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說,請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辨別一個人的修持功夫?如果一個再來人他示現負面角色,總讓別人造口業,也算是巧妙度化眾生的因緣嗎?
答:我們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沒有教我們去看別人。你要想怎樣辨別哪個人修行有功夫沒有功夫,與你自己不相干,你不會有進步。應該怎麼學習?看到別人的善行,想想我有沒有?我應當向他學習;看到別人做出負面的,想想我有沒有?我有的時候要改過,不能有他的過失。那麼,正面、負面對你都是善知識。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圓滿成就,就是這樣學出來。所以,沒有一個人不是老師,沒有一個人不是善知識。你說再來人,全世界所有的人統統是再來人,他示現正面、示現負面,都是來教我的,都是來給我看的。我們要以尊重的心、敬愛的心、真誠心,向他學習,哪有不成就的?不是說善財很幸運,他能遇到那麼多善知識。我們跟善財不差,不差過他,但是我們每一天從早到晚,那麼多善知識不認識,都空過了。這不能怪別人,只有怪自己。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太重要!(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五 2007/4/13)
問:我們這裡有位出家人,一直在居士家中居住並著書。最近聽說他能一邊寫書一邊念佛,請問這是什麼境界?
答:這是他的境界,我們不需要問他,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什麼境界,這個才重要。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老法師您講經、答問時也能同時念佛嗎?在弟子想來,凡夫終究是用心意識的,所以只能交替進行。如能佛號不斷又做其他的事情,請問這是登地菩薩的境界嗎?
答:登地菩薩是沒有問題,沒有登地,功夫得力也行。功夫不得力的時候,確實你講的話沒錯,只能做一樁事情,不能做兩樁事情。我們在求學的時代老師都是這樣教的,也許你聽我講經,我很多次的介紹,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不可以同時學兩樣。同時學兩樣老師不教,不但不教,直接喝斥你,你沒有這個能力接受。就講得很清楚,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別人怎麼做法,我們不必去理會,最重要的是自己。(之七十 2007/6/22)
問:有一法師能一邊書寫一邊念佛,請問老法師,這是什麼境界?
答:這個境界我不知道,我達不到這個境界,我書寫的時候就不能念佛,念佛的時候我就不能書寫。
問:你講經、答問時也能同時念佛嗎?
答:你要說念佛也可以,你說我沒有念佛也可以。什麼叫念佛?你的心跟佛心相應是念佛,這就是講講經、做任何工作的時候念佛沒有斷,心是佛心,這個可以這樣講法。如果是心裡面真正有佛號,那佛號是沒有。答問題的時候,我是專心跟你解答問題,我並沒有在念阿彌陀佛。
問:在我想來,凡夫終究是用心意識的,所以只能交替進行,如果佛號不斷,又能從事其他的事情,那應該是自性當中流露,是登地菩薩的境界?
答:對,你說這話不錯,確實這是地上菩薩的境界。這個地,我們通常講的是別教地上菩薩,在圓教,是初住菩薩,圓初住就是這個境界。(之七十一 200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