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隨順世緣入禅門》,知道了入禅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放棄成見,我們就能從任何一種方式進入禅門,開始修行。如果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我們的修行道路自然就能好走,我們自然就能夠做到隨順世緣無掛礙。
學佛有很多的方式,誦經就是一種方式。比如我自己一直在誦《華嚴經》,每誦一次《華嚴經》都會有很多新的感觸。可能是《華嚴經》太龐大,可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自己的能力又實在太小,誦的次數也有限,自然每一次就會有新的感觸了。本來誦經就是會有這樣的效果的,不管哪一部經都是這樣。所以,自己真的是誦一部經就愛上一部經。
今天誦到十地品的菩薩第二地——離垢地的時候,對於這些內容感觸非常大。這讓自己想起菩薩的自利利他精神,因為菩薩是要先利益自己然後再去利益別人的。如果自己都沒有本事,那麼如何教化別人;如何幫助別人;如何……盡管很多人不喜歡先利益自己之說。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會體會到,我們如果不先利益自己的話,我們怎麼能夠幫助別人呢?比如我們沒有學會游泳,我們如何能到水裡面救出溺水的人呢?要是強行下水救人的話,事實上是兩個人死得更快一些。所以,要想下水救別人,你要先具有游泳的本事。
這就是要先利益自己,在佛教來說叫莊嚴佛土,把自己莊嚴起來。讓自己有很大的能力,然後才能去幫助別人,也就是所謂的利樂有情。這就是典型的菩薩道自利利他的精神。很多人不明白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是什麼意思,還以為只是一個口號。實際上,這就是佛教菩薩道自利利他的精神具體落實。
創建生活禅的師父用現代的話說成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就是莊嚴過土,奉獻人生就是利樂有情。覺悟人生就是自利,奉獻人生就是利他。覺悟人生就是把自己的各種能力提高起來,把自己先覺悟了。然後才能奉獻人生,才有機會覺悟別人或者說是幫助別人。這就充分體現了菩薩道的自利利他精神。
在《華嚴經》裡面也說:“佛子!菩薩摩诃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復作是念:‘一切眾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自己都不去這樣做的話,怎麼能令別人這樣做呢?!
自己都不認為這是利益自己的事情,你要是想告訴別人這樣很好,如何如何,有什麼用,完全沒有任何的說服力。只有自己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事情,自己也努力去行了,並且結果很好,這樣才能說服別人跟著你去做。這才是自利利他的方式,自己得到利益了,然後幫助別人得到利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佛弟子有人說空話,被佛陀罵為:“說在空中,行在有中”。自己還沒有從佛教中得到利益,卻鼓勵別人去怎麼樣怎麼樣,結果只能是被信眾遠離。這是很可憐的事情,這樣不但耽誤了自己的一生,還耽誤了別人的信仰,實在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的確佛教的修行是比較困難的,要想得到大利益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包括佛陀都是反對我們說大話,甚至是通過戒律禁止我們說大話。因為要想了生脫死,絕對不是幾天幾年就能成辦的事情,是需要一輩的努力才能實現的大事。
所以,我們要想幫助別人,想要告訴別人佛教的好處,我們沒有必要一上來就搬出這樣大的好處來說。因為我們自己也不見的就能做到,一下子就搬出這樣大的題目來宣傳,反而會被他人懷疑。所以,我們反而不如從小的地方做起,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好處做起。
因為煩惱是無窮無盡的。小到無聊,大到生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很多的煩惱。我們應用我們現在所學的佛教知識,我們把我們解決我們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煩惱的方法告訴給他人。這樣即有說服力,又能幫助到別人,同樣也容易讓他們對佛教產生信心。
所以,不要攀緣,不要做自己做不來的事情。應該知道菩薩道的精神是自利而後利他的。就像前面說的,我們把自己現在的能力發揮出來,做小事情也是在行菩薩道。這就是典型的自利利他的行為。所以,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不要等到你完全解脫。只要你發菩提心了,就能走上自利利他的菩薩所行道路。
記得老和尚教導我們說,在教導別人的時候要說“你來你來,而不是你去你去”。因為“你來你來”是說明你自己已經到達了,然後再回過頭來招呼後面的人,你們來你們來。如果你自己都沒有到達,就強行叫別人說“你去你去”,那沒有人聽你的。這同樣是說你在還沒有自利的時候想利他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行菩薩道很簡單。只要掌握好自利利他的精神,這樣不但自己能夠輕松自在地行菩薩道利益自己,還能幫助很多你後面的人。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只要你發了菩提心,你就能做到。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還不會落後,永遠走在菩薩大道的最前面。
後面敬請關注《隨順世緣努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