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喜訊:我國傳統文化開始受到重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發行

2012110500:59  城市晚報

前不久,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發行。這是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國學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組八年研究的成果,課題組希望通過這套教材將國學文化融入到中小學教育中,探索中小學國學教育發展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該套教材不僅將《論語》、《孫子》、《道德經》等經典文獻全文選入,還將京劇、茶文化等納入其中,課題組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是否會加重學生負擔?面對諸多疑問,該課題組副組長、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國學教育即人格教育

要達到四個目標: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記者:目前中小學的國學教育有何迫切性?

張健:目前民族的道德問題是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一百年前,中國的科學實在太落後了,當時作為國民政府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先生,以國家的名義推行西方科學教育,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剔除於教育系統之外。到解放之後,我國經歷了十年“文革”,民族文化教育再次受到沖擊。而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國學,特別是儒家思想,如儒家思想要求“仁義禮智信”、“忠孝勤恭儉”,這些優秀的東西我們在教育上給忽視了。

而在人格培養上,我們又沒有建立起像西方國家那樣的人格教育體系,比如相互尊重和責任感。在“尊重”上,西方講究尊重自己、尊重生命,以及尊重環境等;在“責任”上,強調正直、勇敢、忍讓、誠信等。

由於近百年來對傳統民族文化教育的忽視以及沒有建立合適的人格教育體系,以致現在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凸顯。

記者:照您剛才所說,中小學國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教育?

張健:2006年我們做了一個全國調查,結果是當時中小學國學教育沒有任何基礎:沒有教育目標、沒有課程規劃、沒有師資、沒有教材,基本上處於零的狀態。經過“十一五”這幾年,我們解決了前面的兩個問題,通過課程實驗和專家論證,我們認為國學教育應該屬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范疇,我們叫做完美人格教育,即內涵比較豐富的人格;要達到四個目標: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國學”不僅是“詩詞”

中國的國學文化是一種思想體系,嚴格地說,在現行的教材裡面其實是看不到國學的

記者:現行中小學教材中也有“國學”內容,為何需要專門教材?

張健:目前中小學階段所謂的“國學”內容只是古詩詞或者名篇,這不僅是量不足的問題,而是不懂國學的問題。什麼是國學?一國之術,通俗講就是“儒、釋、道、兵、醫、藝”等。中國的國學文化是一種思想體系,儒家是一個思想體系,道家是一個思想體系,而古詩詞呈現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現整個國學內容,不能對國學概念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嚴格地說,在現行的教材裡面其實是看不到國學的。

記者:那麼新推出的這套教材是怎麼選擇內容的?

張健:小學階段我們推出《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論語》、《孟子》,初中有《孫子兵法》、《大學》、《中庸》,高中有《古文觀止》和《道德經》。這些經典都是全文保留,書上還有關於茶文化、京劇等國粹和傳統文化的內容。

記者:這些內容對中小學學生而言是否過於高深?

張健:其實這些內容並不高深,只要教材編得好,孩子總會看下去,孩子們會形成自己的思想,跟大人的理解相差也不會太大。而且我覺得孩子會不會理解關鍵就在老師。之前也有爭論,如《弟子規》有些內容該不該刪,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刪,每本書總有優勢和劣勢,不能拿劣勢否定全部,我們要把全文呈獻給學生。而且這個問題的解決要靠老師,如何解釋並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很重要。

我們的課程是不要求考試的,我們就怕它變成現在的語文課,有標准答案。傳統文化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只要對於人的進步有幫助就夠了,我們不求統一,孩子們讀了一段話,覺得是美的、對他有借鑒意義就夠了。我們是要進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

記者:目前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比較重,增加國學教育會不會加重負擔?

張健:其實這是錯覺。目前中小學有兩個薄弱環節,一是沒有人格教育,二是沒有民族文化教育,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國學教育就是教孩子怎樣成人,所以這不是學業負擔問題。

國學復興是一百年的事

如果有一批人遵循傳統的倫理道德、最根本的做人標准,范圍就會逐漸擴大

記者:教材裡有茶文化和京劇等內容,在面對流行文化時,如何讓學生接受這些傳統文化?

張健:我曾經看到過小學四年級一節茶文化課,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有興趣,只要有興趣,孩子們會自己去學。而現在的問題是,中小學校根本不讓孩子去接觸這些,怎能說孩子們肯定會沒興趣?

當時我們做課題時,一位領導就說,國學的復興是一百年的事。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現在的孩子開始讀經典,叫做剛剛了解過去,等他們大了以後,以他們的准則去生活、去工作,這時大家才對國學有一定的認識,等他們做爺爺時,他們去教導兒子和孫子,那麼這時國學才是剛剛開始復興,等到祖爺爺那輩時,中國可能出現書香門第的四代。

(據《羊城晚報》)

(原標題:國學進課堂 只學不考試)

 

上一篇:放生三年有趣的感應故事
下一篇:放生一年,命運大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