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眾生
文/大安法師
針對我們這些背性、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的呢?佛在這種同體的心性當中,跟一切眾生,無論是有情和無情都是同體的。當佛在成佛的那一刻,他現量見證的一切都是佛。所以佛在跟一切眾生同體的心性當中,圓成了他的佛果的時候,雖然是在享受涅槃法樂,但他並沒有在那裡獨享他的法樂。由於他現量親證跟一切眾生同體,所以眾生在遭苦、遭受六道輪回的劇苦,佛就生起大悲心。有同體他就有悲心,悲是拔苦,拔苦為悲。就好像父母看到子女在生病的時候,甚至得絕症的時候,父母是不是很悲傷啊?他還能夠去卡拉OK嗎?他還能夠自己一個人去旅游嗎?他一定會念念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子女病好啊!這是同體的悲心所致。子女生病就好像自己生病,恨不得把這病移到自己身上來,這是感同身受的天性相關。無緣大慈,由於佛是證到空性產生的大慈心,慈就是給一切眾生安樂,慈以予樂。為什麼叫無緣呢?由於在這種空性當中,大平等的胸懷出來了,這裡他就不會區別對待:這是跟我有緣的,這是跟我無緣的。有緣的,跟我有親屬關系的,我對他好一點;冤家對頭我對他壞一點。他沒有這些,他對一切眾生都是大平等的胸懷,這就是無緣大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諸佛如來要不斷地示現到這個世間,八相成道救度我們?就是出於這兩句話,是由佛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不得不來,一定要來。也唯有把這兩句話把握住了,我們才了解什麼叫宗教精神。
在世間一般的價值觀當中,認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他對我好一定會有目的。但是佛法的精神告訴我們,就是有無條件的愛,就是有超越交換條件的慈悲、奉獻。為什麼呢?同體,只有從同體的角度,我們才了解宗教的精神就是無條件的仁愛,不講交換的慈悲,完全自我犧牲的奉獻,這就是菩薩道精神。諸佛在常寂光的狀態當中,以他同體無緣的大慈悲心,每個念頭都在憶念我這個苦惱的眾生。我們眾生都心有分別,為什麼很難理解佛的大慈悲心,總認為“你成佛了,你成佛跟我有什麼關系啊?我受苦,你還會想到我?”可是,佛就能想到我們啊!他念念都在憶念於我,念念都在觀察我們的時節因緣。什麼時候時機成熟了,就不失時機地來攝受教化於我們。就在當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就在那裡觀察十方世界眾生,討論哪個世間眾生機緣成熟了,怎麼去救度,馬上觀音、勢至就會以種種身份過來。二六時中都在關照著我們。而且佛菩薩都有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都能把我們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們要想到:哦,原來真的有一種超越於父母恩德的,佛菩薩的恩德,是這樣的關照著我們。如母憶子,佛看一切眾生就像自己的兒子,像羅睺羅一樣。所以我們對佛要有絕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