事了。
......
說等我孩子長大了我再念佛,太忙了,俗務糾纏,孩子小。等孩子去哈佛了,等孩子工作了,到了投行掙錢了,我再去念佛。那時候還用得著念嗎?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煉金的爐子也沒了,磨刀的石頭也沒了,您這還能磨成刀嗎?您這還能煉成金嗎?拿什麼煉?所以念佛人,印光大師說,「當仁不讓,見義勇為」。你愈是念佛,你就愈不能回避這個俗務,為什麼?俗務是考驗,這麼點事你都過不了關,生死關頭,你願意去西方這一願,能保持得住嗎?印光大師寫了一首詩,若不經歷寒霜苦,怎得梅花撲鼻香。你梅花香是怎麼香的?因為那個三冬苦,三冬寒,所以你的花才香。你正是去西方那個願不丟掉,功夫得力,正是因為你在平常當中練就了這個功夫。你說我這也不練了,變成溫室的花朵,風也吹不著,陽光也曬不著,衣食不愁。那萬一你走的時候要有點事呢?你能保證你走的時候身無病苦,能保證嗎?
黃念祖老居士,此乃大修行人,今天淨空老和尚講的就是他老人家留下來的《大經解》。淨空老和尚跟我說,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哪走的?醫院。玄奘法師,那就不用說了,唐朝的,病中走的。這些祖師大德,大修行人,他示現的是在得病當中走。印光大師說,況我博地凡夫乎?那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你能保證我們走的時候在念佛堂嗎?你能保證我們走的時候旁邊有人助念嗎?你能保證我們走的時候不得病嗎?那黃念祖老居士送到醫院,醫生想怎麼辦可就怎麼辦了。因為我父親去年走,那真不願意讓醫生碰,一會插管子,一會電擊。醫生說我聽你的?聽你的,你別往這送,我們都有醫學的程序,我們不按著醫療程序做,我們有責任。你看,他先想到他怎麼把責任摘了,萬一日後你們家屬跟我們打官司怎麼辦?說你怎麼不打強心針?說你為什麼不上電擊?我們可不能落那個埋怨,該怎麼著怎麼著。黃念祖老居士就這樣,那他是功夫得力,人家在哪都走。本地難測,到底黃念祖老居士是什麼身分?本地難測。我們測量得出來嗎?我們不知道。
那我們今天看個牙都緊張,我前一段剛種完牙。到衛生間,我那天去我們那個衛生間,我一打開那個門一看,裡邊那大便沒沖,就覺得髒,就趕快找到下一個。我一想不對,得回來,這個衛生間這個大便你都過不來,西方去得了嗎?這麼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放在心上,沒戲。去不了西方誰都不能埋怨。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境就是大便,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既然沒有胡小林,誰對這個大便生煩惱?想到這,心平氣和,見義勇為,當仁不讓,把它沖干淨吧!沖干淨以後自己接著用。什麼叫念佛?怎麼功夫才能得力?印光大師說就要在這個日用雲為當中,常起覺照。「縱發」,即使它發出來了,「亦能頓伏」,立刻把它伏住,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的時候真努力、真費勁,息掉這個妄想,就是煩惱。久,時間長了,則無妄可得矣,就沒有妄了。
2011年9月馬來西亞弘法大會—學佛的體會 胡小林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11/9/25 馬來西亞綠野國際會展中心 檔名:56-1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