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和氣四瑞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叫嘎西,那裡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只羊角鳥、一只山兔、一只猴子,還有一頭大象,四只動物和睦相處,從不爭吵,歡樂、祥和地生活著。
一天,四只動物商量說:“我們應該恭敬年紀最大的。”於是經過相互協商,大家一致同意用古樹作參照,對比相互之間的長幼順序。羊角鳥建議說:“大家都應該談一談,自己小時候所見到的樹的高度。”
大象首先發言說:“我小時候看到的這棵樹,它有和我現在的身體一樣高。”
猴子緊接著發言:“我小時候和猴群看見的這棵樹,和我現在的身體一樣高。”
聽完他們的發言,大家一致公認道:“象和猴子比較,猴子的年歲比較長。”
山兔接過話說:“我小時候,這棵樹還只有兩片嫩葉。我還舔過這兩片葉子上的露水。”
於是大家評議說:“與前二位比較起來,山兔應該算年齡比較老的。”
羊角鳥最後說:“無論怎樣,這棵樹你們小的時候都見過。但我以前吃過這種樹的種子,在這個地方撒下糞便後,它才能破土而出,並且一天天長大。”
其他三位伙伴一起說道:“我們當中數你的年歲最長,大家理所當然,應該對你恭敬,聽你的話。”說完,猴子首先對山兔、羊角鳥禮敬一番,接著,山兔對羊角鳥恭敬頂禮,最後,大象對所有的同伴都恭敬頂禮。
從此,四只動物無論日常起居或者外出行走,都按長幼順序依次相伴。有時候走到山勢較陡的地方,大象的身上就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頭頂站立羊角鳥,和諧有序。
四只動物共同發願要斷惡行善。羊角鳥說:“我們應立刻斷除殺生。”大家聽了都問它:“怎樣才能做到?”羊角鳥解釋說:“我們即使只吃水果、野草,也有殺生和不殺生兩種可能。從今往後,我們只應該以不殺生的方式進食。另外,我們應該斷絕偷盜,不是我們的東西堅決不拿。平時,還要戒除說謊、飲酒等過失,就連有些含有能使人眩暈陶醉的東西,比如某些樹葉、水果,也不應該吃。”
於是,四個伙伴開始守持戒律,一直堅持不懈。羊角鳥後來又鼓勵同伴們說:“我們不但要自己守持,還應該動員其它眾生嚴守五戒。”接下來,山兔便開始勸所有山兔,猴子就開始勸所有猴子,大象則對同類及老虎、獅子等猛獸苦苦相勸,希望它們都能守護戒律。這時羊角鳥就對它們說:“所有你們無法勸告的無腳、四足、飛禽等等,都交給我,我會想方設法讓它們都守戒律。”
幾位好伙伴從此想方設法讓大家都能守戒。在它們的帶動、勸告下,動物們都能漸漸做到互不損害、和諧地在森林中安詳度日。因此,天神也適時降下雨水。整個大地莊稼豐饒、植物茂密、鮮花遍地盛開,國家喜獲豐收、財富日增。
人們都親眼目睹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國王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自己治理國家的功勞,而王妃、太子們、大臣、城裡的人民,也認為這是他們各自的功勞所致。國王後來了解到這種情況,想去一位看相的人那裡問個究竟。但看相的人也無法看出其中的奧妙所在。
離鹿野苑不遠處有一座園林,有一位仙人居住其中。國王又親自來到這裡問這位仙人:“目前在我們國家,眾生安詳、和睦相處、安居樂業,風調雨順,以至於林木茂盛、莊稼豐饒。我認為這是我能英明主持國政的結果,但王妃、城裡的人民等等,各自都認為這是他們的功勞。請問到底是誰引來這麼吉祥的景象?”
仙人最終一語道破天機:“這並不是依靠國王、王妃或太子等人的能力就能得到的,實際上,是你的國土中的四只動物的威力所致。”
國王不覺心生好奇:“我倒想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神奇的?”
仙人回答說:“沒什麼奇異的地方可以讓你看的,它們只是嚴守戒律而已。如果你能這樣做,也會給你和國家帶來無窮的利益。所謂五戒,是指戒殺生等……”仙人接著便向國王宣說了五戒的教義。
國王聽了便發願說:“我一定嚴守戒律。”以國王為榜樣,從王妃到太子們以及城中的民眾,人人都開始以五戒規范個人的行為。
聽到梵施國王和眷屬相繼守持五戒,鄰國也把這個消息輾轉相告,以至各國的許多眾生都漸漸以五戒作為日常行為規范。
行持五戒的眾生死後都轉生到天上,天神就對眷屬宣說原因:“受人恭敬、在森林中苦行的羊角鳥,率先受持戒律後,引導世間很多眾生都守持戒律。因此,才有這麼多眾生死後轉生到天界。”
那只羊角鳥就是佛陀的前世,而山兔就是後來的捨利弗,猴子是後來的目犍連,大象是後來的阿難。
——改編自《釋迦牟尼佛廣傳·持戒品》
注釋:
頂禮:以額觸地禮拜或以手接觸被禮者之足,以示虔信專注,恭敬至誠,是佛教徒的最高禮節。從前,一位比丘頂禮有佛陀頭發、指甲的佛塔,阿難尊者請問釋尊他頂禮的功德,世尊答言:“他這樣頂禮一次,將獲得自己身下所壓面積直至金剛大地以上所有微塵數量的轉輪王位,然而這還不能達到其頂禮功德的邊際。”
殺生: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為十惡業之一。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不邪YIN是不作夫婦以外的YIN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诳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鹿野苑: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羅奈國,是佛最初說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捨利弗:捨利華譯為鹙鹭,弗華譯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號為捨利弗,或捨利子,亦稱身子,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目犍連:簡稱目犍連,或目連,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
阿難:華譯慶喜,是白飯王的兒子,提婆達多的弟弟,佛的從弟,生於佛成道之夜,後來隨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為佛執事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