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小兒學佛
竊謂父母愛子,無所不至。唯疾病患難,更為嬰心。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殺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顯事跡。俾習以成性。在兒時不敢殘暴微細蟲蟻,長而斷不至作奸作惡,為父母祖先之辱。佛法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唱婦隨,主義僕忠。雖統名為出世之法,實具足乎經世良谟。經世良谟,亦同儒教。但儒教只令人盡義,而佛教一一各言因果。盡義則可教上智,難化下愚。因果則上智下愚,無不受益。今之社會,專以智巧而為主體。故發而為事,則借為民作共和幸福之名,成同室操戈之實。使國勢日危,人民日益困悴於爭意氣、爭權力中。若是結果,總以不知因果報應。使人人知因果,則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矣。何至如此其極乎!所謂小兒學佛者,學其前來所說數義而已。豈即令其參禅悟性,閱教觀心等耶?王君未知佛法,所以過慮如是之甚。若即其言而推之,殆將畢世不敢言及佛法矣。答王君書,當並光所說之意而融會之,則更闊大矣。
法名如數寫來。竊謂小兒取一名,恰當即已,何必定取三名?孔子之名,原是乳名。豈乳名便只可兒時用乎?法名亦後世所立。佛諸弟子,莫不皆是在家俗名。今之取法名者,以別其入法與否。若兒女輩俗名,最初即取好,畢生可用。何須絡索二三耶。先盡人事,後聽天命。人謀不及處,以三寶之威神是托。則冥冥中自有不思議之轉旋矣。
選於增廣印光大師文鈔卷二
《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